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氧化酶2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发生中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王晶桐 《医学综述》2009,15(4):531-534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94年将其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HP感染诱导环氧化酶2(COX-2)过表达,COX-2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本文对HP感染与胃癌发生过程中COX-2及其相关致癌因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 1 995年— 1 998年全部 6 6例胃癌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 ,取胃粘膜组织查 HP的感染率 ,与正常人群 HP感染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胃癌患者感染率 86 .3 6 % ,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 HP感染率 50 % ,采用χ2 检验 ,P<0 .0 1。结论 :胃癌的发生虽是多种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但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对 HP感染的根治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党进胜  陈万军 《河北医学》2007,13(7):819-82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人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40名老年胃癌患者和40名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的老年病人进行HP检测,检测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胃粘膜组织涂片、Gram染色、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分析.结果:胃癌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胃癌HP感染率高于进展期(P<0.05);肠型胃癌HP感染率明显高于弥漫型及混合型胃癌(P<0.01);非贲门部胃癌HP感染率高于贲门部胃癌(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方法:光镜观察50例肠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从发生部位、分化程度等方面观察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肠型胃癌中HP感染率高达68.5%,其中早期胃癌组中胃窦部癌HP感染率(61.1%)显著高于胃体部癌(28.6%,P<0.05)、结论:证实HP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认为HP的致癌作用是因其长期的致炎性使胃粘膜上皮细胞最终发生突变而导致癌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近年来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分析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和分类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83例确诊为胃癌、并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胃癌样本,根据Lauren及Lauren分型;病理组织切片,经HE和Giemsa染色,观察HP感染。结果183例胃恶性肿瘤中,胃腺癌168例(91.8%),淋巴瘤11例(6%),平滑肌肉瘤2例(1.0%),胃肠间质瘤(GIST)1例(0.5%)和卡波西肉瘤1例(0.5%)。胃癌患者中,病变55.4%发生在胃窦,21.4%发生在胃体,14.3%在胃底(P值=0.018);肠型胃癌占65%,弥漫型胃癌占24.8%,混合型10.2%;69.6%有HP感染(肠型64%,弥漫型33%,混合型10%,P值=0.327)。结论胃窦癌、胃体癌及胃底癌组间HP感染率存在差异,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胃癌发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及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o,HP)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某些病状与HP感染有关,并通过根赊HP而得到缓解。胃癌(特别是胃腺癌等)与HP感染的相关性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及治疗近况进行复习。[1][2]1HP感染流行病学概况HP在人群中的感染相当普遍,人群感染率从1%~79%,与性别无关。发展中国家20岁之前就达到较高感染率,而发达国家60岁才达较高水平。在同一社区,低社会阶层的人HP感染率较高。我国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相当高[3]1.1HP感染的传播方式1.1.1动物源性传…  相似文献   

7.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确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各种急慢性胃病的密切相关性。HP与胃癌的关系仍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但众多流行病学资料已显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此问题从分子水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在慢性胃炎—萎缩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各种致病因子可能单独或协调作用于不同的阶段。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即在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而在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形成后是否还有促进作用,尚不清楚。 HP与胃癌具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许多临床研究显示,胃癌高发的地区、国家和人群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二者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范围性疾病,人群中感染率高.几乎50%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感染者发展为明显临床疾病。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HP以来,对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有了共识,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异常,最终发展成胃癌。这一动力学研究已引起WHO重视,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得出HP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结论。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证实.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胃癌又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根除HP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现将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包括:(1)建立一系列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以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2)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血清学调查;(3)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胃镜调查;(4)其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①HP感染的年龄分布曲线分为剧增期、缓增期、平坦期3个时期,5岁以内儿童的剧增期是获得HP感染的关键时期;②通过密切接触口——口传播可能是HP传播的重要方式;③HP通过启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在胃癌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但需有其它促进因素(主要是早年HP感染及饮食因素)参与促进慢性胃炎向癌前期病变发展,最终导致胃癌发生。因此,防治人群特别是儿童HP感染可成为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生活于人体胃和十二指肠的螺旋状G-细菌.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与患者所居住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达程度有关.据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群Hp感染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国内不同地区Hp感染率从42%到84%不等,平均感染率为54%.