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表达,并研究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分析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同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进行相应分析,并根据其表达情况了解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率57.78%,孕激素受体阳性率51.11%,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58.89%;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增加,则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增加(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分析ER、PR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雌激素受体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分析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并无相关性。PR表达及ER不同阳性强度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关注并检测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测定了38例卵巢肿瘤的雌、孕激素受体,发现少数良性肿瘤、部分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雌、孕激素受体,且恶性肿瘤的雌激素受体的阳性率高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中上皮类肿瘤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于非上皮类肿瘤,分化好的肿瘤的雌激素受体高于分化差的肿瘤。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与临床期别、月经状况无关。本研究提示:雌、孕激素受体作为指导卵巢肿瘤内分泌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5例子宫肌瘤瘤体和非瘤肌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结果: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6.67%,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7.78%,非瘤肌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6.67%,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28.8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比激素水平更能确切反映激素的作用,子宫肌瘤的发病并非因血雌、孕激素水平的或高直接引起,而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66例经手术切除的卵巢肿瘤标本(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32例)作肿瘤细胞胞浆雌、孕激素受体含量测定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卵巢良、恶性肿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1);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恶性组上皮性肿瘤与非上皮性肿瘤细胞胞浆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5);粘液性囊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均值低于浆液性囊腺癌及宫内膜样癌的雌激素受体均值,但无统计学意义(P>0.5)。肿瘤的分级及其细胞核分裂相与雌激素受体间,淋巴细胞浸润的多少与孕激素受体间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定62例术前未行化、放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C-erbB-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7.8%(42/62)、45.2%(28/62)、48.4%(30/62);(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C-erbB-2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阳性患者C-erbB-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二者均阴性表达患者(P<0.05);(4)C-erbB-2(+)且雌激素受体(-)患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erbB-2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同时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C-erbB-2基因高表达或C-erbB-2(+)且雌激素受体(-)的患者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往往不佳。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患者癌组织中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组分的检测李添应,邱前辉,吴乃允(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广州,510089)主题词鼻咽肿瘤/化学;受体,雌激素/分析;受体,孕激素/分析;放射配基测定中图号R739.63受体作为一种肿瘤的生物学标记物的...  相似文献   

7.
孙红  张惜阴 《上海医学》1994,17(9):511-513
本研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雌二醇、孕酮的组织化学方法(简称酶联组化法)检测1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观察经三苯氧胺20mg每日三次口服10天治疗前后受体含量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发现治疗前: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6.2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37.5%,治疗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2.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8.75%,16例中有3例病理组织学检查仅见混合型增生过长或增生期子宫内膜,另外6例组织学分级有好转。本研究结果提示:三苯氧胺治疗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为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或通过孕激素受体的增加而使肿瘤组织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生长因子受体(HER-2)、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水平和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 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8%、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5%、生长因子受体阴性率为55%、P-糖蛋白检测为-~+占49%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检测为-~+占39%,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化疗有相关性(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P-糖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联合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ER、PR、HER-2、P-gp和GST-π对子宫内膜样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40岁)食管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3例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表达变化。结果: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7%,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7%。EP、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较高的ER表达,而P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提示ER变化是青年食管癌患者频发的分子事件,进一步了解血清和组织雌、孕激素水平和ER的变化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食管癌变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应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对47例良性乳腺病变及32例乳腺癌旁组织进行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纤维瘤、乳腺病,乳腺癌癌旁组织及远离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3.91%、80%、84.38%、46.88%。