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可能因素,探讨临床预防控制对策,以期降低产褥期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该院分娩且符合纳入条件的2 13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是否出现产褥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2 046例)。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制定可能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分组统计调查因素并行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可能与产褥期感染相关,并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可能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可能影响因素分析降低产褥期感染率的临床预防控制对策。结果 2 138例产妇产褥期感染92例,感染率为4.30%;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手术切口为主。可能影响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文化背景、居住地、多胎妊娠、围生期阴道侵入性检查、妊娠期慢性合并症、既往流产史、产前贫血、产前出血、合并生殖道炎症、胎膜早破、剖宫产、会阴侧切、产程时间8 h、助产、胎盘残留、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卧床时间(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可能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围生期阴道侵入性检查次数≥3次、妊娠期慢性合并症、贫血、助产、产程时间≥8 h、剖宫产、卧床时间≥7 d为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可能影响因素较多,加强产妇健康宣教、合理制定围生期保健检查,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因素,降低产褥期感染率,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水平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妇产科产妇1 828例,其中并发产褥感染产妇85例,调查产妇感染部位分布,统计产妇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因素与感染相关性,数据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28例产妇中85例并发产褥期感染,感染率为4.65%;主要感染部位为会阴切口、泌尿系统、阴道感染,分别占34.12%、30.59%、25.88%;产程>8h、破膜时间>12h、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的产妇感染率均高于同组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疾病、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针对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任淑玲 《现代保健》2012,(15):60-6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产褥期产妇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8 月-2011 年3 月收治的120 例产褥期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围产期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率、失眠率、泌乳情况、感染率、新生儿肺炎、感染率、湿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几种不同分娩方法对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为今后的产科产妇分娩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入院分娩的产妇共计300例,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分娩(A组)、自愿剖宫产(B组)以及有指征剖宫产(C组),每组各100例.产后6周对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评价,分析各组别发生抑郁症的情况,并结合医护人员及产妇家属对产妇的干预作用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A组14%,B组8%,C组27%;手术提示有征象的剖宫产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最高,自愿剖宫产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最低(P<0.05).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态度与抑郁关系密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不同分娩方法对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影响,对不同状态的产妇选择不同分娩方法,医务人员及家属应在注意关心产妇的心理状态的同时积极处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妊娠结局和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120例高危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成剖宫产组53例和阴道分娩组6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生产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情况,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也显著更多,但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早产、产后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率为8.33%,年龄、妇科炎症、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头/产钳吸引、胎膜早破、剖宫产、羊水污染及干预护理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贫血、妇科炎症、胎头/产钳吸引、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污染、剖宫产及干预护理均与产褥期感染有关(P0.05)。结论高危产妇剖宫产能显著减少分娩并发症,而阴道分娩则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临床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并针对产妇产褥期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延伸式护理干预改善产褥期妇女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7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住院分娩的248例产妇资料,根据护理干预的方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接受延伸式护理干预的产妇124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产妇124例为对照组。入院时、出院时、产后2周、产后4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产褥期妇女的抑郁、焦虑状况,统计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各时间点抑郁、焦虑评分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式护理干预可改善产褥期妇女抑郁焦虑状况,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并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临床护理和预防控制策略,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产科产褥期感染产妇7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发生产褥期感染产妇160例,为对照组;统计感染产妇产褥期感染部位分布,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产褥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产褥期感染产妇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分别占29.17%、26.39%、25.00%、13.89%、5.55%;剖宫产、经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生殖道炎症、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与产妇产褥期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平均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破膜时间、产程及卧床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临床应加强产褥期的预防控制及护理,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顺产后48h母婴出院联合家庭访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庆中  王晨虹 《现代医院》2009,9(8):147-148
目的评价经选择的母婴顺产后48h出院联合家庭访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本院顺产并接受产后家庭访视的10172例产妇和9297例新生儿为研究1组,同期拆线后出院的顺产产妇5286例和新生儿4604例为对照1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和婴儿再入院率。产后42d对1000例产妇进行有关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情况的问卷调查,按照是否曾接受产后访视将调查对象分为研究2组和对照2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产后家庭访视,平均缩短住院时间(1.76±0.44)d,研究1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研究1组婴儿再入院率和对照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2组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2组(p<0.05)。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低风险产妇和婴儿,顺产后48h出院联合家庭访视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产妇483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产褥期感染的情况,对感染产妇进行分析,收集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83例产妇共发生产褥期感染17例,感染率为3.52%,其中8例发生在会阴切口占47.06%;17例产妇共检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40.68%,革兰阳性菌30株占50.8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程(活跃期)延长(>8h)、破膜时间长(>12h)、剖宫产、医源性操作不当、产前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合并慢性病、贫血的产妇出现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结果显示:产程(活跃期)延长(>8h)、胎膜早破、医源性操作不当、产前产后出血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妇产褥期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针对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措施,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导致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Th17/Treg细胞水平变化,为预防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7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产褥期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非感染组746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检测两组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率。结果 780例剖宫产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的为34例,感染率为4.36%;共检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71.15%,革兰阳性菌15株占28.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前白蛋白<35 g/L为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OR=2.232、2.474、2.186,均P<0.001);感染组PCT、CRP、WBC水平及Th17百分率、Th17/Treg均高于非感染组,而Treg百分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天津市红桥医院的产妇产褥期感染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取同期正常初产妇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合并症等与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8例(2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合并慢性病10例(2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18例(4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后出血、妊娠合并慢性病、剖宫产术等,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赵绪丽 《智慧健康》2022,(15):158-160
