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100例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区的局部关系。喉返神经多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但在甲状腺峡下平面,有31例斜入沟内,以右侧为多见(28例)。另外有一例右喉返神经穿甲状腺实质内。喉返神经在喉外分支的56.0±4.45%,其中以2支型最多见(50.O±5.0%)。其分支高度,以位于甲状腺峡平面为多见,占60.72±6.52%。喉返神经及其分支入喉部位,多数在环甲关节后方(82.72±3.78%),环状软骨弓上缘(91.98±2.13%)入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神经在动脉后方的为多见,占55.O±4.97%,神经在动脉分支之间者,占30.0±4.58%,神经在动脉前方者,占14.O±3.47%。左、右有明显差异,神经在动脉后方者,多见于左侧,神经在动脉分支之间或动脉前方者,右侧多见。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的横径平均1.84±0.39mm,以1.6~2.0mm为多见,占47.O±4.99%。  相似文献   

2.
喉返神经在颈部解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4 5具 (90侧例 )成人颈部尸体标本 ,观测喉返神经及其分支与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下极的位置关系。结果 喉返神经在颈根部的横径平均为 1 9mm± 0 4mm。喉返神经在颈部发出 2~ 5支喉外支和 1~ 4支喉支。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位置关系 ,左右侧有明显差异。 87 5 %的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交叉点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之上。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 ,解剖暴露出喉返神经及其分支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甲状腺手术避免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 12 0例 (左右各 60例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 喉上神经外支在平甲状软骨上缘与甲状腺侧叶上极上方约 1 2cm处之间 ,两者距离很近 ,其横径为 0 6± 0 2mm。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横径为 1 4± 0 4mm ,其入喉点至环甲关节 (甲状软骨下角尖 )的距离为 5 2± 1 6mm。喉返神经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者右侧稍多于左侧。左侧沿气管食管沟上行 ,右侧与气管食管沟之夹角为 17 8°± 8 2°。结论 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关系密切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呈交叉或交织关系 ,显露神经的术式 ,术中以气管食管沟、甲状软骨下角等为标志 ,是显露喉返神经简便、安全、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解剖关系.方法 纳入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患者50例,其中4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例为良性甲状腺肿.记录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解剖关系.结果 在49.0%的情况下,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前;41.0%的情况下,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其余10.0%的病例观察到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内经过.左、右侧喉返神经与甲状腺动脉位置关系有明显差异,右侧喉返神经多行于动脉之前,左侧喉返神经多行于动脉之后.结论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解剖学关系高度可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及与甲状腺下动脉走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至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73例,共80侧喉返神经进行解剖观察。统计喉返神经分支发生率,测量神经分叉点与喉返神经入喉点间的距离,同时测量喉返神经分叉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及分支间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为21.3%,喉返神经的分叉点主要位于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附近或其上方。右侧以喉返神经走行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间多见;左侧以喉返神经走行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后方多见。具有喉返神经分支的患者中,70.6%神经分叉间存在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血管。结论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较高,喉返神经分叉间往往伴随着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血管,处理喉返神经分叉时应注意避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喉返神经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颈部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60侧)成人颈部尸体标本,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喉返神经横径为(1.92±0.35)mm。(2)喉返神经行于气管食管沟内,但也有少部分离开一定距离斜行人沟内,尤以右侧常见。(3)87.0%喉返神经分支形态呈树枝状;13.0%喉返神经分支与分支或分支与交感神经间吻合成袢状。(4)喉返神经在喉外一般有2-5条分支,以3、4支型多见,占71.7%。(5)93.3%喉返神经的喉支在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6.5±7.2)mm处分为前、后支,喉外支多在其下10.5~70.2mm范围内发出。前、后支可在甲状软骨下角尖端的前下、后下和直接下方入喉。(6)61.7%喉返神经分支发出部位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以上,距甲状腺下极(10.2±7.1)mm;4.0%分支发出部位与甲状腺下极相平齐;31.7%在其平面以下,与之距离为(8.5±5.6)mm。(7)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之后者为多见,占46.7%;但左右有明显差异,左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后的多见,而右侧神经位于动脉之前的多见。结论在颈部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各种变异,通过显露和辨认喉返神经防止其损伤。  相似文献   

7.
