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聋的临床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5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3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时间越短,不伴高血压及耳鸣的老年患者预后较好。采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抗凝血、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聋有效,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老年人突发性聋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治疗早晚及伴发病症有关。综合性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1],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甚明显,对于老年人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尚无一致意见.笔者收集60岁以上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伴发突发性聋的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学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09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住院治疗的39例60~89岁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损失分级水平资料;比较75岁组(25例)和≥75岁组(14例)的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突发性聋的听力损失情况严重,听力损失轻度占2.5%,中度占12.8%,重度占38.5%,极重度占46.2%。治疗前听力损失分级水平在75岁组和≥75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5岁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3例;≥75岁组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2例,无效12例,75岁组疗效优于≥7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较严重,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比例较高,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效果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病人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及降脂干预对突发性聋治疗的影响.方法检测41例病人与41例健康者血浆脂蛋白、SOD、血小板,并将血脂增高的3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18耳采用扩血管剂治疗,试验组16例18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血脂药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愈10耳,显效3耳,有效2耳,无效3耳.对照组治愈8耳,显效3耳,有效1耳,无效6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检测表明,病人与健康人血浆脂蛋白、SOD、血小板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聋病人应常规查血浆脂蛋白,并给予降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31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组的综合疗效比青年组差 (P<0 .0 5) ,溶栓治疗的效果均比对照组差 (P<0 .0 5)。结论 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就诊时间、年龄、发病前多已存在听觉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均可影响其预后 ,抗凝溶纤治疗对老年人突发性耳聋疗效不佳 ,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36耳)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用电子喉镜经咽鼓管口逆向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约5 mg,1次/2d,共5次.在治疗开始前1 d和治疗结束后3 d,分别测试受治疗耳的纯音听阈,比较受损频率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5 dB HL以上为有效.结果 36例经治患者20例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为55.56%.治疗前PTA为(71.63±10.60)dB HL,治疗后为(43.07±12.33)dB HL,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经咽鼓管逆行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再次挽救治疗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作为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证的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老年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的临床特点,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调查表明,在城市≥60岁的老年人中55.85%患老年聋,6.53%疾病聋,4.1%噪声聋。显然,老年聋是老年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噪声聋与老年聋听力表现相似,均是高频听力下降,且会促进老年聋的进程。如果能做到早期预测,及早离开噪声环境也许会延缓老年聋的出现。随着听觉生理学、电声学及计算机的发展,各种新颖的听力测试手段不断问世,为预测早期老年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动脉内局部药物灌注对血管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探索性治疗。方法将41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脉组19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将导管置于椎动脉开口,选用尿激酶30万U于30min注射完毕;常规治疗组22例,采用静脉途径给予活血、解痉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疗效标准采用1997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颁布的疗效分级。结果动脉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静脉组患者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7例。结论动脉内局部药物灌注可能是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致病因素、疗效、预后的相关因素等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和同期治疗的90例非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老年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1.1% (46/90),低于对照组71.1%( 64/90),且P<0.05,老年组58.8%(53/90)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23.3%(21/90),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突聋发病前多已存在听觉系统退行性病变,且常合并较多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因素均可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戎娟  刘莹 《实用老年医学》2005,19(6):308-309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突聋)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突聋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和甲襞微循环指标,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突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可能与突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纤维蛋白原(FIB)评估巴曲酶治疗老年突聋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并接受巴曲酶治疗的患者111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与中青年组(20~59岁)。巴曲酶治疗方案为首剂10BU,如年龄>70岁者,改为5BU。采集患者应用巴曲酶前、应用巴曲酶后次日或隔天静脉血,检测FIB结果及全身出血情况。结果 用药前中青年组FIB水平为(297.13±97.62)mg/dl,老年组为(302.38±53.08)mg/d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2);在治疗过程中两组间FIB水平及用药前后FIB下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老年组在第4天危机值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巴曲酶治疗老年突聋患者,其安全性与在中青年患者中是无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能引起云南省地方性不明原因猝死的危险因素,为制订确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猝死病区选择病例22人,在非病区选择对照24人,对病例和对照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询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X2检验及多冈素lobistic回归筛选可疑危险因素,建立并评价最优回归模型.结果 经单因素X2检验,发现餐具存放位置、家中有无牲畜圈、发病前是否食用蕈子、发病前是否接触农药杀虫剂、发病前是否气候骤变5个可疑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206、4.779、5.741、6.120、10.754,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食用蕈子为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0.115,P<0.05)],气候骤变为危险因素(OR=36.592,P<0.01).结论 气候骤变可能是云南省地方性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诱因,在猝死高发季节到来前食用蕈子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性猝死危险性预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4项非创伤性检查指标对老年人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性猝死危险性的预测价值。方法老年人陈旧性心肌梗死79例,分为猝死组(22例)和非猝死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间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1)猝死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明显低于非猝死组(P<0.01),而QT离散度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VPBs)>30个/小时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预测心性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如以LVEF45%为界分组,LVEF<45%组的VPBs>30个/小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45%组(P<0.01),HRVI明显低于LVEF>45%组(P<0.05)。结论老年人心肌梗死伴左心功能不全者易发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性猝死。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地方性猝死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有可能引起云南省地方性猝死(云南地方性爆发性心肌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确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4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病例和对照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询问,对所有研究因素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筛选,引入交互作用项,建立并评价最优回归模型。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7个可疑危险因素(民族、餐具卫生、食用蕈子、食用酒类、接触农药杀虫剂、爱国卫生运动和食用植物油)进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P<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云南省地方性猝死有统计相关性的危险因素是发病前是否饮用酒类和是否进行爱国卫生运动。结论饮酒很可能是云南省地方性猝死的发病诱因,在猝死高发季节到来前进行爱国卫生运动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工耳蜗(CI)自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是双耳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力的最有效方式.但少部分先天性耳聋患者在CI植入术后,经过听力言语功能训练仍未能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耳聋基因作为先天性耳聋患者病因学研究取得初步成效,其对CI术后疗效的影响也被广泛研究.该文就耳聋基因突变与CI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感染与云南省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临床检查资料在病区设立病例组和病区对照组,在非病区设立非病区对照组,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观察对象静脉血中肠道病毒核糖核酸(RNA)。结果 肠道病毒RNA阳性率,病区[56.3%(58/103)]与非病区[41.7%(10/24)]相比有增高趋势,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P〉0.05);病例组、病区对照组、非病区对照组肠道病毒RNA阳性率分别为56.0%(14/25)、56.4%(44/78)、41.7%(10/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P〉0.05),但是各组感染率水平均较高。结论 云南省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肠道病毒感染水平较高,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龄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减低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人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减低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 75岁以上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死亡前 6个月之内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RV资料 ,HRV分析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比较猝死组与对照组各时域与频域参数有无差别。结果 高龄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组HRV各参数均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HRV减低是预测高龄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有价值的指标。多种因素导致心脏性猝死患者 HRV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