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HBsAg和抗HBs抗体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病毒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总计13 080例HBsAg阳性病例中,HBsAg与抗HBs抗体同时阳性476例,分析资料完整的113例患者(研究组)HBV血清标志物(HBVM)和HBV DNA定量、抗HBc IgM抗体及ALT结果,并与76例普通HBV感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男女性别比及HBeAg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HBc IgM抗体阳性率为30.9%,抗HBc IgM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HBeAg阳性率及ALT水平均显著高于抗HBc IgM抗体阴性患者(P<0.05)。 结论:HBsAg与抗HBs抗体同时阳性感染者HBsAg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感染者,提示患者体内的抗HBs抗体可能仍起到一定作用;约30%患者可能处于HBV急性发作状态,应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μl血清裂解液提取HBV DNA、和取同样量的全血经不同裂解液提取血液中血清及白细胞内总HBV DNA,同时经PCR检测.对78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两种取材方法检测HBV DNA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检测HBV 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103拷贝/ml,29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100%,血清阳性率为100%,P>0.05;37份HBsAg、抗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97.30%,血清阳性率为48.65%,P<0.01;12份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91.67%,血清阳性率为25%,P<0.01;20份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阴性.血清HBVDNA阳性多数是ALT升高患者,其拷贝数均小于全血测定的拷贝数.结论全血检测HBV DNA阳性率高,避免血液中白细胞内HBV漏检,它能准确地反应血液HBV含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效果作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隐性感染状况和相关实验室特征.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44例抗丙型肝炎病毒IgG类抗体[抗-HCV(Ig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红素(Bil)水平.选择HBsAg阴性标本,以巢式PCR技术和荧光PCR技术进行HBV DNA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 244例抗-HCV(IgG)阳性标本中HBsAg阴性198例,其中HBV DNA阳性76例,丙肝患者合并HBV隐性感染率为31.15%(76/244),包含5种HBVM模式,分别为抗HBs(+)、抗HBe(+)、抗-HBc(+)4例(A组),抗HBe(+)、抗-HBc(+)40例(B组),抗HBs(+)、抗HBc(+)5例(C组),抗-HBc(+)24例(D组),HBVM全阴3例(E组),B组所占比最高(P<0.05),D组HBV DNA平均含量最高(P<0.05).90.8%(69/76)的标本ALT、Bil均增高.老年男性为丙肝伴HBV隐性感染高发人群.结论 该地区丙肝合并HBV隐性感染发病率较高,且HBVM种类多样.HBV DNA检测是判断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夏邦世  潘辉  余珍波 《检验医学》2004,19(4):355-35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M、HBV DNA含量,并对其中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有关,模式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Ⅱ(HBsAg阳性+抗HBc阳性)、Ⅲ(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CHB患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 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 DNA)与免疫标志物(HBV-M)及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 用Tag酶荧光定量PCR法、ELISA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法分别检测HBV DNA、HBV-M和ALT.结果 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61.9%;HBsAg阴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1.7%;HBsAg、HBeAg、和/或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99%,其中载量〉106为91%;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38.3%,其中〉106为9%;其它HBV-M模式下,HBV DNA阳性率1.3%~18.3%;HBV-M全阴模式下,HBV DNA 阳性率1.3%;HBV DNA阳性者ALT升高,与阴性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HBV阳性而病毒载量不同的两组间,ALT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BsAg阴性者,HBV DNA也可阳性.HBeAg的阴转不能说明是病毒复制的静息与好转,有些HBeAg/抗HBe的转换后,HBV DNA〉106.ALT的升高常伴有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者不一定ALT升高,且ALT的升高程度不与HBV DNA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415例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HBV—DNA的检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了解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 对415份血清同时行ELISA方法测定HBV-M及普通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sAg( )组HBV-DNA阳性率为77.8%(270,347),HBsAg(-)组HBV-DNA阳性率19.1%(13/68),二者差别显著(P<0.001)。其中153例HBsAg( )HBeAg( )抗HBc( )血清,HBV-DNA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HBsAg( )抗HBe( )抗HBc(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6.9%(79/118),HBsAg( )抗HBc(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0%(38/76),抗HBs( )组为18%(9/50),9例抗HBs( )抗HBe(+)抗HBc( )血清中2例HBV-DNA阳性,2例抗HBs( )抗HBc( )血清中1例HBV-DNA阳性,4例单一抗HBc( )血清中1例HBV-DNA阳性。结论 单凭HBsAg或HBeAg是否阳性来判断肝脏中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是不够的,易造成部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漏诊,对HBsAg阴性无论抗HBs是否阳性,只要有HBV感染后的任何血清学依据,都应进一步检测血清HBV-DNA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第二步筛选,有条件时肝活检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8.
