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王丰  朱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6):2291-2294
目的 检测大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NgR的表达情况.方法 悬浮培养法培养大鼠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形成神经球后,以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检测神经球及其分化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细胞亚型的NgR表达情况.结果 神经干细胞分化前和分化第1天所有细胞都显著表达NgR,NgR表达阳性率在分化第2天降至82.1%±4.14%,分化第3天降至最低点35.3%±4.31%.分化后形成的细胞中只有神经元和少量未分化细胞表达NgR,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不表达NgR.结论 在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过程中NgR基因表达被关闭,而在其分化成神经元的过程中则始终表达NgR.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内,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hRNA实现持续稳定的NgR沉默。方法 设计并合成表达NgR shRNA的慢病毒载体,通过转染293T细胞系收集包装好的病毒颗粒。分离培养初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以不同MOI值感染慢病毒,流式细胞术确定感染所需的最佳MOI值。感染慢病毒的神经干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后进行单克隆培养,Western blot法检测NgR的沉默效率。取感染后不同天数的神经干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NgR沉默的稳定性。结果 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6天后可见神经球形成;流式细胞术测定慢病毒感染的最佳MOI=10;慢病毒感染后NgR的沉默效率可达80%,并可在7~28天内维持在70%~80%。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shRNA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内实现较为稳定的NgR基因沉默,为开展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观察其生长、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MTT法、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分离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呵形成大量悬浮的神经球,并可进行体外扩增传代,神经球内的细胞均呈nestin阳性.在添加10%胎生血清7 d后,神经球细胞可分化为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的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可得到大量神经干细胞,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生长及分化情况,为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孕13d SD大鼠胚胎脊髓,在条件培养基中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从大鼠胚胎脊髓可获得具有自我增殖分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培养7d即可获得神经球。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法鉴定干细胞分化,可检测到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从大鼠胚胎脊髓能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并可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悬浮培养法培养大鼠脊髓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形成神经球后,以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干细胞。把神经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加入血清,B组加入血清和bFGF,分化培养7 d后,GFAP抗体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观察其各亚型的比率和形态特点。结果:神经干细胞分化第7d,A组和B组均形成4种亚型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为胞体延长型,扁平多角形,星形和双极型。B组中双极型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长度明显超过A组。结论:bFGF可以显著促进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的双极型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6.
胰酶消化法收集脊髓神经干细胞最佳消化时间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低浓度胰酶消化分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最佳作用时间。方法:选用新生24h内大鼠的脊髓,取材后分别以0.125%胰蛋白酶37℃振荡消化15,30,45,60min和4℃消化过夜,以获取细胞。培养1周后分别计数和比较各组成活神经球数。nestin荧光染色及诱导神经球分化鉴定神经干细胞。结果:4℃过夜组培养失败,其余各组均培养出nestin表达阳性的神经球。15~60min各组培养1周后获得的神经球数为(2.8±0.81),(4.1±0.71),(7.5±1.44),(6.4±1.95)个/视野。消化45min组和60min组1周后成活神经球数最多(P<0.05)。结论:0.125%胰蛋白酶37℃振荡消化45、60min可以最有效的分离大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神经球石蜡包埋和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团石蜡包埋技术,检测神经球内部的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表达。方法从孕17d的SD大鼠胚胎大脑海马部位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石蜡包埋神经球,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球内部的nestin表达。结果培养中的神经球均显示nestin阳性表达,但阳性细胞比例和细胞团中阳性细胞所处部位有较大差异。结论细胞团石蜡包埋技术检测神经球内部的nestin表达,能全面反映神经球中神经干细胞存在的比例,可作为优化培养技术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化鉴定,为临床应用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首次采用注射器灌注法分离新生24 h Wistar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培养液调节细胞终浓度并进行培养,形成克隆后,传代。将传至第1代培养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F12 培养基诱导其分化。