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吸附柱色谱法研究了胜利减压渣油中钙在4组分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部分钙集中在柱残余质中,其余钙主要分布在芳香分、沥青质及苯不溶物中,通过阳离子交换、酸性水溶液萃取、乙醇萃取及红外分析考察了胜利减渣中钙化合物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金铁锁的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RP-18柱色谱、硅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取翻白草中的萜类化合物。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结论:此化合物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并鉴定马蹄莲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将碱性提取物用中性氧化铝、硅胶柱色谱和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得到活性成分,它的化学结构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波谱分析确证。结果与结论 从马蹄莲碱性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抗菌活性的化合物为六次甲基四胺。该化合物系首次从马蹄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翻白草中的萜类化合物。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结论:此化合物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纯化丹参中的水溶性活性成分丹参素钠。方法 采用亲脂性吸附树脂与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组合分离技术 ,将丹参水提粗制品经亲脂性吸附树脂柱色谱预分离后 ,再由制备型 RP- HPL C纯化精制。结果产品经熔点、MS,IR,UV和 HPL C图谱鉴定 ,并与文献、标准对照品比较 ,证明为丹参素钠 ,纯度 >98%。结论 该方法简单 ,重复性较好 ,采用的溶剂系统价廉易得、沸点低、易于回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红三七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色谱柱、凝胶色谱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红三七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1),(-)-lyoniresinol 3a-O-β-D-glucopyranoside(2),(+)-lyoniresinol 3a-O-β-D-glucopyranoside(3).结论 3个化合物均为从红三七中首次分离到.  相似文献   

8.
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提取及分离富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具有温中散寒、温胃止呕等功效。该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有浸提法、热水提取法、碱水或碱醇提取法、溶剂回流提取法、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与亚临界流体提取法,以乙醇浸提法提取为主;分离富集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柱色谱法(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制备色谱法及逆流色谱法,以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色谱为主。而近年来出现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是超临界流体或亚临界流体以及制备色谱与逆流色谱等提取分离方法,可快捷与简便地提取出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纯化茅莓全草中的一种皂苷类成分-悬钩子皂苷R1.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组合分离技术,将茅莓水提醇沉后的粗制品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预分离后,再用100~200目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氯仿-甲醇-水-冰醋酸(40:10:1:0.4%)洗脱,收集样品进行制备型RP-HPLC纯化精制.结果:产品经熔点、MS、IR、NMR、UV和HPLC图谱鉴定,并与文献比较,证明为悬钩子皂苷R1,其纯度>98%.结论:该方法较为简单可行,重复性好,采用的溶剂系统价廉易得、沸点低、易于回收;悬钩子皂苷R1产品可用做分析方法的对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远志药材水解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初步探讨其水解规律.方法 远志药材用稀醇提取,正丁醇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得到总皂苷,总皂苷酸水解后,用硅胶色谱柱、制备液相方法 分离得单体化合物,利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法等鉴定技术,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远志皂苷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远志酸(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南海多棘海星(asterias amurensis)水溶性提取物中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物质。方法粉碎后冷冻干燥的海星经有机溶剂去除脂溶性物质,固体成分以去离子水于低温浸取,将水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 atography,HPLC)分别连以葡聚糖凝胶柱进行初次分离和C18硅胶柱对初次分离活性组分进行再次分离,并用微量稀释法对各分离组分进行抗真菌活性检测。结果南海多棘海星水提物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连以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得到了5个组分:初次分离组分1(FSF-1)、FSF-2、FSF-3、FSF-4、FSF-5,其中FSF-3对红色毛癣显示出较强的抗真菌活性。FSF-4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显示出了较弱的抗菌活性,其余组分对3种真菌无明显抑菌作用。对FSF-3抗红色毛癣菌的有效成分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连以C18硅胶分离柱进一步分离得到了3个组分:次级分离组分1(SSF-1)、SSF-2、SSF-3共3个组分。其中SSF-1对红色毛癣菌仅有微弱的抑菌活性,SSF-2和SSF-3对红色毛癣菌均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且在浓度为1μg/ml仍可表现出抑菌效果。结论中国南海多棘海星体内存在水溶性抗红色毛癣菌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种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甲苯和二甲苯对SD大鼠胚胎肢芽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将肢芽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醛、甲苯和二甲苯及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合溶液中。