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方法及在成人气管插管延迟拔管前评估咽喉通道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3例成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 患者及2例气管闭塞段切除端吻合术后延迟拔管患者进行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漏气量>120 ml为阴性组,<120 ml者为阳性组,观察两组拔管后的呼吸情况及处理对策。结果 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83例,均成功拔管。阳性组22例,局部肿胀者8例消肿后成功脱管;喉腔偏小或插管管径偏大5例,拔管后3例通畅,2例呼吸困难置口咽通气道后脱管;气囊移位或皱襞2例,成功拔管;分泌物滞留喉腔4例,吸除后转为阴性;近苏醒喉痉挛3例,1例镇静后转阴性,1例重新插管,1例置口咽通气道后脱管。结论  改良Maury气囊漏气试验阴性可作为成人延迟拔管者咽喉气道通畅指标;阳性者须确定为假性狭窄,备好口咽通气道和做好再插管准备后才能拔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不同服用方法在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中的局部麻醉效果。方法将400例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一次性口服10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另一组分两次口服,每次服用5ml,间隔2min。对检查时患者的配合程度、入镜顺畅性、检查是否顺利完成等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恶心程度进行评分,数据资料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分两次口服与一次性口服相比较,对咽喉黏膜的表面麻醉效果及减少患者不适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行咽喉黏膜表面局部麻醉时,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ml可一次性口服,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七氟醚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53例,采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麻醉恢复室时间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比较两组患儿Aono’s评分、小儿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和术后疼痛评分(children and infants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CHIPPS),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8.2±2.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5.7±32.4)s和出麻醉恢复室时间(28.4±6.3)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Aono’s评分、PAED评分和CHIP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提高小儿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反应反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喉显微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喉显微手术90例,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组)、R组(瑞芬太尼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30例。于术毕前,D组、C组停止瑞芬太尼输注,给予右美托咪定0.4 μg/kg或生理盐水,R组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为2 ng/ml,直至气管拔管。记录围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期各项恢复指标及副反应。结果 D组、R组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C组。苏醒期不同时间点D组、R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C组,R组5例拔管后出现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结论 喉显微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低浓度瑞芬太尼,可明显减少气管拔管引起的气道和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与后者相比,右美托咪定不影响拔管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麻醉后病人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因。方法通过改进拔管时机避免环杓关节脱位,对照观察三组病人麻醉后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的资料。结果习惯插管及拔管的对照组(第一组)行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061例,出现8例环杓关节脱位;改进插管操作的观察组(第二组)行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012例,出现9例环杓关节脱位;改进拔管时机观察组(第三组)做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328例,未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第三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全麻诱导和肌松状态下行气管插管麻醉的病人出现环杓关节脱位与在清醒状态下拔管有关。在病人喉部对刺激不敏感的状态下进行插管及拔管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环杓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瘤手术中实施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阶段采集病例展开研究,实施对象为60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经严格纳排后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合理分组,组别对照组(应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30例与观察组(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30例;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上数据两组对比。结果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均不大(P>0.05),颈丛阻滞后-皮肤缝合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较对照组更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P<0.05);观察组肢体活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肉僵直、呼吸抑制、恶心不适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甲状腺瘤手术中,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稳定,确保麻醉安全且可控,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麻醉后病人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因。方法 通过改进拔管时机避免环杓关节脱位,对照观察三组病人麻醉后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的资料。结果 习惯插管及拔管的对照组(第一组)行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061例,出现8例环杓关节脱位;改进插管操作的观察组(第二组)行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012例,出现9例环杓关节脱位;改进拔管时机观察组(第三组)做气管插管麻醉病人1328例,未出现环杓关节脱位。第三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在全麻诱导和肌松状态下行气管插管麻醉的病人出现环杓关节脱位与在清醒状态下拔管有关。在病人喉部对刺激不敏感的状态下进行插管及拔管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环杓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即鼾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的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OSAHS患者72例,随机分为R组和F组,每组各36列.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切皮后20 min、切皮后60 min、拔管、拔管后20 min、拔管后6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程度(VAS).结果 R组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比F组患者平稳,拔管时间较F组短,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较F组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鼾症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麻非插管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术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9月就诊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杓状软骨复位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全麻非插管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术,对照组患者行局麻下杓状软骨复位术。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喉镜检查、手术次数、嗓音嘶哑分级(GRBAS)、自评语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最大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声带运动情况,对比治疗前后GRBAS、VHI、MP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症状改善,术后喉镜复查见杓部关节活动对称;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9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例患者仍有声音嘶哑。GRBAS、VHI评分两组术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PT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麻非插管可视喉镜下杓状软骨复位术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一种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局麻下杓状软骨复位术,特别适合无法耐受局麻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达克罗宁胶浆与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在窄带成像内镜喉部疾病检查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40例接受窄带成像内镜喉部疾病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达克罗宁组、利多卡因组、达克罗宁与利多卡因复合麻醉组,每组80例,观察其麻醉效果,记录总有效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结果 三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0%、90%、88.75%,其中复合麻醉组与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均显著高于达克罗宁组;复合麻醉组患者VAS评分最低(4.38±2.48),利多卡因组次之(4.78±2.83),达克罗宁胶浆组(5.94±2.70)最高,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达克罗宁胶浆与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帮助患者完成窄带成像内镜喉部疾病检查,检查效果与单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相当,但能够更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单用达克罗宁胶浆麻醉无法很满意的完成窄带成像内镜下喉部疾病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插管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非气道困难患者,以分组方式开展研究,在经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后,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普通喉镜患者进行普通喉镜插管,研究组使用可视喉镜插管,对比两组声门暴露情况、插管质量、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炎性指标。