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长期结果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对90例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肿瘤大小:≤5 cm38例,>5 cm 52例;肿瘤数目:单发病灶57例,2个以上多发瘤灶33例.肝癌合并肝硬化45例(50.0%);合并脉管癌栓34例(37.78%).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64例,B级26例.术中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术后观察并发症、肝功能.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肿瘤复发与相关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1%(28/90).术后复发率为51.1%(46/90),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2%、67.3%和49.7%.切缘阳性(相对危险度为13.83,95%可信区间为4.56~41.96)和子灶(相对危险度为3.09,95%可信区间为1.60~5.98)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1、3、5年总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4%、80.0%和60.0%.Cox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相对危险度为19.22,95%可信区间为5.85~63.17)和TNM分期(相对危险度为2.013,95%可信区间为1.28~3.17)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复发主要与肿瘤切缘阳性和TNM分期有关.在保证切缘阴性方面,解剖性肝切除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及其与肝细胞癌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与肝细胞癌比较 ,以指导临床诊治 ,提高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所 1980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癌 31例和肝细胞癌 2 75 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胆管细胞癌病人中HBsAg和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分别为 2 3% (7/31)和 16 % (5 /31)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3%、13%、7% ;2 75 8例肝细胞癌病人阳性率则分别为 73% (2 0 11/2 75 8)和 72 % (1972 /2 75 8) ,生存率分别为 78%、5 5 %和 44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 ,手术切除 (P =0 0 0 0 8)、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0 0 96 )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多因素分析 ,肝硬化程度 (P =0 0 3)、手术切除 (P =0 0 0 0 89)、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49)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HBsAg阴性、AFP阴性及肝门淋巴结转移对诊断胆管细胞癌有重要价值。其预后较肝细胞癌差。手术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癌 (ICC)的切除率低 ,巨检类型、肝门淋巴结受侵、切级阳性、p5 3抑癌基因突变是影响其肝切除后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分析ICC能生存 5年以上的因素 ,特别是肿瘤中存在的管内乳头状癌成分(IDPCC)。取日本Nagasaki大学医学院第二外科于1 980~ 2 0 0 2年收治的 3 5例ICC行肝切除病例进行分析 ,其中 4例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或肠出血死亡者不易分析。在余 3 1例中 ,男性 1 3例 ,女性 1 8例 ,平均年龄63岁 ( 4 3~ 81岁 )。手术计有肝段切除 6例、肝叶切除2 2例和扩大肝切除 3例。分别作尾叶、肝外胆管切除或胰十二指肠切除计 6例、1 …  相似文献   

5.
虽然大部分总肝管癌病人表现为疾病晚期并导致预后差,但最近报道提出根治性切除可提高这些病人的长期生存。进行回顾性研究确认显著影响总肝管癌病人长期生存率及手术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临床病理因素。对1976~1998年间的114例肝管癌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复习。114例病人中98例行根治性切除,3例行姑息性切除,另13例未行外科治疗。平均随访939(1~8452)天。46例A期病人切除后存在镜下肿瘤残余,其中28例行放疗而其余18例只行手术切除。单剂量术中放射15~35Gy投照到刚切除后的肿瘤床。病理评价证实阳性手术切缘时行术后放疗。总体手术发病率及死亡…  相似文献   

6.
