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促发因素、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9例发生ATLS的A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各项生化指标.ATLS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用别嘌呤醇、碱化尿液、水化疗法和利尿后,7例(77.8%)短期内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2例死亡.AL并发ATLS多发生在化疗早期,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别嘌呤醇,碱化尿液、水化疗法和利尿是防治ATLS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方法:对12例化疗后发生ATLS与未发生ATLS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发生ATLS的患者化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生ATLS的高危因素可能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生化中乳酸脱氢酶、血尿酸有关;ATLS均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及肾功能损害,并且预后差,死亡率高。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6例及时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结论:针对可能出现ATLS的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6例化疗发生ATLS的ALL患者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分析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ATLS患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用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后,所有病例短期内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是治疗ALTS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燕  曾小菁  沈如刚  何玲  黄懿  王季石 《重庆医学》2013,42(20):2403-2405
目的探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ATLS的临床资料。结果 ATLS易发生在肿瘤负荷高、对化疗敏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常发生于肿瘤化疗后,亦有自发性ATLS发生,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用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碱化尿液、水化,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15例患者获得较好疗效,1例未治死亡。结论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需注意ATLS的防治,及时诊治,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S)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以利于早期的预防和有效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例及国内外文献共50例小细胞肺癌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结果 ATLS常发生于化、放疗早期,多数在化疗后1~7天,也有报道11天后发生,典型表现为三高一低(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酸血症和低钙血症)及肾功能衰竭.结论 ATLS经积极治疗有效率为65.57%.治疗无效死亡者占34.3%.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其潜在的致命的并发症,以便采取适当的检测措施和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肿瘤病人化疗后因肿瘤细胞大量溶解而发生的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称为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ATLS为肿瘤内科急症之一,其死亡率高,国内甚少报道。现将我们几年来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发生的6例ATL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发生是细胞内容物快速释放入血流并增加到危及生命的浓度的后果。该综合征以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酸盐血症和低钙血症为特征,上述代谢改变可导致危险并发症,甚至猝死。ATLS常见于肿瘤巨大、增殖比率高且对抗癌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其中包括高度恶性淋巴瘤、白细胞数增高的白血病,偶或见于实体瘤。ATLS常于诱导化疗后1~5 d内发生。作者报告一例维吾尔族儿童,患弥漫性恶性淋巴瘤(B大无裂细胞性),在诱导化疗后次日晨发生ATLS。结合抢救体会对ATLS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ALTS)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 分析218例初发血液及淋巴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特点.结果 在化疗前评估危险因素、做好宣教和心理支持,化疗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实验参数的变化,预防重度ATLS的发生.结论 前瞻性的评估病情,密切监测病情及生化指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防止重度ATLS的发生,同时重视宣教、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获得最优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杨金丽  陈娟华 《当代医学》2008,(11):125-126
目的 探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ALTS)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 分析218例初发血液及淋巴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特点.结果 在化疗前评估危险因素、做好宣教和心理支持,化疗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实验参数的变化,预防重度ATLS的发生.结论 前瞻性的评估病情,密切监测病情及生化指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防止重度ATLS的发生,同时重视宣教、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获得最优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林金盈 《微创医学》2001,20(1):80-82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e,ATLS)是对化疗敏感或肿瘤负荷重的肿瘤经治疗后,大量肿瘤细胞破坏,快速释放细胞内物质,导致代谢失常和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一组代谢异常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部分病人可突然死亡。ATLS可发生于各种肿瘤治疗后,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因此提高对ATLS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肿瘤患者治疗相关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现复习文献,对ATLS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改变、预防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布情况及各亚型核型变化的特点;对比不同核型的近期疗效。方法:对初次确诊的急性白血病(A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测;给予常规方案化疗。结果:正常核型26例,占36.1%,异常核型46例,占63.7%,其中AML63.8%(37/58),ALL66.7%。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特点看,M3染色体变化较一致,以t(15;17)改变为主,而其他类型AL染色体异常存在着不一致性。特别是M4、M5、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性。t(15;17)、t(8 ;21) 、正常核型、其他异常核型的治疗缓解率分别为100%、80%、57.7%、38.3%。结论:根据AL染色体核型分析,复杂核型是预后不良的标志。