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漆明刚  伍丹 《西部医学》2011,23(10):1977-19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淋巴管瘤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其中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为沿颈部肌间隙生长的囊腔,囊腔内呈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多房囊性4例,单房囊性1例,延伸至纵隔合并出血1例;3例多房囊性和1例单房囊性显示囊壁及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结论 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及延伸(累及)范围,对诊断和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瘤的CT资料,CT平扫11例,同时增强扫描5例.结果11例中,囊性淋巴管瘤7例,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颈部淋巴管瘤的CT特点:①单囊性肿块3例,多囊性肿块4例;②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③沿疏松结缔组织浸润性生长;④合并出血或感染,瘤内显示斑片状高密度影;⑤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部分强化显影.结论CT检查对颈部淋巴管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婴幼儿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婴幼儿淋巴管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疏松的间隙组(23例,头颈部、颌面部、腋窝、大网膜),体表软组织组(15例,胸壁及腹壁9例,四肢4例,臀部2例),最常见的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囊性肿物,囊壁菲薄,内有细条状分隔,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及累及范围,多数能作出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其中24例行CT检查(10例增强检查),35例行MRI检查(1例增强检查),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平扫检查.结果 57例病灶X线均见局部软组织肿大.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CT示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多个点状低密度影;18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囊腔内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12例颈部病变沿颈部肌间隙生长,5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和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显示囊壁,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多见静脉期强化明显);1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MRI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其内两端变钝,蚓状、匍匐状低信号,21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中15例为稍长T1长T2信号、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混杂信号.结论 应用X线平片结合MRI联合检查模式为儿童淋巴管瘤最佳诊断方式,此模式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64例,其中54例行彩超检查,22例行CT平扫,1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超声检查:36例表现为囊壁有完整光滑的线形回声,类圆形,其内无或少量分隔,内为无回声区;5例继发出血者囊内可见点状回声,转换体位有点状回声浮动;13例瘤体表面覆有增厚的强回声,断面呈海绵状、网格状或蜂窝状.CT检查,11例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可见囊壁;囊壁厚1~2 mm,瘤内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6~24 Hu,无或有少量分隔;3例出血者有分层征(液~液面),8例病灶边界不清,呈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块影,瘤内可见分隔,CT值在35 Hu左右;CT增强者:增强前后瘤内密度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轻度增强.结论 淋巴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囊性淋巴管瘤超声和CT根据其特征均能得以诊断,但超声简单易行,无损伤宜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淋巴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淋巴管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检查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下淋巴管瘤的影像特征。结果25例淋巴管瘤中20例囊性淋巴管瘤,CT平扫14例表现为单一囊肿,6例表现为多房性囊肿,囊腔内见有分隔;增强扫描8例出现囊壁或(和)间隔的轻微强化。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平扫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检查实性部分有明显分期增强;1例毛细管型淋巴管瘤表现为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增厚,部分区域见有小蜂房样表现,增强扫描见有轻度不规则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为淋巴管瘤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MSCT及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观察和分析病变的部位、累及的间隙、形态、结构、密度/信号及增强等表现。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上、中、下部和颈浅间隙、颈动脉鞘间隙、颈深间隙,其中大部分位于颈中部(共20例)和颈动脉鞘间隙(共21例)。CT及MRI表现为多囊型28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沿颈部间隙蔓延;其中16例囊壁和分隔较薄,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于CT呈水样密度,于MRI呈长TI、长T2信号。单囊型4例,病变较小,为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壁薄,增强壁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和信号与多囊病变相似。合并感染4例,其中多囊型3例、单囊型1例,囊壁及分隔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囊内容物密度/信号与肌肉密度相仿,增强囊壁及间隔中度强化。合并出血10例,其中多囊型9例、单囊型1例,CT显示囊内容物密度明显增高,于MRI呈T1及T2混杂信号,可见液液分层。结论 CT及MRI能显示小儿颈部淋巴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故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例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典型CT表现:肿瘤边缘光滑,呈密度均匀的囊性包块,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囊壁较薄,呈轻度强化,囊内不强化.肿瘤为多囊时,可见囊内有线状分隔,合并出血时,可见囊内有"液-液"平面.结论:儿童颈部淋巴管瘤在CT检查方面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表现,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征.结果 胰腺炎假囊肿7例,平扫表现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囊性肿瘤6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并见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不规则强化;胰腺癌囊变3例,平扫呈程度不同的低密度区,囊变区内无分隔,残留癌肿成分较多时,囊变区壁厚不均匀;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囊变2例,囊液密度略高,增强周边强化;胰腺脓肿2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强化.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表现特征.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1.
