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侵蚀破坏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的106侧骶髂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侧和63侧;25例CT检查中显示26侧骶髂关节面下存在骨侵蚀破坏.CT和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x2=0.16,P>o.05),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x2值分别为14.44和17.36,P值均<0.05),在所应用的MR序列中,3 D-BTFE-WATS显示骨侵蚀破坏最佳.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 32例、滑膜增厚和(或)异常强化35例,脂肪沉积16例、韧带附着点炎15例、被膜炎9例和关节软骨破坏31例.结论 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其早期征像,比较X线与CT对AS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患者做骶髂关节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并对两种检查方法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虫蚀样破坏,囊变、周围骨硬化等,对于病变征像,X线与CT显示基本相同,X线为首选方法,但是CT对细微结构显示清楚,能更直观的反映病变的范围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对早期病变显示优于X线平片,对Ⅲ、Ⅳ级病变,如仅满足诊断要求,CT扫描并非必需,对需观察病变及评价疗效者,CT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结论: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AS的早期征像,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对疗效观察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致骶髂关节炎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X线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缓慢加重的腰骶部及双髋部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者68例,进行脊柱正侧位或加摄斜位X线片。其中,6例临床怀疑骶髂并节病变者又经CT检查。结果 单侧骶髂关节改变为28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40例。怀疑骶髂关节病变6例,轻度骶髂关节炎34例,中度骶髂关节炎20例,重度骶髂关节炎8例。68例中59例HLA—B27抗原阳性。结论 X线正位加左、右斜位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是左、右斜位更有利于观察骶髂关节病变。对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30例成人临床肯定的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S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首发于骶髂关节前下方滑膜处的骨质侵蚀。对此处病变的检出率CT明显高于平片。平片可疑病变CT基本可以确诊,同时分级更为精确。结论 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AS的早期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CT检查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表现为骶髂关节关节面硬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模糊、狭窄、消失.脊椎骨质疏松、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强直等。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结论: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征象,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8例确诊的A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盆X线平片及双侧骶髂关节MR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AS患者中X线检出率54.41%,其中单侧骶髂关节发病11例,双侧骶髂关节发病26例.Ⅰ~Ⅱ级病变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21.05%、27.27%,MRI检出率分别为78.95%和81.82%(P<0.001).Ⅰ~Ⅱ级AS患者MRI可见关节软骨增厚、信号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对Ⅲ、Ⅳ级病变2种方法检出率相似(P>0.05).结论 MRI能够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为AS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骨关节病变特点。方法 对64例AS临床X线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结果 骶髂关节X线显示为正常1例,可疑异常1例,明显破坏、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29例,骶髂关节严重破坏、硬化、间隙变窄18例,骶髂关节强直15例。脊柱显示结果为椎体前上或前下角破坏7例,硬化12例,方形椎41例,椎弓关节模糊或侵蚀48例。髋关节显示异常26例。结论 X线平片可显示AS的绝大多数改变,尤其中晚期改变。AS主要侵犯中轴骨,骶髂关节受累和附着病为其特征。脊柱及髋关节也易受累。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骨性关节面下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骨性融合及骶髂韧带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了17年中2125例强直性脊柱炎,提出如下九点,以帮助确立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避免误诊。一、约99%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骶髂关节显示最早X 线征象。二、11.4%病例,首次X 线检查时的病理发现仅见于一侧骶髂关节,另一侧骶髂关节在以后的儿个月或一年内显示。三、不能单凭骶髂关节的X 线征象就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因这些X 线征象不是强直性脊柱炎独有的。四、强直性脊柱炎中,骶髂关节的病理改变涉及关节的所有反应能力,例如死骨形成,骨质过度增生和硬化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214例强直性脊柱炎(AS)的X线表现,其中11例行骶髂关节CT扫描。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100%)、次为脊柱(74.8%)和髋关节(37.9%),其他周围关节炎仅6例,23例有附着病(10.7%)。幼年发病者(JAS)易累及髋关节(75.8%),较少侵犯腰椎(48.5%),等级相关分析和X线动态观察表明:腰椎和髋关节病变与骶髂关节炎同步发展,骶髂关节炎的活动基本上可反映腰椎和髋关节病变的活动。骶髂关节炎CT扫描比平片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CT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CT特征。方法:对23例AS患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23例AS患中,骶髂关节双侧受累18例,单侧受累5例;14例为早期病变的CT表现,其中4例为可疑病变,10例CT表现为骨皮质限局性硬化, 关节面模糊不清或斑点状脱钙,软骨下微小囊变,这些表现多见于骶髂关节中下部髂骨面,关节间隙基本保持正常或略增宽。结论:CT能清晰地显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并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X线、CT、磁共振成像(MRI)3种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典型影像学表现(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X线分别是0、52%、39%,MRI为:9%、83%、70%;CT为4%、76%、59%;X线检出率明显低于MRI、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出率相差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病的病变分级总检出率中,X线为48%,CT为85%,MRI为96%,在早期病变(0~Ⅱ级)的检出率中,X线为26%,CT为59%,MRI为65%,X线、CT、MRI在病变分级总检出率、0~Ⅱ级病变检出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Ⅲ、Ⅳ级病变检出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的检出率最高,能够准确显示出病变情况,MRI更具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及其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价值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征象,探讨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与CT确诊的AS者34例,正常对照组23例,在骶髂关节轴位CT片中观察并测量双侧骶髂关节前缘关节面的相对位置,经统计学分析,确定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诊断标准。应用该标准复诊最初CT诊断正常、但最后临床确诊的AS20例,以确定该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 73.5%的A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不全脱位,21.7%正常对照组骶髂关节前缘不齐。确诊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脱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其他CT表现的临床怀疑组中40%有不全脱位,对该组中8例有不全脱位者按AS治疗有效。结论 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在AS的早期CT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分析了43例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作了双盲X线和CT对照研究,正常成人滑膜部关节间隙宽度为2~5mm,40岁后,关节前下部间隙可出现局部狭窄,骶侧皮质厚度多小于3mm,前后均匀者占90%;髂侧中部皮质厚度小于5mm,其前部皮质厚度可大于5mm(占16%),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关节面不清晰,但无明确的侵蚀改变,关节面的侵蚀是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的重要条件,AS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表明:对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早期病变(Ⅱ级),CT可提高一个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平片分级相同.CT扫描可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者;对Ⅲ、Ⅳ级病变如仅为诊断,则CT扫描似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护理。结果:强直性脊柱炎X线影像学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正常、关节变毛糙、模糊、硬化、关节融合,病情进一步发展,关节软骨和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不规则,晚期出现关节间隙完全消失;CT征象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其他如关节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融合,髋关节受损等;MRI显示骨突关节滑膜炎,关节间隙模糊,骨突骨髓水肿,增强后可见强化表现,棘突韧带水肿,棘突骨髓亦可见水肿表现。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护理,延缓或减少了畸形的发生。结论:强直性脊柱炎x线早期主要表现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征象;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对疗效观察更为有利;MRI能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CT和MRI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及护理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螺旋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或完全消失,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局部细微结构,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