增生的腺上皮体积小、数量少者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均为腔模型,细胞增生活跃者多数为胞浆型,少数为核浆混合型,说明乳腺良性病变及细胞癌过程中均受体内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ER、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的表达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乳腺癌从原发灶到复发转移灶,ER阳性率由60.7%变为57.1%,表达不一致率为12.5%(7/56);PR阳性率由55.4%变为44.6%,表达不一致率为16.1%(9/56);Cerb-B2阳性率由19.1%变为29.5%,表达不一致率为9.1%(4/44);Ki-67指数表达不一致率为24.5%(12/49);P53阳性率由37.5%变为55.6%,表达不一致率为13.3%(6/45)。结论 检测复发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能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及网格点计数方法,对30例乳腺癌、38例纤维腺瘤、39例小叶增生及23例非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及细胞密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①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及非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率均分别低于癌中的表达(P<0.05),纤维腺瘤与小叶增生之间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组病变中细胞密度的高低与受体阳性表达有关(P<0.05)。提示:乳腺良性病变中ER、PR阳性率的不同,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长强"穴位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A-782小鼠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小鼠左侧腋下制作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电针组8个样本中,ER样性表达8个,阳性表达率100%,PR阳性表达7个,阳性表达率87.5%;模型组8个样本中,ER样性表达0个,阳性表达率0%,PR阳性表达2个,阳性表达率25.0%,电针组乳腺癌小鼠ER、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电针组。结论:ER、PR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对乳腺癌小鼠的ER、PR具有促进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对乳腺癌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erbB-2基因蛋白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②方法收集18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erbB-2、ER、PR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③结果ER阳性63例,PR阳性81例,CerbB-2阳性108例,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肿块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月经状态有一定相关性。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ER、P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④结论ER、PR及CerbB-2的表达与临床各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指导乳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836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分布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836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ER(+)、PR(+)、PR(-)表达率和年龄分布无关(P>0.05),≤39岁年龄组ER(-)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绝经后ER(+)率高于绝经前患者(P<0.001),PR(+)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01);组织病理学类型和ER、PR之间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者(P<0.001),ER(-)、PR(-)表达率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表达有一定规律,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配体免疫组化法,在84例乳癌石蜡切片上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黄体酮受体(PR)检测,ER、PR阳性分别为46和54例,与文献报道一致,其中ER(+)/PR(+)40例、ER(+)/PR(-)6例、ER(-)/PR(+)14例、ER(-)/PR(-)23例;ER和PR的表达与乳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C- erb B2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 PS2的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链亲和素法检测 2 4 5例乳腺癌中 C- erb B2的表达。结果 约 6 0 %的乳腺癌有 C- erb B2癌基因表达 ,C- erb B2表达阳性率在 ER、PR及 PS2阳性组分别为 4 5 .19% ,4 8.0 8% ,2 3.2 6 % ,在 ER、PR及 PS2阴性组分别为 71.5 5 % ,70 .4 3% ,5 0 .75 % ,C- erb B2癌基因表达与 ER、PR及 PS2均分别呈负相关 (P<0 .0 5 ) ,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 (P>0 .0 5 ) ,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结论检测 C- erb B2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TEN基因、ER和PR的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石蜡包埋42例乳腺癌组织和12例乳腺小叶增生(对照组)中PTEN蛋白、ER和PR的表达水平,比较上述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病理分级及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PTEN高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PTEN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复发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45岁者PTEN高表达率明显低于〉45岁(P〈0.05);PTEN高表达的乳腺癌与腋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1);PTEN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TEN低表达患者(P〈0.01),且PTEN基因表达与ER受体呈正相关性(P〈0.05),与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PTEN基因低表达提示肿瘤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其预后不良;联合检测ER和PTEN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种预测乳腺癌预后和转移趋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0例良性增生病变标本中Fhit基因及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中阳性表达率为27.34%(35/128),明显低于其在乳腺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绝经情况、肿瘤长径、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Fhit蛋白表达与ER及PR表达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和Fhit蛋白的表达对于乳腺癌诊断、肿瘤恶性程度判定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葡聚糖—活性炭单点饱和放射分析法测定了正常宫颈组织225例(86例子宫颈内膜、79例子宫颈鳞状上皮、60例子宫颈肌)和子宫颈癌87例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含量。结果显示:ER和PR含量在正常宫颈组织高于宫颈癌组织;ER和PR阳性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高于宫颈鳞癌。相关系数分析表明:癌变组织的ER和PR的含量变化不同步,提示癌变后受体的产生或/和作用机理的某个环节可能受损。宜颈癌组织的ER阳性率在临床各期别无规律性变化,PR阳性率有随临床期别增加而下降的趋势。部分宫颈癌患者PR含量较高且少数ER和PR同时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