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肾俞"、"足三里"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为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和艾油治疗组,各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5d,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以及血清中MMP-9的表达。[结果]治疗15d后,艾灸治疗组和艾油治疗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并且血清中MMP-9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其中艾灸治疗组效果优于艾油治疗组(P0.05)。[结论]艾灸能够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MMP-9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关节炎症状,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FasL基因关节腔内转染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转染对照组、正常转染组、模型转染对照组、模型转染组。向模型转染对照组、模型转染组动物右后足趾皮内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致炎,诱导佐剂性关节炎。观察大鼠关节炎指数,大鼠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检测滑膜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模型转染组与模型转染对照组比较大鼠关节炎指数(A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转染对照组、正常转染组与正常转染对照组比较,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转染组与正常转染对照组、模型转染对照组比较,大鼠滑膜细膜凋亡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sL基因关节腔内转染可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鼠趾围及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取风、寒、湿环境因素与生物因子(弗氏完全佐剂)联合制作RA大鼠模型,测量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趾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踝部和足趾出现明显的炎症红肿。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联合治疗组大鼠趾围降低;联合治疗组大鼠足趾趾围较针刺组、艾灸组降低(P0.01);艾灸组、针刺组、联合治疗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联合治疗组滑膜中VEGF表达较艾灸组、针刺组减少(P0.01)。结论:针刺联合艾灸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新生因子改善大鼠RA病情,且效果优于单纯针刺、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灸组四组,每组15只,采用皮内注射牛II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共21d。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肾俞和悬钟穴温针灸治疗,采用手针,刺激量以大鼠耐受为度,悬灸法,15min/次,1次/d,共21d。针刺组治疗针刺方法同温针灸组,不用艾灸。疗程结束后滑膜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CAM-1的含量,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ICAM-1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增多(P0.01),滑膜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和温针灸均可降低RA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P0.05或P0.01),可使滑膜组织中ICAM-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针刺组相比,温针灸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降低(P0.05),滑膜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灸可降低RA大鼠血清中ICAM-1的含量,减少其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黏附、跨内皮移动,使滑膜炎症逐渐好转,关节肿胀、关节僵硬等症状得到缓解,并且温针灸治疗RA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5.
刘喜德  蔡龙  陈滢  刘风云  叶丽红  张金禄 《浙江医学》2010,32(7):995-997,1125
目的研究滑膜细胞凋亡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模型组。观察4周后,取各组滑膜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及增生情况,并运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结果HE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程度积分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可见滑膜细胞核膜皱缩,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模型组可见滑膜细胞呈梭形,细胞膜皱缩,细胞体积变小与邻近细胞分离,核内见染色质浓缩。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滑膜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导致CIA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牛膝醇提物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牛膝醇提物(alcohol extractive of Achyranthis Bidentatae,AEAB)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关节滑膜病理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A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TWH)治疗组和AEAB治疗组。除正常组外,用氟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0.2ml诱发关节炎,以TWH为阳性对照药,用AEAB灌胃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足跖关节肿胀度、关节炎症指数(AI)及滑膜病理变化。结果TWH和AEAB治疗组关节肿胀度、AI均低于模型组;滑膜病理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AEAB能显著减轻AA大鼠关节肿胀,降低AI,能有效抑制关节滑膜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荷瘤大鼠生存状态及对骨骼肌代谢的影响,探讨艾灸对荷瘤大鼠胃肿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其中20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其余20只采用Walker-256型瘤组织胃部黏贴制备胃癌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的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各8只。各组均每日捆绑20 min,艾灸组每日穴位施灸20 min,共干预14 d。每日观察大鼠生存状态,记录生存状态积分和体质量;称取取材前体质量以及腓肠肌质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的最大径和最小径,电子天平称量肿瘤体质量,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TUNEL法观察腓肠肌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后观察腓肠肌细胞并测量横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起:艾灸组生存状态改善,生存症状积分降低(P0.05);艾灸8 d后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体质量(P0.05);胃部瘤体质量和瘤体体积均明显减小(P0.01);腓肠肌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P0.05),腓肠肌质量明显提高(P0.01),腓肠肌横径长度增加(P0.05)。结论艾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癌大鼠肿瘤的生长,改善生存状态,减少骨骼肌细胞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8.