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对肢芽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作用5d后,甲醛、甲苯和二甲苯对肢芽细胞的IC50分别为10.41、45.58、37.12mg/L,3种物质混合液的IC50为26.51。Q值为1.07。结论甲醛、甲苯和二甲苯均有明显的细胞毒性,3种物质的联合毒性类型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防御素2(HBD2)多肽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高效表达的可行性及融合表达蛋白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PCR扩增不合前导序列的HBD2成熟肽的编码框全长的cDNA片段(smHBD2-cDNA),利用BglⅡ和BamHⅠ同尾酶构建多拷贝串联的nsmHBD2-cDNA的克隆载体,利用NcolⅠ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nsmHBD2-cDNA,在大肠杆菌中BL21(DE3)中诱导表达含HBD2的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产量。可溶蛋白经亲和层析、肠激酶酶切、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HBD2多肽。采用液体培养法,测定重组人β防御素2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构建了n为1、2、4或8倍的多拷贝串联nsmHBD2-cDNA表达载体,1、2和4倍smHBD2-cDNA的可溶蛋白比例分别为52%、48%和31%;而8倍HBD2-cDNA几乎不合可溶蛋白,目标蛋白以包含体形式表达,集中在不可溶部分。重组HBD2对E.coli K12 D3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终浓度约为0.4至0.5μg/ml时,90%细胞的生长被抑制。结论:采用融合表达、多拷贝串联表达方式,可增加产物长度以弱化蛋白酶的降解作用,也减弱了目标蛋白产物对宿主的毒性;适当的多拷贝串联基因可以提高HBD2的产量,但拷贝数过高会影响重组蛋白表达产量,且易形成不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达到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BD2多肽的原核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5.
骨痛灵软膏抗炎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疼痛诊疗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人体生物科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12;3. 吉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诠释瞿麦石油醚萃取物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色谱法将瞿麦石油醚萃取物分为8个组分,通过MTT比色法筛选各组分抗肿瘤生物活性,并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抗肿瘤活性较好的4个组分的化学成分;选择其中2个组分进一步分离和活性筛选,通过GC-MS分析抗肿瘤活性较好的4个二级组分的化学成分。结果:瞿麦石油醚萃取物分离的各组分均显示不同程度抗肿瘤生物活性;较强活性组分的成分鉴定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酯化衍生物和苯酚类化合物。结论:瞿麦石油醚萃取物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脂肪酸酯化衍生物和苯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应用萃取及柱层析的分离方法将生物质裂解油分离成4种组分:烷烃、芳烃、极性组分和难挥发性组分;并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水相和油相中各分离组分分别分析和鉴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xidation of acenaphthene(Ace),a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with a saturated C-C bond by ozone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of ozonation.Methods Ozone was generated from filtered dry oxygen by an ozone generator and continually bubbled into a reactor containing 1g/L Ace dissolved in an acetonitrile/water solvent mixture(90/10,v/v)at a rate of 0.5 mg/s.HPLC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ce concentration.Total organic carbon(TOC)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water 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GC-M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ozonized products.Oxygen uptake rate(OUR)of activated sludge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ozonized products.Results During the ozonation process,Ace was degraded,new organic compounds were produced and these intermediate products were difficult mineralize by ozone,with increasing TOC of soluble organics.The ozonized products were degraded by activated sludge more easily than Ace.Conclusion Ozonation decomposes the Ace and improves its biodegradability.The ozonation combined with biological treatment is probably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way to mineralize acenaphthene in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在体暴露于香烟烟雾大鼠的晶状体中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及其相关荧光,探讨香烟烟雾凝聚物在吸烟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2组,实验组每天暴露于香烟烟雾1h,连续90d,对照组大鼠只暴露于普通室内空气,其他条件相同。每只大鼠两只眼球在处死后摘除,一只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另一只用于研究体内糖化情况。荧光质谱仪检测激发吸收光370/440nm处高度糖化终末产物相关荧光,并通过HPLC检测N-羧甲基赖氨酸及pentosidine。结果:实验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显著组织形态学改变。如增生、肥大,上皮多层化,并有晶体上皮细胞移行于晶状体后囊,对照组未见上述改变。吸烟组晶体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组分中高度糖化终末产物荧光和N-羧甲基赖氨酸及pentosidine显著升高。结论:香烟烟雾吸入致大鼠晶状体白内障样改变,伴随高度糖化终末产物形成,糖化是吸烟致白内障形成的一个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