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RI在鼻咽癌分期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Sun Y  Mao YP  Ma J  Huang Y  Tang LL  Wang Y  Liu LZ  Lu TX 《癌症》2007,26(2):158-163
背景与目的: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广泛应用,MRI对于鼻咽癌的诊断价值已被证实明显优于CT.本研究旨在分析MRI与CT检查对鼻咽癌'92分期及6th UICC/AJCC分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250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增强CT及MRI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如颅神经受损及颈淋巴结大小,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进行'92分期及6th UICC/AJCC分期,评价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MRI在诊断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口咽、鼻腔、咽旁间隙)、咽后淋巴结转移以及颅底骨质、副鼻窦、海绵窦/颅内、颞下窝及颈椎侵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CT,而对于颈部巴结转移的检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对于'92分期,MRI使32.0%的T分期发生改变(26.0%升级,6.0%降级);11.6%的N分期发生改变(6.4%升级,5.2%降级);30.4%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24.0%升级,6.4%降级).对于6th UICC/AJCC分期,MRI使39.6%的T分期发生改变(36.0%升级,3.6%降级);9.2%的N分期发生改变(5.6%升级,3.6%降级);37.6%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33.6%升级,4.0%降级).结论:MRI检测鼻咽癌局部病灶的侵犯范围要明显优于CT,而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方面与CT结果相似.建立新的、以MRI为主要手段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的研究具有临床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MRI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ao KJ  Xie CM  Huang PY  Hu D  Sun R  Chen QY 《癌症》2007,26(2):164-167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临床分期主要依据影像学资料.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鼻咽癌'92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共有100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并在治疗前能同时或短时间内(不超过15天)作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扫描和MRI增强扫描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21~60岁,中位年龄46岁.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所显示的各解剖部位受侵犯的阳性率,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各解剖部位的检出率.按鼻咽癌'92分期标准,分别以CT加临床体检和MRI加临床体检对10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所划分的各期病例数的构成比.结果:CT和MRI对颅底骨质破坏的检出率分别为31.0%(31/100)和56.0%(56/10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715,P=0.000).CT和MRI对咽后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40.0%和55.0%,差异有显著性(X2=4.511,P=0.034).对于T分期,用CT和MRI划分的各期病例数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8.339,P=0.039),而CT和MRI对于N分期(χ2=0.275,P=0.965)和临床分期(χ2=5.525,P=0.137)划分的各期病例数构成比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和咽后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CT.MRI使鼻咽癌的T分期升级,对临床分期有升级的趋势,而对N分期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咽后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Tang LL  Liu LZ  Ma J  Zong JF  Huang Y  Lin AH  Lu TX  Cui NJ 《癌症》2006,25(2):129-135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高,'92分期系统未明确其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及评价它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治疗前进行鼻咽和颈部增强CT扫描的初诊鼻咽癌749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根据临床分期的原则,采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及分布及分布均衡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1.5%。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析晚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7.8%、60.3%和57.9%,高于早期患者的发生率(45.2%、47.6%和38.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和72.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4.5%和84.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并不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有临界意义(P=0.053)。N0合并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死亡及远处转移的风险比分别为0.540及0.411,与N1组(0.601及0.555)相似。将其归为N1或T2比较,前者N分期预后的风险一致性较好,但N分期分布极不均衡,N1患者比例达50.2%。后者N分期及临床分期预后的风险差异性明显,且T、N分期及临床分期分布均衡性较好。结论: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可以有影响,在目前92分期系统及现行的鼻咽癌原发灶放射治疗模式的情况下,将咽后淋巴结转移归为T2分期内容更符合分期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CT和MRI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咽癌(NPC)分期以CT为标准,但MRI多参数成像和高软组织分辨力可更早诊断及更细致了解肿瘤侵犯范围,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现综述CT和MRI在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作用及其价值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发现的颅神经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基于MRI诊断的816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T4期颅神经组定义为MRI上伴有颅神经侵犯但体检无颅神经麻痹且无其他T4期解剖结构侵犯者,余T4期患者定义为T4期其他组。临床分期中Ⅳa期颅神经组定义为T4期颅神经组N0~2期,余Ⅳa期患者定义为Ⅳa期其他组。比较T分期、临床分期各亚组疗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
结果 随访率为94.1%。鼻咽癌颅神经侵犯率为38.5%。T分期中T2、T3、T4期颅神经组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以及疾病相关生存曲线重合,但与T4期其他组能拉开。临床分期中Ⅳa期颅神经组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与Ⅲ期的相似(χ2=0.18,P=0.674),而与Ⅱ、Ⅳa期其他组不同(χ2=5.86、7.23,P=0.015、0.007)。
