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72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应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对照组应用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腰椎穿刺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无颅内感染病例;继发交通性脑积水1例,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痊愈。对照组颅内感染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5例痊愈,1例死亡;继发交通性脑积水6例,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好转,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能够减少颅内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的相关参数,以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两种不同术式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较,脑室外引流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留置引流管时间相对较长(P〈0.05),清除颅内血肿效果稍差(P〈0.05),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率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临床转归较好(GOS=4、5,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疾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01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观察组)的211例脑室出血患者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103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0.53%,死亡率为9.48%;对照组中存活率为60.19%,死亡率为39.81%,两组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室出血存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0例脑室出血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快速细孔钻颅器,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Dandy'S钻颅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最有效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为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且快速细孔钻颅器性能明显优于Dandy'S钻颅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脑室出血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本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6~65岁,平均53.8岁,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选择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间治疗的有效率和死亡率,对比两组间患者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及意识转清时间。结果:治疗组1例(5%)患者死亡,对照组5例(25%)患者死亡,两组间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有效率为45%,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及意识转清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双侧引流术。记录2组格拉斯哥(GCS)评分,观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级恢复率高于对照组,3级恢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疗效较好,能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孝安 《安徽医药》2017,38(10):1340-1342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1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在引流术后早期放置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清除情况、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死亡率及GOS评分差异。结果 术后7天,观察组血肿清除的患者比例为68.29%,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清除时间为(7.24±2.75)d,与对照组(11.33±4.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61%,高于对照组的47.50%(P<0.05)。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后早期放置腰大池引流能够有效促进脑室内血肿清除,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改善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程成  潘建华  陈臻  陈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65-665,671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外科2007~2012年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共6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记录两组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出院时进行GCS评分,随访6个月,应用五级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压恢复及GC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达Ⅰ~Ⅱ者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能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室出血(包括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行小切口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80例脑室出血(包括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钻孔手术治疗组(40例)和锥颅手术对照治疗组(40例)。小切口手术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锥颅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后两组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根据患者情况术后行腰椎穿刺或腰椎置管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小切口钻孔侧脑室外引流组与锥颅钻孔侧脑室外引流组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出血灶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相比锥颅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有手术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更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镜结合脑室外引流术共同医治脑室出血的疗效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纯采用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64例为引流术组,脑室镜下施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63例为脑室镜组。为期1个月,评测两组病患血肿清除率、GOS评分、平均引流时间及GCS评分。结果经GOS、GCS评测,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神志均好转,相比引流术组,脑室镜组病患在躯体残疾改善幅度、感官认知的恢复、生活自立能力的加强、言语表达能力改观幅度较大,(P<0.05)。另外,脑室镜组血肿清除率大幅高于引流术组,不仅手术疗效更佳,引流用时方面脑室镜组也更佳快捷有效,(P<0.05)。结论脑室镜的应用,为传统脑室外引流术医治脑室出血的成效提供了飞跃性进展,是目前临床上医治脑室出血病死率较低,病患意识恢复大幅度转好,缩短手术用时,降低血肿量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重度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32例重度脑室出血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外引流术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对比。结果 本组总死亡率20.5%,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10.8%,单纯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29.9%,两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侧侧脑室外引流组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组死亡率分别为19.4%及22.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度脑室出血是一组危重脑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是有效抢救方法,尿激酶脑室内注入脑室外引流术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8):206-209
目的观察脑室镜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脑室镜对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实验组患者在脑室镜下行脑室血肿清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MRS评分以及术后半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分析脑室镜对脑室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90%以上的占35.6%,对照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90%以上的占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60%~90%之间的占60.0%,对照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在60%~90%之间的占2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小于60%的占4.4%,对照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小于60%的占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S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在脑室出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脑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脑室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择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脑室冲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身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为(3.7±1.1)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脑室感染治疗的疗效显著,还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干出血(破入脑室)的作用。方法将脑干出血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脑室外引流联合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评估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情况。结果发病后21d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病死率比对照组降低(P〈0.05),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在治疗破入脑室系统的脑干出血中,改善了患者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尹浩军  郭志义 《医药导报》2002,21(12):784-78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6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不同出血部位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联合应用尿激酶;以既往26例脑室出血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9.2%,病死率2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第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见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脑室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取传统的Dandy’s钻颅器脑室置管引流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侯黎明  裴敬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41-1943
目的:探讨脑室铸型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2007年11月治疗的96例脑室铸型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血肿平均清除时间为5.3 d,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7.6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d神志清楚26例,占48.15%,对照组2 d神志清楚11例,占26.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GCS评分,治疗组优良20例,轻残19例,重残4例,死亡1l例:对照组优良8例,轻残14例,重残10例,死亡10例.以优良和轻残视为有效,治疗组有效率72.22%,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梗阻性脑积水13例,占24.07%,对照组为19例,占45.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加腰穿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引流,并以GCS评分等指标分析两组临床获益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第7天脑室出血清除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手术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NSE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SF水平均较手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可缩短脑室出血清除时间,有效改善脑脊液恢复时间,提高脑室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率及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根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60+324-160,324
目的分析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治疗的效果。方法从入住本院脑室出血的患者中随意抽取自愿接受诊断观察患者50例。在这50例脑室出血患者中,其中有25例不要求采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治疗,而另外25例则自主要求采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在术后分别对这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比较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采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患者的恢复情况要比常规治疗的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一些。对于25例采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其中恢复状态良好的患者有18例,致残的患者有5例,死亡的患者有2例,他们分别占参与此项实验患者的72%、20%、8%。而对于采用常规治疗患者来说,其中状态良好的患者有9例,致残的患者有11例,死亡的患者有5例,他们分别占采用常规治疗患者的36%、44%、20%。从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的住院情况来看,采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为2~4周,而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两到三个月。结论微创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的治疗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脑室出血而引发的致残率、病死率,同时也缩短了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李志凯  库洪彬 《河北医药》2016,(7):1044-1047
目的:探讨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在老年重症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重症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128例,分为试验组65例,采取急诊侧脑室软通道引流,随即行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对照组63例行急诊侧脑室软通道引流,根据病情术后24~48 h行立体定向丘脑血肿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转铁蛋白( SF)水平,评价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在老年重症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价值。结果试验组病死率16.5%,对照组病死率32.1%,试验组有效率45.2%,对照组有效率29%,试验组血清转铁蛋白(SF)水平(271.15±23.52)ng/ml,对照组转铁蛋白(SF)水平(542.15±25.38)ng/ml,2组上述观察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联合侧脑室软通道引流可改善老年重症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