目的雷公藤多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探讨雷公藤多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肿胀和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2,VEGFR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造模成功大鼠30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另设正常组。每隔1周计算其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VEGFR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雷公藤多苷治疗后的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5),VEGF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VEGFR2 mRNA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够改善CIA大鼠的关节肿胀情况,降低VEGF及VEGFR2的表达,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uPAR反义RNA表达质粒对CIA大鼠滑膜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大鼠,其中10只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40只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分为4组,每组10只,为造模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组、空质粒治疗组、重组质粒治疗组,后3组踝关节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空质粒及uPAR反义RNA表达质粒,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踝关节滑膜uPAR、MMP-3的表达。结果:随着CIA免疫时间的延长,造模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组、空质粒治疗组关节炎指数评分逐渐增加迅速,而重组质粒治疗组关节炎指数评分增加缓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滑膜轻度增厚,滑膜新生血管开始增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空质粒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空质粒组与重组质粒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3的表达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与重组质粒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R反义RNA表达质粒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灸对小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炎症、Th17和Treg细胞的影响及Galectin-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并予以艾灸治疗,观察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射对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病理表现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细胞变化,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7、TGF-β、Galectin-9的含量。结果:CIA模型建立后,小鼠关节明显红肿,关节面粗糙、滑膜层变薄。经治疗,艾灸组、Galectin-9组小鼠关节红肿相对模型组有较明显的消退;而不治疗组、PBS组小鼠关节红肿无明显消退。上述4组小鼠关节评分组间差异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经艾灸治疗的小鼠病变关节面恢复平整,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接近正常组。CIA模型小鼠Treg细胞显著下降、Th17细胞明显上升(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reg细胞的数量有显著上升(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36);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h17细胞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71)。细胞因子Galectin-9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含量降低(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均能使其增高(P0.01),但艾灸治疗组不及Galectin-9组(P0.01)。CIA模型小鼠脾脏中IL-1β、IL-6、IL-17等致炎因子表达增高(P0.01);艾灸治疗及注入Galectin-9后它们的含量相应降低(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抑炎因子IL-10、TGF-β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表达降低,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入后它们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alectin-9注入后,Galectin-9组IL-1β、IL-6、IL-17含量提高(P0.01),与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艾灸组中IL-1β、IL-6、IL-17、IL-10、TGF-β含量与Galectin-9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1,P0.01,P=0.01)。结论:艾灸治疗能改善CIA小鼠关节炎症,调节Th17/Treg细胞失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Galectin-9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海马及齿状回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每组5只。RA模型组,艾炙治疗组以福氏完全佐剂(FCA)造模。造模后第7天,对艾炙治疗组进行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及齿状回nNOS的表达。结果①RA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海马CA2-CA3区nNOS的含量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艾炙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nNOS的含量显著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②RA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RA大鼠海马CA1区nNOS的含量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RA模型组与艾炙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RA模型组,对照组,艾炙治疗组RA大鼠齿状回nNOS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灸干预能降低RA大鼠海马CA2~CA3 nNOS的含量,海马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针刺、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皮质酮(CS)的影响差异。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针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位,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水平。结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血浆C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及针刺组CS水平较模型组更高(P〈0.01),其中针刺组、艾灸组二者CS水平比较(P〈0.01)。结论针刺、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皮质酮的影响存在差异,针刺促进CS水平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RA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建立CIA大鼠模型,然后取其滑膜组织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取3~5代的传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青蒿琥酯和甲氨喋呤对滑膜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电镜观察青蒿琥酯作用下滑膜细胞的形态。结果:青蒿琥酯高、中浓度可导致滑膜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青蒿琥酯引起滑膜细胞凋亡。