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行腰椎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A组(前路手术组)2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3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C组(后路手术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两周、3个月Cobb’ s角、ESR值变化情况,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得到缓解。三组患者术前后的Cobb ’ s角、ESR值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A、B组低( 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术式、前后路联合术式在治疗腰椎结核上均能取得目标疗效。但后路术式患者的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是更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及相对风险度.尽可能避免术后复发的发生,提高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方法:将2000-01~ 2008-08收治的257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合并脊柱外结核情况、病灶部位、手术清除病灶是否彻底、手术前及手术后是否正规化疗、手术方式(病灶清除或/和植骨术和前路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九个因素的相关性和风险度.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抗结核治疗时间(RR=0.086,P=0.016),病灶清除不彻底(RR =24.121,P=0.003)和手术方式(RR =0.074,P=0.037)三个因素与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有相著相关性,复发患者都在术后1~2年,总的复发率为7%.结论: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够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术后1~2年内是复发的常发时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近3年我院收治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9例,其中Frankel B级2例,C级2例,D级3例,E级2例.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例;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联合劈开胸骨柄/胸骨上2/3病灶清除、椎管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术2例;经左侧肩胛骨下胸腔入路病灶清除、椎间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术4例;后方椎弓根内固定、复合经椎弓根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2例.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实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年.结果: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术后截瘫或神经损伤全部恢复,Frankel B级-C级平均恢复时间为3个月,D-E级平均恢复时间为1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内结核未见复发.所有病例病理检测确诊脊柱结核,6例培养出结核杆菌,3例结核杆菌耐单药,无耐多药病例.结论:对颈胸段脊柱结核,术前应根据X线、MRI和CT等影像学资料,仔细评估受累节段和椎体受累情况,根据发病部位、病灶性质和受累程度,以及患者体型及身体一般状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总结研究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结合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的效果。方法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1例,术前经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后,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结合内固定的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神经症状、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等。结果 经过平均19个月随访,21例患者脊柱结核均被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复发,且术后疼痛消失,畸形明显纠正,内固定物无松动,植骨融合好,神经症状明显缓解,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脊柱稳定性前路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经过15个月的随访,1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结论病灶彻底清除后行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并发症少且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时间选择.方法:对7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两组给予不同时间抗痨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一组40例脊柱结核患者抗痨6 w后手术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39例治愈,无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治疗优良率达97.5%;另一组38例患者抗痨3 w左右给予手术治疗,结果30例治愈,治愈率78.9%.结论:在抗痨时间足够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患者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7个月。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行彻底的清除病灶术,实验组行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平均随访3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和经济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较重且费用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脊柱结核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rista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MPH)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004年2月-2005年1月,本科收治的1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中使用传统局部止血手段。观察组:2005年2月~2006年1月,本科收治的21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同定术的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中除使用传统止血手段外均加用MPH行局部止血。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48h血常规的变化,术中及术后48h输血量及输血率等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216.54min:264.62min)、术中出血量(807.69ml:1423.07m1)、输血量(476ml:845m1)及输血率(32%:56%)等方面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48hRBC计数(2.62:2.35)、Hb(88.75:81.45)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H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术中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止血效果,是减少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术中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周贤飞 《西南军医》2006,8(2):34-3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2例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甲级愈合,临床症状消失,2例术后3周出现窦道形成,5~8月后愈合。结论 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Ⅰ期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肋骨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自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接受Ⅰ期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肋骨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且获得满意随访的3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进行至少3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后路内固定术,根据术后后凸畸形的矫正角度及Frankel分级评价效果。结果对66例患者随访9~18(12±2)个月,所有患者无局部复发及窦道形成,术前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均有1~3级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内固定手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内固定可靠,畸形矫正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自体植骨或钛笼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下腰椎脊柱结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采用俯卧位,以病变椎体棘突为中心纵向切开,显露椎板、椎间关节和横突,从病变严重侧进入,探查清理破坏椎体,刮除干酪样坏死组织,清除死骨和破损的椎间盘。