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定IMT及斑块的超声分级,并与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检测的90例患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组69例,对照组21例。结果:冠心病组中,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冠脉病变组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以分叉部为最高,依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病率成正比。颈动脉超声可对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作冠脉造影的患者共483例,冠状动脉狭窄≥50%诊为冠心病(CAD);所有患者均作颈动脉彩超,据粥样斑块的病变程度评分;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用造影图象处理系统测量,据病变损害的程度评分;分析冠心病颈动脉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关系。结果:CA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严章程度与冠状动脉癌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脂蛋白谱、颈动脉彩超和冠脉造影的相关关系。方法 纳入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75%为冠心病(CAD)的患者共193例,均查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并作颈动脉彩超和评分。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用造影图像处理系统测量评分。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脂蛋白谱、颈动脉彩超和冠脉造影的相关关系。结果 发现合并糖尿病的CAD患者,脂蛋白谱、颈动脉病变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结合脂蛋白谱,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预测合并糖尿病的CAD患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颈动脉彩超无创、快速、准确,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34例初诊T2DM患者,均测定baPWV、颈动脉彩超、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baPWV测定有无异常分为baPWV正常组(n=53)和baPWV异常组(n=81)。对两组间的相关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初诊T2DM患者baPWV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baPWV和颈动脉彩超这两种关于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aPWV异常组中收缩压(SBP)、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胱抑素C (CysC)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合并颈动脉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FPG、CysC为初诊T2DM患者baPWV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baPWV测定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颈动脉彩超检查(P<0.001),两种检测方法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诊T2DM患者中开展baPWV的检查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血管病变(大血管和微血管)有现实的临床意义,FPG、TC、CysC是初诊T2DM患者baPWV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周金荣  马新武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38-2539
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临床报道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其血管并发症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彩超对65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间颈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彩超在诊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6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选取正常对照组66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患者组颈动脉彩超异常率为81.1%,与正常对照组(4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颈动脉严重狭窄伴软斑块形成是卒中高危状态,应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方面综述了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方法]检索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全面总结传统危险因素以及最新发现的危险因素。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大方面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结果]对尚未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并及时给予干预,能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对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的发生率。[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控制及干预,贯彻“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思想,能有效的减少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早期诊断的技术及指标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89例患者的颈动脉,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收缩期最大流速,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中2种以上疾病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和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为颈动脉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62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超进行双侧颈动脉检测。结果62例患者中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的30例,仅占48.39%。单支血管病变29处,2支以上为114处。结论早期糖尿病患者即有明显颈动脉病变,彩超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62例糖尿病患者应用彩超进行双侧颈动脉检测。结果62例患者中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的30例,仅占48.39%。单支血管病变29处,2支以上为114处。结论早期糖尿病患者即有明显颈动脉病变,彩超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叶涛  吕桂芬  李娟  王红 《华夏医学》2004,17(2):157-15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4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CHD者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与非糖尿病的CHD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CHD者冠脉血管受累程度重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结论:合并糖尿病与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有明显差异,前者冠脉病变更加严重且弥漫。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3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期40例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发生率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以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主要特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3支病变、严重狭窄及闭塞性病变多见。结论 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冠脉多支病变、严重病变常见,积极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2者的相关性及在糖尿病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1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伴脑梗死58例,单纯糖尿病52例)及52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的血清Hcy水平,颈动脉彩超观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Hcy血症发生率、血清Hcy水平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均升高(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16,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同时评价踝肱比指数(ABI)的意义。方法:对97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6%(54/97)患者双下肢血管彩超示有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其中,ABI<0.9的47例中40例下肢血管彩超示有下肢血管病变。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ABI配合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可延缓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和生活行为因素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脑出血发病率。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485例脑出血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美国飞利浦iu22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粥样病变筛查,对影响颈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行为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Logisitc多因素分析,并分析不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差异。结果 40~49岁脑出血高危人群以轻微病变为主,而年龄>70岁以上患者则以严重病变为主。轻微病变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严重病变组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病变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2种以上慢性疾病体育锻炼<3次/周、高盐饮食、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微病变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是轻微病变的高危因素,而年龄、超重、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是严重病变的高危因素。脑出血高危人群中女性高血脂、高血压、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吸烟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尽早发现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轻微病变患者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降低脑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及门诊对照组正常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等。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增加。结论:对于60岁以上伴高血压高血脂的吸烟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加强药物预防,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戒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发病主要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及多种诱发因素有关。因此早期干预2型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4月-2004年4月我院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足部的预防保健宣教,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和血瘀脉络型患者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糖尿病病程,予血糖、血脂、血流变学、颈动脉彩超及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其之间的差异。结果血瘀脉络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颈动脉血管病变例数及心脏瓣膜病变率显著高于气阴两虚组。结论血瘀脉络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颈动脉血管病变例数及心脏瓣膜病变率高于气阴两虚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颈动脉CTA对颈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对32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DM组),35例非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NDM组)行颈动脉CTA成像及工作站后处理,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DM组颈动脉中发现斑块56支血管轻度狭窄39支,中度13支,重度5支,稳定斑块35处,不稳定斑块42处;NDM组发现斑块48支血管,轻度狭窄44支,稳定斑块40处,不稳定斑块23处,中度4支。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2型糖尿病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血管早期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早期动脉硬化血管内膜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91例高血压、3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糖)患者与3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高血压、高糖患者内一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超声检查颈动脉血管,观察血管的早期病变,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