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3 1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3 1例均为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其中 2 9例为退行性变型。 2 3 % (7/ 3 1 )同时合并颈、胸椎管狭窄。 2 9% (9/ 3 1 )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造影优点多。治疗中存在误区。结论 椎管造影是不可取代的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方法。避免重手法推拿按摩或大重量牵引和反复椎管内封闭 ,合并颈、胸椎管狭窄者需分期手术。充分、彻底减压特别不能忽略侧椎管狭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脊髓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02例腰椎管狭窄症的CT表现,提出了腰椎管狭窄各径线的测量标准,并比较它们的诊断价值,提出该病诊断标准,同时指出本病是一种较常见疾病。  相似文献   

4.
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又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往往伴有退行性腰椎不稳和腰椎侧凸。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日渐增多。我院从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体质指数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慢性下腰痛的患者,共1638例。术前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BMI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BMI〈24,超重组BMI为24~28,肥胖组BMI〉28。以CT对腰椎管横截面扫描,通过计算机图像测算技术,测量L3~L4、L4~L5、L5~S1硬膜囊横截面积(CSADS)和侧隐窝前后径,并以硬膜囊横截面积(CSADS)≤100mm^2或侧隐窝前后径(骨性标志)≤3mm为标准,诊断腰椎管狭窄症162例。结果 BMI正常组与超重组、肥胖组腰椎管狭窄症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组、肥胖组腰椎管狭窄症患病率高于BMI正常组(P〈0.05)。结论 BMI过高,即体重超重、肥胖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腰椎管狭窄症椎管造影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观察了50例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椎管造影表现,结合30例正常对照,着重研究造影柱形态改变,神经根鞘袖的充盈状况,硬外隙宽度和硬囊矢径的变化。结果表明,若硬外隙宽度在L3~L4椎间水平大于4mm、L4~L5大于5mm、L5~S1大于6mm或硬囊矢径小于8mm,提示有椎管狭窄。其造影表现可分为6种类型①束腰型②残根型③单侧压迹型④节段性充盈缺损型⑤藕节型⑥长柱型。本研究不仅可提高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水平,同时也为设计手术方案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庆康 《放射学实践》2000,15(4):263-264
目的:描述60岁以上老年人脊椎狭窄的有关CT表现及测量,探讨老年人脊椎狭窄的特征。方法:采用CT横断而簿层扫描,并测量硬膜囊矢状径、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窜宽度,分析他们与脊央和/或神经根受压的关系。结果:硬膜囊矢状径≤10mm、黄韧带前间隙〈5mm,侧陷窝宽度≤3mm,常提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结论:老年人椎管狭窄多有椎骨小关节及侧隐窝狭窄,而黄韧带前间隙〈5mm是神经根压迫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骨科常见多发病,合并椎管狭窄时如未加注意,手术时只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而不行椎管或神经根管减压,将导致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不全甚至手术失败加手术前能仔细检查病人,并通过影像学特别是CT及MRI检查使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才不至于漏诊,以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所介绍病例经术前认真检查定位,手术前后定位与影像学检查基本相符,经3-6年随诊,无1例复发.此外,手术所致腰椎不稳定因素也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围术期特点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02至2013-12共184例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历资料,总结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总结处理方法。结果 患者平均(68.77±5.76)岁,平均住院时间(27.26±9.61)d,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3.09±1.09) h,术中出血量平均(618.60±366.50)ml,融合节段超过3个的106例(57.61%)。出现各种并发症合计119例(64.67%),按发生的比例依次排列为切口愈合不良、术后疼痛、全身状况不稳定、低血容量、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所发生的并发症,均给予了积极有效的对应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并非不能手术,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应对预案,可以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术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 寻求再手术时术中和术后的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例腰椎管狭窄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过先期后路减压手术, 部分经过后路内固定, 由于症状不缓解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采取后路再手术, 分析再手术的原因、术后疗效和相关的手术操作过程。结果 本组再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减压不彻底、腰椎不稳、螺钉位置偏差、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术式选择欠妥等, 再手术前JOA评分为11.28±2.67, 再手术后的患者均得到随访和定期复查, 随访时间12~36个月, 平均24.8个月, 随访终末JOA评分及改善率为(19.45±2.79)%和(45.34±7.87)%, 术后下肢感觉、肌力和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恢复。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有效的减压, 合理的内固定, 可以使再手术的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测量结果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责任节段判定中的权重,并以此建立责任节段判定的评分量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2至2019-05北京电力医院骨二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骨三科治疗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依据纳排标准共得到8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年时,依据改良Macnab评分评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退行性改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分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因腰椎管狭窄退行性改变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02例,根据术前HAMA评分分为HAMA>7分组和HAMA≤7分组,分别随访计算两组术后第3、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临床疗效及与HAMA评分的关系.结果 HAMA>7分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ODI评分、VAS评分显著高于HAMA≤7分组(P<0.01),手术节段ROM和JOA评分显著低于HAMA≤7分组(P< 0.05);HAMA>7分组的术后6个月有效率显著低于HAMA≤7分组(P<0.05).结论 术前HAMA评分>7分的腰椎管狭窄退行性改变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较HAMA评分≤7分组差,对该部分人群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应加强心理干预,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影像诊断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PL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典型的影像改变为 :( 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 ,边缘较致密硬化 ;( 2 )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 (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 ) ;( 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 ,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360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总结手术方法的选择及体会。方法:术前经过各种检查方式严格定性诊断,对病人病变部位给予精确定位,手术方式采取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选择,手术中精心操作及术后防粘连及抗感染等措施,达到预期目的。结果:(1)患者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7.9%。(2)手术方式以单侧显露为主,做半椎板切除或开窗扩大法;特殊病变,特殊方式;(3)手术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及压迫。结论:对用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反复加重者,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且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方案以解除病变,减少创伤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采用ISOLA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ISOLA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取髂骨行椎板及横空间植骨。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7天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11例,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来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 ISOLA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稳定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量L1压缩椎体邻近椎小关节的角度、间隙,观察L1椎体压缩后邻近椎小关节的变化。探讨L1压缩椎体前后缘的比值与邻近椎小关节角度、间隙的关系。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20例L1压缩椎体(压缩组)与有腰部疼痛但无L1椎体压缩的120例(对照组),进行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及形态特点的对比分析。测量邻近椎小关节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的角度、间隙,将2组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以L1为中心,分为上下关节,以中轴线为中心,分为右、左关节。2组椎小关节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冠状位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矢状位、横断位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冠、矢、横断位椎小关节间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L1椎体压缩骨折对邻近椎小关节间隙基本无影响;角度:冠状位基本无影响,横断位轻度变小,矢状位明显变小,但与椎体压缩程度不成比例。当矢状位上下椎弓根角(以L1为中心):上方<71.4°或下方<80.2°时,对胸腰段的生理曲度及脊柱的稳定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李钦亮  李士春  祖丹  云才 《武警医学》2020,31(6):493-496
 目的 探讨神经根封闭定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9-03医院38例单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予以神经根封闭。其中,腰椎间盘突出19例,腰椎管狭窄1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8例。对明确为单一责任节段的患者,施行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手术。术前、术后2周及最后随访时均进行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 (1)神经根封闭情况:33例明确为单一责任节段的病变;2例明确为两个责任节段;3例没有出现症状缓解,不能明确责任节段,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理疗等治疗后症状缓解。(2)手术情况:33例明确为单一责任节段的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手术,症状均在术后显著缓解,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2周VAS评分与ODI 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封闭术可以明确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责任节段,并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节段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达到精准治疗和微创治疗的目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