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不仅对人与动物多种肿瘤细胞毒性和细胞静止作用,而且是机体炎症与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由于重组技术的发展,人与鼠等的TNF都已得到纯化,TNF的基因已被克隆化,并已试用于临床。TN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本文特就TNF生物学话性、作用机理及药代动力学、提取、制备和检测、临床免疫治疗、副作用及前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转录因子decoy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decoy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个新类型的抗基因策略(decoy策略)。向细胞内转染转录因子decoy寡核苷酸可竞争性地俘获活化的转录因子,快速、有效、靶向性地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其治疗作用已经在许多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初步应用。该文就decoy的特征、decoy策略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转录因子decoy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decoy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个新类型的抗基因策略(decoy策略)。向细胞内转染转录因子decoy寡核苷酸可竞争性地俘获活化的转录因子,快速、有效、靶向性地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从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其治疗作用已经在许多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并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初步应用。该文就decoy的特征、decoy策略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重要的炎症因子之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是TNF的天然拮抗剂。STNFRs与TNF在体内的平衡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感染过程中,机体针对外来病原产生防御与损伤反应,TNF是重要的介质,它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起作用,STNFRs则对TNFR起调节作用,随感染的发生及控制而变化,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体液中STNFRs的含量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体外已证实各种重组人造血生长因子(HGFS)联合协同扩增造血干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SCF)或粒一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已用于肿瘤病人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恢复。但HGFS对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内的扩增作用研究不多。我们在己建立SCID/J\鼠/人脐血细胞及骨髓(BM)造血干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扩增效应。材料与方法1·样本来源1.ISCID小鼠:共30.q,雌性18只、雄性12只,8—12周龄。购自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标准动物实验室喂养。1·2UCB来自中山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抗TNF单抗是目前惟一批准用于儿童炎性肠病(IBD)的生物制剂。然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因该治疗存在较高比例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失应答,使部分炎性肠病患儿的临床获益受限。因此,在治疗前预测生物制剂疗效,从而寻找适宜人群进行生物制剂治疗在临床决策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近年报道的抗TNF单抗治疗IBD的疗效预测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肺泡兀型上皮细胞(A549)的损伤、对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549,加入不同浓度的CSE,应用倒置显微镜、MTT法、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法观察A549细胞形态、活性、NF-κB活化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549细胞的镜下形态和结构随CSE浓度和时间发生改变;MTT示各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CSE刺激后均可诱导NF-κB的活化,且在8h达高峰;各组TNFα水平具时间依赖性,其中5%和10%CSE组上升,20%CSE组下降(P均〈0.01)。结论 CSE可导致A549形态结构改变和活性下降,其损伤可能与NF-κB活化和TNFα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扩增后脐血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脐血巨核细胞的扩增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妊娠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免疫磁珠法分离出其中的CD34^+细胞。采用血小板生长因子(thrombopoietin,TPO)+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IL-6和TPO+SCF两种细胞因子组合,将富集的脐血CD34^+接种于无血清无基质细胞的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在3、7、10、14d收集扩增产物。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的表型;血浆块法检测巨核细胞集落(colony forming unit-megakaryocyte,CFU-MK)的形成;对巨核细胞进行DNA含量检测以评价其成熟程度;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SCID小鼠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后巨核细胞的功能。结果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和培养时间扩增后,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生物学特性不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巨核细胞(CD41^+)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培养至14d时增势减缓。因子组合TPO+SCF+IL-3+IL-6各时间段的扩增能力(分别扩增5.2、40.7、121.2、149.7倍)均比因子组合TPO+SCF(分别扩增3.8、27.4、85.9、106.5倍)强,但因子组合TPO+SCF的扩增能力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巨核祖细胞(CD34^+CD41^+)的数量在第7天时最多(分别增加43.4和36.2倍),这也被CFU-Mk所证实。DNA含量检测发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多倍体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增加。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有正常巨核细胞功能。移植后两组小鼠的骨髓中均检测到人CD45^+和CD41^+细胞。小鼠外周血中人血小板在移植后3d就可测到,5d就可达到高水平(分别为20.7%和17.9%),维持20d以后才逐渐下降。结论通过对扩增后巨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有效、简便、易于植入受者体内的扩增方法。体外扩增的脐血巨核细胞可植入骨髓并产生功能正常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激活培养的脐血免疫活性细胞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微量残留病 (MRD)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无菌ACD抗凝脐血 ,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与植物血凝素 (PHA)培养 ,采用APAAP免疫组化方法进行PHA激活培养前后CD3、CD4、CD8测定。应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利用PCR法对克隆性重排的T细胞受体 (TCR)基因进行MRD测定。结果 ①脐血经Ficoll分离、PHA激活培养后 ,其中淋巴细胞占优势 ;②激活后脐血中表达CD3、CD4、CD8抗原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③PHA激活前脐血TNF α <10ng/L ,激活后TNF α维持在较高水平 ,超过 6 0 0ng/L ;④ 6例ALL患儿输注前MRD均阳性 ,有 3例经多次输注 ,1年后外周血、骨髓中MRD全部阴性 ,余 3例外周血MRD消失 ,骨髓中MRD减少。在输注过程中有 2例出现寒战、体温上升 ,1例出现皮疹。结论 体外活化脐血免疫活性细胞多次输注后MRD可减少、消失 ;这可能与活化免疫细胞能够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早在60年代初Goodman等首先证实在F_1杂交的小鼠外周血中存在着造血干细胞(PBHSC)。70年代初以后用体外培养的方法培养出各种定向祖细胞和多向祖细胞,提示人也存在PBHSC。随后由于PBHSC 的分离采集、冷冻保存技术进步很快,促进了临床应用研究的开展。现将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平衡超滤法对小儿体外循环中炎症因子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平衡超滤法在小儿体外循环中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 (C组)和平衡超滤组 (BUF组 ) ,分别检测转流开始时、转流中和术后的TNF、IL_8和E_selectin浓度。结果显示 ,转流过程中 ,BUF组滤出液体815.0ml±300.9ml,C组各类炎症因子的浓度不断上升 ,而BUF组各因子浓度变化不大 ,停转流时TNF和E_selectin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而IL_8浓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在婴幼儿先心病纠治手术中使用平衡超滤法能降低体内部分炎症介质浓度。  相似文献   

12.