结论 MRI诊断颅神经侵犯的T4期、Ⅳa期患者,若无合并其他T4期解剖结构受累则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T2、T3期相似,疾病相关生存率与Ⅲ期相似,预后较T4期其他组及Ⅳa期其他组好;若将这部分患者归为T4期、Ⅳa期将导致患者接受适合于Ⅳ期病例的治疗方案从而引起过度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n XP  Zhao C  Chen MY  Fan W  Zhang X  Zhi SF  Liang PY 《癌症》2008,27(9):974-978
背景与目的:PET/CT能够通过准确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相邻关系从而对鼻咽癌(NPC)进行诊断及分期研究.本研究结合PET/CT、MRI结果及部分颈部小淋巴结病理结果,探讨18SF-FDG PET/CT在鼻咽癌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从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选取行PET/CT和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68例.PET数据采用2D采集模式,CT扫描电压140 kV,采用自动毫安量跟踪扫描加血管增强的扫描方案,18F-FDG按3.7~5.5 MBq/kg剂量静脉注射.MRI检查采用T1W和T2W成像及T1W增强扫描成像.并对其中10例患者颈部小淋巴结切除和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图像与病理对照.结果:68例鼻咽癌患者所有鼻咽区域的病灶PET/CT均可以清晰显示,MRI和PET/CT显示病灶一致:对于直径≤1 cm的138枚PET/CT示阳性小淋巴结,MRI仅有约28%可作不肯定提示.10例鼻咽癌患者颈部16枚PET/CT显示阳性小淋巴结与病理结果相符14枚,符合率达87.5%.对于颈部肿大淋巴结PET/CT.和MRI均能显示,对部分放疗过程PET/CT示增殖活性明显受抑制的肿大淋巴结,MRI和PET/CT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对于其中8例Ⅳb期鼻咽癌患者肺、骨、肝脏等转移灶,PET/CT全身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而MRI具有较多限制.由于18F-FDG PET/CT检查使其中24例的分期进行调整.结论:18F-FDG-PET/CT扫描采用自动毫安量跟踪扫描加血管增强的扫描方案,充分利用PET/CT信息进行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其结果较MRI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7.
FDG-PET is of clinical value especially for detection of distant metastases or recurrent esophageal cancer. For the staging of primary tumor or loco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PET is currently not suitable.  相似文献   

8.
CT和MRI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NPC)分期以CT为标准,但MRI多参数成像和高软组织分辨力可更早诊断及更细致了解肿瘤侵犯范围,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现综述CT和MRI在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作用及其价值比较.  相似文献   

9.
彩超在评价鼻咽癌N分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彩超评价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为鼻咽癌N分期引入客观评价指标.方法 对206例首程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颈部行彩超检查,记录阳性淋巴结部位、形态、数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测量其大小和纵、横径之比(L/T)及阻力指数(RI).选择部分受检淋巴结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穿刺活检行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 彩超联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使鼻咽癌临床触诊N分期发生较大变化.68例NO期中25例升为N1期,6例升为N2期;63例N1期中20例升为N2期,3例升为N3期;52例N2期中14例降为N1期,4例升为N3期;23例N3期中7例降为N2期.临床触诊误差率达38.3%(79/206),临床触诊淋巴结大小较彩超检查的大(P<0.05).若以受检淋巴结的L/T比值<2且RI>0.6作为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其准确率达88.9%(288/324).若结合直径>1cm,其准确率达92.9%(182/196),有恶性生长行为者其准确率达95.5%(107/112).结论 彩超可作为鼻咽癌N分期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发现的翼腭窝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基于MRI诊断的816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T3(翼腭窝组)定义为T3期伴有翼腭窝侵犯而无T4期结构侵犯,比较T分期各亚组治疗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与调强放疗鼻咽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随访率为94.1%。鼻咽癌翼腭窝侵犯率为19.0%,均伴有T3或T3期以上结构侵犯。T分期中T2、T3、T3(翼腭窝组)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曲线重合,但与T4期能拉开。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与调强放疗鼻咽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诊断T3期合并翼腭窝侵犯的患者,若无合并其他T4期解剖结构受累,其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T2、T3期相似,预后较T4期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成像术(^18F-FDG PET)评价鼻咽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在实施适形放射治疗前、后进行PET/CT或PET检查,将PET的结果与同期的CT检查结果比较,分析PET的检查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放射治疗前PET检查改变了4例病人的N分期;放疗后PET检查原发灶SUV≥4.0者证实为肿瘤残留;CT显示肿瘤残留而最大SUV≤2.5者证实为肿瘤纤维化。[结论]PET与CT相比较在对原发肿瘤的检测方面没有差别;但是PET在检测淋巴结方面比CT的敏感性高,而且PET对检测鼻咽癌放疗后疗效的准确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PET、PET/CT显像在肝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占位患者临床资料及PET、PET/CT图像,PET图像计算靶/本比值(T/B)反映代谢活性,T/B〉1为PET诊断恶性标准。[结果]18FFDGPET、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7.0%、58.8%和65.8%。18F-FDGPET、PET/CT对于肝恶性病灶〈1.0cm均未检出,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准确率为54.0%。肿瘤大小、数量和分化程度影响PET对HCC诊断准确率。[结论]PET显像对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能力差,不适合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对提高PET、PET/CT诊断准确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学检查中的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从解剖结构的精细图像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影像依据,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2-氟-18-氟-脱氧-D-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成熟的正电子核素显影剂,18F-FDG与PET/CT技术联合使用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的功能和代谢信息为肿瘤的诊断比PET/CT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影像依据,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为今后乳腺癌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对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肺癌诊断及纵隔淋巴结分期的作用。