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阿拉尔市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从阿拉尔医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腹泻儿童中收集粪便标本1617份,采用金标斑点渗滤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17份粪便标本中,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0.4%,对653份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的患儿进行分析显示,平均发病年龄19.6月,5岁以下儿童占651例(99.7%),3月-2岁儿童583例(89.3%)。7年间以秋冬季发生率高,秋季9月份至11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平均达到50%以上。大便呈水样便占531例(81.3%),发热者占348例(53.3%),呕吐者占358例(54.8%)。结论:轮状病毒是阿拉尔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3月龄至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季9月份至11月份为流行高峰,大便性状以水样便、发热、呕吐为本病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2016年湖北地区学龄前腹泻患儿84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4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407份为阳性标本(48. 45%),其中以轮状病毒病原检出率最高为94. 10%(383/40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为3. 19%(13/407),而混合感染占1. 23%(5/407);男性与女性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岁组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总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3岁组,各组间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3岁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冬季腹泻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秋季,各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季节中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及夏季,各季节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季节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城市与农村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中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检出率较高,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肠道腺病毒; 1~3岁年龄段及秋冬季病毒性病原检出率最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县5岁以下人群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和发病率,为考核轮状病毒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我县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腹泻病例监测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4月间监测范围内98例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情况,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建立调查报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本组98例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儿中,共37例患儿大便检测出RV,RV检出率37.8%;3-4月份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不同性别间的RV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岁中各年龄组患儿的大便均检测出RV,其中以6-24个月年龄组分布较多(21.5%),0-6个月组次之(9.2%),2-5岁组最低(7.1%)。37例RV感染患儿中,以黄色水样便和稀汁便最为多见共28例(75.7%)。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冬春季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3-4月份感染几率率最高,以6个月-2岁年龄患儿显著。进行准确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婴幼儿病毒感染与腹泻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血液和粪便进行常规检测,采用免疫金层析技术检测粪便标本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的表达水平,对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腹泻患儿中免疫金层析技术和RT-PCR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和46.0%;RT-PCR检测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1.10%、19.40%和15.32%;重叠感染91例,其中轮状病毒与星状病毒重叠感染28例最为常见;急性胃肠炎患儿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功能紊乱患儿(P<0.05);病毒感染在1岁以下腹泻患儿更常见(P<0.05),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粪便性状常见水样;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液C-反应蛋白(CRP)>10、白细胞(WBC)>10×109/L和粪便WBC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患儿(P<0.05)。结论 RT-PCR可以提高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轮状病毒为腹泻患儿特别是<1岁患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毒性因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泻以水样便更常见,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像变化比急性胃肠炎患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部队医院轮状病毒、腺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为制订该地区轮状病毒、腺病毒肠炎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驻穗3所医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结果 370份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8.65%,≤6岁儿童是高发年龄段(24.75%),冬季阳性率最高(37.93%),以水样便为主(28.35%);腺病毒阳性率为7.30%,夏秋季发病率较高,以稀便为主(11.43%)。结论轮状病毒在广州部队医院腹泻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和季节分布特性,应针对易感年龄和高发季节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松阳县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状况及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和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共检测0~5岁腹泻患儿标本386例,其中阳性150例(阳性率38.9%),蛋花样和水样便占阳性病例的72.0%,10~12月是感染高发期,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易感人群。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蛋花样或黄色水样便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免疫胶体金检测法快速、简便、经济,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腹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3-1764
[目的]进一步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和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30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308份标本A组轮状病毒阳性151例,阳性率49.0%。10月、11月、12月、1月份为RV腹泻发病高峰期。6个月~24个月年龄组RV阳性检出率最高。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是婴幼儿RV腹泻的临床症状特点。[结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免疫胶体金法快速、简便、经济,对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7237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723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1754株,检出率为24.24%;高发期为11、12月份,最高检出率达48.22%;高发年龄为6月龄~2岁,检出率为33.91%,占64.02%;轮状病毒阳性粪便常规镜检,阴性结果占44.64%,脂肪球检出率为36.94%,14.99%的标本检出少量白细胞。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200例腹泻患儿,采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观察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流行发病时间、患儿易感年龄、临床特征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α)情况;同时搜集患儿的病例资料,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200例急性腹泻患儿共检出51例轮状病毒,检出率为25.5%;各月龄组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6~12月龄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较高;患儿的轮状病毒感染在各季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秋、冬季节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9.5%和46.3%;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在不同性状样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蛋花汤样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达47.9%;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血清IL-2、IL-6、TNF、I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患儿挑食、患儿手卫生、住院时间>15d、侵入性检查、抗菌药物连续应用>1周及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与患儿发生轮状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母乳喂养、住院时间>15d、抗菌药物连续应用>1周、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是轮状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轮状病毒在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率较高,月龄在6~12个月、秋冬季节、大便性状为蛋花汤样检出率最高;母乳喂养、住院时间>15d、抗菌药物连续应用>1周及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婴幼儿腹泻诊断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分析患儿检测结果,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状粪便及不同季节患儿轮状病毒的检测阳性率。