影响3cm以下小肝癌患者术后生存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总结小肝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05例小肝癌(≤3cm)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对有无结节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有无肿瘤包膜、肿瘤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是否多灶性(包括卫星灶)及手术方式等9项临床、病理参数与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截止2004年5月,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70.3%、55.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0%、58.9%、45.6%。再次手术死亡1例。随访期内36例肝内复发,34例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多灶性是影响手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多灶性是影响手术后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距肿瘤1cm以上切缘的局部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合理手术方式,手术后的肝内复发和转移及肝功能不良是导致小肝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218例手术治疗的ICC患者资料,对随访的158例患者行单因素(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 Regression法)分析.结果 158例中,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3.4%,16.7%,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癌栓、手术方式、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肝内转移(wald=4.071,P=0.044)、肝外淋巴结转移(wald=8.713,P=0.003)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行规则性肝叶切除的93例患者(58.9%,93/158),其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局部切除者(Log-rank=14.63,P=0.0001),行淋巴结清扫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处理者(Log-rank=5.49,P=0.0191).肝外淋巴结转移数量1~2枚者,其预后明显优于≥3枚或融合成团者(Log-rank=8.09,P=0.0045).结论 ICC肿瘤伴有肝内转移、肝外淋巴结转移或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多(≥3枚)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规则性肝叶(或段)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HCC)合并门脉癌栓手术切除疗效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 2005年至2009年共358例患者接受了HCC切除术,其中55例合并门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收集该组病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按术后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A组(术后TACE组)和B组(术后非TACE组).统计分析两组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资料差异,重点考察术后TACE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55例患者中术后接受TACE治疗者29例,未接受26例,二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例总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51.4%和43.5%,中位生存时间为26.0个月.其中A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60.1%和50.1%,B组为56.7%、21.7%和10.4% (P<0.001).术后TACE无论在单因素分析还是在多因素分析中均为显著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此外,肿瘤多发、肝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浸润型癌栓在单因素分析中是预后差的显著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浸润型癌栓、肝静脉癌栓及肝内转移是预后不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部分HCC合并门脉一级分支和主干癌栓患者手术切除后可获得较长的术后生存期.术后TACE可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有浸润型癌栓、肝静脉癌栓及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6月~2004年5月间107例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38项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对生存率的影响。Kaplai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筛选出对肝细胞肝癌切除预后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为85.0%,53.3%,43.9%。单因素分析:术前GGT,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后ALB,术后TBIL,术后ALP,术后GGT,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术中失血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是否复发以及手术是否根治切除等。多因素分析: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是否复发,手术是否根治切除与预后相关。结论 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细胞肝癌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央型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Wang Y  Chen H  Wu MC  Sun YF  Wei GT  Lin C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7):1025-1028
目的 探讨中央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以来所切除的直径 >10cm的中央型巨大肝癌病例 ,包括位于左内、右前和全尾叶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结果 共切除同时累及第一、二、三肝门的中央型巨大肝癌 4 0例 ,肿瘤直径平均为13 6 (10 5~ 19 0 )cm ;肝切除术式包括扩大中肝叶切除 9例 ,不规则中肝叶切除 13例 ,扩大左半肝切除 13例 ,全尾叶加扩大左半肝切除 3例 ,扩大右半肝切除 2例 ;平均手术时间为 197(90~ 380 )min ,平均手术失血量为 15 96 (30 0~ 110 0 0 )ml,全组无手术死亡 ,发生明显并发症者 8例 (2 0 % ) ;随访全组病例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5 6 %和 2 8%。结论 巨大中央型肝癌多同时累及 3个肝门 ,手术切除较为困难 ,但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与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2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ICC患者临床资料, 按照mGPS相关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 比较不同评分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0分组(58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85.8%、52.3%, 1分组(41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73.2%、23.0%, 2分组(27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73.