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毁损对胰腺癌疼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97例胰腺癌疼痛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实施腹腔神经节化学性毁损。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SP和13-EP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97例中仅1例穿刺失败,成功率99.0%,无严重并发症;VAS、血清SP和β-E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1);疼痛完全缓解率54.2%,部分缓解率21.9%,轻度缓解率11.4%,无效12.5%,疼痛复发率仅10.7%,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与疼痛治疗前相比,胰腺癌疼痛患者的淋巴细胞T亚群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本微创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显著减轻胰腺癌性疼痛并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
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治疗胰腺癌疼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在胰腺癌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定位,实时超声动态监测经皮穿刺,于腹腔动脉干根部旁侧注入无水乙醇15ml,对97例胰腺癌痛患者实施腹腔神经节去除术。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SP水平变化。结果:97例中1例穿刺失败, 成功率98.7%,无急性胰腺炎、胰瘘及出血等穿刺并发症;VAS及S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有效率87.5%,显效率76.1%,12例无效。结论:超声介导腹腔神经节去除术安全可靠,能显著减轻胰腺癌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内脏大小神经毁损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内脏大小神经毁损术,采用CTCAE v3.0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气胸、顽固性低血压、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术后1周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吗啡日用量。结果对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气胸、顽固性低血压或心律失常,仅6例出现Ⅰ、Ⅱ度腹泻,对症处理后均好转。30例中,术后1周临床治愈5例、疗效显著21例、有效4例;26例(26/30,86.67%)疼痛缓解程度50%(临床治愈及疗效显著)。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患者VAS及吗啡日用量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且术后3个月VAS高于术后1周(t=-3.14,P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内脏大小神经毁损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晚期胰头癌疼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晚期胰头癌疼痛的方法,并探讨其效果。方法将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晚期胰头癌病人90例,按年龄、病种及病情基本接近的原则分为两组:腹腔神经丛毁损组(46例)和非毁损组(44例)。两组均行姑息减黄处理;毁损组在术中或在B型超声、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穿刺,注入无水酒精20ml。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率、复发率及综合评价其临床受益反应。结果毁损组46例手术无穿刺失败,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疼痛评分(VA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完全缓解率71.9%,部分缓解率21.9%,无效6.2%;疼痛复发率仅13.3%;临床受益反应情况较非毁损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显著减轻胰腺癌性疼痛,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光电导航下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85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光电导航引导下个体化单侧穿刺方法(观察组43例)或常规C臂X线机透视下单侧穿刺方法(对照组42例)行PKP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累及节段、骨折AO分型、骨密度等级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横断面图像上观察并计算穿刺路径与设计路径的吻合率、椎弓根内壁突破率、骨水泥渗漏率和骨水泥中心分布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X线暴露次数、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2 d VAS评分及术后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及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0,P=0.661)。术后2 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2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P=0.68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48 h观察组椎弓根内壁突破率、骨水泥渗漏率、穿刺路径吻合率和骨水泥中心分布率分别为2.33%(1/43)、2.33%(1/43)、86.05%(37/43)、88.37%(38/43),与对照组[分别为19.05%(8/42)、21.43%(9/42)、45.24%(19/42)、50.00%(21/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光电导航下个体化单侧穿刺PKP能提高靶点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椎弓根内壁穿破,能够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姑息手术以及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3种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99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对103例无法切除的胰腺癌分别行放射介入(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1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姑息手术组,60例)及姑息手术同时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28例)。结果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前的疼痛的21例术后疼痛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3%(3/21)及76.2%(16/21),显著高于其他2组(2χ=6.305,P=0.012;2χ=4.525,P=0.033)。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显著长于姑息手术组(7个月)及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2个月)(P=0.0005)。结论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胰腺癌可行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姑息手术以及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3种方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1994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对103例无法切除的胰腺癌分别行放射介入(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15例),胆肠、胃肠吻合术(姑息手术组,60例)及姑息手术同时行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组,28例).结果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组术前的疼痛的21例术后疼痛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3%(3/21)及76.2%(16/21),显著高于其他2组(x2=6.305,P=0.012;x2=4.525,P=0.033).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组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显著长于姑息手术组(7个月)及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组(2个月)(P=0.0005).