形态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利用鼠抗Nestin抗体、鼠抗GFAP抗体、鼠抗MAP-2抗体进行分化的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结果:新生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在血清的作用下可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细胞形态、表达特异性组织蛋白Nestin、GFAP、MAP-2的神经细胞。结论: 大鼠脊髓内可分离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呈贴壁增殖状态,并有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细胞团石蜡包埋技术,检测神经球内部的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表达.方法从孕17 d的SD大鼠胚胎大脑海马部位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石蜡包埋神经球,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球内部的nestin表达.结果培养中的神经球均显示nestin阳性表达,但阳性细胞比例和细胞团中阳性细胞所处部位有较大差异.结论细胞团石蜡包埋技术检测神经球内部的nestin表达,能全面反映神经球中神经干细胞存在的比例,可作为优化培养技术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及模型组,模型组再分为治疗组(MSCs组)以及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后拔除鱼线再灌注,1d后MSCs组注射间充质干细胞,Vehicle组注射等量培养基溶液,移植后1d,3d,7d应用RT-PCR法检测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Vehicle组相比,MSCs组大鼠7d神经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MSCs组1,3,7d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Vehicle组降低(P<0.05)。结论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为治疗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制作脊髓横断大鼠模型,造成大鼠下肢瘫痪,分别在损伤急性期和损伤3周后移植胎鼠组织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动物行为变化,脊髓神经电生理变化和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细胞移植后第8d即可见瘫痪大鼠的后肢肌力开始恢复,2-3周后可出现爬行,4周后后肢活动沃跃;对照组瘫痪的肢体无任何恢复。脊髓诱发电位部分出现,动作电位波幅较高,对照组未出现诱发电位,且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减低,脊髓移植肉眼可见有增生的组织充填,镜下有大量新生的细胞,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阳性染色,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使脊髓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Nogo-66受体在成年大鼠脊髓白质内胶质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泽岚  刘莹莹  金卫林  刘惠玲  鞠躬 《医学争鸣》2004,25(16):1444-1447
目的:研究Nogo-66受体(NgR)在成年大鼠脊髓白质的分布情况.方法:选用正常雄性SD大鼠脊髓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和包埋前免疫电镜染色,观察NgR免疫阳性物质在脊髓白质的定位情况.结果:在光镜水平可观察到NgR阳性的点状结构主要分布在脊髓白质胶质细胞胞体周边和突起上,且与细胞膜关系密切;在电镜水平可观察到NgR阳性的胶体金颗粒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寡突胶质细胞之间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上.结论:本研究提供了NgR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白质胶质细胞分布并且在缝隙连接定位的形态学证据,提示NgR可能在胶质细胞间的通讯中发挥一定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cl-2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经Ad-EGFP为载体介导端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阴性转染组、bcl-2转染组。Western-blot检测神经干细胞在转染前后bcl-2蛋白的表达。成年雌性SD大鼠85只,造模成功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bcl-2-NSCs组,24只/组,按照改良的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通过BBB评分、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造模后7 d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检测脊髓损伤区周围HSP27、c-fos基因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造模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HE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测EGFP标记的NSC存活及分布情况,通过SEP和MEP观察大鼠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结果 bcl-2基因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后,bcl-2转染组与对照组、阴性转染组相比bcl-2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P0.05);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cl-2-NSCs组优于NSCs组,NSCs组优于对照组。造模后72 h,bcl-2-NSCs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NSCs组(P0.05)。造模后7 d,与对照组和NSCs组相比,bcl-2-NSCs组HSP2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较显著升高(P0.05),bcl-2-NSCs组c-f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显著降低(P0.05)。造模后4周,HE染色对照组可见脊髓组织缺失及脊髓空洞形成,无神经轴索通过。NSCs组损伤区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脊髓空洞较小,bcl-2-NSCs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未见脊髓空洞。EGFP标记的阳性细胞数:bcl-2-NSCs组最多,NSCs组次之,对照组未见,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4周,SEP和MEP的潜伏期:bcl-2-NSCs组NSCs组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波幅:bcl-2-NSCs组NSCs组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Ad-EGFP为载体介导端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基因转染使神经干细胞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bcl-2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升高脊髓损伤区HSP27表达,降低脊髓损伤区bcl-2基因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分化鉴定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脊髓等区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贴壁分化观察.