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细胞因子包括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活性氧(ROS)、多肽激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他们是细胞与细胞交通网络介质。TNF首先 由经内毒素处理过的动物血清中发现,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引起接纳动物的肿瘤出血、坏死和溶解,故称肿瘤坏死因子。TNF分为两种类型:TNF_α和TNF_β,TNF_β具有淋巴细胞毒作用,故称为淋巴毒素。本文就TNF_β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肾脏及其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是从细胞膜上通过蛋白酶水解下来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片段,存在于人的各种体液中,与膜表面受体相对应[1].sTNFR能与细胞膜上的TNFR竞争性结合肿瘤坏死因子(TNF),从而调节TNF的生物学活性.本文检测了39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血清sTNFRs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液细胞发育受到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严格调控,使得在模式生物中的体内研究成为必要.因此针对血液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构建动物模型,对于人类疾病机制研究、治疗及药物评价至关重要.斑马鱼,学名Danio rerio,作为研究造血系统发育和疾病的优良模式生物,其造血系统的发育过程及分子机制在高等脊椎动物中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15.
腺病毒感染常为轻度发热性疾病,偶可发展为播散性重症,很可能与患者防御机制缺陷有关。胸腺体液因子(THF)系近年来自小牛胸腺中分离出来一种类激素活性的多肽。在试管以及人类或动物试验中证实,THF及其他胸腺因子可引起T淋巴  相似文献   

16.
呼出一氧化氮浓度和哮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由内皮衍生的舒张因子,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并已部分用于临床治疗和疾病的监测。本文阐述了将呼出NO浓度用于哮喘监测这一观点的依据和方法,以证实其意义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唐氏综合征与氧化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氏综合征 (DS)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氧化应激 ,2 1号染色体上Cu Z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 (2 1q2 2 .1 )过度表达是引起DS患者发生氧化应激增高的关键因素。由于Cu Z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过度表达 ,导致体内氧化与抗氧化酶系统失衡 ,从而引起反应性氧族活性增高 ,慢性氧化应激、过氧化反应增强 ,细胞退行性变及凋亡。目前对DS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体外试验已经证明自由基清除剂及过氧化氢酶可以完全预防DS胎儿脑皮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但将它们应用于临床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在严重感染的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8(IL-8)也称为单核细胞衍化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或中性粒细胞活性蛋白-1,是最近通过对中性粒细胞有效的化学诱导和活性作用而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许多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包括中性粒细胞,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刺激产生IL-8。在25名健康自愿者中,只有4人血清中测得了IL-8(0.26~0.46mg/ml)。给人和狒狒静脉内输入大肠杆菌或内毒素后1~1.5小时可测得IL-8,2~8小时达到峰值,6~8小时持续在不同水平。该文研究了伴有或不伴有败血症休克的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菌血症患者体内IL-8的作用。病人与方法血和脑脊液(CSF)取样于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L929细胞生物学活性方法检测15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表明,新生儿败血症血浆TNFα水平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血浆TNFα水平又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败血症。为探索TNFα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维生素A(VA)对造血调控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和造血祖细胞,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全反式视黄酸(ATRA)体外诱导小鼠BMSC后视黄酸受体(RARs)和GM-CSF蛋白的表达以及生物因子活性检测。结果 1.ATRA处理的小鼠BMSC上清淮能显著促进红系祖细胞的增殖(P〈0.01)。2.RARs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持续表达,ATRA对其表达无影响。3.ATRA诱导小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