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MR表现及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 共54个肌瘤在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1、3、6月行MRI平扫、增强资料,对比治疗前后肌瘤的MRI信号、体积及强化程度变化.结果 HIFU术后1月,38个肌瘤为稍短TIWI短T2WI信号,7个为等T1WI稍长/短混杂T2WI信号,9个为稍短/长T1WI短T2WI信号.术后3个月及6个月,7个肌瘤T2WI信号进一步降低且坏死范围有所扩大,余47个肌瘤信号与1月相比无明显变化.增强扫描47个肌瘤尤明显强化,7个术后以稍长T2WI为主混杂信号的肌瘤轻度不均匀强化,正常子宫肌层强化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4个肌瘤HIFU术前平均体积为57.2 cm3,术后6个月平均体积为50.9 cm3,体积总缩小率为11%(t=2.56,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MRI能有效观察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后信号、血供和大小改变,是HIFU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客观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3月解放军第307医院参与多中心临床验证的子宫肌瘤确诊患者38例(包括多发肌瘤患者17例),使用HIFU治疗系统一次性消融治疗子宫肌瘤47个,其中肌瘤最大直径11.6cm.观察不良反应并定期随访,随访期间应用增强磁共振(MRI)评价HIFU治疗后子宫肌瘤的消融坏死体积及消融率,测量治疗后子宫和肌瘤体积的变化,判断临床转归规律.结果 治疗后随访37例共46个肌瘤,增强MRI显示所有肌瘤均出现消融坏死区并持续存在,HIFU消融率为65.1%±21.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不同时间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有显著缩小,1、3、6、12个月时子宫肌瘤的缩小率分别为24.1%±17.3%、39.8%±23.4%、44.6%±24.7%、60.3%±17.2%(F=15.31,P<0.01),呈现出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的变化规律.HIFU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疼痛、发热等,均为轻中度,并可在1周内自行缓解.结论 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局部消融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肌瘤高能聚焦超声刀(HIFU)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磁共振及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自旋回波与扩散加权成像,并与术前、术后1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观察肌瘤的常规磁共振信号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变化.结果 在常规MRI,肌瘤T1信号在术后1个月开始升高,T2信号在术后1个月开始降低.HIFU治疗前肌瘤体积平均值为(86.3±7.5)cm3,术后1周为(84.8±6.9)cm3,缩小率为1.8%,术后1个月为(71.5±8.6)cm3,缩小率为17.1%,术后6个月为(52.4±7.8)cm3,缩小率为39.3%,6个月后肌瘤体积变化不明显.HIFU治疗前肌瘤的ADC值平均值为1.78×10-3mm2/s,术后1周平均值降低为1.49×10-3mm2/s,并一直持续降低至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又轻度升高.肌瘤在DWI呈高信号,并于术后1月进一步升高,在术后6个月稍有降低.结论 与超声及常规磁共振比较,扩散加权成像能更早、更敏感、更特异地反映HIFU术后子宫肌瘤的病理改变,可作为监测其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不同T_2WI信号强度子宫肌瘤疗效。方法 64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前MR检查结果分为T_2WI低信号组(n=24)、等信号组(n=22)、高信号组(n=18),术后1 d行MR检查评估消融效果,记录并比较各组治疗相关参数(治疗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和疗效相关指标(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结果 T_2WI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体积消融率分别为(84.83±18.49)%、(78.72±17.76)%、(71.11±23.87)%,能效因子分别为(6.87±7.77)J/mm^3、(7.99±6.58)J/mm^3、(12.93±9.38)J/mm^3,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2±54.45)min、(153.86±66.04)min、(141.50±69.56)min,T_2WI高信号子宫肌瘤与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共出现下腹痛6例(6/64,9.4%),全身酸麻3例(3/64,4.7%),下肢麻木1例(1/64,1.6%),所有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六氟化硫微泡联合HIFU对T_2WI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疗效优于高信号子宫肌瘤,低信号子宫肌瘤治疗时间较等信号、高信号子宫肌瘤短,六氟化硫微泡是HIFU安全有效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前后的MRI表现。方法 对 34例子宫肌瘤患者 (共 6 2个肌瘤 )在UAE前和术后 4个月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 ,肌瘤信号强弱与骨骼肌相比较 ,肌瘤体积测量按椭球计算公式。结果  6 2个肌瘤术前平均体积为 85 6cm3 (范围 0 3~2 4 8 4cm3 ) ;UAE后 4个月肌瘤平均体积为 32 6cm3 (范围 0 3~ 6 5 4cm3 ) ,体积总缩小率为 5 8 32 % (t=3 18,P <0 0 1) ,术前体积大于 35cm3 的 4 0个肌瘤缩小率为 6 2 4 8% (t=4 4 5 ,P <0 0 1) ;而术前体积小于 35cm3 的 2 2个肌瘤体积缩小率为 38 6 9% (t=1 13,P >0 0 5 )。UAE后T1WI上肌瘤信号 38个为均匀等、低信号 ,2 0个呈等信号 ,4个为稍高信号 ;T2 WI上肌瘤信号 5 5个为极低信号 ,7个为稍低信号。UAE后 4 0个较大肌瘤中 38个无强化 ,而 2 2个术前体积小于 35cm3 的肌瘤仅 5个无强化 ,17个仍有不同程度强化 ,正常子宫肌层强化明显。