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95%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伴Hp感染,而复发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几乎100%与Hp感染有关,还有证据表明Hp与胃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 .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尚无理想疫苗可预防,因此动态跟踪和掌握其流行病学资料对于把握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变化和改进防治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胃癌的关系是当前国内外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HP已被国际抗癌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1].胃癌的多发地区HP感染率及血清抗体水平均高于低发地区.国外研究更确切地指出,HP感染患者发生癌变危险性是未感染HP患者的6倍.因此,FDrman和Genta等提出了慢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胃癌这一“模式学说“.肠上皮化生,尤其是Ⅱ型和Ⅲ型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与HP感染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HP对胃癌的发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姚希贤 《医学综述》2004,10(8):476-477
自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HP长期定植困难和(或)HP引起的胃黏膜病变轻微,较成功的动物模型缺乏,以致影响对HP慢性感染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1996年Hirayama等报道成功建立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MG)HP感染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胃癌的形成过程是多种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 ,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在此模式中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可能起到先导作用 ,WHO已将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1 - 3] 。1 Hp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许多研究表明 ,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关系密切。在流行病学上 ,Hp感染显示出与胃癌相同的流行病学特点[4] ;临床资料证实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粘膜[5 ,6] ;体外细胞培养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为H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2 188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HP感染率,采取自制研究问卷调查表,并就民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受试人群总的HP感染率为43.88%(960/2 188),男性感染率为42.98%(618/1 438),女性感染率为45.60%(342/750),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HP感染率为65.61%(206/314),汉族为40.23%(754/1 874),维族、汉族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和汉族随着年龄的增长HP感染率呈现不同的趋势;在维族受试者中,31~40岁年龄段HP感染率最高,达71.76%(61/85);在汉族受试者中,51~60岁年龄段HP感染率最高,达46.29%(162/350)。吸烟及饮酒对维族、汉族HP的感染影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感染与高血压、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族、汉族总的HP感染率接近全国普通人群HP感染率底线;HP感染率与民族、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慢性病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何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不仅是发达国家面临的健康问题,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自从1983年Warren等用微需氧技术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已知HP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状态密切相关,胃癌是否亦与该菌有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1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有不少流行病学资料表明HP与胃癌密切相关,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HP感染在HP慢性胃炎尚无萎缩或肠化生病变的阶段,就使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在出现萎缩性…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公认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有报道指出,慢性HP感染,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相关.Mendall等[1]首先报道了幼年Hp慢性感染患者在成年后冠心病(CAD)的危险性增加,Maninde等[2]也发现CAD患者具有较高的H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证据,并且可增加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危险.然而,大多数前瞻性研究还没有证实HP感染与CAD之间的联系.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CAD患者中HP感染的状况,进一步探讨HP感染和CAD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包括:<1>建立一系列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方法以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2>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血清学调查;<3>对胃癌高发和低发区的胃镜调查;<4>其它有关研究。结果表明:①HP感染的年龄分布曲线分为剧增期,缓增期,平坦期3个时期。5岁以内儿童的剧增期是获得HP感染的关键对期,②通过密切接触口——口传播可能是HP传播的重要方式,③HP通过启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在胃癌发病中超关键作用,但需有其它促进因素(主要是早年HP感染及饮食因素)参与促进慢性胃炎向癌前期病变发展,最终导致胃癌发生。因此,防治人群特别是儿童HP感染可成为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以 4 0 0例胃镜受检者作临床资料 ,通过对胃粘膜标本的 HP检测 ,分析、研究、探索 HP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中的发生率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4 0 0例中 HP感染检出率为 74 .7% ,脾肾湿热型、肝郁气滞型 HP感染率明显偏高 ;胃阴亏虚型次之 ;脾胃虚寒型最低 ,差异显著。结论 :胃癌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 HP感染率最高 ;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的 HP感染率次之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相对较低 ,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结合的研究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HP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Pyronin法及Warthin—Starry浸银法对135例手术后胃癌标本(早期胃癌35例,中晚期癌100例)中HP 的检出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癌区、不典型增生(ATP)区及肠化区HP 均为阴性。癌旁慢性胃炎粘膜中HP 之感染率为早期胃癌11/35例,31.4%,中晚期癌15/100例,15%。提示HP 之感染与胃癌之发生可能无直接关系。本组HP 阳性病例,HP 仅存在于癌旁活动性慢性胃炎粘膜上皮的表面、腺凹及浅层腺体中,支持部分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之感染有关。笔者尚对胃癌癌旁粘膜HP 之感染率显著低于一般非癌慢性胃炎粘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