结论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胰腺癌可行经肝穿刺置管内引流治疗,姑息手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后早期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07月至2015年06月期间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择期行单侧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62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Ⅱ级,年龄37~52岁,体重46~7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组),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臂丛神经阻滞组(联合使用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监测术后疼痛程度(记录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5个不同的时间点采取两组患者末梢静脉血,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的浓度。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t检验比较两组计量资料,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术后6 h(t=-3.694,P0.05;t=-3.258,P0.05)、12 h(t=-4.558,P0.05;t=-4.679,P0.05)、24 h(t=-5.1315,P0.05;t=-5.458,P0.05)、48 h(t=-4.578,P0.05;t=-4.451,P0.05)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联合使用组均显著小于静脉注射组;联合使用组血浆SP含量在术后6 h(t=-6.471,P0.05)、术后12 h(t=-4.009,P0.05)均显著低于静脉注射组。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联合持续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肩关节镜术后静态和动态时疼痛,对肩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光电导航下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1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85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光电导航引导下个体化单侧穿刺方法(观察组43例)或常规C臂X线机透视下单侧穿刺方法(对照组42例)行PKP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累及节段、骨折AO分型、骨密度等级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横断面图像上观察并计算穿刺路径与设计路径的吻合率、椎弓根内壁突破率、骨水泥渗漏率和骨水泥中心分布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X线暴露次数、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2 d VAS评分及术后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及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0,P=0.661)。术后2 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2 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P=0.68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48 h观察组椎弓根内壁突破率、骨水泥渗漏率、穿刺路径吻合率和骨水泥中心分布率分别为2.33%(1/43)、2.33%(1/43)、86.05%(37/43)、88.37%(38/43),与对照组[分别为19.05%(8/42)、21.43%(9/42)、45.24%(19/42)、50.00%(21/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光电导航下个体化单侧穿刺PKP能提高靶点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椎弓根内壁穿破,能够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姑息手术的同时行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观察其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肿块不能切除、伴消化道梗阻、腹部和/或腰背部癌性疼痛的胰腺癌患者,其中姑息手术加腹腔神经丛阻滞术80例患者归为A组,仅行姑息手术42例患者归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临床受益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A与B组术后2周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2.5%和11.9%,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47.6%;半年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0.7%和0%,总有效率分别为68.9%和11.1%;两者在术后各时间点(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4,P<0.05),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t=5.326,P<0.05)。术后两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具有直视下定位准确、疼痛缓解满意、安全程度高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PETD治疗的46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三维打印模板导航技术穿刺(导航组),其余24例采用常规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透视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显著低于透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3、12个月ODI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评定,导航组优良率为95.45%(21/22),透视组优良率为91.67%(22/2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D联合三维导航技术治疗LDH手术和穿刺均用时减少,而且能减少透视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中利用PTCD通路行病理检查。结果 42例中41例获得活检病理结果,操作成功率97.62%(41/42);31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73.81%(31/4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为低位梗阻的12例中,3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25.00%(3/12)。PTC诊断为高位梗阻的30例中,28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93.33%(28/30)。高位梗阻患者的阳性率高于低位梗阻患者(χ~2=20.704,P0.05)。42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活检阳性患者中6例于肝功能好转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相符。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且成功率及阳性率均较高,尤其适用于高位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5年9月61例晚期胰腺癌伴顽固性疼痛及消化道梗阻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行姑息性手术的同时,行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内疼痛缓解、生存质量评分(KPS)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PS评分显著提高(P〈0.05)。随诊3个月,术后86.5%(45/52)患者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能较好地缓解其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薰香疗法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薰衣草薰香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薰香组(n=42)和对照组(n=40),薰香组内瘘穿刺前嗅吸浓度1%薰衣草精油5min,对照组予空白嗅吸蒸馏水。结果薰香组内瘘穿刺时的VAS评分、状态焦虑(S-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薰衣草薰香疗法能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时疼痛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头挑拨治疗手部狭窄性腱鞘炎疗效.