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注射用人工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多点RFA治疗后,注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行PVP。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复发情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ODI评分,对比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患者疼痛及脊柱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无椎体肿瘤复发征象,无骨折发生。术后12个月内,Cobb角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改变。VAS和ODI评分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并维持稳定水平;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FA联合人工骨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显著,可长期维持椎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判断MRI检查结果能否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疗效客观评价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75节椎体转移瘤采用单纯PVP治疗的临床及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MRI检查显示分为3组: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12周为完全缓解(A组);病灶出现骨化或肿瘤体积缩小,无新转移灶出现并连续保持12周为部分缓解(B组);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反映病灶扩大,表示无效(C组)。然后比较3组术前、术后12周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3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疼痛缓解不明显,A组比B组疼痛缓解程度大,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I客观检查结果与临床主观评价一致。结论 PVP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MRI检查能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PVP术后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30例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术前常规护理及心理、饮食干预,术后指导四肢康复锻炼和严密观察骨水泥渗漏,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PVP治疗,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结论 术前充分地准备,术后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观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椎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40例共46个椎体。在X线电视监视下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病变椎体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观察术后止痛效果、脊椎稳定性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穿刺全部成功,术后1~3d,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疼痛完全缓解(CR)30例33个椎体、疼痛部分缓解(PR)8例10个椎体、轻度缓解(MR)2例3个椎体、疼痛无缓解(NR)0例;病变脊椎稳定性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24例26个病椎的肿瘤区域被PMMA完全均匀充填加固,另16例20个椎体大部分充填。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3月效果良好。结论PVP可作为脊椎骨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并可加强病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对57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术前牵引过伸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椎体高度显著恢复,无严重并发症。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患者因脊柱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坏而接受骨填充网袋辅助PVP治疗,共43节病变椎体.所有患者原发肿瘤均诊断明确.PVP术前1d,术后1d、3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状态.术后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43节椎体PVP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评分8.2±0.4,术后1d降至2.5±0.7;术前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d、3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ODI均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术后影像学(DSA、CT)证实无严重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结论 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共3l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 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明显增多,椎体骨折常导致严重腰背部疼痛及脊柱后凸畸形,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经皮椎体成型术(PVP)和后凸成型术(PKP)是近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新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2007年3月-2011年6月,我们共完成33例(51个椎体)椎体成型手术,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6月至2021年 6 月收治的 46 例行MWA联合PVP治疗的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学检查(ASIA)等级、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评估表(QLQ-BM22)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状态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变化。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和存活时间。结果 46例患者中,5例患者消融中出现中、重度疼痛,静脉推注吗啡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立即停止消融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骨水泥注入过程中有11例患者出现轻度骨水泥渗漏,所有并发症均为轻微程度。术后随访6~26个月,6个月有40例患者影像学无肿瘤进展。术后各时间点 VAS、ODI、QLQ-BM22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均 P<0. 01),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死亡患者10例(存活时间为7~26个月),生存时间为(13.20±7.65)个月,去除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6%(12/18)。结论 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3例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57岁-92岁,平均72岁,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病变部位:胸椎6处,腰椎9处,在DSA监测下对15个椎体行PVP,术后行cT检查。随访4个月-36个月(平均16.5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48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均未出现肺栓塞、骨髓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d~4d(平均1.5d)。结论PVP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缓解疼痛症状和控制并发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2例患者共21节椎体转移瘤,3节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3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痛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值有所下降,术后3 d明显下降,术后1周和1、3个月症状无复发,VAS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结论 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介入治疗与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椎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我院30例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接受了PVP术。术前做好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灌注剂在注射过程中的渗漏现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患者肢体的活动情况;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并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h~2天内疼痛缓解,27例住院患者出院时均已恢复行走,3例门诊患者观察6h后也可自行行走。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灌注剂渗漏,无神经受压表现。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易于操作等特点。加强护理可提高疗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9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共40个椎体,转移性肿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2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18例患者共26个椎体单独行PVP治疗,11例16个椎体先后行PVP和(或)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结果:29例患者经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者16例(55.1%),部分缓解13例(44.9%),其中PVP不成功1例,再经血管内栓塞化疗疼痛减轻,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恶性肿瘤经PVP和(或)血管内栓塞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肿瘤和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4例转移瘤、21例骨质疏松、8例血管瘤和1例骨髓瘤,54例患者的62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 ml、1.8~3.2 ml、1.7~3.1 ml和1.6~3.1 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 d 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溶骨性转移瘤68例患者资料,A组38例接受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方案,B组30例接受单纯适形放射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度、脊柱稳定改善度、体能状况及中位生存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体能状况评分(KP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脊柱稳定改善度和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l、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脊柱SIN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状况评分(KPS)A组患者与B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体转移瘤,PVP联合放射治疗比单纯放射治疗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椎体压缩性骨折MRI信号特点与PVP术后疗效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前MRI信号特点及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术后疼痛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探索OVCF的MRI信号特点和PVP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116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根据MRI骨髓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为部分骨髓水肿(A组)、完全骨髓水肿(B组)和无骨髓水肿(C组),然后比较3组术前、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3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疼痛缓解明显,B组比A组疼痛缓解程度大,表明骨髓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结论 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MRI信号特点对于OVCF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骨髓水肿比无骨髓水肿治疗效果好,且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疼痛或脊柱不稳椎体转移瘤的作用。方法 在CT引导下 5 4位患者 5 7次操作中共 72例次椎体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其中 46次操作为了止痛 ,5次为了稳定脊柱 ,6次二者兼之。采用随访统计对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在 5 2次止痛操作中 ,39次获得了明显的疼痛症状缓解 ,7次获得轻度缓解 ,6次无改善。随访至 6个月时73.6%的改善效果仍稳定 ,1年 65 .6%的治疗仍有效。针对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随访没有发现任何移位、变形等改变。 3次操作由于骨水泥的刺激出现神经放散痛 ,2次操作由于推移肿瘤组织而压迫脊髓。结论 脊柱转移瘤的椎体成型术治疗是一种微创操作 ,其可立刻获得止痛效果并长期有效 ,可维持脊柱稳定防止椎体压缩导致截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7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的护理。方法: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部位肿胀程度,双下肢活动感觉情况,做好体位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结果:17例患者术后6~48h腰背痛缓解,24h后离床站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卧床时间短、骨折并发症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再次椎体成形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再次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处理首次PVP术后疼痛不缓解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骨折9例共9节行PVP治疗后疼痛不缓解,其中轻度压缩3例、中度以上压缩6例,包括合并囊性积液4例4节和粉碎性压缩2例2节;椎体转移性肿瘤4例共5节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2~4个月疼痛复发。均采用再次PVP治疗,术后CT观察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再次PVP技术均成功,再注入PMMA量平均为4.8ml,随访1~18个月,CR10例、PR3例。CT证实椎体周围PMMA渗漏2例,但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2例椎体转移肿瘤分别于再次PVP后4、5个月死亡,但无明显相应病变椎体平面疼痛。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疼痛不缓解及椎体内转移性肿瘤疼痛复发者,再次PVP的疗效显著。关键技术是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内致痛区并充分充填P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