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休克、常规穿刺部位皮肤损伤及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等原因,常发生穿刺困难,多次穿刺失败的情况,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患,全身皮肤受损,病情危重,早期休克、感染、死亡率很高,抢救的关键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大量输液,为此,临床上抢救、治疗多选用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虽方法可行、安全,但操作复杂,不能在抢救的第1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故常规静脉穿刺仍然十分重要,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已成为成功抢救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感染期浅静脉穿刺闲难,输液量大,输液速度难达到治疗要求,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渡过休克期争取有效时间,避免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穿刺所致的气胸、血胸、血肿、气栓、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方法 采用股静脉置管术。结果 有8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均平安地渡过了休克期,赢得了抢救时间。结论 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是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的最佳方法,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烧伤患儿静脉补液及用药是其抢救和治疗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患儿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不仅为烧伤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还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因此,熟练掌握小儿烧伤静脉穿刺技术非常必要。现将我科近年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烧伤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通过加强护士心理素质培养,选用合适的针头及静脉,根据烧伤病情不同分期和血管特点,采用不同穿刺方法,而且重视穿刺后护理。结果有效提高烧伤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结论针对引起烧伤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实施有效的穿刺方法,能提高烧伤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烧伤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对及时抢救烧伤小儿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烧伤病人的输液一直是护理工作中一项较难解决的问题。烧伤病人的输液,经历了传统的小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置管、到经皮浅静脉置管输液。以上几种方法在烧伤休克期、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以及手术中需大量补液的情况下,就显得力不从心。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美国“箭牌”中心静脉导管,由技术熟练的麻醉师操作置管,对烧伤病人进行深静脉输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快速补液是抢救烧伤休克患儿的关键措施,但是小儿由于年龄特点,一般头皮静脉穿刺,由于烧伤后疼痛易动、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不得不重新穿刺,既增加患儿痛苦,又易引起护患纠纷,甚至导致药物及液体不能准确、及时输入延误治疗。近年来,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我科烧伤患儿中被广泛应用,现将具体操作及置管期间的护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穿刺股静脉置管并留管。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很好地解决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困难的难题及开放静脉营养供给的通道。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合于大面积烧伤的补液治疗及静脉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烧伤患者在MEBT/MEBO治疗中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我们对42例重症烧伤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用五种方法进行了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结果 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102天;有4例在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19例发生穿刺点的红肿疼痛,2例发生静脉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置管途径和方法,有效地保证了重症烧伤患者的输血、补液和抢救时的用药。结论 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重症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保障;根据不同的情况尽早采取外周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有病人痛苦小、护理难度小、留置时间长、有利于输血、补液和抢救用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措施。烧伤病人的外周静脉随皮肤一同烧伤,静脉切开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重要手段,但也是导致烧伤的病人全身感染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开静  刘惠兰  田娟 《全科护理》2013,11(7):594-594
对131例烧伤患儿静脉输液时采取先夹板固定再穿刺法,同时加强护理,包括稳定患儿情绪、加强巡视及患几家属的健康宣教、尽可能先创面换药再输液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疾病的复杂化,需要静脉注射的老年患逐渐增加。如何给老年患成功进行外周静脉穿刺,避免及减少穿刺中的常见问题,减轻老年患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现就老年患的静脉特点、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及技巧和静脉的维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叶玉文 《护理研究》2007,21(2):344-345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和抢救给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烧伤总面积超过10%的患儿,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治疗以防止休克发生,静脉输液通道就是烧伤患儿的生命线。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表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括动,是小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临床护士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有3种常用手法,而《护理学基础》上并未对静脉穿刺具体手法作规定或比较。为此,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311例3岁以下烧伤患儿,采用3种手法行头皮静脉穿刺,探讨烧伤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最佳手法。  相似文献   

13.
杨冰 《护理研究》2006,20(12):3312-3313
大面积烧伤病人全身正常皮肤毁损严重,残存正常皮肤的面积及部位有限,因此,可静脉穿刺的部位较少。而大面积烧伤病人又往往需要长时间静脉通道的维持,如果没有合适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条件,则主要以套管针和静脉切开后硅胶管置人为主,因而在临床上发现静脉炎的状况较多,病人的主诉与临床表现有轻有重,而这其中以细菌性静脉炎的病情最为严重,它的正确诊断与处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全身状况和预后。2004年7月,我院对烧伤病人静脉输注护理进行了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最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而且能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尤其在严重烧伤治疗中,早期抗休克时需要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在烧伤创面恢复阶段要维持患者营养,纠正贫血都需要给予静脉输血和补液。抽取血液标本,也需做静脉穿刺。所以,烧伤患者身上,无论是头皮、躯干及四肢等部位的每一根深浅静脉,都是非常珍贵的。因此,选择好静脉、利用好静脉、保护好静脉,在烧伤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套管针在妇科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套管针在妇科肿瘤患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套管针和传统的头皮针分别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结果 套管针在避免穿刺失败、药物渗漏等方面明显优于头皮针。结论 在妇科肿瘤患化疗中应用套管针既可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又可避免重复穿刺。  相似文献   

16.
头面、四肢、躯干等部位烧伤后,治疗时静脉穿刺困难较多。以往用静脉切开或静脉内插管的方法代替穿刺,但弊害较多,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烧伤后残留的每一条静脉作穿刺用。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我们从1961年开始用小静脲穿刺代替静脉切开和静脉内插管;维持输液时间,成人最长达76天,小儿最长达54天。无一例中途行静脉内插管或静脉切开,保证了全部治疗的完成。有一例严重高压电烧伤患者,全身只有两上肢及胸部的静脉可以利用,并要专留一根左肘正中静脉作为抽血化验用,穿刺时还要考虑两上臂和胸部轮换取皮,在76天时间内,全部依靠小静脉输液、输血。  相似文献   

17.
烧伤患儿静脉穿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穿刺是抢救与治疗小儿烧伤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对437例3岁以下烧伤患儿的静脉穿刺经验的探讨,发现静脉穿刺成功与操作自身、患儿以及家长的心理因素有关系。介绍了静脉的选择与穿刺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套管针在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通过对82例烧伤面积在60%以上的烧伤病人采用头皮针、静脉切开、套管针输液方法的比较,观察其重复穿刺率及细菌培养两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套管针输液在不同时期的重复穿刺率为10%~34%,较大低于头皮针输液的重复穿刺率,与静脉切开输液的重复穿刺率相近。在细菌培养方面,套管针输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接近零,远低于静脉切开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实践证明:套管针在减少静脉损伤和降低导管感染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提高烧伤病人输液护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一些特殊病人的血管如水肿、烧伤、末梢循环差等,这些病人静脉穿刺困难,一次穿刺成功率不高,现就几种静脉穿刺失误的原因及成功的技巧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总结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970例病人接受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前进行护患沟通,取得患的信任、合作,认真做好置管期间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本组病人置管期间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为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