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种鼻腔结构异常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选择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36例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针对鼻腔不同的结构异常,采取相应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原因:36例(56侧)中筛窦炎(包括筛窦骨质增生)24例(36侧),伴鼻息肉复发16例(32侧),中鼻甲外移致中鼻道狭窄13例(15侧),伴中鼻甲粘连11例(12侧),伴鼻中隔偏曲10例,额隐窝狭窄5例(7侧),蝶窦炎5例(6侧),上颌窦口闭锁3例(3侧),下鼻甲肥大3例(3侧)。36例中24例(68%)伴鼻腔结构异常,即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及钩突相关病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随访6~43个月,痊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结论鼻内镜术后复发者多伴有鼻腔结构异常,鼻窦开放的同时矫正鼻腔各结构异常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4年6月至1998年元月共行内窥镜鼻窦手术132例(243侧),术后随访中,共发现鼻腔粘连者36例(64侧)。我f(采用手术切除、清理术腔、微波处理等综合手段治疗,效果满意。36例(64侧)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4~sl岁,双侧粘连者28例,单侧粘连者8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0例(17侧);中具甲与鼻中隔粘连5例(9侧),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4例(26侧),两处以上部位粘连者7例(12侧)。鼻腔粘连患者中术前有下鼻甲肥大者6例,中鼻甲肥大、息肉样变者7例,泡性中鼻甲3例,曲线反向中鼻甲3例,鼻中隔偏曲者1例,鼻息肉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分析 3 3 8例 (5 13侧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发生术腔粘连的 3 2例 (47侧 )的临床资料。对粘连类型、病变性质、病变程度、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中鼻甲处理与否、手术熟练程度和随访处理情况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本组病例粘连的发生率为 9 16% ;②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是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未见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 ;③感染性病变、病变严重、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手术技巧不够熟练和随访处理经验不成熟以及不按时随访的粘连发生率较高。结论 术前充分认识上述相关因素 ,提高手术技巧 ,正确处理中鼻甲 ,术后按时随访和及时解除粘连是减少粘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粘连技术对预防中鼻甲漂移的作用。方法:8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过程中判断其中鼻甲有向外漂移倾向,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68侧)和治疗组43例(74侧)。对照组患者延长中鼻道内填塞时间至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用下鼻甲切吸刀在中鼻甲前下部的内侧面和与中鼻甲切口相对的鼻中隔黏膜各作一2mm×3mm大小切口,再在中鼻道填塞48h。结果:对照组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20侧(29.4%),治疗组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11侧(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6例(24侧)患者嗅觉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13例(16侧)患者嗅觉有不同程度提高,2组无一例出现嗅觉下降,2组嗅觉提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鼻睫神经痛,经松解中鼻甲与鼻中隔间的粘连带后疼痛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无类似症状。结论:对于因中鼻甲解剖变异或因手术而致支持结构不全或破坏的患者来说,控制性粘连技术能有效防止鼻内镜手术后中鼻甲向外漂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镜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儿童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随访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总结儿童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随访结果,对随访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和处理策略进行分类和探讨。方法儿童鼻窦炎性疾病患者268例(432侧),男186例,女82例,年龄3~17岁,平均14.3岁。188例(305侧)完成超过1年的术后随访。随访以鼻硬性内镜检查为主,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和鼻腔黏膜上皮化状况、鼻腔和鼻窦粘连闭锁状况及感染与否等。随访处理在局部麻醉下为主,部分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或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下进行。结果随访见鼻腔粘连53例(78/305侧),占25.6%;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43侧,21侧分离成功;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5侧,9侧分离成功;中鼻甲与鼻中隔、下甲前端与鼻腔外侧壁(下鼻道外侧)粘连各10侧,4侧分离成功。修正手术24例(24/188例),占12.8%;8例(8/188例)接受再次手术,占4.3%。鼻腔粘连分离及修正手术采用全麻8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18例,局麻加表麻51例。再手术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结论儿童鼻内镜手术后相对成人更易出现鼻腔各部位的粘连,应在恰当麻醉方式前提下,尽早分割粘连;根据症状及术腔恢复情况可对影响手术效果的鼻腔结构进行修正手术;当症状不缓解或复发,且鼻内镜和鼻窦CT提示有病灶存在时,可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6例放射治疗后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愈19例,好转27例。术中无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46例病人均有鼻腔粘连发生,经多次换药均痊愈:粘连部位:术腔粘连1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4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1例。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放射治疗后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熟练准确,手术后按时换药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 38例。结果 :因鼻腔上部处理不彻底引起复发者 13例 ,中鼻甲息肉及中鼻甲外粘连至复发者 12例 ,上颌窦口阻塞引起者 4例 ,上颌窦内息肉未摘除干净者 3例 ,高位鼻中隔偏曲未行矫正阻塞中鼻道引起复发者 3例 ,其他原因者 3例。结论 :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 ,特别是对几个容易引起复发的部位的处理得当 ,以及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科 1 997年以来共施行鼻内窥镜手术 1 55例 ,术后发生鼻中隔脓肿 2例 ,发生率为 1 .2 9%。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75岁。因双侧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息肉 (海口标准 : 型 3期 )于 1 998年 7月在局麻加强化下行内窥镜鼻窦手术 ,采用 Messerklinger术式行双侧全蝶、筛窦切除术、双上颌窦中鼻道造口术、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术中出血 2 50 ml。术后双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 ,全身行抗生素、激素治疗。 48h后抽出纱条时见鼻中隔黎氏区粘膜及双下鼻甲前端粘膜有片状结痂 ,褐色 ,与粘膜紧密粘连 ,不易撕脱 ,强行撕去部分痂皮后粘膜渗血明显。每…  相似文献   

10.
