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移植手术中出血特点及观察活化重组凝血因子VH(rFVⅦa)在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肝移植手术各个时间段出血的特点;前瞻性研究使用rFⅦa,观察术中止血效果,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广泛渗血是造成肝移植手术出血的主要原因;病肝切除阶段是主要的出血时间段:rFⅦa可以较好地改善凝血功能指标PT和APTT,并且使血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度和最大振幅(MA)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全部实验组6例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血栓性并发症。结论肝移植切肝时间的广泛渗血为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主要出血时间;rFⅦa应用于临床肝移植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治疗心血管手术后渗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治疗常规止血措施无效的心血管手术后渗血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16例接受rFⅦa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6~77岁,平均52岁.手术包括主动脉手术8例.瓣膜置换术6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应用rFⅦa治疗心血管外科术后渗血.结果 rFⅦa首次剂量27.6~54.5 ug/kg,平均40.2ug/kg,给药后6例达到止血效果.9例因出血持续于30 min内第2次给药,累计剂量59.3~90.9 ug/kg,平均80.3 ug/kg,8例获得止血,1例开胸探查.1例7 h内给药4次,累计剂量203.4 ug/kg后止血.给药后患者胸腔引流量明显下降,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减少.术后12 h内总引流量及红细胞悬液、冷沉淀输注量与给药距转流停机时间呈正相关.给药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全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发生血栓性并发症.结论 中小剂量rFⅦa应用于其他止血处理无效的心血管手术后渗血,可以减少引流量,降低血制品输注量.  相似文献   

3.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观察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减少肝移植手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开始前15 min给予rFⅦa 80μ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予安慰剂.监测两组病例在手术不同时间点的凝血指标变化,计算手术出血量及浓缩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的输注量;统计围手术期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浓缩红细胞、血浆的输注量[(1245±496)ml,(6.31±4.86)U,(952±8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96±1713)ml,(10.34±5.36)U,(1849±6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输注量、围手术期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单剂给予rFⅦa能迅速改善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肝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重组活化入凝血因子Ⅶa(rFⅦ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B或C级,术前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PT)>20 s.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rFⅦa 40~80 μg·kg-1.分别于注药前即刻(T0)、注药后5(T1)、15(T2)、30(T3)、60(T4)、120 min(T5)、无肝期15 min(T6)及新肝期30 min(T7)取颈内静脉血4.5 ml,测定PT、凝血酶原活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T0比较,PT和INR在T1~6降低,PTA在T1-6增加,APTr在T2~5缩短,TT在T7延长(P<0.05),各时间点nb、PL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11±6)U,出血总量600~4000 ml,其中使用rFⅦa后120min内出血量200~2 400 ml.给药期间未发生过敏反应,术后未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肝移植术前应用rFⅦa可改善患者术中凝血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巴曲亭在腹部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止血作用.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124例),治疗组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巴曲亭,对照组在相同时期给予常规止血药物.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静脉血D-二聚体(D-D)以及术后血性引流液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312.1±30.3)ml,对照组为(521.5±29.2)ml(P<0.05);治疗组术后静脉血D-D为(0.6 712±0.071)ng/L,对照组为(0.9841±0.054)ng/L(P<0.05);血性引流液量在治疗组为(320±28)ml,对照组为(531±16)ml(P<0.05).结论:巴曲亭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快,优于常规止血药物,术后使用能明显减少术后血性引流液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与治疗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在肝移植术后2 d~4.5年.经检查发现患者的出血原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例,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出血2例,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下小动脉出血、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出血、胆道出血及不明原因出血各1例.有2例经止血治疗无效而死亡,1例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例死于晚期肿瘤,其他患者经过积极止血治疗后好转,并长期存活.结论 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等.采用及时的止血治疗,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手术止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4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患者共10例,其中6例接受2次探查手术,术中见其出血部位分别为:下腔静脉前壁肝短静脉结扎线脱落出血1例、右侧肾上腺创面出血1例、肝周创面渗血1例、肝动脉吻合口出血1例、腹壁动脉出血1例、未见明确活动性出血1例.结果 6例2次手术止血患者均顺利恢复.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2例出血停止,顺利恢复,1例出血停止,术后腹腔内感染,经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康复,1例再次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于术后第3日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多由于外科因素所致,外科技术的改进、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段切除手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更佳选择。方法总结分析合并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2例,观察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手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及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切除肝癌,18例肝门部血流阻断(Pringle法)下的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死亡;而14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无上述情况出现,术后肝功能及腹腔血性引流及康复情况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只要注意术前肝功能状况,确定合理的入肝血流阻断及手术方案,手术仍为安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患者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如何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成为肝脏移植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的临床应用为减少肝脏移植术中失血提供了新方案.本文综述近年来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在肝移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给药剂量与时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11月至2008年11月6例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患者,1例行肝血肿清除,创面对拢缝合,4例行清除坏死组织,创面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止血,1例行肝移植治疗.