结论:青蒿琥酯对实验性RA的作用与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艾灸对基因干扰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血清细胞因子IL-17的影响及其抗炎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SOCSl基因干扰组(简称SOCSI干扰组)、艾灸+PTPN22基因干扰组(简称PTPN22干扰组)、艾灸+PIASI基因干扰组(简称PIASI干扰组),6只/组。弗氏完全佐剂按0.5mL/Kg剂量平均注入兔双后膝关节腔塑造RA模型,RA造模第2d将相应siRNA按50μ/g只剂量平均注入基因干扰组家兔双后膝关节腔。艾灸组及艾灸+基因干扰组动物采用艾粒施灸两侧“肾俞”穴各5壮,1次/d,6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法)严格按操作流程测定各实验组家兔血清IL-17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极显著升高(P〈O.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有极显著降低(P〈0.01);PIAS1干扰组、SOCSI干扰组家兔血清IL-17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PTPN22干扰组有降低趋势;PTPN22干扰组、PIASI干扰组、SOCSI干扰组与艾灸组比较,下调IL-17含量效果不及艾灸组。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家兔的抗炎效应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因子IL-17含量有关,而SOCSI、PTPN22、PIAS1对细胞因子传递重要通路JAK-sTAT通路的良性调控可能是其实现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探讨蒿秦通痹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2周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及蒿秦通痹胶囊各给药组(大、中、小剂量组)。各组造模第15天开始给药,28 d内定期测定关节肿胀;28 d后处理大鼠,踝关节甲醛液固定,脱钙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关节的肿胀从造模第18天开始消退,至第21天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蒿秦通痹胶囊大剂量组为最好,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从药物减轻关节肿胀程度上,蒿秦通痹胶囊中剂量组作用稍优于中药对照组,优于西药对照组。病理观察结果提示,蒿秦通痹胶囊各给药组大鼠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管翳生成、软骨破坏等病理损害均得到改善,其总体改善水平与西药对照组相似,优于中药对照组,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蒿秦通痹胶囊能有效治疗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对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管翳生成、软骨破坏等病理损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每组5只。RA模型组,艾炙治疗组以福氏完全佐剂(FCA)造模。造模后第7天,对艾炙治疗组进行艾灸“肾俞”、“足三里”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含量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艾灸“肾俞”、“足三里”能降低RA大鼠下丘脑室旁核nNOS的含量,下丘脑室旁核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抗炎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余文景  梁翼  李敏  吴晓惠  沙湖 《四川医学》2013,(12):1809-1812
目的 评价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将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加常规抗风湿治疗54周,对照组予常规抗风湿治疗54周.运用DAS28及Lequesne指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8周、36周、5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在治疗前与治疗后54周,运用NOYES关节软骨评价系统对两组患者受累膝关节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①Lequesne评分:试验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第18周(10.7±1.9:12.6±2.2)P〈0.01;第36周:(9.7±2.0:12.4±1.8)P〈0.01;第54周(9.0±1.6:11.3±1.4)P〈0.01;②NOYES分级:在治疗54周后,试验组NOYES关节软骨分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③DAS28: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DAS28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④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运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并联合抗风湿药物,能有效地缓解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灭活滑膜液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细胞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RA患者膝关节液分离滑膜液细胞,分实验组:2.0×10~6/mL非灭活滑膜液细胞,分别与2.0×10~5/mL、4.0×10~4/mL、2.0×10~4/mL甲醛灭活后的滑膜液细胞(灭活滑膜液细胞比非灭活滑膜液细胞为1:10、1:50、1:100)混合培养;对照组:单独培养细胞数为2.0×10~6/mL的非灭活滑膜液细胞。37℃,5%CO_2条件下培养48 h后,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IFN-γ水平。结果(1)实验组较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2)实验组各组间比较,灭活滑膜液细胞比非灭活滑膜液细胞为1:10组较1:50组及1:100组相比较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1:50组同1:100组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灭活滑膜液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细胞IFN-γ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2)灭活滑膜液细胞比非灭活滑膜液细胞为1:10时,抑制IFN-γ分泌的作用最强;(3)灭活滑膜液细胞可抑制非灭活滑膜液的IFN-γ分泌,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hRNA特异性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获取9例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RA-FL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将FLS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阴性质粒组(转染阴性质粒)和阳性质粒组(转染HIF-1α阳性质粒),常氧组进行常规培养,后3组进行缺氧培养12h;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情况.将缺氧组、阴性质粒组和阳性质粒组的FLS分别于缺氧条件下培养6、12、24、48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阴性质粒组和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质粒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较缺氧组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缺氧培养12h后阳性质粒组的FLS生长较缺氧对照组及阴性质粒组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FLS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NA干扰HIF-1α表达能有效下调RA-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水平,并且能抑制FLS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8例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隔物温和灸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隔附子饼温和灸。结果药物组和隔物温和灸组两组的总疗效比较,以隔物温和灸组的疗效为优(P0.05);ACR疗效评价:隔物温和灸组达ACR70缓解的患者比例高于药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ACR20、ACR50缓解的患者比例大于药物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来氟米特口服组,并且联合应用时能明显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