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以Beers标准(2012年版)为依据,对该院102例AD住院患者进行分析,评价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结果 102例AD住院患者中,应用于痴呆及认知功能受损老年患者需避免使用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34例(33.33%)、抗胆碱能药物29例(28.43%)。应用于痴呆患者需慎用的抗精神病药物75例(73.53%)。结论该院住院AD患者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情况,特别是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及抗胆碱能药物,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3年5月14日为时间节点,对该院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①单用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和苯海索分别占60.53%、27.70%、30.74%、7.40%和14.23%,未使用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和苯海索分别占5.50%、69.83%、66.98%、92.60%和85.77%;②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抗精神病药分别为利培酮174例(33.02%),氯氮平143例(27.13%),奥氮平107例(20.30%),阿立哌唑75例(14.23%),喹硫平68例(12.90%)。居前3位的心境稳定剂分别为丙戊酸钠110例(20.87%),奥卡西平22例(4.17%),丙戊酸镁19例(3.60%)。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临床用药总体较规范,但仍需要注意苯海索和苯二氮艹卓类(BDZ)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医患治疗关系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患者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65例病人进行自制项目及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替代治疗调查.结果超安全期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原发病,患者可较容易从多家医院或不同医生处获得苯二氮(艹卓)类药物;随时间推移患者对治疗药物依赖的兴趣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均下降;门诊医生对患者的用药及治疗情况难以实质性控制等,促进了医源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产生.结论门诊较为随意的医患治疗关系有利于医源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形成,却不利于其治疗.控制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对原发性疾病治疗的时间是避免导致医源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形成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医患治疗关系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患者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65例病人进行自制项目及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替代治疗调查.结果超安全期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原发病,患者可较容易从多家医院或不同医生处获得苯二氮(艹卓)类药物;随时间推移患者对治疗药物依赖的兴趣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恐惧均下降;门诊医生对患者的用药及治疗情况难以实质性控制等,促进了医源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产生.结论门诊较为随意的医患治疗关系有利于医源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的形成,却不利于其治疗.控制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对原发性疾病治疗的时间是避免导致医源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形成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病专科医院焦虑障碍患者首诊精神药物的使用现况。方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登记就诊的25,040例首诊的焦虑障碍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首诊的女性患者数量(59.6%)显著多于男性(40.4%),且年龄较大。(2)门诊焦虑障碍首诊药物治疗共使用17类具有抗焦虑作用的精神药物,其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苯二氮卓类(BZD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Na SSA)。(3)单一用药患者7716例,两药合并治疗患者9866例,三药以上合并治疗患者7458例,三者之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1),同时,在两药合并治疗中,除三环类药物(TCAs)外,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数量均显著少于未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患者的数量(P0.01)。结论上海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对焦虑障碍首诊的药物治疗在遵守《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建议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平衡了疗效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特点进行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6.
尽管已证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疗效较差或无效。60年代中期已有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报告,但对其使用仍有争议。甲唑安定是一种新型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在生化、电生理及临床使用上与本族药物明显不同,如对治疗惊恐发作、广场恐怖和抑郁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抗癫疒间 药物 (AEDs)的致疒间作用及对其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结 32例AEDs致癫疒间 发作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以服用卡马西平最多 (19.12 % )、次之为巴比妥类药物 (15 % )、苯妥英钠 (14 .5 % )、合并用药 (14 .2 9% )、苯二氮 艹卓 类 (8.6 9% )、丙戊酸钠 (2 .78% )。 32例经停药并合理选择其他抗癫疒间 药物及减少药物剂量治疗 ,2 7例有效 ,5例无效。结论 AEDs能致癫疒间 发作加重 ,应合理选择抗癫疒间 药物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的合理性、依赖性及其增效作用,评价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依赖自评量表(BDEPQ)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诊断BAD依赖的价值。方法 调查住院≥2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其中合并使用BAD≥1月,用BDEPQ量表评分,对评分在24~39分者停药1周观察。用ICD-10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再诊断。结果 精神分裂症病人合并使用BZD为41.4%,发生依赖为8.5%,BDEPQ评分≥34分作为评定依赖的划界分与ICD-10诊断一致性较高,合并使用BZD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APD)用量,而疗效相同。结论 BDEPQ是BZD依赖较好的筛查工具,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长期使用BZD是不合理的,本组BZD依赖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58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86例(72.1%),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72例(27.9%)。单用利培酮66例(25.6%),奥氮平56例(21.7%),阿立哌唑35例(13.6%)。男性使用利培酮多于女性、使用阿立哌唑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8.380,均P0.01)。合用抗抑郁剂48例(18.6%),合用情绪稳定剂16例(6.2%),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32例(12.4%),不同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1.482,均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以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使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存在性别差异,少部分患者联合两种抗精神病药物,部分患者合用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和BZD。