结果 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2例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胆瘘2例行腹腔穿刺引流,5例痊愈出院,死亡1例,死因为肝移植失败,腹腔大量渗血.结论 彻底清创及肝动脉栓塞是抢救肝外伤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尚无统一认识。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19例。术前3天采用LMWH替代治疗。术后出现出血倾向时停用LMWH并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同时给予夹闭引流,患肢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术后鼓励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拔出引流后离床活动,并辅以下肢静脉泵和下肢弹力袜治疗。术后7 d开始加用术前用量的华法林,术后10 d左右停用LMWH。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计算平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价术后出血和血栓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30~520 ml,平均(347±81)ml;术后引流量为480~820 ml,平均(607±103)ml。19例患者术后INR平均值为2.16±0.43。术后无一例出现重度出血,11例出现轻度出血,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出现血栓征象。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使用LMWH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出现出血症状后及时停药、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及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术侧肢体加压包扎、夹闭引流可及时有效控制出血。术后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下肢静脉泵和抗血栓袜可协助预防血栓行成,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难治性出血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Ⅶa,rFⅦa)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出血的可选药物之一,但目前仍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没有明确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用药指南指导临床用药,对于其用药指征、剂量、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各中心仍然没有统一的观点. 目的 阐述目前rFⅦa的使用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目前rFⅦa在小儿CHD手术中的用药指征、剂量、疗效以及副作用. 趋向 随着多中心研究的开展,rFⅦa在小儿CHD围手术期难治性出血中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规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严重肝外伤的手术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0年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结果 参照AAST对肝脏外伤的分级:Ⅲ级28例,Ⅳ级12例,Ⅴ级6例.痊愈40例,死亡6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尽快救治失血性休克,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患者分别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其中对31例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创面或肝周渗血而仅行非手术治疗,另22例为外科因素所致的术后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在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和积极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无效后则中转二次探查止血手术.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则应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行TURP术的3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6例患者中,28例术后出血,其中术后早期出血23例,迟发性出血5例;26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电切镜止血。结论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TURP术后出血的关键;术后及时发现出血并正确处理可避免再次手术,对膀胱内充满血块不能吸出者电切镜下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PD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D术后出血34例,发生率8.1%;死亡7例,死亡率20.6%.其中,早期出血19例,晚期出血15例;腹腔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14例.再手术19例中死亡3例(15.8%).早期出血的死亡率低于晚期出血(P<0.05).结论 术中精细操作、确切止血,术后预防胰瘘、胆瘘及胰肠或胆肠吻合口周围积液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及时果断的再手术止血是治疗术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术后24 h后)重度出血(PPH)的救治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PD手术212例,其中发生术后晚期重度PPH 12例(5.7%),分析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与预后,并总结晚期P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3%(1/12)接受内镜检查钛夹夹闭出血动脉,止血成功;50.0%(6/12)行DSA造影后,其中5例接受单纯介入治疗(3例成功,2例无效转开腹手术),1例未发现出血责任血管,行开腹探查手术;41.70%(5/12)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做放射介入治疗,接受开腹手术探查。12例晚期重度PPH中,91.7%(11/12)成功止血,8.3%(1/12)介入治疗后5天发生吻合口瘘出血再次介入失败死亡。单纯介入治疗止血率60.0%(3/5),外科手术(包括介入治疗后转外科手术及直接手术探查)止血率100.0%(8/8)。11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因肿瘤复发或腹腔多发转移死亡2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4例(良性2例),中途失访2例。中位生存期为18.4个月(11.6~42...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腹腔或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腹腔或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至2008年4月共26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合并有围手术期腹腔或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3例(4.94% ),并发术后腹腔或消化道出血23例(8.75% ),并发术后围手术期出血患者中,死亡8例(8/23,34.8% ).统计学分析显示,胰瘘、肿瘤直径、Child分级、是否钩突切除为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Child分期及是否发生胰瘘为影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仔细止血是预防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重要因素;胰瘘是引发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对预防及控制出血未见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活体肝移植受者的外科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外科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肝动脉栓塞2例(11.1%),其中1例手术取栓失败,2例均接受再次肝移植,获得成功;门静脉栓塞1例(5.6%),手术取栓失败,患者死亡;胆漏2例(11.1%),经置管引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流出道梗阻及胆道狭窄发生。住院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门静脉栓塞。结论: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后的外科并发症重在预防,供肝的采取、修整以及手术技术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在肝脏移植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邓迺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27(2):128-128,I0001,I0002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ecombinant factor Ⅶa,rFⅦa),是一种新型止血药,最初用于治疗存在有因子Ⅷ(FⅧ)和因子IX(FIX)抗体(抑制物)的先天性血友病和继发性血友病患者的自发性或手术性出血。目前,已证实该药对控制多种临床出血情况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