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或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 ml/min)超过3个月的疾病[1]。2012年通过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采取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CKD的患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以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 ml·min-1·1.73 m-2)超过3个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 ml/min)超过3个月的一类肾脏病[1]。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肾脏出现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临床上表现为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损伤(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GFR60 ml·min~(-1)·1.73 m~(-2))持续3个月以上,有或无肾脏损害的证据~[1]。慢性肾脏病具有病因复杂、病程发展缓慢和功能不可逆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l·min-1·1. 73 m-2)超过3个月。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 8%[1],并呈显著上升趋势。国际上公认依据K/DOQI指南将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其中慢性肾脏病3期(CKD3期)指30 ml·min-1·1. 73 m-2≤GFR60 ml·min-1·1. 73 m-2阶段。CKD3期是慢性肾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包扩两层含义,一是指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伴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二是指GFR≤60 ml·min-1·1.73 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根据GFR水平,慢性肾脏病可分为五期,CKD5期即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肾脏替代治疗。CKD合并心房颤动在临床上常见,其发生率约19%~24%[1]。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 ml·min-1·1.73 m-2)超过3个月[1]。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CKD患病率为10.8%,预计有1.195亿的CKD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目前治疗本病,现代医学多以控制尿蛋白及其并发症为主,ESRD多采用肾脏替代治疗,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防治是世界范围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 ml/min·1. 73 m~2)超过3个月。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如不能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CKD易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并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多,CK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防治CKD、减轻CKD危害,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 ml/min·1. 73 m2)超过3个月。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如不能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CKD易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并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多,CK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防治CKD、减轻CKD危害,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节段性肾动脉阻断(SRPN)与普通全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LPN)对术后患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80例局限性肾肿瘤(SR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行SRPN,另45例患者行LPN。术前行肾动态显像及GFR检查,测得患侧GFR值;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每3~6个月复查肾动态显像及GFR,监测术后患侧GFR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35例行SR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例(2/35,5.71%)、3例(3/35,8.5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0.36±0.22)、(3.96±1.45)ml/min;而45例L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5例(25/45,55.56%)、30例(30/45,66.6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6.28±0.82)、(11.47±3.22)ml/min(P0.05)。术后随访12、18、24个月,SRPN患侧GFR与术前比较,下降分别为31.4%(11/35)、42.8%(15/35)、45.7%(16/35),下降均值分别为(8.52±2.16)、(11.02±2.23)、(13.55±2.68)ml/min;LPN分别为86.67%(39/45)、88.89%(40/45)、93.33%(42/45),下降均值分别为(12.68±3.84)、(17.73±4.82)、(20.24±4.96)ml/min(P0.05)。结论:SRPN在术后早期(3~6个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肾功能,在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远期(12~24个月)随访,两种术式患侧GF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SRPN在远期保护肾功能有个体化特点;通过两种术式术后患侧GFR的比较,说明SRPN是治疗SR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 ml·min^-1·1.73 m^-2)超过3个月,即为CKD。邹氏肾科医术创始人中国中医肾病宗师邹云翔教授自1955年出版中国第一本《中医肾病学》专著,1954年组建第一个肾脏病研究小组;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承前启后,对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就其团队65年的临床研究沿革及今后发展设想探讨如下:1CKD中医病名研究1.1病名CKD在病变发展的整个病程中,包括的中医肾病病名有:水肿、尿血、肾风、腰痛、眩晕、癃闭、关格、肾劳等。关于中医肾病病名的研究:早在内经《素问·风论》中就提出了肾风病名的诊断依据,“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3个月,其中肾脏功能异常包括:(1)肾损伤标志:(1)白蛋白尿(AER≥30 mg/24 h;ACR≥30 mg/g);(2)尿沉渣异常;(3)肾小管相关病变等等;(2)GFR下降:eGFR 60 ml·min-1·1.73 m-2。满足以上任何1项指标,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慢性肾脏病[1]。肾脏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CKD患者具有高血压患病率高而达标率低的特点~([2])。  相似文献   

13.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肾功能与部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肾脏体积、肾血管最大峰值流速(Vmax)、最小峰值流速(Vmin)、血流量及阻力指数(RI),观察患者肾脏体积及肾血流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ADPKD患者7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双肾大小,按公式计算肾脏体积;测量肾动脉及囊肿周边叶间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max)、最小峰值流速(Vmin)及血流量,并计算RI.测定患者Scr、BUN及血Alb,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随访18个月后再行一次上述超声及肾功能检查,比较患者肾脏体积、血流量、肾血管RI及肾功能变化情况,作超声检查各参数变化绝对值与GFR变化绝对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GFR正常组随访前后肾功能、肾脏体积及肾血流各参数无显著差异.而GFR异常组在随访前较之GFR正常组,GFR显著降低,肾脏体积显著增大,肾血流量显著减少,RI显著升高;随访18个月后,GFR异常组患者较之随访前肾功能显著下降,肾脏体积显著增大,肾血流量显著减少,RI显著升高.