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Seldinger法心包穿刺持续导管引流治疗血性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 :在二维超声引导下 ,应用鞘管和猪尾导管或 4~ 7F右心导管 ,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为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导管引流并向心包内注入化疗药物 ,同时给予患者全身化疗、局部放疗、支持治疗 ,并应用少量肝素和肝素帽保持引流管通畅 ,通过护理诊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结果 :12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均安全持续导管引流成功 ,均无局部及心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心包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或基本消失。结论 :心包穿刺持续引流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 ,但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置管。结果:27例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术均穿刺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30d,平均10d。置管后2例出现穿刺处渗液,1例出现导管松脱。结论:Seldinger法置管治疗心包积液,操作简便安全,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心包积液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74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7例,肿瘤心包转移2例,介入损伤心包填塞1例。患者取半卧位,经超声心动图确定穿刺位置,常规消毒麻醉,采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待抽出液体后停止进针,送入导丝,沿导丝送扩张管以扩张通道,之后拔出扩张管。再沿导丝送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腔内,撤除导丝,用缝线固定导管,抽液留标本化验,末端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积液。结果:10例患者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均一次成功,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任何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2~15天,平均5天。每例引流心包积液总量200~1800ml,平均600ml,每例引流2~5次,平均2.5次,引流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B超复查极微量心包积液。结论: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操作简便、安全。引流彻底,疗效确切,可避免心肌损伤及反复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心包穿刺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心包穿刺后采用Seldinger法置入猪尾巴导管及浅扩方法置入硅胶管对心包积液进行引流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置入猪尾巴导管引流12例,其中肿瘤性积液5例,结核性6例,化脓性1例,置入硅胶管31例,其中肿瘤性积液14例,结核性12例,化脓性2例,结缔组织疾病2例,尿毒症1例,43例经引流和(或)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以浅扩方法置入硅胶管简单,方便,引流彻底;采用Seldinger法置入猪尾巴管管引流相对创伤上,导管远端体积大,难以调整位置,伤口易渗液。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安全,有效,穿刺后以浅扩方法置入硅胶管简单,安全,创伤小,渗液少,引流彻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Seldinger法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心包积液患者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注射药物等治疗。结果:45例患者均安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Seldinger法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大量心包积液并行心包穿刺置管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剑突下或心尖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加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置管后做好体位、留置导管、心理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并密切观察病情,探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成功置入Seldinger导管。导管留置时间5~30 d ,中位时间17 d。置管后1例出现穿刺点渗液,1例出现导管松脱,1例发生导管堵塞。结论经皮心包置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安全、简单、痛苦少、损伤小、并发症少、引流彻底、恢复快等优点,结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中、重度心包积液患者分别于剑突下,左第5、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1.5 ̄2.0cm处,心尖部,以Seldinger法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心包积液引流以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安全成功心包穿刺置管,后引流或间歇抽液,均取得满意效果。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方便,引流比较彻底,副反应少,安全性比较大,但操作时仍须大胆、细心,术中、术后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8.
PICC导管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4年3月~2005年2月,我科对28例患者临床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3例,女5例,46~71岁,留置时间9~98d,平均49d。2方法2.1用物准备PICC导管1套,消毒穿刺包1个,皮尺1副,50U/ml的肝素盐水250ml,生理盐水500ml,20ml注射器2支,无菌手套2副,可来福接头1只。2.2穿刺置管步骤①选择穿刺部位,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一般首选贵要静脉。②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穿刺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测量插管长度,即穿刺点至胸锁关节长度加1~2cm。③穿刺侧肢体下放置一次性中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改良Seldinger法)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心包积液患者用Seldinge法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36例患者均安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Seldinge法心包引流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黄素玲 《护理与康复》2007,6(7):477-478
为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的安全性,对15例心包积液中到大量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间断抽液的资料进行总结.认为护理上要认真做好穿刺前准备,穿刺过程医护密切配合,穿刺后加强观察,重视引流管及穿刺部位护理.15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没有1例发生导管脱出、堵塞和心包液外渗,也未发生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1.