许玲娟  李思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16-4018
目的:为颈前部手术提供相关血管、神经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16具(32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颈前部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及分布。结果:甲状腺左叶平均长度为(49.5±8.2)mm,右叶平均长度为(50.1±7.8)mm,有锥形叶者7例,占44%;16例中有1例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为6%;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伴行,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相交叉。喉上动脉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的前下方左侧为(13.91±2.83)mm,右侧为(14.96±2.56)m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1);喉上神经喉内支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为(11.80±3.42)mm,右侧为(12.24±2.68)mm;喉下神经在甲状软骨下角后下方入喉,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左侧(5.38±1.56)mm,右侧(5.69±1.77)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8,P<0.05)。结论:本研究对颈前部手术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避免和减少颈部手术对喉返神经损伤,本文利用尸体解剖探讨喉返神经走向与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具用甲醛固定的成年尸体标本喉返神经(40侧)及其分支解剖;肉眼观察其与甲状腺、 甲状腺下动脉和Berry's韧带相关性;测量喉返神经入喉点与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以及甲状软骨下角至锁骨中点与胸骨柄上端的距离.结果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比例为96%,交叉点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之上占88%,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前方与后方分别为22%与50%,经过Berry's韧带后方占95%,喉返神经入喉点至甲状软骨下角的距离(8.2±2.5)mm.结论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韧带关系复杂,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喉返神经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手术区喉返神经解剖特点的术中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区喉返神经 (RLN)的解剖特点 ,为甲状腺外科临床提供确切、详实的解剖资料。方法 :术中观测 3 64例 ( 4 63侧 )RLN分支及其与甲状软骨下角 (CICT)、Berry韧带和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① 74 95 %( 3 47/ 463 )的RLN沿途发出支配气管和食管的喉外支 ,其中 1条、2条和多条喉外支者分别为 5 5 91%、3 4 87%、9 2 2 % ;3 6 93 % ( 171/ 463 )的喉下神经呈分支入喉 ,其中 2支型、3支型和多支型者分别为 84 80 %、11 11%、4 0 9%。②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后方、前方、分支间及相互挟持者分别为 5 3 5 6%、19 87%、15 77%、6 2 6% ,神经与动脉无关者占 4 5 4%。③ 89 0 4%单支入喉的RLN在Berry韧带后方经过 ,10 96%穿过Berry韧带 ;分支入喉者其分支均在Berry韧带后方和分支均穿过Berry韧带者分别为 77 79%和 6 43 % ,1条分支穿过韧带而另 1条分支在其后方者占 15 79%。④RLN单支入喉者入喉处距CICT为 ( 10 93± 2 75 )mm ,2支型者前支距CICT( 9 78± 3 2 2 )mm ,后支 ( 9 81± 3 5 5 )mm。结论 :甲状腺手术区RLN的解剖关系复杂多变 ,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掌握RLN解剖特点和术中精细操作是避免RLN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的走行、分支、类型及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12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56侧喉返神经走行、分支、类型及与甲状腺下动脉的解剖关系,直视下全程解剖喉返神经,并稳妥予以保护,避免损伤.结果 126例156侧喉返神经解剖,直视下清晰的观察到喉返神经的走行、分支的情况,可以有效的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并发症.结论 熟练掌握甲状腺区的应用解剖,清晰显露出喉返神经的走行及分支,可有效的防止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术中喉返神经的观察与测量为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术中观察和测量接受甲状腺手术病人的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其"区域解剖变异",总结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措施及保护技巧。结果勾绕动脉后上行的喉返神经多数(62.54%)位于气管外侧缘中下1/3的深面;左侧喉返神经与气管侧壁距离为(5.63±0.58)mm;右侧喉返神经距离为(6.47±0.98)mm。走行于甲状腺背侧叶的喉返神经大部分(63.96%)位于左右侧叶中内2/5。喉返神经分叉大部分(67.14%)位于甲状腺下极的后外下方与甲状腺下极水平距为(0.624±0.021)cm。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喉返神经显露,掌握喉返神经的显露技巧,能够有效的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探讨避免因显露而造成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研究我科收治的1345例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显露喉返神经1988条,左侧874条、右侧1114条(2条为“非返性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主干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之前、之后和动脉分叉之间的比例分别为32.8%、26.7%和41.6%;右侧分别为36.2%、28.2%和35.3%.医源性损伤6例,暂时性损伤4例,永久性损伤2例.结论尽管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不恒定,但经验丰富、熟悉喉返神经解剖特点的医师,术中耐心的显露和辨认可以避免喉返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1458例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1974侧(其中6例为喉不返神经,均位于右侧),经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显露1915侧,占97%,经喉返神经入喉处及峡部至气管食管沟径路各显露38侧和21侧,分别占1.9%和1.1%。结果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7例,占0.5%,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4例,占1.6%。结论甲状腺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安全的。显露应从甲状腺下动脉附近开始,至神经入喉处全程显露。