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78例手部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按挑拨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在10MHz超声引导下用20号注射针头挑拨并划开狭窄的腱鞘,对照组盲视下穿刺并挑拨. 结果术后4周随访时治疗组疼痛消失32例(82.1%),对照组20例(51.3%),差异有显著性(χ2=8.34,P=0.004).治疗组VAS值(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比术前减少8.9~3.5,平均6.7±2.0,对照组VAS值比术前减少8.5~0.5,平均5.2±2.9.治疗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t=2.659,P=0.010). 结论超声引导下将针头穿刺于腱鞘内腱周前划开狭窄的腱鞘是手部狭窄性腱鞘炎的一种简单、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腔与后腹腔途径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98例UPJO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组42例,后腹腔组56例,比较2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放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腹腔组缝合时间(57.6±3.6)min,明显短于后腹腔组(65.3±3.5)min(t=-10.647,P=0.000);腹腔组手术时间(139.7±10.6)min,明显短于后腹腔组(175.3±15.0)min(t=-13.113,P=0.000);腹腔组术后进食时间(3.7±0.8)d,明显长于后腹腔组(2.3±0.6)d(t=9.904,P=0.000)。腹腔组、后腹腔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6)、(9.2±2.7)d,无统计学差异(t=-0.737,P=0.463);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8.9±8.1)ml、(37.3±7.4)ml,无统计学差异(t=1.589,P=0.115);2组中转开放手术率分别为2.4%(1/42)、3.6%(2/56),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经腹腔途径缝合时间更快,手术时间更短,2种途径治疗UPJO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手术途径的选择应取决于医生的喜好、经验以及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穿刺法在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抛币法分为A组(n=24)和B组(n=21),分别采取椎弓根外入路及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记录网袋位置、手术时间、穿刺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术后3天及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22例(91. 7%)实现网袋中置,B组8例(38. 1%)网袋中置,A组明显高于B组(χ~2=14. 464,P=0. 000)。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19. 0±1. 8) min vs.(22. 6±3. 3) min,t=-3. 080,P=0. 004]。A组曝光次数明显少于B组[(7. 1±1. 2)次vs.(13. 8±1. 8)次,t=-14. 832,P=0. 000]。2组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16±0. 66) ml vs.(3. 89±0. 60) ml,t=1. 449,P=0. 155]。2组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A组8. 3%,B组9. 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0,P=1. 000)。术后3天VAS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中位数2分(1~4) vs. 3分(1~5),Z=-2. 145,P=0. 032],术后1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中位数2分(1~3),Z=-1. 708,P=0. 088]。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椎弓根外穿刺法能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射线暴露,缩短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臭氧盘内外注射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12月采用射频热凝、臭氧盘内外注射的方法治疗58例FBSS,观察术后腰腿疼痛及功能方面的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1、3、6、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疗效。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0.3±3.1,与术前79.8±2.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t=96.871,P=0.000);末次随访VAS评分(3.1±0.2)分,与术前(7.6±0.4)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t=45.206,P=0.000)。按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23例,优良率70.7%(41/58)。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是治疗FBS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中晚期HCC,其中41例接受DEB-TACE治疗(DEB-TACE组)、45例接受常规TACE治疗(TACE组);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DEB-TACE组客观缓解率(ORR)63.41%(26/41)、疾病控制率(DCR)70.73%(29/41),TACE组ORR 40.00%(18/45)、DCR 48.89%(22/45);DEB-TACE组ORR(χ~2=4.707,P=0.030)及DCR(χ~2=4.241,P=0.039)均高于TACE组。术后1周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B-TACE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个月[95%CI(7,9)],TACE组为6个月[95%CI(5,7)],2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0,P=0.001)]。DEB-TACE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个月[95%CI(15,23)],TACE组为17个月[95%CI(10,24)],2组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51)。结论 DEB-TACE治疗中晚期HCC效果好于TACE,二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术后关节功能、疼痛、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43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岁(14~43岁)。按术后是否接受静脉ZOL治疗,患者被分为ZOL组26例和非ZOL组17例。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记录应用ZOL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应用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05;t=-1.596,P=0.118)。术后1周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P=0.397),但ZOL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4)。术后3个月时ZOL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ZOL组,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01;t=2.729,P=0.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163;t=1.370,P=0.088),ZOL组中局部复发率3.85%(1/26),非ZOL组中局部复发率17.65%(3/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4)。ZOL组中远处转移率0%,非ZOL组中远处转移率为5.88%(1/17),为肺转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ZOL组部分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ZOL可改善术后早期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可作为术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辅助治疗手段,但未降低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