目的 分析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影响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产褥期产妇92例随机进行分组,各46例,常态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科研组实施产后访视护理,着重就不同护理方式对于产妇和新生儿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常态组产妇护理认知及格率低于科研组及格率,常态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科研组,常态组理健康(焦虑、抑郁)状况评分显著高于科研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影响的作用明显,有效弥补了产褥期的护理空白,有利于产妇的恢复与新生儿的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甲硝唑冲洗宫腔对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孕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在该院经阴道试产失败转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17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3例)、B组(43例)、C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前3组产妇均给予甲硝唑溶液冲洗,其中A组甲硝唑溶液温度22~24℃,B组39~40℃,C组37.5~37.8℃,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比较4组产妇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产褥期感染及其他不良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发生产褥期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等。结果 4组产妇产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组产后发热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4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及宫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173例产妇中共计23例(13.29%)发生产褥期感染,产褥期感染的发生与妊娠并发症、阴道炎、胎膜早破、贫血、产后出血、产房试产时间、低蛋白血症、围术期用药、宫口扩张程度等有关(P0.05),对产褥期感染的产妇进行细菌培养,共获得41株微生物,其中34株(82.93%)来源于阴道。结论产褥期感染的发生取决于机体免疫能力和微生物数量、种类等,减少产褥期感染重在预防,对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的孕妇在术中应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宫腔有利于降低产褥期感染的发生风险,其中以温度在37.5~37.8℃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5,(11):80-81
目的探讨产前阈下抑郁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被评定为产前阈下抑郁的孕妇110例做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10例无产前阈下抑郁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于产后28 d进行产后抑郁量表(PDSS)测试。对比两组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且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阈下抑郁增加了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性及严重程度,应对产前阈下抑郁进行积极应对,以减少、减轻产褥期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影响因素及访视对于产褥期疾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暨南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册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非访视组(50例)及访视组(100例)。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记录非访视组: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年龄、分娩方式、产次分类、喂养方式、产褥期感染、产后康复以及产后睡眠和运动时间等因素。根据访视类型进一步将访视组分为上门访视组(50例)和电话随访组(50例),分析不同访视方式对产妇产褥期疾病的影响。结果剖宫产、初产妇、高龄、非母乳喂养、未开展产后康复、产褥期感染、睡眠及运动时间不足的产妇其血性恶露时间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话随访组产褥期疾病发病率低于非回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门访视组产褥期疾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非回访组和电话随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血性恶露时间受剖宫产、初产妇、高龄、非母乳喂养、未进行产后康复、产褥期感染、睡眠及运动时间不足等多因素影响,临床应加强产后保健指导;上门访视可以更好地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胎膜早破产妇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白细胞介素(IL)-6、IL-8、总抗氧化能力(TAC)、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对产褥期感染预测价值。结果 58例患者1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31.03%。破膜时间长、阴道产者产程长、剖宫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合并生殖道感染者产褥期感染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IL-6、IL-8、MPO、MDA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AC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对胎膜早破产妇产褥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敏感度89.90%,特异度85.00%;TAC预测价值,AUC为0.943,敏感度94.44%,特异度82.50%;MPO预测价值,AUC为0.885,敏感度83.33%,特异度85.50%。结论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是胎膜早破后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L-6、TAC、MPO水平对预测产褥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褥期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天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产前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评分,及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产后42天观察组产妇各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EP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产妇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观察组对产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延伸护理服务可以显著促进产褥期产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产后延续健康管理对中国产妇纯母乳喂养和产后抑郁的影响.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2016年1月,起始时间未限定.纳入探讨产后延续健康管理影响母乳喂养和(或)产后抑郁发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其中干预措施为产后健康管理和护理干预,包含出院后2次及以上产后访视;对照组为无产后访视或仅电话随访.分析影响纯母乳喂养、产后抑郁发生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 5.3和适宜的模型进行效应值合并. 结果 最终纳入14个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无产后访视或电话随访对照组相比,产后延续健康管理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产后抑郁发生率较低,合并效应值OR分别为5.48(95% CI:4.24 ~7.08;n =7;共970名产妇;I2 =0)和0.16(95%CI:0.10~0.27;n =9;共1370名产妇;I2 =0).当根据初产妇、不同的对照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时,结果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结论 对产褥期产妇进行延续健康管理有可能减少产褥期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及增加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rrjk》2017,(14)
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褥期妇女6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产妇实施住院期间产后康复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结果:两组产褥期产妇经过产后康复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产褥期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泌乳量,缩短恶露维持时间,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康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侯庆中  王晨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6-1458
目的:评价经选择的母婴正常产后48 h出院联合家庭访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深圳妇幼保健院正常产并接受产后家庭访视的10 172例产妇和9 297例新生儿为研究A组,同期拆线后出院的正常产产妇5 286例和新生儿4 604例为对照A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和婴儿再入院率。产后42天对1 000例产妇进行有关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情况的问卷调查,按照是否曾接受产后访视将调查对象分为研究B组和对照B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产后家庭访视,平均缩短住院时间(1.76±0.44)天,研究A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研究A组婴儿再入院率和对照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B组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低风险产妇和婴儿,正常产后48 h出院联合家庭访视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