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检测 392例不同胃部疾病 :慢性胃炎 (2 13例 )、消化性溃疡 (77例 )、不典型增生 (5 3例 )及胃癌(4 9例 )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法 ,Giemsa染色法及C1 4呼气实验等 3种不同方法检测胃粘膜Hp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 3和bcl xl的表达情况。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及caspase 3和bcl xl表达的差异。结果 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但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 (P <0 0 5 )。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caspase 3的表达依次降低 (P <0 0 5 ) ,bcl xl的表达依次升高 (P <0 0 5 )。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aspase 3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bcl xl表达升高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正相关 ,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 ,可能与改变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P53、P21和P18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中P5 3、P2 1、P185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2例胃癌中抑癌基因P5 3、癌基因ras和c -erbB -2的蛋白表达。结果 :胃癌中P5 3、P2 1、P185的表达率分别为 46 8%、45 2 %、41 9% ;低分化胃癌P5 3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胃癌 (P <0 0 5 ) ;肌层或浆膜层侵犯的P185表达率高于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185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P5 3、ras、c -erbB -2基因协同作用参与了胃粘膜的癌变过程 ,且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桂方  张志广 《临床荟萃》2009,24(6):498-50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乳腺癌扩增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1,AIB1)基因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和改良吉姆萨(Giemsa)染色法检测Hp,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AIB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3%、71.4%和43.3%,AIB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75±0.24、1.92±0.26和1.10±0.19。胃癌组及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及AIB1mRNA的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或〈0.01)。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阳性AIB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P〈0.01)。结论Hp感染可能与胃黏膜组织中AIB1mRNA的过表达有关,可能是其新的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DM2、S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取自本院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30例,Western-blot法检测胃癌标本中MDM2、Sp1蛋白的表达,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采用Giemsa染色法。结果 30例胃癌患者中Hp阳性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上调MDM2、Sp1蛋白表达。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Sp1表达增加,通过对mdm2基因启动子区的调节进而导致胃癌中MDM2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P感染、C-myc和P5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以134例胃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胃炎组32例,胃癌前病变组44例,胃癌组58例,检测各组Hp感染及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和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χ~2=9.4313,P0.05);胃癌前病变组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1.6480,P0.05);胃癌组与胃癌前病变组中均有较高的C-myc基因阳性表达,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53基因阳性表达比较,胃癌前病变组与胃癌组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Hp感染阳性者C-myc和P53基因阳性表达均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Hp感染与C-myc和P53基因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C-myc与P53基因在胃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Hp感染与C-myc、P53基因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可激活C-myc基因,使P53基因失活,三者均可作为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前期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肿瘤基因P53、P21的关系及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针对胃癌前期病变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老年胃癌前期病变的不同阶段幽门螺杆菌(HP)、PCNA、肿瘤基因P53、P21的检测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全部病例给予中、西药干预治疗,然后再检测以上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HP感染与胃癌前期病变有明显相关性,与PCNA、P53、P21过度表达有相关性;根除HP并系统干预治疗后PCNA、P53、P21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胃癌前期病变早期积极的根除HP并系统的干预治疗对阻断癌前期病变的发展,促使病变逆转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雌、孕激素受体 (ER、PR)与C -erbB -2癌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15 8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了ER、PR和C -erbB -2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PR和C -erbB -2的表达率分别为 6 8 4 %、6 2 0 %、5 4 4 %。ER的表达与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 P <0 0 1) ;C -erbB -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ER、PR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C -erbB -2表达阴性及ER、PR表达阳性 4年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高。结论 :ER、PR的测定有利于选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C -erbB -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C -erbB -2阴性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中hMSH2、p27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抑癌基因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进行hMSH2和p27蛋白检测,其中Hp感染32例,非Hp感染33例。结果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率为66.15%,在非Hp感染组为81.82%,明显高于Hp感染组的50.00%(P<0.05);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率为47.69%,非Hp感染组与Hp感染组的表达率分别为48.48%与46.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导致hMSH2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使hMSH2识别碱基错配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失活的p27基因得不到有效修复,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向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变过程中胃黏膜上皮细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细胞增生及抑癌基因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美蓝法及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312例胃镜活检标本Hp感染率,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胃癌(GC)100例。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标本中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观察Hp感染对Ki-67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运用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所有病例、CSG、CAG和GC中Hp感染率分别为49.0%(158/312)、25.9%(29/112)、53.0%(53/100)、71.0%(71/100)。CAG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GC组明显高于CAG组和CSG组P〈0.05,P〈0.01)。所有病例中均能检测到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Ki67在CSG、CAG、G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40/112),58.0%(58/100),64.0%(64/100)。且GC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P27在CSG、CAG、GC中的表达率为36.6%(41/112),32.0%(32/100),29.0%(29/100)。随着病变进展,P27的表达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在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胃癌可能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Ki-67和P27的表达异常,使抑制上皮生长与调节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转化因子受体数目减少,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同时也与抑癌基因P27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增殖活性、抑癌基因、癌基因的关系 ,为胃癌中医辨证本质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线索或指导。方法 观察 6 2例胃癌病人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分型 ;并设正常对照组 31例。