孙燕  王金兵  吴燕 《临床荟萃》2010,25(11):930-932,935
目的 探讨高发区原发性肝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标志(HBVM)状态和核酸(HBVDNA)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江苏省启东地区211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229例HBV感染者(对照组)进行HBVM和HBV DNA含量检测.结果 肝癌组HBV感染率高达99.5%,两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6.4%(P>0.05).肝癌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2% vs 93.9%(P<0.05),这类患者HBV DNA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9% vs 69.3%(P<0.05),但其中栽量≥106 copies/ml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0%vs 40.3%(P<0.05).HBVM模式主要有HBsAg/HBeAg/抗-HBc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c阳性3种,它们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最常见(41.5%),而肝癌组中HBsAg/抗-HBc阳性者最多(35.7%),且其HBV DNA阳性率和平均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启东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很高,多数处于中低水平的HBV复制活跃期,这可能增加了HBV DNA的肝内整合机会,最终导致癌变的发生;启东肝癌患者HBVM以HBsAg/抗-HBc阳性最多见,HBVe系统的缺失是否暗示有特定变异的存在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2007级新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防治HBV传染提供一定依据。方法空腹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三系统(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紫外-苹果酸脱氢法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功能。结果受检的933名新生中,HBsAg阳性率为4.61%,其中男生为7.94%,女生为2.91%,男生HBV感染率高于女生,不同性别间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1)。ALT异常者占0.86%,HBsAg阳性者中合并ALT异常的人数占11.63%,ALT异常者中HBsAg阳性人数占62.50%。结论2007级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的患者和抗 HBc阴性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 10 0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者分为两组 ,A组为 5 0例 ,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 HBc阳性 ,B组为 5 0例 ,HBsAg阳性 ,HBeAg阳性和抗 HBc阴性。另选 30例健康体检者 ,HBV标志均为阴性 ,作为对照组。sIL 2R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 ,丙氨酸转氨酶 (ALT)采用赖氏法。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阳性、抗 HBc阳性组血清中sIL 2R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 HBc阴性组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 .0 5 ,且年龄偏向于青少年段 ,但比较HBV DNA含量在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 HBc阴性组sIL 2R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抗 HBc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免疫耐受的状态 ,而sIL 2R可作为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指标而用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HBV免疫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肝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1156例受检者临床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比较HBVM不同血清模式HBV DNA检出率及其含量,分析HBV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其量与HBVM有关,HBsAg、HBeAg抗HBc阳性血清模式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不能代表病毒复制停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进行统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肝功能,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000例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Pre-S1Ag、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结果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20~35岁年龄组的青年占大多数(2 108例,70.27%),Pre-S1Ag、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3种转氨酶的含量升高比例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结论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好发于中青年,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加强这个年龄段患者乙型肝炎的防治,控制患者肝功能的恶化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以及介入治疗前后HBV DNA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51例肝癌患者做HBV-m,HBV DNA和AFP测定,对14例肝癌病人介入前后测HBV DNA和肝功能。结果肝癌患者HBV总感染率为96.68%,以HBsAg、抗HBe、抗HBc3c项同时阳性模式(俗称小三阳)最多见,占53.64%(81/151),其次为HBsAg、HBeAg、抗HBc 3项同时阳性(俗称大三阳)占20.52%(31/151)。小三阳中HBV DNA阳性占74.07%(60/81);AFP阳性率63.6%(91/143),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HBV DNA水平升高,前者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以HBsAg、抗HBe、抗HBc 3项同时阳性模式最多见,该模式中大部分患者HBV DNA处于复制活跃状态;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对HBV DNA水平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HBsAg阴性的血输注是否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献血员进行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基本上控制了经输血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但是,我们通过对HBsAg阴性的献血员标本和受血者标本检查发现,这些标本中有5%-7%抗HBc阳性,这些血如输给HBV标志物(HBVM)阴性的受血者,会不会使后者感染HBV?同样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受血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感染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愿做乙肝普查的人群标本血清1 710例,用胶体金法先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对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做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5项检测和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1 710份标本共检出乙肝阳性标本460例,阳性率26.9%.