当椎体破坏不超过50%时在病椎上植入椎弓根螺钉,否则在邻近正常椎体上植入螺钉,在上下相邻正常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时,咬除病灶椎体一侧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吸净椎管内及椎体周围脓液,伴有椎管侵袭者进行椎管减压,注意观察椎管内硬膜的紧张程度,判断椎管压力的大小,以预判椎体撑开、加压的程度。先撑开病变节段以矫正后凸畸形,取自体髂骨或钛笼置于骨缺损处,用抗结核药物作术部冲洗,再在病灶内及钛笼周围植入链霉素粉剂2 g,放置引流后关闭切口。结果采用单纯后路手术进行病灶清除、自体植骨或钛笼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成人下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2例,术后均得到良好的脊柱稳定性和肢体运动功能的修复。手术时间平均为(4.5±1.2)h,术中出血量平均(820±65.1)ml,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12周血沉均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为(55.2±10.5)%,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率为(60.8±11.2)%。术前22例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14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6例改善2级,2例改善3级。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脊柱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无复发。结论下腰椎脊柱结核合并有椎体前、中、后柱的三柱破坏时,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最为经典,但为了减少术中体位的变换和操作步骤的繁琐,我们单纯采用后路手术,只要术中病灶清除的细致、彻底,脊髓减压充分,后凸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菊  王自立  武永刚 《武警医学》2007,18(11):835-838
 目的 探索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方法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37例,采用病椎部分切除、大块髂骨植骨或者放置cage加上前路或者后路内固定.术后超短程化疗,定期复查,检测X线片及血沉.结果 随访20~36个月,平均30个月,1例术后出现肺不张,行胸腔积液清理术,1例于术后3周再次出现窦道,重新手术清除病灶.伴有神经症状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大多数患者血沉恢复正常.术后1年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均回到了工作岗位或者生活自理.结论 病椎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卧床时间短,可早期活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我科2002~2006年收治116例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使用标准方案3HRSE(Z) / 6~15HRE(Z)进行化疗,手术指征的确定与术式的选择主要基于脊柱结构的破坏程度(包括后凸畸形)、脊髓受压、脊柱稳定性的判断.结果:单行保守治疗65例,手术51例.31例出现化疗相关的并发症,对症或改换药物后缓解.病灶清除、脓肿引流、置管冲洗术共12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共3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内固定术共36例.除19 例失访外,其余97 例获得2~6 年(平均2.2年)随访.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控制满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后凸畸形矫形满意.结论:正规化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手术目的主要是重建破坏的脊柱,脊柱的破坏程度是手术指征、术式选择的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10例病变累及1—3个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结核中毒症状,3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一期行前路病灶切除减压,自体髂骨肋骨和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K”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给予12~18个月抗痨治疗,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下肢疼痛麻木消失,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27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块及内固定钢板位置良好,椎体序列及高度恢复良好。随访1~7年,平均4.2年,复发8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采用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胸腰椎结核 34例行后路椎弓根器械内固定、一期或二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 ,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 9个月 ,并随访 3~5年。术后 2~ 4周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 ,4~ 8周红细胞沉降率基本正常。术后 4~ 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 ,脊柱后凸平均矫正 15°。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束后随访 2~ 4年 ,结核病灶无复发。作者认为脊柱结核手术中应用椎弓根器械固定 ,术后能立即恢复脊柱稳定性 ,免除患者长期卧床之苦 ,且脊柱后凸矫正理想。经椎弓根内固定能够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和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前后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76例采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治疗及手术配合经验,强调手术前后临床观察与护理重点。结果:7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植骨块脱出、塌陷及不愈发生,优良率达100%,结论:此类手术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稳定性,提高植骨的融合率和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MSF)的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MSF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19~53岁,平均37.4岁。道路交通伤26例,高处坠落伤18例,直接暴力伤、砸伤4例。采取后路椎管减压固定术28例,前路椎管减压植骨术20例,两组年龄、性别、术前合并伤、骨折类型均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骨折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和疼痛指数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后路、前路手术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33.14±4.73)mm、(30.74±3.83)mm、后凸角为(5.31±2.51)°、(5.48±2.41)°,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神经功能上,治疗后后路、前路感觉评分分别为(152.8±9)、(157.4±7),运动评分为(67.31±2.51)、(78.48±2.41),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而前路手术在运动功能评分上优于后路(P0.05)。在疼痛指数上,二者无显著差异。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除切口感染外,前路手术均劣于后路(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的多节段脊柱骨折,无论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后路椎管减压复位术,还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前路椎管减压植骨术,均能取得满意的解剖学复位和神经功能恢复。前路手术能取得更好的神经功能和疼痛评分,但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存在劣势,应在以神经功能损伤为主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脊柱钢板在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段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期内固定的选择上各有特点。我院从1999~2003年对胸腰段结核合并截瘫者21例,在病灶清除椎管前外侧减压椎体间植骨同期行脊柱钢板内固定,依靠内固定器械重建脊柱稳定性,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2例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小骨窗手术组(26例)和常规皮瓣开颅手术组(26例),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皮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73±7)min,较常规皮瓣开颅组(121±36)min显著缩短(P〈0.01);小骨窗开颅组术中出血量(192±42)ml,较常规皮瓣开颅组出血量(352±58)ml显著减少(P〈0.01);小骨窗开颅组术中输血量(76±46)ml,较常规皮瓣开颅组组术中出血量(210±66)ml显著减少(P〈0.01):小骨窗开颅组术后血肿残留量(9±2)ml,较常规皮瓣开颅组术后血肿残留量(5±2)ml明显多(P〈0.05):伤后6个月GOS评价预后,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术预后疗效与常规皮瓣开颅术无差异,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显著减少,明显优于常规皮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