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was done to see the relationship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s with corresponding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with the aim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regarding variational anatomy in our population. Sixt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s block dissection of thyroid gland along with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containing the supplying vessels and adjacent nerves from 48 male and 12 female cadaver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fixed in 10% formol-saline solution. Fine dissec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toporgaphic relationship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s with corresponding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The findings were compared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also with the findings of western researchers. In this study, in majority of the cases the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s were found in their usual location that is posterior to the terminal branches of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on the left side and anterior to that artery on the right side. It wa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on both sides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s were also frequently found to pass in between the terminal branches of inferior thyroid artery.  相似文献   

15.
32例甲状腺尸解及对手术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状腺毗邻关系复杂。为探索与甲状腺切除手术有关的甲状腺局部解剖的特点,我们对32例成人尸体的甲状腺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从甲状腺的形状、大小,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走行关系,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走行关系,甲状旁腺的形态及分布,报告了观察的结果。总结了10点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有启迪意义的局部解剖特点,并提出了手术的危险区、安全区、变异区和易损伤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刘先富  韩福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28-1329,1332
目的: 比较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的效果。方法: 120例甲状腺手术中, 根据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式不同分为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组65例(99条次)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组55例(57条次)。分别比较2组寻找喉返神经时间(即游离好甲状腺开始寻找喉返神经至找到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即寻找喉返神经时的出血量)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2种方法寻找喉返神经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一过性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均能简便、有效地寻找到喉返神经, 并能够有效保护喉返神经不受损伤, 术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在直视下灵活采用2种方式解剖、寻找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学及其起源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解剖学和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在114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动脉椎前部的起源、形态、行程和起始部外径。结果正常起源型:左侧89.47%、右侧100%起于锁骨下动脉。异常起源型均出现于左侧,占5.29%(12/227例),其中主要起于主动脉弓(83.34%):起点在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者占75%;起点在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后方者占8.33%;起点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者分别占8.33%,后者与枕动脉共干,而且起源和行程独特。左侧椎动脉外径41±0.09mm,右侧39±0.1mm。结论由于胚胎发育的关系,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而且以起于主动脉弓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甲状腺术中观察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探讨避免因显露而造成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与甲状腺外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同时显露双侧喉返神经的1642例甲状腺手术的病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显露双侧喉返神经,发现右侧2条“非返性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主干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之前、之后和动脉分叉之间的比例分别为27.2%(446/1642)、41.7%(684/1642)和31.2%(512/1642);右侧分别为20.2%(331/1642)、43.4%(712/1642)和36.4%(597/1642)。医源性损伤8例,永久性损伤3例,暂时性损伤5例。神经减压11例,半年内神经功能恢复7例。结论尽管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不恒定,但经验丰富、熟悉喉返神经解剖特点的医师,术中耐心的显露辨认和保护可避免喉返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腹壁下动脉进行观测,为临床应用腹壁下动脉于移植术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具成人尸体标上解剖观测腹壁下动脉的起点、行程、位置、长度、外径、分支及营养范围。结果:腹壁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左侧2.81±0.72mm,右侧2.82±0.56mm;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外径:左侧2.40±0.32mm,右侧2.39±0.68mm;全长:左侧14.85±2.08cm,右侧14.83±2.14cm;起点距体表:左侧1.36±0.87cm,右侧1.37±0.79cm;血供面积单侧平均19.86cm×7.35cm。结论:腹壁下动脉的外径和长度足以用于临床移植术中。腹壁下动脉的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在临床操作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