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检测技术,观察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的神经细胞.结果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脊髓等区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克隆中有nestin表达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见典型的干细胞特征和不对称分裂现象.贴壁分化后可以出现MAP2、NSE、GFAP和GC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具有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基因转染对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 E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和纯化EMSCs,SHH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EMSCs(SHH-EMS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转染前后EMSCs的干细胞标志蛋白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onnexin-43,蛋白质印迹检测SHH蛋白表达。诱导分化实验分为4组:SHH-EMSCs诱导组、SHH-EMSCs正常培养组、EMSCs诱导组、EMSCs正常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诱导后轴突膜蛋白(GAP-43)、 β-3微管蛋白(TUBB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并将SHH-EMSCs悬液注入大鼠脊髓组织内,观察该细胞在脊髓内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经SHH基因转染后的EMSCs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onnexin-43阳性率达90%;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SHH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HH-EMSCs诱导组培养7 d后,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SHH-EMSCs诱导组GAP-43、TUBB3、MBP和Smoothe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FAP在4组细胞中均为弱表达,无显著差异。SHH EM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情况良好且表达TUBB3。 结论: SHH基因转染的EMSCs具有更高的向神经样细胞分化效率,并可在脊髓内存活;EMSCs可望成为移植脊修复髓损伤的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探讨hTERT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用病毒PLXSN为载体介导hTERT基因反转录转染神经干细胞,分为阴性转染组、对照组与hTERT转染组3个组。经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hTERT蛋白的表达。运用细胞生长曲线、CCK-8比色法两种方法,分析细胞生长的优化作用。将造模成功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hTERT-NSCs、NSCs与对照组3组,每组各分24只,通过改良的Allen打击法来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通过斜板试验,BBB评分给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检测。通过HE染色及荧光显微镜研究,PKH-26标记的分布情况及NSC存活取材进行病理切片。术后72h通过RT-PCR分析脊髓损伤区周围MMP9/2、AQP/9基因的表达,运用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分布情况及NSCs存活。结果 hTERT基因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后,hTERT基因转染组蛋白水平有高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出现明显增快,相比与阴性hTERT转染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指数略低于阴性转染组,阴性转染组略低于hTERT转染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与对照组相比hTERT转染组AQP4/9基因表达均较显著降低。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对照组最少,hTERT转染组最多,阴性hTERT转染组次之,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PLXSN病毒为载体介导hTERT基因逆转染神经干细胞,可以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hTERT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降低脊髓损伤区周围AQP/9、神经细胞凋亡和MMP9/2基因的表达,且能够促进大鼠的电生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HBE兔用于热原检查试验适用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对热原检测的要求,对WHBE兔进行测温。结果WHBE兔筛选一次性合格率为74.91%,与日本大耳白兔相当,但略高于普通级新西兰兔,且WHBE兔初筛体温分布频率呈正态分布,以38.5-39.5℃居多,且体重大小对WHBE兔合格率影响不明显。结论WHBE兔体温稳定,重复性好,适合用于热原检查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后对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GFP转基因孕鼠(E 12~14d)的海马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胆碱能神经元方向分化.SD成年大鼠以显微剪横断脊髓制成SCI模型.将SD大鼠18只分为3组:A组注入DMEM/F12培养液;B组注入神经于细胞的细胞液,C组注入在体外定向诱导为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液;3组实验动物均于细胞移植后采用B B B评分法定期评估运动功能.于移植后第8周末,取出相应的脊髓阶段,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从海马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表达nestin,胎鼠骨骼肌提取液可以诱导这些细胞中的11.8%分化成为胆碱能神经元,与对照组差异明显.B组和C组所有大鼠BBB评分在移植细胞3周以后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所有大鼠BBB评分在移植细胞4周以后明显高于B组(P<0.05).在移植第8周末,冰冻切片中可见ChAT染色阳性细胞.结论 神经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向胆碱能神经元定向分化,定向分化后移植应用在脊髓横断损伤治疗中,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