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针刺伤在不同科室的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与其有关的损害已成为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为此本文对原阳县三所县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体检项目中抽血化验是最常规体检,我院体检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治疗护理工作中被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培训教育并普及宣传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性暴露和职业性伤害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管理对策.方法 整群抽取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共79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各种职业性伤害的发生率以锐器伤(49.61%)最高:各种职业性暴露的发生率以长期接触消毒灭菌剂(70.31%)最高:针刺伤发生人次占锐器伤的70.82%: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以吸药、配药、加药和回套针帽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职业性伤害与工龄、性格特征、工作紧张、经常性不规范操作、防护意识等有关.结论 医院管理层应提高对职业性伤害的重视程度,建立职业性伤害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完善防护设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许小美 《工企医刊》2014,27(5):1065-1066
针刺损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够经过损伤的利器传播,并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污染利器经皮损伤可感染20多种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且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因此就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针刺伤及被刺后如何处理成为护理工作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红  朱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14-2415
<正>随着《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的颁布,职业病危害颇受医护人员的关注。医疗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1]。自1981年McCcrmick等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有关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2]。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了  相似文献   

6.
骨科护士因其工作特殊性,每天暴露在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不良环境中,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建立标准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是提高护士安全防护能力的关键。1影响骨科护士职业安全的相关因素1.1物理性因素(1)锐器伤:护士多在处理医疗垃圾、拔针、分离针头、折安瓿、注射及回套针帽等,发生锐器伤。20多种血源性疾病,可通过针刺伤导致的感染,其中最常见、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12-2016年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情况,统计分析不同学历、年龄、科室、工作时段、部位、操作环节、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暴露源种类等情况。结果学历中专、年龄≤22岁的护士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几率较高;暴露科室主要是外科(包括骨科、产科、妇科等)占45.45%(30/66),高于内科(24.24%)、急诊科(21.21%)和儿科(9.09%);工作时段白班占77.27%,高于夜班(22.73%);暴露部位主要是手臂,占87.88%;操作环节主要是静脉输液拔针处置针头不规范,占77.27%,其次是注射拔针回套针帽,占10.61%;血源性针刺伤占33.33%;暴露源种类主要是HBV,占血源性针刺伤68.18%。结论中专学历、年龄≤22岁是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外科、白班、手臂、静脉输液和注射拔针处置针头操作行为不规范是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操作行为规范训练,加强护士职业安全管理,保障护士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针刺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规范操作流程、职业安全培训、操作演练和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护士进行针刺伤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 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2.38%,低于2011年的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2,P0.001)。2012年护士临床工作中拔针环节、注射及采血环节针刺伤发生率较2011年明显降低(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针刺伤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其针刺伤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0):F0004-F0004
大量研究表明:护士群体长期处于针刺伤及血液污染的多重职业暴露中。在静疗护理工作中,各类穿刺操作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操作行为。源性污染的潜在风险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为预防控制针刺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生、护士和检验师等3组对象,调查2015—2016年针刺伤情况及相关原因。结果共有效调查260名医务人员,在过去1年内共发生针刺伤95人(共100例次),发生率为38.5%。护士和检验师针刺伤发生率均为55.0%,医生为19.2%;最常见的致伤锐器具为输液针(31.0%)、真空采血针(30.0%)和注射器针头(23.0%),主要发生环节为拔针(26.0%)、处理针头(25.0%)和缝合(13.0%),医生、护士和检验师致伤锐器具和致伤高危环节均不相同。针刺伤后报告率为32.0%;针刺伤局部伤口处理正确率为89.0%。结论江苏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应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高危器具以及高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危险因素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职业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1352人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对问卷中的43个问题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 71人职业暴露HBV,56人有针刺伤或锐器伤史;针刺伤或锐器伤、血溅皮肤黏膜、工作年限长是职业感染HBV的危险因素;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洗手、戴手套、戴护目镜是保护因素.结论 减少意外针刺伤或锐器伤、接种疫苗、使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对医务工作人员减少职业HBV暴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伤是护士临床操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意外伤害,护士发生针刺伤及感染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门诊输液中心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因此,积极防范针刺伤的发生率、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是保持健康护理资源的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案例资料和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后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资料.结果 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是20.1%;通过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到0%.结论 加强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可有效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习护生与在职护士一样在医院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和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体液、血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而针刺伤是各种锐器刺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刺伤的40.31%~ 42.85%[1,2].  相似文献   

15.
针刺伤是血站采血护士最危险的锐器伤害。有报道因职业引起的感染中针刺伤可达80%采血护士经常接触采血针、注射器、剪刀等锐利器械,极易发生各种损伤。其中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常见的危险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  相似文献   

16.
于华英  于翠香 《医药与保健》2014,(3):123+116-123
<正>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1],本人在工作中曾经被乙肝大三阳病人的注射针刺伤过,并且导致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护理人员针刺伤时,面临着被传染艾滋病、乙肝及丙肝等危险。调查资料显示[3],1075名护理人员中有966人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高达80.6%,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60%,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的潜在危  相似文献   

17.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注射安全防护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胡敏 《职业与健康》2004,20(1):39-40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 ,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临床护士由于从事侵入性操作机会多 ,发生针刺伤的机会比其他医务人员多[1] 。面对严峻的职业危害 ,如何防范护士针刺伤已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提出注射安全的防护措施。1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1 1 护士注射任务繁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9年的报告 :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注射 1 5次 ,住院儿童及成人则每年至少 10~ 10 0次 ,95 %的注射是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仿真的安全注射培训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院区将全院医务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注射培训,研究组实施基于虚拟仿真的安全注射培训,培训12个月后,比较两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91例,发生率为2.36%,研究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56例,发生率为1.45%,研究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针刺伤医务人员破损处皮肤、暴露源不明的针刺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针刺伤暴露级别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虚拟仿真的安全注射培训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避免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顾绍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4):382-383
医院职业危害一直以来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我国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因此,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成为医院的难题之一。我国于2004年11月30日专门在上海召开了“国际护理管理学术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表示:“针刺伤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风险,我国有八成以上的护士曾经被针刺伤”。由于感染科的特殊性,感染科护士承担的职业危害可能性更大,因此,感染科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通过对我院感染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对职业暴露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危害的认知程度和针刺伤的职业防护掌握情况,为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2所医疗机构中的197名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针刺伤认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措施。结果在197名护理人员中,有170(86.29%)名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其中最易导致针刺伤发生的高危环节分别是:整理用毕的锐器物(32.0%)、回套针帽(38.6%)和拔针(19.8%),护士认知程度与学历、工龄及职称有关系。结论呼和浩特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对针刺伤危害的认知和针刺伤的职业防护掌握情况较差,应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分层培训和教育,最大程度地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