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从而进一步探索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模式和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广东省按地理地貌分为5层,共抽取了5个地级市(代表城市)和4个县级市(代表农村)。对40-65岁的4500个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广东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8.6岁,其中城市48.9岁、农村48.3岁。现患病率39%,其中城市38.5%、农村3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6位现患疾病的顺位是骨关节疾病(12.5%)、高血压(9.2%)、子宫肌瘤(6.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2%)、心脏病(2.7%)和糖尿病(2.2%)。骨关节疾病中膝关节疾病(34-3%)、腰椎疾病(32.8%)是高发病,骨折患病率2.5%。围绝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8.1%,最为痛苦的症状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以心理症状(86.8%)和躯体症状(86.0%)为主;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未就医者占71.2%,到妇产科就医者仅20.5%,以服用中药为主(53.9%),应用性激素疗法者1.4%(城市1.8%、农村1.0%)。无健康体检者37.8%,有过健康体检者62.2%,其中城市80.4%、农村44.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一人群的保健、医疗存在广泛需求.应该全方位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 an评分表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3.
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仁军 《中外医疗》2010,29(14):98-99
目的调查了解本市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提出合理的保健措施,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本市468例绝经期妇女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8例绝经妇女中自然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6.5±3.8)岁,自然绝经者332例(70.9%),手术绝经者7例(1.5%),卵巢早衰15例(3.2%)。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有潮热、多汗、失眠、急躁、心烦,心悸、阴道干燥、骨关节疼痛等。因有围绝经期症状而使用激素治疗者占8.8%。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保健措施可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围绝经期相关问题、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干预措施及策略。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40~65岁)454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454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49.8±4.37)岁,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骨关节痛(52.42%)、疲乏(49.12%)、情绪波动(41.41%)、头痛(40.09%)、心悸(39.65%)、失眠(38.99%)、潮热出汗(36.56%)、性生活质量下降(23.57%)。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多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与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限相关。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普及教育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南宁市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71岁,早于我国城市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5岁);围绝经期综合生发生率75.61%,略高于北京(60%)和广州(66.2%)。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丈夫情况,月经量、孕产次、流产情况,避孕方式,业余爱好等有相关性。结论: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涉及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三级妇幼网络作用,深入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展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2 965例40~6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其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8.2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疲乏乏力1 948例(65.70%)、焦躁激动1 785例(60.20%)、失眠1 638例(55.24%)、骨关节痛1 506例(50.79%)、性欲下降1 466例(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已婚状态、医务及教育工作者、未绝经、对绝经持不期待态度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70.22%被调查女性表示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有需求。结论:温州市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需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改善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蒋利华  姚珍薇 《重庆医学》2005,34(4):567-568
目的初步了解我市妇女的绝经期生殖健康保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妇女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对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重庆地区502名绝经期妇女进行了调查.结果重庆市绝经妇女中自然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18岁,自然绝经占94.02%,手术绝经占5.98%.其中在围绝经期和/或绝经期妇女52.99%有潮热、汗多,32.87%有失眠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因有围绝经期症状而使用激素治疗者占28.29%.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40~60岁妇女95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2.11%(403/957)。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运动习惯、痛经史、顺产分娩次数、近1年月经状况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以停经1年者为对照,月经正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和P<0.01);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40~44岁较55~60岁、有痛经史相对于无痛经史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5~P<0.01),而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无顺产分娩经历或顺产分娩1次相对于顺产分娩次数≥3次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低(P<0.05~P<0.0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1),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妇女较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1)。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婚姻质量、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痛经史、近1年月经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水平高、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痛经史均为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消瘦、分娩、月经紊乱则均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不适症状检出率较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难以维持平衡,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社区妇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和上海市杨浦区抽取1 312名40~55岁社区妇女为调查对象,应用Kupperman、SAS、SDS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最优尺度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围绝经期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检出率为50.8%,焦虑症表现的检出率为9.5%,抑郁症表现的检出率为25.9%。最优尺度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月收入、有无慢性病和性生活与Kupperman、SAS、SDS评分显著相关;文化程度与SDS评分显著相关。围绝经期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则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的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性生活、家庭月收入、慢性病等与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根据近年文献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包括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肾虚肝郁、心肾不交及脾肾两虚、中医药的类激素样作用使之成为治疗本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4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原市40~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发生率及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40~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访问填写。结果:402例围绝经期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6.7±2.9)岁。Kuppennan平均分为(30.6±5.2)分,并且46~50岁年龄组Kupperrman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各项症状中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症状依次是:疲倦乏力、失眠、易激动、潮热出汗、头痛,38.1%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3.7%的妇女患有焦虑症。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以疲倦乏力、失眠等躯体症状为主,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应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 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 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an urban Malaysian woman in her menopause age group with reference to her menopausal symptoms, lipid profile, breast, pelvis and bone. One hundred and sixty four women attending the Menopause Clinic of University Hospital, Kuala Lumpur who had not previously been on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were studied. Forty nine women were perimenopausal, 74 women were in early menopause (within 5 years of menopause) and 41 women were in late menopause (after 5 years of menopause).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were hot flushes (56%) and generalised tiredness (49%). Eighty four percent (84%) of women had high cholesterol levels. Serum triglycerides were highest in the late menopause group. There were 2 cases of intraductal carcinoma diagnosed on routine mammography, with 8 cases of fibrocystic breast disease and 7 cases of suspicious breast lumps. Routine ultrasound (pelvic and abdominal) revealed two women with ovarian cysts, 6 women with an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more than 5 mm and 8 women with uterine fibroids. Eighty five women (51.8%) had mild osteoporosis while four women had moderate osteoporosis on dual photon measurements for bone mineral density. Menopause clinics should aim at investigating a woman in her menopause as a whole. Vasomotor symptoms were common in the urban Malaysian menopausal woman. There was a high incidence of lipid abnormalities. Routine mammography, pelvic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tests detected significant pathology and abnormalit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护士自我健康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围绝经期护士自我健康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市市级医院中所有年龄在40岁以上的574名女性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健康促进行为量表.结果:围绝经期护士自我健康管理总得分为(130.03±22.48)分,健康促进行为量表中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营养、人际关系和压力应对6个维度中人际关系得分最高,运动锻炼得分最低.患有慢性病、妇科疾病围绝经期护士的自我健康管理得分低于未患慢性病、妇科疾病者(P<0.05~P<0.01);每天运动和经常运动的围绝经期护士自我健康管理得分高于从不和偶尔运动者(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护士自我健康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通过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治慢性病、妇科疾病以及增加围绝经期护士的运动频率,从而提高围绝经期护士的自我健康管理状态,促进围绝经期护士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