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6例老年人心肌梗塞机械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1985-1991年老年组106例及非老年组116例心肌梗塞的机械并发症。老年组乳头肌功能失调占37.7%,高于非老年组的17.2%;室壁瘤72.1%,高于非老年组的55.6%;二组心脏破裂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分析老年组MIMC的影响因素“无Q波心肌梗塞PMD占73.7%,大于有Q波心肌梗塞所占29.9%(P<0.01)。有Q小心肌梗塞中,左室内径扩大者PMD占56.1%,高于左室内径正常者的  相似文献   

2.
分析1985~1991年老年组106例及非老年组116例心肌梗塞的机械并发症。老年组乳头肌功能失调占37.7%,高于非老年组的17.2%(P<0.01);室壁瘤(VA)72.1%,高于非老年组的55.6%(P<0.01);二组心脏破裂(CR)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分析老年组心肌梗塞的机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无Q波心肌梗塞乳头肌功能失调占73.7%,大于有Q波心肌梗塞中所占29.9%(P<0.01)。有Q波心肌梗塞中,左室内径扩大者乳头肌功能失调占56.1%,高于左室内径正常者的20.0%(P<0.01)。左室内径扩大及乳头肌功能失调导致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心室壁增厚、无心绞痛病史及首次发生的有Q波型心肌梗塞易导致室壁瘤形成。在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易发生心脏破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正常人的多组右胸导联心电图的特征。方法 对210例正常空勤人员的常规、头胸、胸腹3组右胸导联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1)伪性Q波在头胸导联(HC)出现率最低,即HC的V1-3R无Q波,V4-5RQ波占2%,V6R占7%;(2)常规右胸、HC导联STV3R≥0.1mV分别为8%和3%,STV4-6R均在正常范围;93)HC的TV1-6多数直立(85-67%)。结论 正常人3组右胸导联心电图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晚电位的影响。180例患者发病后5.9±3.4天描记晚电位。按溶栓与否分为:溶栓组52例;非溶栓组128例。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7.3%和39.1%(P<0.05);溶栓患者按冠状动脉再通间接指征分为再通组31例,未再通组21例,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分别为6.5%和33.3%(P<0.05);冠状动脉造影18例,按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标准分为再通组11例,未再通组7例,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分别为9.1%和57.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溶栓治疗可降低心肌梗塞晚电位阳性发生率,其作用机制与再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无Q波与Q波型心肌梗死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无Q波与Q波型心肌梗死临床病理对照毛利民王家惠钱贻简曹素艳马正中陈曼丽林凤茹一、临床及病理资料1.我院老年病房自1964年2月至1994年7月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2例,其中首次为无Q波心肌梗死(MI)者56例(占27.7%)...  相似文献   

6.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2例EVANS综合征患者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显效14例,占60.9%,良效5例,占21.7%,总有效率86.6%。术后观察1年以上者8例,5例仍为显效,3例(37.5%)复发,2例经强的松等治疗再获良效,1例无效。对照组:25例ITP患者作切脾治疗。显效17例(68.0%),良效5例(20.0%),无效3例(12.0%)总有效率88.0%。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40例手术切除小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其中32例随访1-18年(中位数9年)1,3,5,10年生存率,≤5cm(18例)为88.9%,44.4%,22.2%及5.6%,≤3cm(9例)为100%,66.7%,33.3%及22.2%,≤2cm(5例)为80.0%,40.0%,40.0%及20.0%,总体生存率为90.0%,56.3%,28.1%及12.5%,1,3,5年复发率为:≤5cm为2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之间关系。方法 对62 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59 例异常者中,合并前降支病变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1.6% 、29.7% 、70.3% 、37.9% ;在未合并前降支病变组中分别为:0% 、9.1% 、68.3% 和31.9% 。根据心电图改变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3.3% 、16.7% 、81.0% 和75.0%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或伴心电图广泛前壁(V1-6)或前侧壁(V4-6)ST 段下降者,大多合并前降支病变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六年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95例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老年人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及95例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无瓣膜钙化者的六年对照观察发现,瓣膜钙化组患者心前区杂音、心脏扩大、窦房结病变、传导障碍及房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脑血管病及晕厥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二尖瓣环钙化者的心前区杂音、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二尖瓣环钙化者(P<0.05)。由于合并瓣膜钙化的患者窦房结病变及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起搏器的植入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瓣膜钙化组的总病死率为14.7%,其中心源性死亡占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及30.0%(P分别<0.01及0.05)。  相似文献   

10.
氟罗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杰  李家泰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663-667
本临床试验目的是对氟罗沙星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选用洛美沙星作对照药,两组治疗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各30例,同时完成氟罗沙星开放试验50例,共110例。氟罗沙星与洛美沙星给药方法均为200mg/次,每日2次,或400mg,每日1次,疗程7~14天。随机对照氟罗沙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83.3%;有效率93.3%;细菌清除率92.3%,不良反应发生率9.4%;洛美沙星对照组分别为80.0%,90.0%,87.5%,6.7%;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罗沙星随机加开放试验共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患者80例,总有效率90.0%,细菌阳性率83.8%,细菌清除率88.2%,不良反应发生率9.6%。表明氟罗沙星为广谱、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68例冠心病患者80支血管病变植入118个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2.1%。其中不稳定心绞痛者占50%,既往有心肌梗塞史者占46%,多支病变者占62.4%,B2型以上病变占66.6%,因PTCA术后不良结果而植入支架的病变占27.5%(22/80),因术后急性并发症者17.5%(14/80),Denovo病变占55%(44/80)。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5%±12.9%减至术后的5.8%±11.4%。术后4周~1年间,60例患者(88.2%)症状缓解,6例(8.8%)心绞痛复发,其中4例(5.8%)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部位再狭窄,术后2个月内死亡2例(2.9%),术后1周内发生无Q波心肌梗塞者1例  相似文献   