[方法]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109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79例;健康体检300例。FDG PET显像后,目测和标准摄取值(SUV)相结合判断病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PET显像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和76.2%;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5.7%;9.67%(年龄51~69岁)的健康体检者纵隔淋巴结高摄取。[结论]^18F-FDGPET对肺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结合年龄、病史及其它影像学检查讲行综合判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脑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行^18F-FDG PET/CT检查.其中5例为初诊患者,1例为可疑复发的复诊患者。[结果]6例患者共8个病灶,其中基底节区5个,丘脑1个,额叶2个。肿瘤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多位于脑组织深部,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周围水肿较轻。18F—FDGPET/CT显像病灶多表现为稍高密度灶,对18F—FDG摄取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18F—FDG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影像特点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36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34例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6.931,(最大Standard Uptake Value);18F-FDGPE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94.4%(34/36);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66.7%(16/24);治疗方案改变36.1%(13/36)。随访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6例PET阳性并证实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24例PET显示阴性,其中6例随访2年后复发,阴性预测率7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老年人大肠癌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5例鼻咽癌PET与同期CT、MRI、骨ECT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全部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35例鼻咽癌PET与临床和CT、MRI、骨ECT诊断相符31例(88.6%),诊断不符4例(11.4%),其中真阴性2例和假阴性2例,1例ECT疑为多处骨转移,PET未发现核素浓聚改变,随访排除了骨转移;1例MRI疑为复发,PET未发现核素浓聚改变,病理及随访排除了复发;1例CT诊断肝转移,1例MRI诊断桥脑转移,PET均未发现核素浓聚改变.PET检测出CT、MRI和ECT未发现的转移灶6例(17.1%).结论:18F-FDG PET对鼻咽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方面优于CT和MRI;诊断肝、脑转移有假阴性表现,提示PET应结合CT、MRI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探讨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7例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结果:87例子宫内膜癌中MLH1、MSH2、PMS2和MSH6四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2.6%(11/87)、2.3%(2/87)、16.1%(14/87)、6.9%(6/87),总的蛋白缺失率为31.0%(27/87)。MMR蛋白在不同年龄段的表达缺失率依次为:≤30岁为0%(0/2)、31-40岁为43.8%(7/16)、41-50岁为44.4%(12/27)、>50岁为19.0%(8/42)。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MR蛋白缺失率为36.9%,其中高级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8.3%;II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13.6%。MMR蛋白在黏膜内癌、浅肌层浸润癌及深肌层浸润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3%(3/21)、29.6%(16/54)、66.7%(8/12),10例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有6例存在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MMR蛋白在低年龄段、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表达缺失率高,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常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18F-FDG PET) in the stag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 105 patients with NSCLC had been examined by 18F-FDG PET before radiotherapy. The results of the 18F-FDG PET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T:RESULTS The staging was changed in 38 patients because of 18F-FDG PET findings, with PET resulting in upstaging in 31 patients and downstaging in seven patients. Because of distant metastasis detected by PET, 21 patients received palliative treatment. Six of the seven downstaged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surgery, among which the PET findings were concorda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five patients. Distant metastasis detected by PET elevated the pre-PET stage: at stage 110.0% (2/20), stage Ⅱ 14.3% (3/21 ) and stage Ⅲ 25.0% (16/64), respectively.CONCLUSION 18F-FDG PET, by changing clinical staging in 36.2% (38/105)of NSCLC patients, has an impact on treatment strategy in NSCLC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观察纵隔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比较单纯CT、单纯目测纵隔淋巴结摄取程度、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为阴性后目测法、单纯半定量分析法及定性定量结合对总体及不同分区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2、4、7区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1、2、3、8区发现淋巴结则转移的机率高.目测法(尤其在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因素后)加半定量法诊断效能高(χ2=44.678,P<0.001),其灵敏度79.2%,特异度83.8%,准确率81.9%,阳性预测值78.5%,阴性预测值84.3%.结论:诊断纵隔淋巴结,目测法是较理想方法,SUVmax是很有价值的半定量指标,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