PTC穿刺针在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PTC穿刺针经皮穿刺心包积液并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5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PTC穿刺针经皮穿刺心包积液并置管行心包持续引流。结果 5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留置时间(5~16 d)平均8 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10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结论超声引导下PTC穿刺针经皮穿刺心包积液并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心包积液患者置管引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22年0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心包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心包积液患者置管引流中应用,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心包积液患者置管引流中应用。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点出血情况、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误穿导致邻近脏器损伤;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刺点出血量<0.5mL者占96.67%,对照组患者刺点出血量<0.5mL者占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心包积液患者置管引流中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留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穿刺点出血情况,增加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采用safe-dwel plus导管置管法。结果25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术全部成功。引流出心包积液l450~6250ml,平均(24614-l519.88)ml;引流次数4~9次,平均(5.334-1.95)次;导管留置时间9~28d,平均(15.334-5.89)d。无1例发生穿刺并发症。置管术后并发症: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1例,无感染发生。结论safe-dwel plus导管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操作简便安全,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采用平卧位 ,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 ,按Seldinger方法 ,剑突旁左侧肋弓处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 结果 48例都能 1次穿刺置管成功 ,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并发症。置管引流 1~ 2小时后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置管引流 3~ 62天 ,平均(14.2 3± 5 .6)天。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心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 1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 ,导管可长期保留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方 《浙江临床医学》2006,8(8):820-820
为了探索更安全、可靠和操作简便的心包穿刺法,本院心内科自2000年以来,在床边采用改良Seldinger导管法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间断引流术,对37例心包积液患进行心包引流,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与导管维护对早产儿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将行PICC置管的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每6 h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每日输液完毕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观察组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置管后每6 h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每日输液完毕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置入深度均符合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X射线下T4-8),出现1例堵管;对照组置入过深9例,进入右心房(X射线下T9-10),出现9例堵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早产儿PICC置管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每6 h使用灭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1次,每日封管时使用1 U/ml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每周更换1次透明敷料。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施行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35~60岁。患者经超声检查均有大量心包积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喘憋。嘱患者半卧位,行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取剑突与左侧肋弓缘交界点下方1~2cm处为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用18号薄壁穿刺针穿刺,当穿刺针进入心包时,术者可感到“突破感”,且有心包积液涌出,经针腔将引导钢丝送入心包腔,退出穿刺针,用扩张管顺导丝扩张皮肤与皮下组织后,沿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送入心包腔,至心包后壁的横窦下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产科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最佳封管方法。方法选择早产保胎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为80例,A组用5ml生理盐水封管,B组用5ml0·1%肝素生理盐水封管,C组采用10ml生理盐水封管。对比观察三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堵塞发生时间、液体外渗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三组液体外渗率和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导管堵塞率低于A、C组,平均留置时间分别长于A、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堵塞发生时间明显晚于A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减轻了孕妇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了工作量,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对于孕妇而言,生理盐水可替代0·1%肝素生理盐水封管,10ml封管效果优于5ml。  相似文献   

19.
我院急诊科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3月 ,改良心包穿刺方法 ,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 )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本方法与传统心包穿刺比较 ,具有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疗效好等特点。适用于我国各基层医院 ,值得推广 ,现介绍如下。1 材  料导管盒包括 7F.2 0 cm双腔中心静脉导管、0 .0 35 "× 6 0 cm J型导丝、7F.10 cm扩张管、18GA.7cm穿刺针、尖刀片一把 (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及美国 Baxter医疗有限公司产品 ) ;另 :三通 1个 ,5 0 ml注射器 1支 ,引流袋 1个 ,输液夹 1个。2 方  法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eldinger法心包穿刺持续导管引流治疗血性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在二维超声引导下,应用鞘管和猪尾导管或4 ̄7F右心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为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导管引流并向心包内注入化疗药物,同时给予患者全和猪尾导管患者全身化疗、局部放疗、支持治疗,并应用少量肝素和肝素帽保持引流管通畅,通过护理诊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结果: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