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GPS、CA19-9、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ICC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mGPS是影响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GPS是影响根治性手术切除的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切除手术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60例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性别、年龄、HBs Ag阳性率、HCV阳性率、有无肝硬化、术前AFP、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有无肿瘤包膜、是否侵及肝被膜、有无脉管瘤栓、肿瘤切缘、有无卫星灶形成等指标为自变量,以3年生存率为因变量,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后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逐步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3年后,60例患者存活28例,生存率为4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肝硬化、术前AST水平、肿瘤最大径5 cm、侵及肝被膜、脉管瘤栓、肿瘤切缘≤1 cm、卫星灶形成是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侵及肝被膜、脉管瘤栓、肿瘤切缘≤1 cm、卫星灶形成均为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手术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脉管瘤栓、肿瘤切缘≤1 cm、卫星灶形成是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术后针对性的辅助治疗是改善疗效、提高远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3.7%、4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有无脉管瘤栓、术前AST、肝被膜受侵、肿瘤切缘为影响对肿瘤复发和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切缘、肝被膜受侵及肿瘤最大直径依次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最大直径及肝被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病人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对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人,应加强术后随诊,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观察解剖性肝切除对肝细胞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相比,解剖性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手术方式与HCC患者术后生存期限显著相关;解剖性肝切除抑制肝内转移的作用更明显,术后复发主要与肿瘤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及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预后因素。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999~2004年手术治疗的9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生存危险状态函数。影响术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有肿瘤是否切除、手术方式、肿瘤组织病理分化程度、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值、肿瘤转移方式。切除术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3.8%,29.1%,24.9%,引流术分别为36.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最佳方案,扩大淋巴结、受侵神经清扫有助于提高远期存活率,正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的远期预后不能令人满意 ,因为复发率较高 ,有必要对其危机因素进行分析 ,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及时给予处理。作者复习 1 980~ 1 999年英文文献有关肝细胞癌复发危机因素的Medline资料 ,结果如下 :(一 )术后复发的危机因素  ( 1 )肿瘤因素 在病理因素中 ,提示肿瘤侵袭性的病理因素 ,诸如静脉浸润、存在卫星灶、巨大肿瘤和晚期 pTNM分期均是复发的危机因素 ,在非肿瘤肝组织的活动性肝炎以及围手术期输血可增强肿瘤复发。近期的分子生物学检查提示增殖性和血管生成等肿瘤指标也是复发的新危机因素。 ( 2 )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长期生存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64~199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手术切除的522例肝细胞肝癌病人,随访至2003年1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3、5、10和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9.1%、33.8%、16.7%和13.7%;生存5年以上182例,生存10年以上56例,生存15年以上1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性别、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GGT水平、术中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无癌栓、有无卫星结节和是否根治性切除;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GGT水平、术中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癌栓和是否根治性切除。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病人长期生存与否取决于肝病背景、肿瘤情况和治疗因素。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GGT正常、无或伴轻度肝硬化、肿瘤≤5cm、无癌栓以及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癌病人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肝细胞癌(HCC)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 12 月至2012年12月因肝细胞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8例病例资料,根据《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版)》对MVI进行病理学分级,分为M0组、M1组和M2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行肝切除对每组病人的预后影响。结果 198例病人中,111例行解剖性肝切除,87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M0、M1、M2 三组间病人术前性别、甲胎蛋白(AFP)值、肿瘤数量及AJCC分期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0、M1、M2 三组行解剖性肝切除病人分别为35例、37例和39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别是20例、31例和36例。 M0组和M1组内病人是否行解剖性肝切除对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2组行解剖性肝切除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非解剖性肝切除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可以延长高危组病人的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个治疗组手术切除肝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6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接受治疗,其中127例经手术切除,切除率为76.5%。手术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4.0%、20.0%。中位生存时间为22.9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5例(27.6%),其中死亡3例,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为2.4%。单因素Log-Rank检测结果显示,手术切缘(χ~2=50.30,P<0.001)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及肿瘤TNM分期差为肝门胆管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肝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R0切除)是改善病人预后的最佳选择,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可提高R0切除率,但需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尽管诊断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已使肝外科成为一安全的步骤 ,但为了获得肝肿瘤治疗的良好结果仔细选择病人仍然是必要的。作者分析瑞典 Bern大学内脏和移植外科于 1994~ 2 0 0 0年连续施行肝肿瘤切除 2 5 8例资料 ,其中肝转移 111例、肝细胞癌 78例、胆管细胞癌 2 1例、其他肝原发性肿瘤 4 8例。施行肝段定向切除15 8例 ,包括半肝切除 ,余 10 0例则为肝亚段切除。检测了 32个临床和生化参数 ,包括半乳糖清除量试验的肝功能评估 (功能性肝残留量的测定 )以预测术后 6 0天内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率。测定方法是按 Tygstrup(Scand JClin Lab In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