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骨代谢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齐越峰  佟云 《中医正骨》2007,19(6):64-65,6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常见病,我国现有老年人口约1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亿1千多万,其中25%~70%将患骨质疏松。作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相对而言,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年龄比女性晚,发病率低,故重视程度逊于前者。但调查显示,男性因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不低于女性,所以,应该提高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力争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
骨量低,骨组织细微结构的破坏,伴有骨脆性增加和骨折易患性增加的骨骼疾病,即骨质疏松症。属祖国医学一骨痹”,“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是发生骨折。它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许多人因此而长期遭受肉体上的痛苦,甚至伤残,早逝。以美国为例,每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病人约有120万人,其治疗费用高达70~120亿美元,占美国用于治疗全部骨折费用的85%,我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6000~8000万人,据上海调查资料统计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74%,到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3亿之多。骨质…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疾病.我国老年女性发病率高达90.48%,老年男性达60.72%.据预测.21世纪中期,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OP发病人数可高达2亿左右. [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60例,其中确诊为冠心病107例。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患者骨质疏松在冠心病中的发病比例。结果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冠心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冠脉Gensini分级数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对传统危险因素,骨质疏松对冠心病的发病也有一定影响。结论骨质疏松与冠心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体现出性别的差异性;同时,相对于传统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导致冠心病的风险性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健 《中医正骨》2006,18(8):48-48
骨质疏松症(06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表现为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虽低于女性,但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男性骨质疏松症较女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探讨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自2003年10月-2005年3月,作者辨证施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8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NO水平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对符合要求的32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组)和31例老年男性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非骨质疏松组)进行骨密度和血清NO含量检测,分析血清NO水平与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3,P=0.000)。结论:血清NO在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养血调肝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已基本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总数逐年增多,达到一亿多人。而据上海市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为30%~50%。因其发病缓慢,常被人们忽视,故有人称之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8.
男性骨质疏松与雄激素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如何有效地防治男性骨质疏松症在国内外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国内外正研究雄性激素对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试图探索雄性激素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9.
<正>以低骨量丢失为特征的骨质疏松症已然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医疗保健问题。全世界每年约发生89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1]。在欧美约1/3~1/2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经历骨质疏松性骨折[2]。在全球每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病例中,20%~25%发生在男性,随着严重骨折(如髋部)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将逐渐增高[3]。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易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男性,是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仅受轻微外力(如不慎跌倒)就可以导致骨折发生,并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从35岁开始,男女两性均出现骨量的丢失。男性每年约丢失0.3%-0.5%,一生中骨量丢失的速度大致相同;而女性则不同,更年期以  相似文献   

11.
唐旭丽 《河北中医》2014,(3):457-45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腰痛范畴,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点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常发生于老年和绝经期后妇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和病理性骨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中国患者已超过9000万,即每14人中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患病率约为50%~6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的认识。方法:按WHO的T-Score法随机抽样,应用(CUBA clinical)跟骨定量超声质量分析系统对丽水地区查体的老年人103例进行骨密度(BMD)与骨质疏松症的测定。结合生活规律调查,如吸烟、饮酒及日照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UAB clinical)测定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8.6%,吸烟与年龄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有关,体重、饮酒、日照等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患骨质疏松症者中,男性老年人口占7.6%,女性占29.1%;而骨头变“酥”有潜在骨质疏松的患者,男性达14%,女性超过50%。许多人面临骨折的威胁。调查还发现,现代人饮食不正常,偏食火锅和咸辣味重的食物,或喜欢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相似文献   

14.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全身性骨质疾病,是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造成其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从而引起骨折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现如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渐严重,受骨质疏松影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2018年全国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率为32.0%。,其中老年女性患病率可高达51.6%[1]。PMOP导致的骨折及骨骼畸形等骨问题会导致患者疼痛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指体内骨组织绝对减少,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腰腿痛,骨痛,乏力,脊椎压痛,易于骨折等。据统计,55岁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9.6%,60岁年龄组为70%,说明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多发病,尤以女性为多。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多本病患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极大,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是风湿病和老年医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防治措施方法虽多,但尚未有重大突破。该病属于中医的“骨痿”、“骨痹”范畴。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如何有效地防治男性骨质疏松症在国内外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国内外正研究雄性激素对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试图探索雄性激素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组织疾病,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其中绝经后女性患病率为20.38%[1],明显高于同龄男性.女性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程度和骨形成程度失衡,骨吸收更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导致女性慢性腰腿痛、骨折多发、骨折愈合困难的主要原因[2],严重...  相似文献   

18.
韩崇涛  李沛  李康  潘富伟 《光明中医》2014,(10):2155-2156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 OP )是指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在中医学中隶属“骨痹”、“骨萎”的范畴,《素问&#183;逆调论》所谓骨痹是指肾枯不长,骨萎是指骨枯而髓减,其主要特征为骨量降低,易发生骨折,现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资料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骨质疏松症的患病危险系数就会增加1.4~1.8倍:7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达80%~90%,男性的患病率达48%~56%;8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高达85%~100%,男性的患病率则达60%~65%[2]。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社会问题。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以“治未病”为指思想导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质疏松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易引起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成为发生在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中表明,该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递增[2],80岁以上高龄人群尤其严重,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等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更会成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老年人,以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最为常见。据WHO报道,白人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占60岁以上人群的25%-50%。我国各地区骨矿物质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不一,存在地区差异,北方老年妇女发病率为40%一50%,而昆明地区为26.19%。骨质疏松症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也大幅度增加,50岁-60岁患病率为88.7%,61岁-70岁患病率为97.5%,71岁以上患病率高达99.5%。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及是否运动都对本病有很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