结论 MRI有助于评价子宫肌瘤UAE前后的体积和血供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3.0 T MRI T1WI评估子宫肌瘤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治疗前后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31例行子宫肌瘤HIFU治疗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连续性患者,观察、分析其术前常规MRI序列、术后T1WI平扫与增强扫描序列信号变化特点,评价其短期疗效。结果:31例(36个肌瘤)行HIFU治疗,消融率平均(89.11±26.16)%。消融区T1WI信号不同程度升高,术前、术后子宫肌瘤消融区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强度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0 T MRI T1WI对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MR导航定位和靶区焦域温度监控下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西门子1.5 T Avanto TIM MR导航和温度监控JM-HIFU进行HIFU治疗52例子宫肌瘤共61个肌瘤.肌瘤大小(6.1±2.1)cm,其中浆膜下10枚、肌壁间46枚和黏膜下5枚.治疗前、后采用增强扫描MRI检查,测量肌瘤体积、消融坏死区域大小占肌瘤体积的比率,并记录治疗时间和超声释放剂量.治疗后3个月MRI检查观察肌瘤的缩小情况;同时观察和评估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进行评分.结果 MR导航HIFU(MRgHIFU)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肌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13.3±87.7)cm3和(58.1±45.0)cm3,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8.7±16.4)%(P<0.05);每个肌瘤被消融区域占整个肌瘤体积平均为(78.8±18.8)%(51%~100%);聚焦超声治疗时间(19.8±8.8)min,治疗所用的超声热剂量为(7.1±6.7)焦耳/mm3.患者症状平均总分治疗前、后从(24.7±4.8)下降至(16.7±3.2)分(P<0.05),除1例术中出现腹壁皮下轻度烫伤,余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MRgHIFU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而且单次热消融可达到肌瘤大部分甚至完全凝固性坏死,并使其短期内缩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扶正消瘤方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98例(113个肌瘤)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57个肌瘤)及对照组49例(56个肌瘤)。实验组采用HIFU消融治疗联合扶正消瘤方口服3个月;对照组仅采用HIFU消融治疗。HIFU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造影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HIFU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肌瘤体积缩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治疗显效率(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P<0.05)。结论:扶正消瘤方联合HIFU治疗子宫肌瘤,结合超声造影技术实时动态评估,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WI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术后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24例患者共26个肌瘤在HIFU术前1周及消融后1周行DWI、CE-MRI检查,分析残留肌瘤组织的DWI信号特征,并比较DWI与CE-MRI测得的残留肌瘤组织体积。结果:24例DWI、CE-MRI均能发现残留肌瘤组织;HIFU术后1周子宫肌瘤残留区DWI信号较前略升高;术后1周残留部分平均ADC值为(1.552±0.142)×10-3 mm2/s,较术前有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WI与CE-MRI对术后1周残留组织平均体积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显示,DWI与CE-MRI测量肌瘤残留部分体积呈高度相关(r=0.95,P<0.005)。结论:DWI是监测早期子宫肌瘤HIFU术后不完全消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入后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剂配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活血化瘀剂配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栓塞术后毒性反应、月经改变、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肢体乏力等症状消失改善早,阴道流血持续时间缩短(P〈0.05);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改善早,经期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子宫及肌瘤缩小改善早,肌瘤较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活血化瘀剂能有效缓解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毒性反应,促进子宫肌瘤体积进一步缩小,其作用机制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检查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不同时期肌瘤在MRI图像中体积大小的改变及瘤组织信号的差异,并对体积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FU治疗后6个月和1个月的肿瘤体积及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后6个月肿瘤体积及肿瘤直径也小于治疗后1个月(P<0.05);术后所有患者瘤组织T1WI强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MRI可对子宫肌瘤HIFU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MR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I成像观察并检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骶骨MRI信号,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行MRI成像检查,观察骶骨MRI信号的变化并在T1WI、T2WI和增强扫描矢状面上测定其信号值.