12.
150名正常人和262例不同部位心肌梗死(MI)作84导心电标测图。发现:1.正常人Q图分布在右背及右前胸上部,Q电位自右上胸前、后向周边递减。故V_4R、V_5R和V_6R导联可有q或QS波,各导正常Q波上限为0.05、0.14与0.23mV。V_7、V_9较近Q图中心。正常上限各为0.13与0.17mV。2.262例MI中258例出现异常Q图;即Q图中心的分布超出生理范围。在异常Q波邻近的导联。Q波递变规律也随之紊乱,故加作V_3R-V6_R或V_7-V_9的周围导联,观察Q波的递变规律,可有助于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组急性心肌梗塞1090例中,发病后第2至28天,有硬塞后早发性心绞痛379例(34.8%)。379例心绞痛发作1739次,平均每例4.6次。其中287例(76.3%)心绞痛的发作是在静息或(和)轻微的活动状态。有心绞痛史、心肌梗塞史或高血压史者,在梗塞后有与无心绞痛组中,分别占78.1%与62.2%(P〈0.001);40.9%与29.7%(P〈0.001);63.3%与55.6%(P〈0.0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79例梗阻性黄疸的三种影像学诊断进行比较(PTC103例,B超179例,CT104例),CT采用平扫,增强,动态扫描对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性达98%,为最有效的方法,85例恶性梗阻的定性诊与病理符合率依次为CT88.1%,B超62.3%,PTC55.6%P〈0.01,CT占优势,94例良性梗阻符合率为PTC94.7%,CT91.9%,B超89.3%,P〉0.05,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Q波型与非Q波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心肌梗死有无Q波对近期预后的影响,随诊78例无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224例Q波型心肌梗死(QMI)患者,随诊以死亡为终点或随诊至患病后6个月。两组相比:1.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56%和13%(P〈0.01),2.Kaplan-Meier曲线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9%和81.5%(时距检验P〈0.01),6个月无心脏再发缺血事件发生分别为85.5%和69.1%(时距检验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症(ACIS)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干预措施及预后。对象与方法:选择因急性缺血性胸痛而住院的患者(即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 波心肌梗死),登记并随访`半年情况。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结果:完成ACIS登记400 例,其中男性占65.7% ; 平均年龄60.9±9.3岁; 平均心率79.3±14.4次/分; 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12.7±9.9 小时; 心电图异常者占75% ,其中ST段明显下降者占48.0% ,T波倒置占28.4% ;入院时初诊为非Q波心肌梗死者为6.3% , 不稳定心绞痛(UA)者占87.3% ; 住院期间死亡5例;出院诊为心肌梗死者占13.2% (53 例), UA为83.5% 。登记后半年随访266 例(66.5% ), 平均随访186.9±22.7 天;半年内有规律的应用β-阻滞剂者占44.4% , 钙拮抗剂占54.2% , 抗血小板剂64.7% , 抗凝剂29.8% , 硝酸盐85.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8.5% 。随访期间因心绞痛需要住院治疗者占16.2% ; 心绞痛症状频发或加重者占12.4% ,无变化者9.5% ,减少者49.8% , 缓解或消失者24.7% ;死亡8例, 其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标准方法对30例AMI患者行心肌梗塞相关动脉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30%、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2或3级血流,且围术期无心脏事件(死亡、冠状动脉再梗塞和心力衰竭)发生。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记录随访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心肌梗塞相关动脉残余狭窄程度为(5.2±6.4)%。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7%。随访期中(平均7.1±2.5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入院时测值显著增高(0.56±0.09比0.47±0.08,P<0.01),29例存活者中28例无心脏事件发生。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平均3.1个月),均示心肌梗塞相关动脉通畅,且残余狭窄程度无显著变化[(4.6±7.5)%和(6.2±9.4)%]。结论:AMI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安全可行,且有益于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与左室扩大的关系。方法 对48例入院时资料完整同一时段心电图与心脏彩色超声波结果进行比较,眩电图Q波≥R/4,≥0.04秒),rS波以r≥0.1mV,左室心腔舒张末期内径≥6.0cm为扩大。结果 异常Q波或r醋城V1、V2或/和V3上出现有12例,在Ⅱ、Ⅲ、aVF上有8例,在I、aVL上有6例。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上出现常Q波或rS型,左室扩大(≥6.0c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多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0例冠心病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测量ST及非ST参数,结果显示:(1)各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依次为:ΔQ-Tc(83.3%)、ΔQ(76.7%)、ΔRST及ΔJ-Tc(66.7%)、ΔR(63.3%)、ΣR(56.7%)、ST(50%)、U波倒置(30%);特异性依次为:U波倒置(100%)、ΣR(89.3%)、ST及ΔJ-Tc(82.1%)、ΔR(78.6%)、ΔR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169例老年人无Q波心肌梗塞(NQMI)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发现,NQMI组临床表现较Q波心肌梗塞(QMI)组轻,急性期发生心力衰竭、休克、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率均低于QMI组(P<0.05),侧支循环较QMI丰富(P<0.005),左心射血分数(EF)较QMI好(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