检测它们PCNA表达 ;抑癌基因P53 失活、过表达 ;癌基因C erbB 2激活、过表达的变化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胃癌虚、实证病人其胃癌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升高、P53 基因表达显著升高、C erbB 2基因显著升高 (P均 <0 0 1) ;胃癌虚证与实证比较 ,虚证更为显著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失活 ,癌基因激活是引起胃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抑癌基因失活是正气衰弱的表现 ,癌基因激活是邪气亢实的表现 ,PCNA则是胃癌局部正邪相搏的表现形式 ,胃癌的不同阶段PCNA、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不同 ,晚期即中医虚证阶段表现更为显著。在基因水平体现了胃癌正衰邪盛、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促进抑制基因活性 ,抑制癌基因激活的“促正抑邪”疗法为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赖跃兴  徐萍  杨道华  徐凯  王静 《临床荟萃》2012,27(9):755-757,F000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肠上皮化生不同亚型中突变型p53 (mt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14碳-呼气试验检测Hp,通过爱显蓝-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法检测mt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肠上化生各亚型Hp感染率均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各亚型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性结肠化生mtp53蛋白表达率为24.4%,明显高于其他亚型和非萎缩性胃炎;不完全结肠化生组Hp阳性患者中mtp53蛋白表达率为36.0%,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结论 不完全性结肠化生中突变型p53表达升高,其表达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ivin和P5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份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2.5%,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Ⅲ+Ⅳ期胃癌组织中livin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livin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对临床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的病变组织中Smad4的表达分布,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9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标本,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合Giemsa染色判断Hp感染,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Smad4的表达分布.结果 胃癌组织中Hp阳性者Smad4表达(42.9%)显著低于其阴性者(90.9%,P<0.05),胃癌患者Hp的感染与Smad4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6,P<0.05).Smad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56.4%)显著低于其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100%,P<0.05).Smad4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浸润程度越重、分化程度越低,其阳性表达率亦越低(P<0.05);而Smad4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Smad4的表达有相关性,Smad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Hp可能通过Smad4而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三叶因子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三叶因子2(TFF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检测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以及Hp根除前后胃窦黏膜TFF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TFF2阳性物质表达于胃黏膜上皮近基底部的胃腺细胞的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的TFF2染色评分显著减少(P<0.05);根除Hp后的胃黏膜较根除前TFF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TFF2表达减少,提示TFF2在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RacGA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25例胃癌患者,根据有无Hp-L感染分为Hp-L感染阳性组(感染组)和Hp-L感染阴性组(未感染组),另选取胃镜检查为正常胃黏膜,且Hp-L感染阴性的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RacGAP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中RacGAP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胃癌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结果 RacGAP1主要表达在胃癌组织细胞核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RacGAP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RacGAP 1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RacGAP1 mRNA的表达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感染组>未感染组>对照组;RacGA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瘤体大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和Hp感染有关;感染组生存率63.6%(49/77),未感染组生存率83.3%(30/36)。未感染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RacGAP1表达显著升高,Hp感染可能导致RacGAP1表达的提高,且RacGAP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I表达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标本选取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胃镜活检病例,胃癌病例61例,同病例癌旁黏膜同时取材,胃炎病例31例。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2.5%(32/61);正常黏膜组Hp感染率为54.8%(17/31),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APE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7%(48/61),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的37.7%(23/61)(P〈0.05)及正常黏膜组的32.3%(10/31)(P〈0.05),但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APE1蛋白在粘液癌、低分化腺癌及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AP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分别为62.5%(20/32)和96.6%(28/29),感染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d0.05)。【结论】胃癌和胃炎均有较高的Hp感染率。胃癌细胞的APE1蛋白表达呈上调状态,但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p感染可抑制APE1蛋白的表达,检测胃黏膜中APE1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胃癌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CagA+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agA^ 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CagA^ Hp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的机制。方法:以TUNEL染色法研究30例CagA^ Hp阳性患者Hp根除前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CagA^ Hp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3.42%,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降为4.8%,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而CagA^ Hp仍为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无明显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CagA^ Hp阳性患者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阳性明显增多(P<0.01),且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而CagA^ Hp仍为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无明显增强(P>0.05);bax蛋白表达阳性的CagA^ Hp阳性患者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bax蛋白表达阳性明显减少(P<0.01),且胃黏膜上皮细胞bax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CagA^ Hp仍为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ax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无明显减少(P>0.05)。结论: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是CagA^ Hp参与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CagA^ Hp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贲门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和小鼠双微体基因(MDM2)309基因多态性,探讨MDM2309基因多态性及Hp感染与责门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106例贲门癌患者和性别、年龄配对的106例正常对照的MDM2—309基因型及其与贲门癌风险的相关性,实验对象胃镜取材进行活组织快速尿激酶检测(RUT)、活检组织病理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选其中任两种方法检测Hp结果一致者入选。结果贲门癌患者MDM2309基因G/G、G/T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OR值分别为3.02(95% CI=1.38~6.59,P=0.009)、2.11(95%CI=1.07~4.15,P=0.031),在伴有Hp感染的贲门癌患者中,MDM2309基因G/6、G/T型与T/T型相比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R值分别为5.38(95%CI=1.90~15.20,P=0.001)、3.20(95%CI=1.36~7.50,P=0.008),而HP阴性组中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309G等位基因(G/G和G/T)可以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伴Hp感染后,MDM2309G等位基因携带者贲门癌发病风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