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泽泻汤治疗眩晕7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内科疾患。多属慢性疾病,不易根治。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对于本病的发生原因、症状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如《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目之为眩”,《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张景岳则认为“无虚则不作眩”,  相似文献   

2.
瘀咳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瘀血咳嗽的病因病机,前人多认为是痰瘀碍气,肺失肃降。如《丹溪心法》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唐容川说:“盖人身气道,不可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  相似文献   

3.
治痰通气法源于《丹溪心法》、“善治痰者,小治痰而先治气”,“痰生百病食生灾”,“百病兼痰”的理论。痰病变化百端,症候复杂,所以丹溪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可导致多种病证,故“诸病多因痰而生”。  相似文献   

4.
《丹溪心法·癫狂》曰:“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又《丹溪心法·痫》篇又指出痫之发生“非无痰涎壅塞,迷闷孔窍”。现证之临床,确有不少癫狂、癫痫患者,其病因无不因痰而引起。对于这些病人,这时若能相应地采用治痰方  相似文献   

5.
痰,属体内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与肺、脾、肾、膀胱、三焦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痰生成后可成为一种继发病因,在体内可随气流行,无处不到,在内可停聚于脏腑,在外可阻滞于经络,还可凝结于其它组织,以致百病丛生。正如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痰》中所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所到不同,病证特点亦有不同,“在肺则咳,在肾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医方集解》)。临床常见之咳嗽、哮证、喘证、头痛、眩晕、中风、肿瘤、失眠、心悸、胸痹、癫、狂、痫、皮下结节等…  相似文献   

6.
痰饮、咳嗽,《金匮要略》并为一篇,而后世医学则分为二。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以咳嗽、咯痰,甚或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此与祖国医学的痰饮咳嗽证相近似,故探讨”慢支”之辨证和治疗,从痰饮咳嗽着手,推本溯源,有一定意义。一、痰饮概述1.释义:按“痰”,古本作“淡”。如晋·王羲之《初月帖》有“淡闷干呕”;宋·黄伯恩《法帖刊误》:“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湿之干。今人以淡作痰,以干作乾,非也”。由此推测,《金匮要略》的“痰饮”,原为“淡坎”,恐系后人改作痰饮。此外,如《肘后方》有治痰(疒阴)诸方,可能即为今之  相似文献   

7.
刘玉 《西部中医药》2005,18(4):40-42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本病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其病名由著名中医专家干祖望首创,属于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篇》又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可见咳嗽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医学三字经·咳嗽》又云:“《内经》…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随着对活血化瘀法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肺心病血瘀认识的逐渐深化,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的治疗展示了广阔前景。本文就活血化瘀法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对肺心病血瘀病理的研究从临床表现看,肺心病属中医学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中医学虽无肺心病之名,但对瘀血所致咳、痰、喘等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古代医学已有所认识。如《丹溪心法·咳嗽篇》:“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医学入门》:“肺胀满,此痰与瘀血碍气,所以动则喘息。”说明瘀血可致咳、痰、喘的发生。肺心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试析甲状腺病从痰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人体内津液不归正化所变生的病理产物,是对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痰之为病相当广泛,可以表现于许多疾病之中,诚如古人所云:“百病乃有痰作祟”。《丹溪心法》日:“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甲状腺病是以甲状腺肿大、结节、肿块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陈如泉教授对甲状腺病的主要辨治思路是从痰论治,现就其理论依据、辨证治疗、选方用药等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倩 《山西中医》2011,27(1):37-38
历代医家论癫痫的主要病因有痰、食、惊、风,但主要责之于痰,认为痰邪为主要诱因,有“无痰不作痫”之说。《丹溪心法·痫》谓:“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滞,迷闷孔窍”。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癫痫分为惊痫、痰痫、食痫。清·沈金鳌《幼科释谜》云:“然诸痫证,莫不有痰”。朱曾柏指出:“由于痰气时聚时散,故痫证常时发时止。”  相似文献   

11.
痰证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病、证之一,正如《丹溪心法》所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病的范畴从狭义上讲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广义上的痰不仅包括吐出的痰涎,还包括留在体内的各种痰证、痰饮病变,涉及到脏腑、经络、筋骨、肌肉、皮肤腠理等因痰而生的各种病症。古人经过历代经验总结出风火痰食辨证,对“痰”作了精辟理解,笔者从临床诸师经验中总结出,治痰虽纷杂,但关键掌握三大要素,灵活运用,万病众痰会迎刃而解,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经验之中,寻出治痰规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眩晕一证,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灵枢·海论》“髓海不足”等记载。以后《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认为“无痰不作眩”提倡“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当以治虚为主”。自《内经》以下,主风、火、痰、虚者较多,但临床所见,因瘀而致眩晕者,亦复不少,兹将临床常见证治方法分…  相似文献   

13.
浅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雪梅  王儒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64-296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  相似文献   

14.
王建纲  郭伟民 《河北中医》2009,31(1):133-134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呼吸系统疾病多出现咳嗽症状,甚至为首发症状。历代医家对咳嗽一证多有精辟论述,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景岳全书》说“咳嗽虽多,无非肺也”;《素问病机气:直保命集》日“谓咳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相似文献   

15.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历代医家分析病因多责之“痰”、“涎”为患,如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如痫因惊而得,惊则神不守舍,舍空而痰聚也”,治疗大率以“行痰”为主。明·楼英的《医学纲目》也认为“病只一痰”故目前治疗此证多以豁痰、熄风、开窍为法。笔者认为,痫证是病程长、病因杂、诱因多、根治难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剖析《丹溪心法》治疗痰证处方中各种药物的运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方法:筛选《丹溪心法》中治疗痰证的方剂,构建其治疗痰证的方剂数据库。选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作为分析软件,运用其关联规则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法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丹溪心法》中治疗痰证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从《丹溪心法》中共筛选出161首治疗痰证方剂,对方剂组合进行分析,得出新处方7个,包括“青黛、海蛤、甘草、瓜蒌”“胆南星、半夏、桃仁、茯苓”等。结论:《丹溪心法》治疗痰证的药物中归于脾、胃经的占全部药物的76%,表明朱震亨治疗痰证重视脾胃,处方以益气化痰,兼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治疗痰证的新处方,为痰证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淋病(gouorrhea)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对其早有详细论述,《金匮要略》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便弦急,痛引脐中”。并认为是热在下焦所致。《千金要方》曰:“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丹溪心法》认为:“淋虽有五,皆属于热”。《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诸如所论,较具体地描述了淋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内在因素的变化,造成机体抵抗力低下,外  相似文献   

18.
马云枝  张铭 《江苏中医药》2005,26(10):53-54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错综复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李东垣则从脾虚湿痰立论;清代陈修园则把眩晕病机概括为风、火、痰、湿四端。笔者临床30余年来,从脾论治本病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19.
孙步策 《光明中医》2002,17(5):52-5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其病程缠绵 ,时轻时重。本病最早记载见于《灵枢·胀论》 ,曰 :“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又曰 :“肺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指出本病主症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关于其发病机理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其中倾向于以实为主者居多 ,如《张氏医通·肺痿》篇直接点明 :“盖肺胀实证居多。”《丹溪心法·咳嗽》篇也说 :“肺胀而咳 ,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相似文献   

20.
哮喘一证.早在《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的“喘鸣”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的“喘息”等描述.以及后来的元代《丹溪心法.哮喘十四》统称“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