(2)肾脏体积变化的绝对值与GFR变化的绝对值存在显著正相关;肾动脉及叶间动脉血流量变化及RI变化绝对值与GFR变化的绝对值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ADPKD患者的肾脏体积大小、肾血管血流量与RI,是临床监测疾病进展、确定治疗时机、评价治疗效果及预测疾病转归的一种敏感而简便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DOQI”指南,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损伤(肾病理学异常或血液、尿液、影像学的检查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1.73m^-2持续3个月。我们发现有特色的中医药治疗在提高CKD的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缓肾脏病进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是一类X性联锁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分为Ⅰ~Ⅳ六个亚型。临床特征为高频性感音性耳聋,血尿或伴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下降,可伴有眼部改变.肾活检组织电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肥厚、菲薄、分裂、断裂或呈网目状。基因分析α_5(Ⅳ)胶原遗传性基因缺如、变异或伴α_3、α_4(Ⅳ)基因异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筛查末梢血白细胞DNA可早期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损伤持续3个月以上,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其中肾损伤包括尿常规、血生化常规检查异常、肾脏组织学或影像学检查异常。临床上,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大多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病都属于慢性肾脏病的范围。其发展相对缓慢,当出现肾损害时,若不给予及时干预,则会逐渐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积极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对于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我院因肾脏恶性肿瘤行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因肾脏恶性肿瘤行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94例。入选标准:术前用CKD-EPI公式估算的e GFR≥60 ml·min~(-1)·1.73 m~-2,术后观察3个月以上。分析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肾功能下降的因素。根据末次随访时e GFR,分为e GFR60 ml·min~(-1)·1.73 m~(-2)和e GFR≥60 ml·min~(-1)·1.73 m~(-2)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肿瘤特性、手术方式,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肾功能下降的因素。结果:94例单肾切除患者,术前e GFR≥90 ml·min~(-1)·1.73 m~(-2)55例(58.5%),e GFR=60~89 ml·min~(-1)·1.73 m~(-2)39例(41.5%)。随访3~50月,33例(35.1%)出现肾功能下降至e GFR60 ml·min~(-1)·1.73 m~(-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性别(P=0.718)、随访时间(P=0.592)、体质指数(BMI)(P=0.769)、是否合并糖尿病(P=0.959)、肿瘤病理类型(P=0.826)及肿瘤侧别(左侧或右侧,P=0.08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P0.001)、术前e GFR水平(P0.001)、是否合并高血压(P=0.002)、手术方式(微创或开放,P=0.02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P0.001)和术前e GFR水平(OR=0.952,P=0.047)与术后肾功能下降相关。结论:单肾切除前后宜检测肾功能。年龄大、术前e GFR低是术后e 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诺舒(NovaSure)子宫内膜去除术(endometrial ablation, E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后再次手术干预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12月285例AUB在我院行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术后32例需要再次手术干预,其中20例宫腔镜保守性手术,1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果 32例再次干预的原因:AUB 14例(43.8%),周期性腹痛或下腹隐痛3例(9.4%),异常子宫出血合并腹痛15例(46.9%)。再次干预治疗方式:9例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4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2例宫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放置曼月乐;1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放置曼月乐;4例二次EA(滚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放置曼月乐;1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中位数随访时间51(44,88)个月,AUB伴或不伴腹痛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后再次手术干预的主要原因为再次子宫出血和(或)下腹痛;B超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是治疗EA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血红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肾移植术后超过3个月,移植肾功能稳定,有高血压的受者66例.随机将受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加用氯沙坦或使用氯沙坦替换原有的降压药物;对照组32例,不使用氯沙坦.分组后对受者进行6个月的观察,分别测定0(基础值)、1、2、3及6个月共5个时间点受者的血红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压等指标,并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实验组受者在使用氯沙坦1~2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0.05),2~6个月时趋于稳定;对照组受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础值轻度上升(P>0.05).实验组中伴有高血红蛋白血症(PTE)的受者使用氯沙坦1~3个月时血红蛋白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3~6个月时趋于稳定;对照组中伴有PTE的受者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础值轻度下降(P>0.05).实验组中不伴有PTE的受者血红蛋白水平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对照组中不伴有PTE的受者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受者使用氯沙坦1个月时血肌酐水平呈升高趋势,2~6个月时逐渐恢复到基础值;对照组受者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受者的GFR轻度下降后逐渐恢复到基础值;对照组受者的GFR呈逐渐上升趋势.实验组受者的血压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受者的血压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结论 肾移植术后使用氯沙坦能降低受者的高血红蛋白水平,对PTE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且不会影响受者的移植肾功能.对于肾移植术后有高血压且发生高血红蛋白血症的受者,使用氯沙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108对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供肾GFR数值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G1组(GFR40 ml/min)、G2组(GFR 40~45 ml/min)、G3组(GFR 46~50 ml/min)及G4组(GFR50 ml/min)。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血清肌酐(Scr)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1年的人及肾存活情况。结果与G1组比较,G2、G3、G4组术后2周、3周、1个月的Scr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内人、肾存活情况,G1组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1例、重症肺部感染死亡1例;G2组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失功1例;G3组死于重症肺部感染者1例;G4组1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人、肾均存活。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肾GFR值低对术后移植肾早期(1个月内)肾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