结果 128例患儿经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后,41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32.03%;男性(32.86%)与女性(31.03%)患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 0.05);1~2岁、> 2~3岁、> 3~4岁、> 4~5岁及>5~6岁患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26%、22.58%、22.73%、14.29%、31.25%,各组间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粪便标本性状中黏液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及其他样便患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18%、38.46%、29.17%、14.71%;与春夏季节(21.67%)比较,秋冬季节(41.18%)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轮状病毒腹泻感染情况以及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疾病预防和保护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急诊和住院部5岁以下腹泻患儿4171例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将其中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分为疫苗组和非疫苗组,比较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情况、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结果:轮状病毒检出率以秋冬季节最高,4年总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2008 ~2010年相比,2011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4 17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1 337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检出率32.05%.各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为:0~3岁为97.24%,>3岁为2.76%(P<0.01),其中0~6月龄为4.79%,以6月龄~3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中,疫苗组轮状病毒检出率9.61%,非疫苗组检出率40.26%(P<0.01),两组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检出率近4年呈下降趋势,秋冬季节为高发期;6月龄~3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及控制重症腹泻,发展疫苗成为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62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了解其流行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抗原检测法对≤5岁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620例标本中检测到轮状病毒阳性286例,阳性率为46.13%;6~23月龄婴幼儿轮状病毒发病率最高,其次为0~5月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月至次年2月。结论新疆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是秋冬季,2岁以下儿童是感染的高发年龄段,疫苗接种的适用对象应重点为2岁以内婴幼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病毒性腹泻在<3岁儿童中发病率高,且病原体种类多,若不进行针对性治疗,会威胁其生命健康。本研究对<3岁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种类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17-01-01-2017-12-3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 0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及星状病毒,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000例腹泻患儿中,检出50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总阳性检出率为25.00%;其中,有380例(19.00%)轮状病毒感染,54例(2.70%)诺如病毒感染,41例(2.05%)腺病毒感染,25例(1.25%)星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与其他3种病毒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3.441,P<0.001。4种病毒的检出率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种病毒均以1、2、3和12月份检出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是<3岁小儿病毒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种类,病毒感染高发月份为1、2、3和12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杭州市哨点医院2013年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进行轮状病毒(RV)、诺如病毒(NV)、星状病毒(ASV)、札如病毒(SAV)和肠道腺病毒(EADV)核酸检测。结果 151例患儿粪便标本中,5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5.17%、19.87%、0.66%、5.29%和5.29%,其中52份为单一病毒核酸阳性,16份为混合感染NV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V只在2~5岁组检出1例。男、女患儿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3.00%和29.41%。RV在各季度的检出率均较高,尤其是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不同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V只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检出,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3年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RV,其次是NV、SAV和EADV,ASV感染很少,另外还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发病情况及病原分布,探讨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月某院儿科收治的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11d~3岁285例(60.90%),~6岁111例(23.72%),~14岁72例(15.38%);夏季发病率最高,占29.27%,其次为秋季26.50%。大便培养阳性118例(25.21%),其中病原菌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51%(36/118)、痢疾杆菌23.73%(28/118)和肠球菌属11.02%(13/118);轮状病毒检测阳性47例(10.04%)。婴幼儿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学龄前期儿童以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为主要病原。结论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病以婴幼儿多见,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病原复杂多样,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杭州市某医院儿科患儿医院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NRVG)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杭州市某医院儿科病区31 276例住院患儿的粪便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乳胶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NRVG 409例,NRVG检出率为1.31%。不同年龄段患儿NRV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患儿NRVG检出率为1.14%,低于女童患儿的1.59%(P0.05)。每年的11月—次年1月份NRVG发病较多,占全年总数的28.62%。呕吐(87.53%)、腹泻(85.33%)和发热(62.84%)是NRVG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其中90%以上的患儿需要静脉补液。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个月~2岁儿童。医院应加强环境消毒,防止轮状病毒肠炎在病区内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2-2016年天津地区住院腹泻儿童的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规律。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进行星状病毒(AstV)抗原检测。结果 11 746份粪便标本中,阳性例数为1 430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2.17%,三种病毒中RV阳性检出率最高(9.46%),其次为AdV(1.83%)、AstV(0.97%);男女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598);各月龄组均能检测到腹泻病毒,其中12~23月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20.02%);RV在12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11月份,8月份最低;AstV在1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全年低流行散发;AdV在6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5~8月呈现一个小高峰。结论 RV是2012-2016年天津地区住院腹泻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AstV和AdV的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不容忽视。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某儿童医院因腹泻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结果共采集300份样本,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9.67%,其中,轮状病毒37.00%、诺如病毒19.33%、札如病毒1.33%、肠道腺病毒1.33%、星状病毒1.33%。单病毒阳性117份,阳性率39.00%;两种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10.67%。轮状病毒在19~24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68.00%),其次为13~18月龄(51.67%);诺如病毒在49~59月龄检出率最高(38.46%),其次为13~18月龄(35.00%)。轮状病毒G分型以G9型为主(77.48%),P分型以P8型为主(98.20%)。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