结果 研究组声门暴露1级、2级、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声门暴露4级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率、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降素钙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非气道困难患者在插管的过程中使用可视喉镜可提升声门暴露质量与插管质量,在插管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稳定,插管后炎性指标的控制更加理想,较普通喉镜更具优势,可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解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气管插管困难,探讨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有效的气管内插管方法。方法:选择OSAS患者3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结果:麻醉咽喉镜气管插管9例,有5例失败。纤维喉镜引导气管内插管29例,其中28例(97%)成功,1例失败,本文描述了插管方法。结论:在UPPP中应用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成功率很高的插管方法,可以解决OSAS患者全麻手术时气管插管困难,还可以适用于放疗后面部和颈部纤维化,张口困难,颈部不能后仰,颈椎不稳定,声门显露困难的患者,纤维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罩辅助改良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多平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在喉罩辅助改良气管切开术条件下对重症OSAHS实施同期行多平面手术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首先经口插入喉罩行全麻,继行横切口改良气管切开术,术毕拔出喉罩,通过气管造口插管维持全麻,再完成多平面OSAHS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术毕均未进ICU复苏而直接返回普通病房,无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气管套管拔管时间为7~30天。随诊6个月,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喉罩辅助改良气管切开术易行而并发症少,切口瘢痕不明显,为同期行多平面手术治疗重症OSAHS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鼻咽及口咽通气道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多平面术后缓解上气道阻塞的作用,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探讨鼻咽及口咽通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靠性。方法:鼻咽通气道组为56例经PSG确诊为重度OSAHS的患者,术后置鼻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组为45例经PSG确诊为重度的OSAHS患者,术后置口咽通气道,其余治疗2组相同。2组患者术后行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内的呼吸困难、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咽部疼痛不适情况。结果:多平面术后24h内,鼻咽通气道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HR(82.3±2.65)次/min、SBP(124.5±13.95)mmHg、DBP(76.2±8.1)mmHg、RPP(10 282.0±1 481.7),口咽通气道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HR(93.4±2.89)次/min、SBP(135.1±16.5)mmHg、DBP(92.25±11.25)mmHg、RPP(12 664.4±1 93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部疼痛鼻咽通气道组(1.71±0.45)分,口咽通气道组(3±0)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方法.方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6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1例对咽部刺激耐受性较强,用1%利多卡因局麻.25例对咽部刺激耐受性较差,行全麻.气道评估困难17例,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呼吸道,1%利多卡因阻滞麻醉喉上神经,行清醒插管术;气道评估无困难者,静脉注射异丙酚和琥珀胆碱快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用芬太尼、安氟迷静吸维持麻醉,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每分钟通气量.拔管条件是脱氧观察15min后,SaO2>95%,最大呼吸负压≥4.4 kPa,持续抬头>5s,上呼吸道通畅,呼吸循环生理指标正常.结果全部患者无麻醉并发症,21例局麻患者无术中插管;25例全麻患者中16例经鼻、9例经口成功插管,拔管后无二次插管.结论正确的麻醉选择与处理是降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构建科学实用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及实施效果。方法确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敏感指标,将2018年实施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前我院收治的行扁桃体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实施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后我院收治的行扁桃体术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提供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科学实用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护理敏感指标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分析98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者均对证治疗。81例选择全麻(82.7%),17例选择局麻(17.3%)。同期或术前1周行气管切开36例,占本组全麻患者的44.44%),其中体重指数超过正常上限29例,最低血氧饱和度〈50%29例,同时行鼻部手术者5例,心脏异常或伴高血压20例。结果 1例局麻下气管切开时出现心率、血氧下降,气管切开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1例全麻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抑制,重新气管插管;术后创口出血1例,再次全麻止血;短期进食返呛23例(23.5%)。结论 重视OSAHS患者术前检查并对症治疗,以减少术中、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全麻患者应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拔管;严重肥胖、重度OSAHS最低血氧饱和度〈50%或伴有较重的心血管合并症或同时行鼻部手术者,气管切开术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麻前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预防喉显微手术中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喉显微手术患者60例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在全麻前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B组直接全麻,观察两组在喉显微手术置支撑喉镜及拔管时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A组在支撑喉镜置入即刻、置入后5min、拔气管导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反应明显弱于B组(P<0.05);B组心血管反应较重,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7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结论喉上神经阻滞能显著抑制喉显微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常规静吸复合全静脉麻醉在听小骨重建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听小骨重建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两组均以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安、异丙酚诱导麻醉,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实验组以瑞芬太尼0.1μg~0.5μg/kg/分钟和异丙酚5mg~8mg/kg/小时静脉维持;对照组以异氟醚笑气吸入维持。于入室、气管插管后10分钟、切皮时、使用电钻时、手术中及拔管时分别记录血压,心率;手术结束记录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清醒程度、呛咳程度、手术视野清晰度。结果①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在气管插管后10分钟、切皮时、使用电钻时及手术中均低于术前,至拔管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心率在术中各观察点与术前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在切皮时、使用电钻时、手术中及拔管时均显著高于术前。两组比较在切皮时、电钻使用时及拔管时,对照组血压、心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②实验组术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③清醒程度和视野清晰度实验组好于对照组;④呛咳程度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用于听小骨重建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苏醒快且安静平顺,清醒完全,对保证手术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麻醉对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ASA)Ⅰ~Ⅱ级,拟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和对照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各15例。术中连续监测ECG、HR、BP、SaO2;分别于手术前1d(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10min(T3),气管拔管后5min(T4)自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检测血浆AngⅡ水平,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2组T2、T3时HR、SBP、DBP均较T1时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实验组HR、SBP、DBP略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ngⅡ水平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说明镇痛作用实验组强于对照组;实验组麻醉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能更有效抑制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