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快呼吸指数对COPD机械通气病人撤机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SBI,f/V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病人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对符合临床撤机条件的132例COPD机械通气病人,在无任何呼吸支持条件下测定RSBI值,然后进行撤机试验,并对符合撤机条件者进行撤机,观察RSBI值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撤机成功组80例,RSBI值为64.97±26.84bpm/L;撤机失败组52例,RSBI值为85.67±28.52 bpm/L;撤机失败组的RSBI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撤机成功组中,68例RSBI≤105bpm/L,12例>105bpm/L;失败组中,34例RSBI≤105bpm/L,18例>105bpm/L;以RSBI≤105bpm/L为标准,其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34.6%.结论RSBI对COPD机械通气病人的撤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朱春香  殷传慧 《护理研究》2014,(15):1861-1862
[目的]研究不同范围的氧合指数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经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COPD病人在相同的撤机前提下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按其不同的范围分为4组:第1组PaO2/FiO2150mmHg、第2组PaO2/FiO2150mmHg~200mmHg、第3组PaO2/FiO2201mmHg~250mmHg、第4组PaO2/FiO2251mmHg~300mmHg,分别撤机,观察各组的撤机成功率。[结果]第1组和第3组、第4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和第4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病人撤机前氧合指数250mmHg,可以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高申琴 《临床荟萃》2001,16(14):629-631
目的 :探讨无创压力支持通气辅助撤机的价值。方法 :把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 ,首次撤机失败的 2 9例分为经鼻无创压力支持通气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时间、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 :A组 (2 5± 6)天 ,B组 (5 4± 12 )天。住RICU时间 :A组 (18± 6)天 ,B组 (5 4± 12 )天。医疗费用 :A组 (5 3 4 78± 414 7)元 ,B组 (1163 14± 62 63 )元。病死率 :A组 2 0 % ,B组 85 .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差性。结论 :感染有效控制后仍不能成功撤机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 ,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 ,可避免再插管 ,减少医疗费用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朱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897-3899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的流量波形触发技术对撤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为2006午6月至2009年7月本院呼吸监护室(R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为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支持1周以上者,准备进行撤机试验。所有人选患者分别在ETMV标准流量触发(2L/min)和BiPAP流量波形触发机制下通气支持30min和24h,并观察流量波形触发技术对撤机的影响。结果3例患者因生理学参数不稳定而终止PSV支持。其余23例在采用BiPAP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0min后,呼吸频率(RR)由(7.9±1.4)次/min增至(16.5±1.9)次/min,但潮气量(V,)和气道闭合压(P。)却无明显变化。继续通气支持24h后,RR、MV和RSBI与BiPAP采用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0min时相比无明显改变,P0.1则从(5.6±0.5)cm H2O降至(4.1±0.3)cm H2O(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也逐渐降低。采用BiPAP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7d后23例患者成功撤机。结论采用BiPAP流量波形触发技术能减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自主吸气做功,改善人机同步性,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的流量波形触发技术对撤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为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本院呼吸监护室(R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为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支持1周以上者,准备进行撤机试验.所有入选患者分别在ETMV标准流量触发(2 L/min)和BiPAP流量波形触发机制下通气支持30 min和24 h,并观察流量波形触发技术对撤机的影响.结果 3例患者因生理学参数不稳定而终止PSV支持.其余23例在采用BiPAP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0 min后,呼吸频率(RR)由(7.9±1.4)次/min增至(16.5±1.9)次/min,但潮气量(VT)和气道闭合压(P0.1)却无明显变化.继续通气支持24 h后,RR、MV和RSBI与BiPAP采用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0 min时相比无明显改变,P0.1则从(5.6±0.5)cm H2O降至(4.1±0.3)cm H2O(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也逐渐降低.采用BiPAP流量波形触发PSV支持3~7 d后23例患者成功撤机.结论 采用BiPAP流量波形触发技术能减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自主吸气做功,改善人机同步性,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COPD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解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机械通气后撤机困难问题。方法 对27例病人实施过渡撤机、间断撤机及强制性撤机等综合措施。结果 17例撤机成功,1例撤机失败,9例死亡。结论 COPD实施机械通气时,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撤机方式,及早为撤机创造条件,可缩短带机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选择性实施强制性撤机可使呼吸机依赖病人完全撤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I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中作为撤机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38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有所好转,但尚未完全达到拔管撤机标准时随机分为两组:NIV组:拔管后立即经面罩给予NIV进行过渡撤机;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继续经气管导管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实施过渡撤机。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拔管后应用NIV患者的pH,PaCO2和PaO2与应用IPPV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NIV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P<0.05),NIV组的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PPV组(P<0.05),病死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应用NIV作为正在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方式是可行的,NIV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COPD患者40例,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按通气时间长短分为通气短、中、长三组。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机械通气过程中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发生腹胀情况、一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入ICU时APACHEⅡ评分、体质指数(BMI)、血清生化指标、伴发病、入RICU时胸片是否有渗出病灶、撤机方式等指标。结果在众观察指标中,消化道出血、腹胀、一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入ICU时APACHEⅡ评分、BMI、TP、Alb、pre-Alb、Na+、伴发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入ICU时胸片是否有渗出病灶为与通气时间相关的因素(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腹胀、一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2次、高APACHEⅡ评分、低BMI、低Alb、低pre-Alb、低Na+、伴发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和有渗出病灶为影响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是一个全身系统疾病,其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胸部超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0例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对符合撤机筛查条件患者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模式给予自主呼吸试验(SBT).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SBT前的氧合指数、P...  相似文献   

12.