结果: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部分患者骶骨出现异常信号,其MRI T2WI信号强度增高,TIWI信号强度降低.结论:MRI可有效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HIFU)完全消融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43例(平均年龄41.4岁)共51个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7.1±1.4)em,均进行一次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后即刻MRI增强测量靶肌瘤的体积及其无灌注区的体积,子宫肌瘤无灌注区的完全覆盖靶肌瘤为完全消融.对完全消融的子宫肌瘤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通过MRI进行随访复查肌瘤的体积变化;在术前、3、6个月采用UFS-QOL症状评分方法对患者症状评分,并随访3年观察其症状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肌瘤的特征、治疗后不良事件、聚焦超声能量及治疗效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经MRgHIFU治疗后肌瘤平均消融率为84.3%±15.7%(范围33.8%~ 100%),肌瘤部分消融(消融率<90%)、几乎完全消融(消融率为90%~99%)和完全消融的病例分别为23例、10例和10例,平均治疗时间为(2.2±0.8)h(范围1.0 ~ 4.3 h),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10例13个完全消融的肌瘤术前MRI均为T2低信号表现而其血供类型不同;超声治疗的能效因子(EEF)为:(3.6±2.1)J/mm3(0.7 ~ 6.8 J/mm3).治疗后3、6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分别为从术前的33.9±7.1下降至16.6±9.0和8.1±3.4(P< 0.01),1年或2年后10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6个月和3年肌瘤体积分别缩小39.5%±10.2%、59.1%±9.0%和93.3%±3.1%(P<0.01).治疗后3年随访肌瘤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MRI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完全消融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MRI T2WI低信号肌瘤可在治疗后取得完全消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瘤体共52个,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肌瘤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变化,比较子宫肌瘤缩小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期行增强MRI检查。结果 1)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45个(阳性率86%),超声造影发现子宫肌瘤50个(阳性率96%),增强MRI发现子宫肌瘤52个; 2)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后,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48个,4个体积变化不明显,其中49个瘤体无明显血流信号,3个周边有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其中42个瘤体无造影剂增强,10个瘤体周边有造影剂增强;增强MRI显示瘤体体积缩小52个,40个瘤体无对比剂增强,12个瘤体周边有对比剂增强,超声造影与同期增强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常规彩色超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临床疗效:患者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症状改善,下腹坠胀缓解,临床疗效明显。结论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能直接进行定位,明确病灶大小,观察肌瘤血流灌注,指导局部消融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有效的评价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腺瘤的M RI表现特征,提高胆囊腺瘤M RI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术前行M 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37例患者的40枚胆囊腺瘤病灶的M RI表现。结果40枚胆囊腺瘤病灶中30枚位于胆囊体部,占75%;直径均数±标准差为(1.64±0.87)cm ,95%可信区间(1.36~1.92),其中直径>1cm有30枚,占75%。37例病例中35例为单发,占95%。40枚病灶中类圆形18枚,不规则形22枚;边缘光滑16枚,毛糙12枚,分叶12枚。40枚病灶中37枚T2 WI呈等高信号影,占92.5%;38枚呈广基,占95%。结论胆囊腺瘤具有相对特征性M RI表现:单发、T2 WI呈等高信号、直径>1cm ,掌握这些M RI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_(2)WI信号强度比值(SIR)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纹理参数在预测T_(2)WI高信号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的患者,55例共有T_(2)WI高信号子宫肌瘤59个,根据体积消融率(消融率≥70%、消融率≤50%)分组,27例患者28个肌瘤入组高消融组,24例患者27个肌瘤入组低消融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T_(2)WI-SIR和ADC直方图纹理参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在预测T_(2)WI高信号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疗效中的诊断效能。结果高消融组的T_(2)WI-SIR低于低消融组(P<0.05),AUC为0.886,最佳临界值为2.16,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75%;ADC直方图纹理参数中ADC_(均值)、ADC_(方差)、ADC_(90%)、ADC_(99%)的AUC分别为0.632、0.640、0.651、0.64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96.529、545569.085、1621.5、2839.5,敏感度分别为29.6%、92.6%、88.9%、92.6%,特异度分别为96.4%、50%、46.4%、31.3%。