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阿普唑仑戒断综合征38例,以停用阿普唑仑而未出现戒断综合征的38例作对照。结果发现:轻性精神障碍,长期(>90天)、大剂量(>2.4mg/d)使用阿普唑仑,以及在阿普唑仑治疗期间未联用其他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s)或抗精神病药物(APD)者均较易发生戒断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近20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种类和剂量变化趋势.方法 调查1986年、1996年、2001年和2006年4个年份在唐山市6所精神病院出院的2 7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3 195份住院病历,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以及患者出院时药物治疗信息.结果 ①治疗药物的变化:1986年、1996年、2001年和2006年最常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氮平、除氯氮平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8%(396/422)、45%(285/634)、59.9%(557/930)、51.6%(623/1206).2006年氯氮平使用率达35.7%(431/1206).4个年份间患者出院时合并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比例旱升高趋势(趋势X~2=99.10,P<0.001),从1986年的10.43%(44/422)渐升至2006年的26.29%(317/1209).②药物剂量变化:4个年份出院时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氯丙嗪等效日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X~2=43.32,P<0.001),4个年份的出院患者日服药剂量随年份增长而呈下降趋势(Spearman R=-0.13,P<0.001);抗精神病药的单一治疗日剂量低于合并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X~2=14.23,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出院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氯丙嗪等效剂量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b=163.86,P<0.001)、住院大数(b:25.76,P<0.001)呈正相关;与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b=-114.92,P<0.001)、发病年龄(b=-3.87,P<0.001)呈负相关.结论 近20年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抗精神病药合并治疗的比例增加.临床实践中应考虑到氯氮平一直保持较高使用率的利弊和合并用药可能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调查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APD)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5年2月20至23日为时点调查日,对全国13所不同省份的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在1401例患者中,收容患者832例(59.4%),收费患者569例(40.6%),二者比较,收容患者男性比例高、年龄大、住院时间长(P均<0.01);②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氟哌啶醇、利培酮、奎硫平;③接受单一APD治疗932例(67.5%),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APD449例(32.5%);使用典型APD960例(69.5%),使用非典型APD(包括氯氮平)802例(58.1%),接受长效APD25例(1.8%)。结论: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APD仍以典型APD为主,付费方式、经济负担和患者症状对精神药物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14.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药物治疗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情况。方法:调查443例伴有明显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其行为和精神症状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结果:常用于治疗BPSD的抗精神病药有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舒必利等,其起始剂量与有效剂量均较小,大多单一用药。用药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便秘或排尿困难、嗜睡或步态不稳、吞咽困难等。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典型抗精神病药发生率(18.4%)显著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9.6%)。结论: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均有效,治疗剂量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分析4年间我国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作者2002年的调查方法,选择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5898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2716例(46.0%);住院患者为3182例(54.0%);男3041例(51.6%),女2803例(47.5%),缺失54例数据.(2)99.1%的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为:氯氮平(31.7%),利培酮(30.5%),舒必利(14.5%),氯丙嗪(10.8%),奋乃静(9.2%)、喹硫平(7.2%),氟哌啶醇(5.8%).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住院患者平均药物剂量显著高于门诊患者.(3)72.7%的患者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为38.3%;6.19%的患者接受了长效药物治疗.(4)75.6%的患者接受了单一非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24.4%的患者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5)54.1%的患者联合了抗胆碱能药、苯二氮革类、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控制不良反应或增效治疗.结论 第2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现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方法:样本采取整群入组,横断面调查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3例,调查其用药情况。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占90.9%),氯氮平使用比例较高(占30.2%);首次发病及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相对较多(分别为20.7%及31.5%)。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仍为目前的主流治疗药,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临床医生在选择氯氮平时,对躯体情况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药房不合理处方实施事前干预的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由专职药师对住院处方进行审核,对2015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药房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年住院药房共审核出652例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类型前三位分别为:超剂量用药(56.29%),用法不适宜(17.33%)和重复医嘱(15.03%),涉及十类共62种药物,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舍曲林(12.11%)、艾司西酞普兰(10.40%)、丙戊酸镁(9.73%)、奥氮平(8.92%)和齐拉西酮(8.45%)。结论精神病院住院药房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为超剂量用药、用法不适宜和重复医嘱,涉及药品主要为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和丙戊酸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利培酮、氯氮平、低效价和高效价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者的再住院率。方法:对833例1999年内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于2003年12月底前调查患者出院后至少48个月的情况。结果:601例完成调查,利培酮组81例,氯氮平组177例,低效价传统药组161例和高效价传统药组182例,4组的未再住院率,12个月(分别为59.3%、65.5%、65.2%和67.6%)、24个月(53.1%、52.0%、55.9%和51.1%)3、6个月(48.2%、36.7%、44.7%和36.8%)和48个月(42.0%、31.1%、39.1%和30.2%),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利培酮的药物完全依从率高(6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再住院率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