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合并血管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管损伤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7%~61.1%.损伤最多的是肝右动脉.血管损伤后不一定有症状,但严重者近期表现为肝缺血、坏死,远期可导致胆管狭窄、肝萎缩等.有的患者血管损伤后需行肝切除甚至肝移植治疗,因此对早期发现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应做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2.
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微血管夹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微血管夹的研发及相关性血管损伤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从微血管夹引起的相关血管损伤的角度出发,从损伤评估方法、血管夹特性和血管损伤关系、血管损伤后修复以及微血管夹研究进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而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的增生性瘢痕植入裸鼠肩胛部皮下,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移植模型.3周后,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治疗3周后解剖取材,通过测量瘢痕的大小观察瘢痕的体积变化,用Masson 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移植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数量的变化.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靶向血管治疗3周后, 增生性瘢痕的体积明显减小, 瘢痕胶原和微血管明显减少.结论 VEGF抗体靶向血管治疗具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微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抑制瘢痕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周围动脉血管损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共收集20例患者资料,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7例.其中,尖锐物穿通伤8例,顿挫伤导致动脉闭塞5例,创伤后假性动脉瘤形成3例,医源性动脉损伤4例.动脉管壁损伤较轻者直接使用覆膜支架进行腔内隔绝治疗;针对管壁破损严重、断裂或血管内膜严重挫伤闭塞者则多采用顺、逆行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开通血管后成功实施腔内重建.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无肢体丧失和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2.8个月.上肢动脉损伤者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患肢血循环良好,患侧与健侧上肢血压差小于10%,下肢血管损伤患者患侧ABI由术前平均0.37±0.16提高至术后0.96±0.08.仅2例患者术后随访CT血管造影发现支架两端存在轻度狭窄.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是电烧伤的主要靶组织之一,微血管损伤在电烧伤渐进性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内皮素1和NO是重要的血管活性因子,在微血管功能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探讨高压电烧伤后血清内皮素1和NO的变化规律,对于认识高压电流对机体微血管损伤,尤其是渐进性损伤机制有重要意义.乌司他丁 (UTI)作为一种广泛的酶活性抑制剂,已应用于烧伤感染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实验通过复制高压电烧伤大鼠模型,进一步探讨内皮素1、NO在高压电对机体微血管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UTI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行血管成形术及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0(30~90)min。13例接受单层自膨式裸支架置入,5例接受双支架重叠置入术,共置入23枚自膨式裸支架,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损伤肱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假性动脉瘤消失,未见支架狭窄及对比剂外溢。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平均随访20.2个月,17例支架内血流完全通畅或轻度狭窄(未作处理),1例支架腔内狭窄50%,行球囊扩张治疗后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扭曲及断裂,无缺血坏死,截肢情况。结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是安全可行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选择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的13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行CAS,87例行CEA.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前向血流,治疗前和治疗后1-24个月狭窄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狭窄程度,以及治疗后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天数和治疗后NIHSS评分>20层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前向血流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频谱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0 d内,终点事件的累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 d~2年终点事件的累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CAS组高于CEA组.结论 CAS和CEA对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无显著差异,狭窄的部位、原因及对侧病变是选择CAS和CE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胆管狭窄:胆道外科之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损伤性胆管狭窄多是涉及胆道外科时医源性引起.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仍然是胆道外科之痛.随着肝脏外科与移植外科的发展和LC的广泛诮,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模式正在改变.将胆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器官来对待和更多地保存其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可能是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发展方向.文中介绍了我们简化胆管损伤和胆管狭窄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胆道损伤经手术修复后再次胆道狭窄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胆道损伤经修复手术后发生再次胆道狭窄是外科处理的难点,该文探讨此类病例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胆道损伤经一次或二次修复手术后发生再次胆道狭窄的病例16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道损伤绝大多数是由胆囊切除所造成,其中14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另1例为腹部外伤.初次胆道损伤按Strasberg分型,E1 1例、E2 7例、E3 5例和E43例,其中2例E4类型的病人合并动脉损伤.末次修复手术方式分别为11例胆肠Roux-en-Y吻合,3例胆总管端端吻合并放置T管,1例左肝管T管引流,另1例胆道外引流术.该次入院12例病人接受了胆肠Roux-en-Y吻合,其中1例接受了二期右半肝切除术(E4类型合并右肝动脉损伤);1例病人接受了胆总管端端吻合;1例病人(E4类型合并肝固有动脉损伤)接受了尸肝移植;1例病人(腹部外伤所致)接受了活体右半肝移植;另1例病人接受了胆道外引流术.经初步随访,病人恢复基本良好.结论 尽管再次手术时因炎症瘢痕等因素使得胆道狭窄平面高于初次损伤平面,但胆肠Roux-en-Y吻合依然是修复胆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术前评估应尤其重视是否合并血管损伤,并根据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行半肝切除或肝移植术;而对于全身条件较差者,可先行胆道外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微血管损伤机制及温阳活血方对其干预作用,探讨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n=8):予生理盐水灌胃;(2)模型组(n=10):按关木通水煎液10 ml·kg-1·d-1(相当于关木通40 g·kg-1·d-1,马兜铃酸A 2.6 mg·kg-1·d-1)给大鼠灌胃;(3)中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 g·kg-1·d-1灌胃;(4)西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科素亚33.3 mg·kg-1·d-1灌胃;(5)中西药结合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 g·kg-1·d-1 科素亚33.3 mg·kg-1·d-1灌胃.20周末,光镜观察肾脏病理,采用CD 34免疫组化染色来反映肾组织微血管的损伤情况,实时PCR检测肾组织中Ang-1、Ang-2、Tie-2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D34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大鼠肾组织CD34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尤以中药组明显(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Ang-1、Tie-2、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Ang-2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大鼠肾组织Ang-1、Tie-2、VEGF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中西药结合组Ang-2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存在微血管的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Ang-1、Tie-2和VEGF mRNA的下调,Ang-2 mRNA上调有关,温阳活血方能明显改善微血管的损伤,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损伤的治疗一直是胆道外科的重要课题.胆管损伤若处理不当,可继发胆管狭窄和复发性胆管炎,远期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患者将陷于无尽的痛苦之中.患者常需反复进行胆道狭窄修复手术,成为胆道外科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分析我们治疗的近三百例胆道损伤性狭窄病例提示,原先处理失败的原因大多数与胆道损伤后再次手术时机不合适,治疗未遵循胆道外科原则,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或未重视胆道重建的技术细节等因素有关.本文就上述这几个方面,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对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外科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胰腺癌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相关结构,为胰腺癌药物治疗靶向性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切除的中分化胰腺癌10例,对肿瘤中心、边缘、瘤旁、正常/远隔胰腺4个部位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胰腺癌微血管数量和内皮窗孔数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内皮间隙和窗孔的内径并不超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微血管内皮间隙内径中位数为12.8~13.2 nm,5~95百分位数为0~24.4 nm,内皮间隙存在局部扩张的现象,最宽处可以达到60.3~76.4 nm.胰腺癌微血管窗孔的内径在40.0nm左右.瘤旁组织破口较多,破口内径平均516.3 mm左右.结论 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具有一定的微血管异质性,体现为血供较少和微血管壁通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而致的管腔阻塞、斑块拥堵等情况是引发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严重临床症状及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临床上,运用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管壁损伤进行探查,直观简洁,方便操作.对于疾病进行早期评估与治疗,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