男,32岁,于1年内左侧鼻腔进行性鼻塞,时伴出血,患者来我院诊治,欲求手术治疗.体检:患者右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向左侧,呈嵴状.左侧鼻腔自中鼻道向下至后鼻孔,有息肉样物堵塞全部后部鼻腔,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初步诊断为:①右下鼻甲肥大, ②鼻中隔偏曲,③左侧鼻息肉.拟常规麻醉下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术中右侧下鼻甲及鼻中隔偏曲手术进行顺利,行左侧"鼻息肉"手术时,发觉该肿物质极脆,触之极易出血,与正常息肉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分析338例(513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发生术腔粘连的32例(47侧)的临床资料。对粘连类型、病变性质、病变程度、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中鼻甲处理与否、手术熟练程度和随访处理情况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本组病侧粘连的发生率为9.16%;②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是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粘连对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窥镜手术方法 ,行鼻内窥镜手术 84 5例 (15 5 8侧 ) ,术后定期随访 1年以上。结果 :治愈 12 80侧 ,总治愈率为 82 .2 %。其中Ⅰ型病例治愈率达 91%以上 ;Ⅱ型 1期和 2期分别为 98.9%和82 .8% ,3期为 75 .0 % ;Ⅲ型治愈率为 6 1.2 %。在 2 78侧无效病例中鼻腔粘连 15 1侧 ,占 5 4 .3%。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以中鼻甲与其周围结构为主 ,导致鼻窦引流不畅 ,以致影响疗效 ,因此 ,减少术后局部粘连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术中对中鼻甲的适当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 ,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对于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有无病变及是否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疗效、中鼻甲粘连和术后主观症状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53±6.25)min、对照组为(58.11±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 P<0.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95%(30/38),观察组为81.58%(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鼻甲粘连率2=4.155, P=0.042)和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 P=0.031)。 结论 对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时行功能性部分中鼻甲切除,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鼻甲粘连率、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鼻窦手术160例小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鼻内窥镜进行鼻窥手术160例,其中慢性复发性鼻窥炎患者103例,鼻息肉伴鼻炎患者49例,鼻窦囊肿8例,术扣随肪,复发性鼻窦炎患者64.1%治愈,30.1%明显好转;鼻息肉患者全部正常通气,息肉复发率为10.2%,鼻窦囊肿患者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难治性鼻-鼻窦炎经CT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局部用药等规范术前准备,行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为主修正手术加中鼻甲全部或部分切除,术后凭鼻内镜保健手册进行定期复查,规范随访。2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其中16例行内镜下传统矫正切除,10例行局限性矫正切除;15例合并变应性鼻炎者对下鼻甲前端、中鼻甲对应鼻中隔等部位黏膜电凝。结果35例患者门诊内镜随诊3-6月以上,治愈11例(31.4%),黏膜完全上皮化;好转18例(51.4%),黏膜可以上皮化,但变应性鼻炎发作时,术腔黏膜水肿,经局部处理及药物治疗后可恢复上皮化;无效6例(17.2%)。总有效率82.8%,6例无效均为合并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疗效较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类型和诊断及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类型、诊断及鼻内镜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4例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方式、来源、临床表现、与鼻窦的关系以及鼻内镜手术技巧和疗效。结果①18例发病源于鼻窦囊肿或息肉,其中上颌窦17例,后筛窦1例;②5例发病分别源于鼻囟门或蝶筛隐窝、蝶窦口黏膜,同侧上颌窦或蝶窦积脓或黏膜水肿;③11例发病分别源于中鼻甲、钩突、嗅沟鼻中隔和筛泡前壁黏膜,邻近的鼻窦正常;④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后鼻孔息肉及相应鼻窦开放,术后无复发。结论①建议诊断后鼻孔息肉应分为窦内型、鼻窦阻塞型和单纯型三种临床类型,遵循以临床类型为依据的手术原则,选择合理的术式和范围;②鼻内镜和鼻一鼻窦CT检查可以在术前明确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临床类型;③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准确、微创,彻底切除息肉蒂基部,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动微切吸器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方法:介绍电动微切吸器技术在70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的处理方式及其优点。结果:术后随访70例病例6个月以上,70例(118侧)中,治愈115侧(97.5%);好转2侧(1.7%);无效1侧(0.8%)。结论:对不同分期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尽可能保留中鼻甲或合理地处理中鼻甲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Choanal polyp originating from the middle turbin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oanal polyps usually originate from the maxillary sinus. Unusual origins such as the sphenoid sinus, ethmoid sinus, nasal septum and hard and soft palate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Herein,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choanal polyp originating from the middle turbinate that was removed by an endoscopic surgery technique.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are described and th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在鼻内镜术中联合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对术后鼻腔黏连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12例的临床资料。为212例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或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加筛窦开放术后,141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消融组),71例未行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消融组出现6例鼻腔黏连(4.30%),对照组出现5例鼻腔黏连(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鼻腔手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处理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中隔,能减少术后鼻腔黏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鼻窦解剖及其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鼻窦解剖及其变异对鼻窦炎和手术的治疗。方法 观察100具颅骨、10个尸头,复习750例鼻窦炎鼻窦冠状CT和100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记录,研究中鼻甲、钩突、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含上颌窦骨性裂口)、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的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分析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①中鼻甲、钩突、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均存在解剖变异;②中鼻甲、钩突和鼻中隔的变异在有鼻窦炎侧明显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