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蓉  袁霏  敖敏  文娟 《西南军医》2010,12(2):242-243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速度对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对静脉输入尼莫地平患者进行滴速与病员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结果静滴速度15滴/分,在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病员的血压无明显变化;滴速加致30滴/分。在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血压变化在安全范围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的输注速度提高至30滴/分,对人体血压影响不大,临床中尼莫地平输注时可以适当提高滴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1例行PICC植入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和植入术的焦虑程度。结果:对照组PICC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3%(26/60),观察组的PICC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7%(9/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CC植入术临床治疗依从性为66.7%(40/60),观察组的PICC植入术临床治疗依从性为95.1%(58/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CC植入术患者焦虑程度,轻、中、重比较,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PICC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杨建芳  江珉  董娟  伍世珍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0):1081-108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探讨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46例不同病种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常规组按常规方法由静脉上方穿刺直入血管行PICC,观察组则在血管下方或侧方2~3cm左右进针,不直接刺入血管,先皮下潜行2~3cm后刺入血管,再将导管插入行PICC。两组穿刺成功后,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24h。结果观察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进PICC穿刺方法后,可减少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等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琰 《武警医学》2012,23(12):1048-1049,1052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感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PICC导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42例消化内科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原发疾病、PICC穿刺方法、穿刺部位、导管护理频率、穿刺血管、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PICC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3%,其中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穿刺部位、穿刺方法及护理频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合并心血管疾病、低护理频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肘上部位穿刺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PICC导管感染并发症多与穿刺部位、护理频率及内科合并症有关,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PICC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前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防治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血液高凝状态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PICC置管及维护期间行同步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防治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置管后1个月,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3.33%),为穿刺的上肢浅静脉栓塞;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8例(26.7%),其中上肢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4例,颈静脉1例。结论: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后采取中西医同步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维持导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施乐扣PICC固定装置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无须缝合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应用施乐扣固定装置的治疗组与常规缝合固定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应用施乐扣固定装置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施乐扣固定装置取代既往的缝合固定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感到舒适、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幼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中心)治疗的446例TIVAP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3岁(4个月~2.8岁).比较传统颈内静脉盲穿刺和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耗时、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46例患儿中颈内静脉盲穿刺265例,平均需时7.6 min,一次穿刺成功201例(75.85%),发生穿刺并发症15例(5.66%);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181例,平均需时4.2 min,一次穿刺成功176例(97.24%),发生穿刺并发症3例(1.70%).结论 婴幼儿TIVAP植入术时采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可行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它不受年龄、性别及病种的限制,留置时间长,感染并发症低,可以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的患者提供长期静脉通道,减轻患者频繁穿刺的痛苦,降低患者对频繁穿刺的心理恐惧感,满足了间歇性治疗的需要,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极大地减轻护理工作量。据相关资料,常规方法行PICC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以上.我科PICC置管成功率为97.9%,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 1 991年至今 ,我们共输注异体骨髓 58例 ,其中 2 8例发生了不良反应。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8例病人 ,男 38例 ,女 2 0例 ,年龄 4~ 48岁 ,平均年龄 32岁。 HLA相合 43例 ,半相合 1 5例 ,其中 ABO血型相合 36例 ,次要不合 1 3例 ,主要不合9例 ,骨髓采集量 50 0~ 1 50 0 ml。平均输注时间 550ml/h。ABO血型相合及次要不合骨髓 ,采集后直接输注。采用输液器 ,去除肝素帽及滤网经锁骨下静脉插管输入。另一通道同时输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输髓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 2~ 5mg静注 ,1 60~ 2 0 0滴/min,小儿速度酌减。扑尔敏 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膀胱冲洗速度与不稳定膀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冲洗速度与不稳定膀胱的关系。方法 抽取 9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腺切除术后病人 ,随机分为A ,B ,C三组。