其中乙肝大三阳85例,占阳性结果的18.5%,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3.9%、0.87%、8.7%、7.2%;乙肝小三阳217例,占阳性结果的47.2%,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4.8%、3.9%、16.1%、13.7%;HBsAg和核心抗体组合阳性158例,占阳性结果的34.3%,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6.5%、7.4%、21.1%、18.7%.提示在检出的乙肝感染人群中乙肝大三阳的阳性率较小,乙肝小三阳、HBsAg和抗-HBc组合模式的阳性率较高,且肝功能异常的概率较大三阳的人群高.结论 不同组合模式的HBV感染者都应定期做肝功能和其他医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及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阻断乙肝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减少HBV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与血清HBVDNA含量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血清、HB VM进行检测 ;对HBVM阳性 6 5 0 0例患者血清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在HBVM阳性的 6 5 0 0例血清中 ,有 3982例占 6 1 3% ,HBVM标志物阳性者血清均有HBVDNA阳性。血清HBsAg、HBeAg、抗 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 96 9% ,大于 10 6copies/ml者占 72 1% ,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 2 1 9% ,HBVDNA定量大于 10 3 copies/ml,且小于等于 10 4copies/ml者占 78 1%。结论 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 6 0 %的血清HBVDNA阳性 ,且HBe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及血清HBVDNA均明显高于抗 HBe阳性者。在抗 HBs、抗 HBc阳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采用荧光PCR定量检测HBVDNA技术先进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e抗原(HBeAg)与不同模式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分别检测51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Ag和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BV DNA和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BV表面抗原(HBsAg)、HBeAg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组的HBV 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2%和88.1%,说明此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和传染性;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存在病毒的复制;若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病毒复制的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阳性率为61.5%,Pre-S1-Ag的阳性率为9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Pre-S1-Ag阳性患者血清中ALT及AST均高于阴性患者。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ISA检测乙肝5项,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6.4%,抗-HBs阳性率为58.7%,HBV全阴率为35%,ALT在HBsAg阴性新生中异常率为3.7%,ALT在HBsAg阳性新生中异常率13.7%。结论 HBV感染与ALT异常密切相关,ALT明显异常者为乙肝活动期,对大学学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预防HBV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μl血清裂解液提取HBVDNA、和取同样量的全血经不同裂解液提取血液中血清及白细胞内总HBVDNA,同时经PCR检测。对78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两种取材方法检测HBVDNA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检测HBV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103拷贝/ml,29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血清阳性率为100%,P>0.05;37份HBsAg、抗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为97.30%,血清阳性率为48.65%,P<0.01;12份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患者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为91.67%,血清阳性率为25%,P<0.01;20份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阴性。血清HBVDNA阳性多数是ALT升高患者,其拷贝数均小于全血测定的拷贝数。结论全血检测HBVDNA阳性率高,避免血液中白细胞内HBV漏检,它能准确地反应血液HBV含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效果作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功能、病毒学特点。方法对我院HBV感染的孕妇共25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60例慢性HBV感染未妊娠妇女相比较。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33.98%患者有HBV感染的家族史;非妊娠妇女的ALT、AST水平均较妊娠妇女明显升高;71.81% HBV感染的妊娠妇女肝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重度7例(2.70%);慢性乙型肝炎重型3例(1.16%);59.85%患者HBeAg(+),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患者63.71%,HBeAg阳性组孕妇的ALT、AST水平、HBV DNA定量较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HBeAg阳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水平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AST水平亦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妊娠妇女中高达46.06%ALT、AST水平升高。HBeAg阳性比例小于28岁的年轻孕妇(65.49%)显著高于年长孕妇(52.99%),28岁以上的年长孕妇发生肝功能损害发生率(34.19%)显著高于年轻孕妇(20.42%)。结论妊娠妇女HBV感染患者以HBeAg(+)为主,占59.85%,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者为多,占63.71%;71.81%患者肝功能正常;HBeAg阳性孕妇,肝功能异常较阴性患者明显,HBV DNA水平亦明显升高;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患者,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更容易出现肝损害;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 妊娠妇女中46.06%肝功能异常。28岁以下年轻孕妇HBeAg阳性率65.49%高于年长孕妇,但肝功能异常率20.42%,低于年长孕妇。因此对HBV感染的孕妇需要密切观察肝功能、HBV DNA、HBeAg水平,特别是HBeAg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的妊娠妇女需要警惕肝炎活动。建议HBV感染的女性28岁以前妊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孕妇HBV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母婴传播阻断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