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在终止机械通气后,自主呼吸试验(SBT)时间对成功拔管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组与前瞻组对比的方法,回顾组将成功拔管患者按SBT时间不同及病种不同分别对SBT结果进行记录及统计不处理;前瞻组除慢慢阻塞性肺疾病(COPD)采用1-2小时SBT外,其余病种患者均采用30分钟SBT。记录并比较2组的成功率、再插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回顾组患者按时间分组显示,拔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若按病种分别计算,COPD1-2小时组成功率要高于30分钟组(P<0.05),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0分钟组成功率高于3-4小时组(P<0.05),与1-2小时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瞻组COPD及心衰组拔管成功率均较回顾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应根据不同病种有用不同SBT。COPD患者SBT过短只能了解呼吸肌力,不能了解耐力;而心衰患者SBT过长会增加呼吸功而诱发心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操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且清醒合作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改良呼吸操,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改良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日数、间断脱机时间、间断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日数、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间断脱机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改良呼吸操可以减少患者呼吸次数、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氧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后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因非生理性呼吸及排痰困难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血痂、痰栓等滞留小气道,影响呼吸功能恢复,导致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及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作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92例COPD需机械通气的患,其中42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压力支持通气在加强监护室(ICU)内的辅助撤机作用。方法:以2008年11月-2011年3月入住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气模式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为基础,必要时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值,合理调整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呼吸频率(RR)、吸气相压力(IPAP)、呼气相压力(EPAP)值,比较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状态下RR、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结果: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各项监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经无创通气过渡数日后均可离开ICU。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撤机治疗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呼吸功(WOB)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机械通气并准备撤机的患者23例,应用BICORECP100呼吸监测仪床边监测患者WOB及常规撤机指标〔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和最大用力吸气时口腔闭合压(MIP)〕,观察其对撤机的指导意义。结果:18例撤机成功,其中10例WOB正常(≤0.75J/L),8例WOB升高(1.00J/L~1.31J/L);撤机失败患者5例的WOB〔(1.96±0.76)J/L(1.45J/L~2.86J/L)〕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的患者〔(0.77±0.36)J/L,P<0.05〕。常规撤机指标RR、MIP、VE均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VT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结论:WOB值对撤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并非敏感指标,需考虑肺部基础疾病,结合临床指标等综合因素判断是否撤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有创(35例)和无创机械通气组(3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创组机械通气2h后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5)、(7.23±0.02),(92.4±14.5)、(51.3±9.4)mmHg,(56.0±7.7)、(82.6±8.1)mmHg,(10.5±1.1)、(8.5±1.2)分、(110±12)、(131±19)次/min,(26±4)、(35±8)次/min,P〈0.05或P〈0.01];而无创机械通气组仅PaO2、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为(78.6±8.8)、(53.1±8.9)mmHg,(110±24)、(128±23)次/min,(26±5)、(36±9)次/min,P均〈0.05],6h后pH、PaCO2、GCS才明显改善[分别为7.35±0.03、7.25±0.01,(59.0±6.3)、(79.8±7.0)mmHg,(10.6±2.0)、(8.5±2.5)分,P〈0.05或P〈0.01]。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5±4)、(14±4)d,t=1.102]、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68±25)、(170±23)d,t=1.214]、ICU病死率[分别为(22.8%(8/28)、21.6%(8/37),x2=0.01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组可以更快地改善病情,无创机械通气组部分患者需要气管插管,但两组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病死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的真实体验。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根据诠释现象学的理论对在ICU经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转入呼吸科的COPD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取主题。结果 COPD患者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承受着巨大的生理不适及心理压力,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渴望获得帮助和支持。结论正确、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36-1337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动脉血气变化[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中有25例被成功拯救,拯救成功率为83.33%(25/30);成功撤机后机械通气治疗72h后PaO_2、PH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aCO_2显著减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肝性脑病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拯救成功率较高,并对患者动脉血气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撤机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COPD并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超过24h的病人136例,其中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收治的31例病人纳入对照组,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收治的32例病人纳入观察组,两组均采用低水平的压力支持通气(PSV)的撤机方法行程序化撤机,两组病人均于入组后24h内给予康复锻炼前评估,评估通过给予肺康复锻炼,观察组增加吸气肌肌力训练与肢体功能锻炼措施。比较两组间拔管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23例病人成功拔管撤机,对照组为17例(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ICU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撤机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困难撤机的病人通过个体化的、多手段锻炼相结合的综合肺康复治疗能减少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