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流挽舟法寻源及配伍风药内涵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流挽舟法的运用开创于汉代张仲景 ,继之金元张从正阐经发挥 ,至清初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人参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 ,其中风药在方中具有升举清阳、鼓舞正气、宣通气机、枢转邪气外出的作用 ,是其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的主要配伍  相似文献   

2.
逆流挽舟为中医特色治法之一,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开创先河以来,历代医家有所发展,至清代喻嘉言始立"逆挽"之名,并以人参败毒散为主方治疗痢疾兼表证,活人甚众。此法虽为医家共识,却鲜有运用,重视不足,颇为可叹。笔者认为"逆流挽舟"法对于临床治疗下利良有启发,本文分别从"外邪客犯,疏邪达表莫忘"脾虚气陷,补中益气为治"诸药不愈,肝经风药宜投"展开具体论述,为治疗下利提供一些思路,俾能有所启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于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降低复发率。本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等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问题与优势,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疾病。由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且有癌变倾向,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UC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形象化治法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逆流挽舟、釜底抽薪、提壶揭盖、增水行舟等四种临床常用中医治法 ,并列举了各治法所治病证。上述四种治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总结归纳出的特殊治疗方法 ,是八法中汗、下法的形象化运用。这些形象化的治法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汗、下法有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延迟愈合等特点。近年来,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不清楚。许多研究对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发现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分子机制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包括TLR/NF-κB、DOR-β-arrestin1-Bcl-2、JAK/STAT、Notch及Fas/Fas L等。现将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分子机制的信号通路做一总结,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表现、现代病理生理学和治法方药三方面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血瘀证的关系,发现瘀血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与溃疡性结肠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虽可见到不同的证型,但多间夹血瘀,在基础方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拟清热涩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热涩肠汤”灌肠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法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法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血液系统病变的可能机制,为揭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7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逐一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7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中,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其治疗效果、转归等均有不同。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可合并多种血液系统疾病,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多种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病机、体质证型、治疗用药三方面探讨湿热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认为湿热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因素,湿热关联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始终,在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应该重视"湿、热"机制的存在,将清化湿热法运用其中,对延缓溃疡性结肠炎的进程,防止其传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心身疾病之一,与抑郁、焦虑、刺激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但其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故治疗多从调和肝脾入手.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理论,对肝郁脾虚病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病理机制及相关性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黄芩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关于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多与免疫、信号通路、肠道菌群、氧化应激等途径有关。现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就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以下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的改进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用改进的中药直肠滴入法50例作为观察组、传统保留灌肠法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能延长中药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法药物对肠壁刺激小,保留时间长,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报》2013,(9):1394-1395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对肠壁刺激小,保留时间长,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理想高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无并发症的患者40倒,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比较改良保留灌肠法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根据灌肠后的便意感,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灌肠10min后的脉率,灌肠的依从性等评价指标,两组灌肠效果比较,经过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较传统的保留灌肠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消化系统难治病,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其发病率也随着生活压力的升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而日益增长,但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中、英文文献,将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治疗方法进行统一归纳,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灌肠配合盒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方法 对1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药灌肠配合盒灸法治疗.结果 中灌肠配合盒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显效率达93%.结论 中灌肠配合盒灸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开辟了新途径,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肠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黄连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表小檗碱等生物碱。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近年来,含黄连的复方、黄连及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取得一定进展。基于此,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失衡、肠道菌群-宿主互作调控以及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角度,系统分析和归纳黄连及其生物碱类成分的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从而为黄连及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下利证是《伤寒论》重点论述的病证,通过对其有关下利证变法思维内容的整理、分析,将其归纳为逆流挽舟法、通因通用法、澄源分流法、回阳止利法、疏肝透郁法、和胃消痞法、滋阴清热法、刺灸法等八大治法,对下利证的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