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能把<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与<伤寒论>瓜蒂散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通过<伤寒论>方剂组成及临床运用,对寒热、攻补药物并用、表里一方同治的规律进行研讨.从中提示<伤寒论>用药组方严谨,对临床理法方药一致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文字古奥,义理精深,要学好它,宜善择注释本.文章从诸多<伤寒论>注解本中,推介了6种版本,对其特点、所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其发生发展中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医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论>中常以"X日"、"XX日"描述、预测病邪的传变和疾病的转归,其理论依据是肇始于<易经>中以"七日"为周期数所象征的阴阳变化规律.对于<内经>、<伤寒论>中关于疾病转归、预测日期的描述,应把握其象征意义,结合天时地理、人的体质强弱、人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分别具体理解.  相似文献   

5.
&lt;伤寒论&gt;为东汉&#183;张仲景撰于三世纪初.现存较早的有明&#183;赵开美影宋刻本&lt;伤寒论&gt;(简称“宋本“)和金&#183;成天已&lt;注解伤寒论&gt;(简称“成本“),张仲景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大法以条文形式作了论述.   ……  相似文献   

6.
从事中医教、医、研工作卅余载,尤重仲景学说之研究,完成<方证辨析在<伤寒论>教学中的运用>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属成果之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刘舟 《光明中医》2004,19(6):1-2
本文从<伤寒论>中的"支节烦疼"一词切入,进而以<内经>中的"少阳主骨"立论,分析了"少阳主骨"的具体内涵,将内涵合理延伸,并临床证明从少阳论治现代骨病、骨髓造血系统疾病,甚至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缩短科研前期劳动时间,实现瞬间高效检索<黄帝内经>.方法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黄帝内经>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分类整理、加工重组,使<黄帝内经>中<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实现统筹整合.结果使原文编排、学术内容检索和有序化多路径的检索系统,实现计算机化.结论<〈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研究,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查对、引证、应用和开发<黄帝内经>,提供全新规范化的现代检索手段,是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9.
<素问·痹论>中"凡痹之客五藏者"至"痹聚在脾"一段,林亿认为是王冰次注<素问>将其他篇章移至<痹论>中,张琦等以为王氏所移过于轻率.通过考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上述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病源>中已把此段文字与<痹论>痹久入藏的论述相联系.王冰次注<素问>,或受<病源>影响,或出自临床经验,似非轻率之举.而且,从"凡痹之客五藏者"一段出现在<内经>中的不同篇章,从古人对五藏痹的前后认识的不同,恰体现出古代对疾病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相似文献   

10.
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治疗少阳兼太阳的方剂.刘渡舟教授根据该方功用特点,临证多有发挥.刘老常用本方治疗肩背疼痛、肝气窜证、早期肝硬化、四肢疾病、脾胃疾病及体虚感冒,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儿按摩经>的书名、作者与成书年代的考证,认为该书不应以<保婴神术·按摩经>命名,而应题为<小儿按摩经>;并否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对<小儿按摩经>的作者是元代陈瑞孙父子的推断,提出称"四明陈氏"为妥;将<小儿按摩经>的成书年代的范围由原来的1405至1601年缩小至1574至1601年之间.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百病的一种表现,因此,自古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并创出多种止痛方法和方剂.但是常伴有使用不便,易成瘾,有毒性,副作用大等弊端,给病人带来痛苦,焦虑,甚至绝望,尤其对中晚期癌症患者更甚.笔者从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吴谦<医宗金鉴>、<黄帝内经>及<金匮要略>书方中筛选大黄、元胡、黄连、细辛等二十多种中药,用现代工艺制成橡胶硬膏活血化瘀止痛膏,经1200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和规律,以及它和现代医学"辨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医要有自信地走向未来,那么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有关察尿辨证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诊察小便可推断病势进退、邪正盛衰、津液存亡等.继后,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察尿辨证的内容,通过诊察尿液的色泽、透明度、排出量、频率吸伴随症可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燥湿等.  相似文献   

15.
老子"卫生之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老子>与<庄子>两书中有关文字的分析比较,认定<老子·十章>之"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老子的"卫生之经".其实质内容为"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形神相亲".并认为<老子>之"专气"即<庄子>之吐纳导引术,后者或是前者的嬗变和衍生,是表里俱济的形体修炼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王粲病案谈到《黄帝内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并对王粲经历交游、诗文著作和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认为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所载,张仲景诊断王粲之病,以及预测其死期的记述,为妄引杂史之说,借以佐证皇甫谧所谓,"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一十八卷,即<内经>也"也是穿凿之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无大热"症及其在六条原文中含义的具体分析,对<伤寒论>临床辨证思路进行探讨,总结出了五条仲景临床辨证思路抓住关键症、分析伴随症、去伪存真、利用反证、不可局限于典型症.以提示对仲景临床辨证思路的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9):520-521
对<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的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心下有水气”实为水邪留行体内,当属寒饮为病.其辨证要点,患者心下素有痰饮宿疾,复遭外寒侵袭为病机之关键,即表寒外束,水饮内阻.并对小青龙汤方义、药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熊继柏 《中医药导报》2001,7(4):152-153
本文阐析了<内经>有关情志致病的病机与治则.<内经>论情志致病的病机,在于五脏气机失调;治疗在于以情相胜,调其气机.文章从理论研究和临证应用两方面相结合,既阐发了<内经>经义,又探讨了中医古代心理疗法理论.  相似文献   

20.
于福江  李世杰 《中成药》2001,23(7):525-526
拟对传统历史名方鸡鸣散的处方形成及源流概况进一步加以探讨,经考证认为鸡鸣散最初乃由唐·王焘<外台秘要>一书先载,为<外台秘要>所引唐侍中(唐临)<脚气论>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