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肝素钙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中检索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及95%CI。按照不同人群、疾病亚型、治疗持续时间及有无氯吡格雷负荷剂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括14 02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相比能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71,95%CI:0.61~0.84,P<0.001)、增高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RR=1.60,95%CI:1.46~1.76,P<0.001)。分层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联合用药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55,95%CI:0.34~0.89)低于其他人群(RR=0.78,95%CI:0.66~0.93),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41,95%CI:1.01~1.96)低于其他人群(RR=1.62,95%CI:1.47~1.79);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复发风险(RR=0.69,95%CI:0.58~0.81)低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0.74,95%CI:0.56~0.99),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59,95%CI:1.10~2.30)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1.60,95%CI:1.46~1.77)相比,差别不大。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相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在中国人群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对于减少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更好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清除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倒。对照组在常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清除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氮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缺血性卒中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治疗方法:辛伐他汀20mgqn+氯吡格雷75mgqd,并加血栓通450mg静滳qd,治疗时间2周;对照组24例,治疗方法:氯吡格雷75mgqd,并加血栓通450mg静滳qd,治疗时间2周。结果:进行中枢神经功能缺损分数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姜艳红 《中国校医》2020,34(4):262-264
目的观察进行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性脑卒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经过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自理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3.3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91±1.01)低于对照组(7.69±1.97),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52±4.36)高于对照组(74.69±4.83),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P<0.05)。结论进行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日常自理能力提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进展性脑卒中患者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A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治疗后7 d、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后14 d治疗组降低及升高幅度更大(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7 d hs-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14 d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14 d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有效缓解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ADL,降低hs-CRP水平,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NIHSS≤3分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30例,后者35例,两组分别接受阿司匹林单纯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经过相同周期的临床治疗后,收集两组患者入院后的病情发作概率,随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于病情复发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分析.结果:基于所选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入院接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病情发作概率(2/35,5.7%)显著低于对照组(6/30,20%),观察组中1例患者发生偏瘫,1例伴随语言障碍,而对照组中3例单肢无力、1例发生偏瘫、2例出现肢体麻木症状,P<0.05.更进一步地,在治疗后为期6个月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复发概率(3/35,8.6%)显著低于对照组(12/30,40%),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治疗轻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80例,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qd,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qd,服药前后记录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并观察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脑梗死再发率更低。结论氯吡格雷比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更明显地稳定和逆转易损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7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177;8.16岁;老年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76.50&#177;7.16岁;对照组82例,年龄≤59岁,平均56.50&#177;3.16岁。分别口服氯吡格雷75mg/d后6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脂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发生胃肠道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高龄老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同时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7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8.16岁;老年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76.50±7.16岁;对照组82例,年龄≤59岁,平均56.50±3.16岁。分别口服氯吡格雷75mg/d后6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脂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发生胃肠道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高龄老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同时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动脉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为了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PCI术后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最有效且被公认的常规方案[1]。虽然应用氯吡格雷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存在不同个体间对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性不同,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临床血栓事件,此现象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由于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63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色子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2例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给予对照组31例患者氮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在实施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为(63.01±7.21)分,对照组为(45.67±8.1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氯比格雷、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录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较之观察组患者而言,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改善情况不够明显,并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低于观察组,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氯比格雷、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已经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与氯吡格雷吸收和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变异,使得患者对氯吡格雷的临床反应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确定相关基因变异对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黄迎秋 《工企医刊》2014,27(5):1040-1041
目的 探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均分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对照组单纯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组进行为期30天的临床疗效判定,主要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基本治疗率为43.3%,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基本治疗率73.3%,总有效率为9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hs-CRP水平,对照组由(7.32±4.52) mg/L降低至(6.53±6.31)mg/L,观察组有治疗前(8.14±4.25) mg/L降低至(3.21±2.56) 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阿司匹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b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氯吡格雷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h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 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 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明岩  高长青 《现代保健》2010,(14):194-19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早期抗血栓治疗并予以维持可增加桥血管的通畅率、降低死亡及缺血事件的发生率。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石,目前在CABG术后常规应用。氯吡格霄是除阿司匹林之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栓药物,某些大规模临床前瞻性试验证实了其代替阿司匹林或与阿司匹林联用在某些患者中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