万霞  毕纯龙  张蔚 《黑龙江医学》2008,32(9):646-648
目的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特征。方法搜集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均行CT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和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舌管囊肿28例(45.16%),颈淋巴管瘤21例(33.87%),鳃裂囊肿13例(20.97%)。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CT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CT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CT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单房囊肿3例,多房囊肿4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2例,7例均密度均匀。手术病理证实圆肠系膜、网膜系膜及结肠系膜下各1例。结肠系膜及空肠系膜各2例。结论: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对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昱  管杰  何海贤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8):3413-3416
目的 探讨颈面部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53例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6.5个月-41岁,中位数年龄2.25岁,舌骨上区肿瘤占34%(18/53),舌骨下区占66%(35/53).病灶长径3.3~8.2 cm,平均4.4 cm.77.4%(41/53例)的患者以颈部包块作为惟一症状,手术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内出血2例次、感染而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增大5例次,呼吸阻塞4例次,吞咽困难2例次.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结合CT检查11例,MRI检查21例.结果 肿瘤完整切除34例,占64.2%,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患者于手术后9个月~5年内均有残余或复发病变持续存在,其中舌骨上区7例(7/18),舌骨下区4例(4/35).病变复发或残留的概率在舌骨上区明显高于舌骨下区(χ~2检验,P<0.05).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面神经下颌支瘫痪1例、Homer's综合征1例、继发性出血1例、腮腺瘘1例、术区积液1例、伤口感染1例、舌体水肿、呼吸道阻塞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手术后病理学证实:毛细淋巴管瘤19例,囊性淋巴管瘤34例.结论 颈面部淋巴管瘤的病变所在部位是手术能否成功切除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尽管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理想选择,但如果病变范围较大,邻近累及结构易于损伤,手术不应强求.  相似文献   

14.
腹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部淋巴管瘤2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单房型淋巴管瘤13例;多房型淋巴瘤15例。16例囊壁及间隔清楚显示,12例囊壁及间隔未显示,全部病例均未见壁性结节。腹腔内淋巴管瘤18例,其中1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管瘤10例,其中有5例发生于肾上腺区域。结论:肠系膜和肾上腺区域分别是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好发部位。CT能准确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囊壁和分隔,明确其囊性性质,CT值偏低或穿刺液为乳糜性具有较大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在淋巴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 15例淋巴管瘤,其中颈部10例、后胸壁2例、肠系膜2例、脾脏1例。多表现为囊性、边界不清的病灶。结论 CT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57岁,平均42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其中单房囊肿7例,多房囊肿4例。术前仅有1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而确诊。结果11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9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后腹腔镜下切除肿瘤。全组均病理证实为(腹膜后)淋巴管瘤,随访8个月~12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由于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而易漏诊和误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对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颈部淋巴管瘤患儿均行CT检查。结果11例患儿,肿块仅限于颈部9例,累及颌下间隙和(或)纵隔2例。CT平扫表现为颈部多房或单房性、薄壁水样密度肿块。结论CT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9例,CT平扫+增强7例;MRI扫描8例,其中6例增强;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回顾性分析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9例病灶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多房性肿块,囊性为主,病灶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4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MRI显示:液-液平征3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实质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USG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光团,CDFI示点片状红蓝血流信号。结论对颈胸部皮下血管淋巴管瘤,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首选方法;对于病灶向纵隔内延伸应首选CT或MRI检查,三者结合起来可较全面地显示病变特征,提高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