有些特定的染色体异常与FAB亚型密切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在AL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断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87例AL患进行常规DLC过筛实验即凝血象(APTT,PT,TT,Fbg)及D-二聚体(D-Dimer),FDP,3P的检测,结果:AL患DIC组与非DIC组PT,APTT比较差异有显性(PT P<0.05,APTT P<0.01),AL各亚型之间因病例减少,无法做统计学处理,但AML-M3亚型实验室检测有明显的异常,这与临床相吻合,此外HAL和CML患(均为慢粒急变)的各项指标(除Abg)较其它亚型均也表现出明显的异常,D-Dimer在DIC中的异常率为96.06%,说明 在判别DIC及非DIC中有明显意义,是早期诊断DIC的特异性指标。结论:临床可依据对DIC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早对DIC作出诊断并予以预防 和治疗,达到降低DIC所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质网酶ENTPD5蛋白在急性白血病(AL)骨髓液中的表达,了解其与AL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AL患者111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78例(初治组48例,复发组10例,缓解组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33例(初治组14例,复发组9例,缓解组10例)。将62例初治AL患者分为高危组26例,中危组19例,低危组17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NTPD5在AL中的表达量,比较在不同分型AL患者中初治、复发、缓解阶段以及在低危、中危、高危组AL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分析ENTPD5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NTPD5的表达水平在AML、ALL患者中初治和复发组均高于缓解组(P<0.05),低危组ENTPD5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高危组和中危组(P<0.05)。ENTPD5的表达量与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基因WT1和微小残留病灶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AL存在ENTPD5的表达异常,该蛋白在AL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妍琦  王燕文 《河北医学》2008,14(6):731-732
目的:分析急、慢性肾衰竭并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采用血液透析等抢救肾衰竭并高钾血症病人102例,共并发高钾血症457例次的临床过程。结果:456例次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钾浓度降至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消失,1病例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99.0%。结论: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在透析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高钾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含钾3.0~3.5mmol/L浓度的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对降低高钾血症效果确切,可靠安全。血液透析治疗早期,不应作单纯超滤脱水治疗。透析早期仍有因高钾而致心跳骤停等危险,应随时准备抢救。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mostatic molecular markers changes in acute leukemia ( AL ) . Methods A series of hemostatic molecular markers including tissue factor (T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TAT), plasmin anti-plasmin complex(PAP),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u-PA ), and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 u-PAR) were measured in AL. Results The plasma level of TF, TAT, u-PA and u-PAR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efore treatment, whil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only the level of TFPI and PAP increased.After treatment, TF and TAT remained at high level in AML, u-PA and u-PAR were still abnormal except in patients who obtained complete remission ( CR ). PAP and u-PA elevated remarkably in patient with severe hemorrhag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hemostatic abnormal as well as hyperfibri-nolysis in AL, which varied with different type of AL and can be ameliorated with clinical improvement. The measurement of TF, TAT, PAP may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DIC ; u-PA, u-PAR may be considered as useful markers for prognosis. Patient with sever hemorrhage should be treated with antifibri-nolysis drugs, and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 hypercoagul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AML after chemotherapeuti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60例小儿白血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发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就诊季节、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60例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AL。结果坚持1疗程VDLD方案化疗的18例ALL,其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4例,未缓解1例。采用DA方案化疗的17例ANLL,1疗程后缓解9例,2疗程后缓解5例,未缓解3例。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患病年龄、就诊季节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类型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必须提高对A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才能尽早诊断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I)时的临床特点、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IDS伴A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AIDS伴AI,给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早上8点5.0 mg,下午4点2.5 mg口服)替代治疗及对症治疗,患者乏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增加,电解质正常,好转出院。随访37 d,患者因严重机会性感染死亡。结论:当AIDS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症状,如厌食、恶心、消瘦及更具特征性的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时应考虑到AI的可能,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是可行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5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病例、17例在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对死亡病例危险因素进行探索。结果:17例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其次是出血。高白细胞血症、高血清LDH水平和婴幼儿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是急性白血病患儿死亡危险因素(P<0.1)。结论: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LDH水平是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防治感染并及时纠正治疗早期出血倾向可有效降低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