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普外科ICU收治患者均为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其特点为意识清醒、创伤大、留置管道多,因留置管道中有胃肠减压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空肠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T管、胰管等多种引流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
唐玉珍  王琳 《兵团医学》2016,49(3):69-70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性质的人员,自发组织形成的小组,应用品质管理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1],其作为重要的品质管理工具被逐渐引用于护理质量控制的管理中[2].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意,插管意外松落、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患者自行拔除等原因导致的插管脱落[3].有近5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在患者康复期间,为保障患者的营养补给和正常的胃肠道功能,留置胃管已成为神经内科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病情.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本科室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针对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其发生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方法对导管脱落不良事件从患者、护士、制度、环境4个方面进行特性要因分析。结果通过特性要因图分析,找出该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护士护理风险评估不到位、注意义务履行不合格、固定约束方法不正确、规章制度流程不完善等四个主要因素引起的,根据要因制定护理整改对策。结论特性要因图能够深入的、客观的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出真正的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未针对患者所留置导管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留置管道时间.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留置管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随着深静脉置管技术临床应用的日益推广,该技术已在神经外科ICU中普及。深静脉置管在快速扩容、中心静脉给药、术后营养支持、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ICC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在处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及持续改进的管理成效。方法 对新冠肺炎疫情关联的不良事件个案展开根因分析,探寻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全程督导其效果。结果 方案实施后,疫情期间工作人员零感染,未出现院内感染病例;提升了不良事件的处置水平,病区管理评价指标改善显著。结论 不良事件的根因分析及持续改进能够促进制度完善、保证医疗安全并成为院内感控管理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远程指导在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不方便PICC导管维护的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采取建立微信群、发送视频、远程指导维护技术,舒缓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供PICC导管维护用品等措施。比较远程指导前后家属维护导管质量、患者情绪状况、院内和远程指导居家导管维护情况。结果 患者家属PICC导管维护导管技术正确率,患者情绪状况,与远程指导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与远程指导居家维护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指导可解决不能来院患者PICC导管维护难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ICC置管术后换药临床通常使用无菌纱布及无纺布透气胶带外固定。近年根据皮肤病患者特点,在PICC置管术后换药均采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网状绷带外固定,效果满意。弹力绷带为外科包扎材料,采用化纤原料编织而成,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包扎,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包扎压力适宜,无过敏反应,透气性好,美观舒适的特点;也具有良好的包扎性能,绷带外观呈圆筒网眼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ICC植入术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观察统计不同血制品的输注速度及常见问题。结果:输注红细胞悬液滴速约25~40滴/min,输注速度较慢,不能达到60滴/min的快速输注要求,全血、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平均滴速50~60滴/min,输注速度较快,可以达到临床快速输注要求,且无导管源性感染发生。结论:PICC植入术可以减少部分反复静脉穿刺的情况的发生,降低穿刺所致的感染几率,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血制品的输注速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临床可行性.方法:180例需行化疗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组(E组)及传统PICC置管组(C组),每组90人,均采取贵要静脉为穿刺血管,观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组并发症较C组低(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部队共同科目军事训练伤致因,为军事训练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调查问卷370份,以事故致因综合论为理论基础,建构部队共同科目军事训练伤致因假设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模型的基本适配度、外在质量、内在质量、相关性等均在合理范围内,模型拟合较为理想。结论部队共同科目军事训练伤致因由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3个潜在变量构成。结构方程模型在部队共同科目军事训练伤致因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海艳  栾琰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228-122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症的有效手段。我科15例手术患者应用PICC行围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全麻围拔管期可出现显著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具有高度生命威胁。为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 ,笔者观察了在拔管前应用心脏β1受体阻滞药艾司洛尔 (Esmolol)和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的效应 ,旨在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艾司洛尔预防冠心病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冠心病患者 30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5 0~ 6 5岁 ,ASAⅡ—Ⅲ级。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无明显差异 ,平静或Holter心电图检查 (1)ST段 (J点后 80ms)升高或降低 >0 .1mV…  相似文献   

17.
张惠珺 《西南军医》2016,(2):189-19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多种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大,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常需辅助使用止吐、护肝降酶等药物,由于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故临床多需要建立双通道静脉给药途径,这样不但增加静脉负担和患者痛苦程度,且静脉炎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对患者活动也造成一定的限制[1]。我院将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Power PICC)导管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效果较为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高龄患者,可明显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静脉硬化的危险,同时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导管维护方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及躁动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约束性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后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躁动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4.44%)较对照组(22.22%)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评分(4.39±0.75)分低于对照组(6.2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躁动程度,降低躁动患者拔管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