术后均持续膀胱冲洗 ,每组每天选择不同冲洗速度 ,连续 3d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 冲洗速度与不稳定膀胱的发生有关 ,术后当日速度 >12 0滴 min ,术后第 1天速度 10 0滴 min ,术后第 2天速度 >80滴 min ,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而术后当日速度 10 0~ 12 0滴 min、第 1天速度 80~ 10 0滴 min、第 2天速度 6 0~ 80滴 min ,即可达到冲洗的目的 ,又可减少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结论 每天根据尿液颜色选择合适的冲洗速度 ,可有效预防不稳定膀胱的发生 ,并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芦荟外敷对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静脉输注长春瑞滨化疗的9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所有患者应用长春瑞滨后快速输注生理盐水250ml,对照组静推地塞米松5mg,观察组化疗开始即予50%硫酸镁溶液联合新鲜芦荟片交替外敷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皮肤,(2~3)次/d,共3~4d。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芦荟外敷能有效防治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引产中使用输液泵静脉留置针穿刺输入缩宫素的效果。方法将接受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指征而无引产禁忌症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为静脉留置针穿刺联合输液泵控制缩宫素滴速组60例,对照组为人工调节缩宫素组60例。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56例,成功率93.3%,无一例发生强直性宫缩和先兆子宫破裂及输液故障。对照组:有6例发生子宫强直性收缩,发生率10%,14例发生输液故障,发生率23.3%,成功48例。成功率73.4%.观察组输液泵滴速调节不准确发生率为0%,对照组调节不准确发生率为19.8%。静脉留置针联合输液泵组在安全性上及引产成功率与人工调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联合输液泵调整催产素引产,具有给药方便、药量调节准确、缩短产程、减少孕妇痛苦,催产效率高,输液时间短等优点,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为患者提供长期化疗、静脉营养及用药的很好途径。昏迷患者因病情重常需静脉输注高浓度或对外周静脉产生较大刺激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大剂量补钾、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等,因此,昏迷患者的静脉通路建:藏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前提。随着PICC广泛使用,B超引导下耐高压PICC在昏迷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置管过程中由于昏迷患者意识不清,不能主动配合,加之由于重病卧床、肢体水肿等因素,在临床置管中出现导管插入困难、导管异位,严重者置管失败等情况,操作者应积极有效调整管路,有效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我院于2012—04至2013—05行昏迷患者PICC置管36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心包积液在临床上很多见,治疗方法多样,在此评价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在心包积液的治疗中的效果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40例初次患心包积液患者分别行胸腔镜心包开窗术治疗20例,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20例。观察心包积液有无近期复发,心包积液完全缓解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病人的创伤程度及术中临床费用上有无差异。结果:胸腔镜心包开窗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0min(45—110min),20例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引管保留时间3~14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组:纯植管时间2—15min。1例出现术中心率减慢至40次/min,引流管保留时间6~16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但两组病人的创伤程度及临床费用上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是一个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并已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和静脉留置针的322例患者,将其中使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通路行CT增强扫描的2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4.1%)低于对照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从进入检查室到开展CT检查耗时、CT检查结束后处理通路耗时、合计耗时分别为(3.31±0.66)min、(4.05±0.76)min、(7.36±1.01)min,对照组分别为(5.56±0.86)min、(7.79±0.68)min、(13.35±1.05)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作为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的静脉通路,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ICC置管肠外营养并发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以126例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穿刺部位、合并症、输液成分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对静脉炎患者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 年龄≥60岁者静脉炎发生率(21.9%)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8.1%)(P<0.05).左侧静脉穿刺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8.6%(8/28),右侧为11.2%(11/98),左侧显著高于右侧(P<0.05),其中右侧贵要静脉发生率最低(2.0%).输注脂肪乳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21.2%)显著高于未输注脂肪乳患者(8.3%)(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炎(30.8%)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11.0%)(P<0.05),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静脉炎发生率(26.7%)显著高于无高脂血症患者(11.5%)(P<0.05),而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龄、输注脂肪乳、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增加了PICC置管行肠外营养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右侧贵要静脉为PICC首选.对该类患者应实施个体化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的并发症,评价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85例患者在透视下行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 83例患者成功完成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97.65%(83/85);操作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2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气胸,1例穿刺锁骨下动脉;3例(3.52%)出现感染;2例(2.35%)化疗药外溢致局部皮肤坏死;5例 (5.88%)导管堵塞;皮肤切口延迟愈合4例(4.70%).使用该装置的患者感觉在输液治疗中的舒适程度高于其他静脉输注方式. 结论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安全、便捷、并发症少,能够提高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选奇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立选奇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成型率(%)为筛选指标,以药液温度或滴制温度、冷凝柱高度及滴丸滴制过程的滴速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选奇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根据实验确定的丁艺,即滴制温度80℃、冷凝柱长80cm、滴速50~60滴/min制备的滴丸,滴丸成形率最高。结论根据实验确定的工艺制备出5批产品,各项指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0岁,嗜酒,因酒精性肝硬化于2010-03-05入住我科,入科后仍有间断饮酒,行彩超检查示少量腹水,腹腔感染,评估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遵医嘱行头孢匹胺钠皮内实验,结果示阴性,20min后遵医嘱静脉输入0.9%生理盐水配制头孢匹胺钠3g,调节液体滴速50滴/min,5min后患者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口唇发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