T_(2)WI-SIR联合ADC90%和ADC_(均值)的AUC值分别为0.914和0.906,敏感度均为92.6%,特异度均为78.6%。结论T_(2)WI-SIR和ADC直方图纹理参数可成为T_(2)WI高信号肌瘤术前预判疗效因子,T_(2)WI-SIR联合ADC直方图纹理参数可加强预测效能,为后期临床选择可治性T_(2)WI高信号肌瘤及术前评估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TB的M RI表现,包括肿瘤的形态特征、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3例PTB均单发。病灶大小为6.2cm ×4.2cm~1.2cm×1.1cm。4例分叶状呈多发结节融合样改变,9例边缘轻度分叶,8例在分叶间见条状分隔延伸至肿瘤内部。M RI平扫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 9例呈混杂高信号,4例呈均匀高信号。DWI(b值=800s/mm2)8例呈较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6例同时检测了ADC图,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11例较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明显强化,见囊变未强化区。T IC 10例呈Ⅱ型,Ⅰ型2例,Ⅲ型1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9例,交界性4例,未见恶性 PTB。结论 PTB的 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M 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DTI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参数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相关性,以此来评估定量参数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将15例共27个子宫肌瘤患者于HIFU术前及术后1天内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扫描,测量术前肌瘤的MD值、FA值、纤维束密度、最长纤维束长度及平均纤维束长度与HIFU治疗的消融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肌瘤的MD值、纤维束密度与消融率为负相关,FA值与消融率为正相关,最长纤维束长度、平均纤维束长度与消融率不存在相关性。以消融率>0.75作为消融效果良好,FA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76。结论不同DTI定量参数的肌瘤HIFU消融疗效不一,MD值及纤维束密度与消融率呈负相关,FA值呈正相关,MD值及纤维束密度越小,FA值越大的子宫肌瘤消融效果更优,术前DTI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参数对于HIFU疗效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CE-MRI定量渗透性与T1灌注分析预测高强度超声消融术(HIFU)治疗子宫肌瘤首次体积消融率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9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HIFU消融治疗患者(36个肌瘤,直径3.1 ~9.2 cm),治疗前、后3天内分别行DCE-MRI和常规MRI检查,术前测量子宫肌瘤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Kep、Ve、Vp、BF、BV),术后测量肌瘤首次体积消融率,根据体积消融率划分为消融70%以上组(H组)和70%以下组(L组),回顾性分析这两组病例术前渗透性与T1灌注定量参数值有无差别及其与体积消融率的相关性,然后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预测价值,寻找术前预测首次体积消融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1)H组(n=20)Ktrans、Kep、Ve、BF低于L组(n=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余两组各参数间无统计学差异.(2)Ktrans、BF、BV与首次体积消融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1、-0.452、-0.396,P值均<0.05).(3)Ktrans、BF、BV值预测首次体积消融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09、0.750(P值均<0.05).以体积消融率70%分界,均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不同消融率组之间术前Ktrans、Kep、Ve、BF存在差异,Ktrans、BF、BV与首次体积消融率呈负相关,即术前Ktrans、BF、BV值越高,首次体积消融率越低,这三种参数中BF预测效能最好,Ktrans次之.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值可用于预测瘤灶的首次体积消融率,为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病例筛选和初步判断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85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记录患者术前的主要症状。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行阴式B超检查,观察肌瘤的位置,测量肌瘤3条径线长度,计算平均肌瘤体积及肌瘤缩小率。在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子宫肌瘤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FS-HRQL)评估子宫肌瘤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术后12个月内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术后3、6、12个月肌瘤平均体积分别为(23.33±22.80)cm~3、(12.47±11.83)cm~3、(6.88±6.52)cm~3及(4.45±4.26)cm~3;各术后组与术前组肌瘤平均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肌瘤缩小率分别为49.6%、70.3%、80.3%。117例有症状的患者中,术前、术后12个月平均UFS评分分别为(33.51±13.94)分、(5.77±4.50)分;平均QOL评分为分别为(68.09±15.17)分、(90.79±5.52)分;术前、术后UFS评分及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子宫肌瘤对于无生育要求的、肌瘤较小(直径<6.5 cm)、随访条件好的患者,是一种临床价值较高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