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腹水1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鲁明 《四川中医》2007,25(7):59-60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中医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75.6%。结论: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证型与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使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为病,舌象对本病的辨证尤为重要,在治疗上以攻补兼施之法为好,并发现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3.
4.
肝硬化腹水之中医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失代偿期表现,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肝硬化早期,中医学将之归属于瘢瘕、积聚范畴;肝硬化晚期产生腹水,中医学则将之归属于单腹胀、臌胀范畴,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为特征,因腹部膨如鼓而命名.笔者就肝硬化腹水临床辨治规律略陈己见,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5.
陈琼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4):124-124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因情志郁结,酒食不节,劳欲过度,感染虫毒或黄疸、积病后体虚所致,使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腹内而成[1].因本病临床证候复杂多变,病势深重,常预后不佳,正确的药物治疗配合有效的情志、饮食、攻下逐水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本病的预后和转归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院用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螺内酯,呋塞米,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2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通过辩证论治使用中药基本方随症加减,30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x2值为3.87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辨病辨证相结合,以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辨病选药,提高了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者75%以上有腹水。由于腹水的存在,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症状加重。腹水的产生与持续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引起肝硬化腹水的病因,主要有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虫毒侵蚀,黄疽、积聚日久不愈等。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聚水而胀。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但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损害早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屈光不正与微量元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量元素对屈光不正的影响以及它们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对319例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检测了头发中铁、铜、锌、钙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61.75%患者的头发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值,尤以缺钙、锌为重。其中,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者占42.22%,多与缺锌相关;属肝肾阴虚者占51.40%,多与缺钙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衰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衰的本质被逐步揭示,心衰时神经内分泌变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利用神经内分泌指标探讨中医诊治心衰的研究刚刚开始,有利于对心衰"证"的实质性研究.本文综述了慢性心衰的辨证分型、心衰时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心功能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内利用神经内分泌指标研究慢性心衰的现状,探讨心衰辨证客观化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分类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辨证分型与内镜分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脾胃虚弱型以红斑渗出性胃炎为主,肝胃不和型以癃起糜烂性胃炎为主,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均以萎缩性胃炎为主,胃络瘀血型则以出血性胃炎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为中医分型提供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并进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各证型的CT表现特点。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特点: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旁中央型突出;风寒湿滞型表现为中央型突出;湿热痰滞型常表现为外侧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常表现为椎间盘膨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及纤溶活性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研究血小板及纤溶活性改变与糖尿病肾病(DN)关系。选择健康对照组(A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B组)30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型(C组)41例、气虚血瘀型(D组)42例,分别测定血浆CD62p、CD6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结果显示:气虚血瘀型患者CD62p、CD63、PAI明显升高,t-PA明显下降。提示血小板及纤溶活性改变与DN关系密切,并为DN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提供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辨证参考指标.选择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阴虚水犯、心阳虚脱五型,24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CHF患者HRV(SDNN,SDA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各中医证型组中从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犯,到心阳虚脱各组HRV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0.01).提示CHF患者HRV部分指标变化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HRV部分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尪痹中医分型与HLA-DR4等位基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国汉族人尪痹中医分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对196名尪痹患者检测HLA-DR4等位基因,并根据其临床表现、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通过Excel 97建立数据库,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名患者中HLA-DR4阳性者110例(阳性率为56.1%).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肝肾阴虚四型患者中HLA-DR4阳性率分别为46.4%,51.2%,78.6%和82.8%(P<0.05).提示尪痹中医分型与HLA-DR4等位基因相关,两者结合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医证候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及其规律.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114例COPD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不同中医证候COPD患者的QOL均明显受损,瘀血证、肺肾气虚证对COPD患者QO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QOL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作与学习、运动与感觉、负性情感、进食、人际交往和性功能等方面.提示COPD证候与患者QOL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现代微观检测方法明确310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病因,结果显示与免疫因素有关的病例有172例(55.48%),其中免疫功能低下者92例(29.68%)、自身免疫异常者42例(13.55%)、同种免疫异常者38例(12.26%);其次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的病例有87例(28.06%)。按中医辨证分型,肾气亏虚型161例(51.93%),气血亏虚型62例(20.00%),实证或虚实夹杂证87例(28.07%)。提示:从自然流产的西医病因分类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上可探索中西医结合的诊治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其中肝肾阴虚型23例、肝阳上亢型35例、肾阳虚衰型4例、痰湿内阻型24例、瘀血内停型34例;检测其血浆PAI-1、t-PA、vWF和CD62p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除肾阳虚衰型因例数太少不纳入统计外,其他各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AI-1、vWF、CD62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偏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湿内阻型、瘀血内停型均与血栓前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