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以进行性的记忆力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1〕,然而针对AD尚没有一种能逆转或治愈疾病的特效药.脑深部刺激( DBS)是一种将电极植入脑内特定区域并通过一个植入性的脉冲发生器慢性发放电刺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随机分入奥拉西坦治疗组(35例)与吡拉西坦对照组(35例)进行治疗,通过MMSE量表、Blessed-Roth量表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奥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前后的MMSE、Blessed-Roth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吡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MMSE和Blessed-Roth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与吡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4%,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均有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前瞻性记忆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南充市身心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前瞻性记忆障碍AD患者6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 TMS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口服康复春口服液,r TMS组患者口服药基础上给予r TMS,2组患者均接受4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 TMS组患者相比常规治疗组定向力[(4.41±1.02)vs(3.56±0.95)分]、瞬时记忆[(4.78±1.25)vs(3.11±0.74)分]、注意力和计算[(3.97±1.12)vs(2.55±1.02)分]、短时记忆[(1.95±0.21)vs(1.32±0.13)分]、语言[(5.68±1.98)vs(4.42±1.52)分]以及视觉空间感觉[(4.87±1.35)vs(3.58±1.12)分]认知功能得分增高,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也明显增高[(97.25±8.91)vs(70.52±7.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 TMS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常规治疗组TNF-α[(18.48±2.68)vs(23.87±3.11)ng/L]、IL-6[(7.03±1.03)vs(9.35±1.12)mg/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头痛、耳鸣等不良事件。结论 r TMS对A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岩  袁勇 《山东医药》2008,48(32):81-82
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用活脑方治疗,后者用脑复康治疗,比较疗效及其中医症候的改变.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65%)优于对照组(25%);实验组治疗后MMSE积分差值、中医症候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活脑方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痴呆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的理想方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在光刺激驱动下脑电图功率,并与安静状态下的脑电图功率比较,探讨AD的神经生理学变化。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为AD的患者(AD组)和正常成人33例(对照组),测定安静状态和光刺激驱动条件下的脑电图脑电信号平均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闪光刺激的频率为5,10和15Hz。结果 10Hz闪光刺激相对应的α频段(9.8~10.2Hz),15Hz闪光刺激相对应的β频段(14.8~15.2Hz),AD患者的脑电图功率值比对照组值小(P〈0.05)。比较在安静状态下的α2(9.0~12.8Hz)和β1(14.0~18.8Hz)频段的测试结果,发现上述差异在光刺激驱动条件下更加明显。结论 在光刺激驱动下AD患者存在相对应的脑功能变化障碍,提示AD有视觉系统的功能障碍。脑电图光刺激驱动反应较常规脑电图更敏感,对临床诊断与疗效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语言、执行等认知功能障碍[1]。我国60岁以上人群AD发病率约6.0%,探索有效且安全的非药物疗法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2]。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神经调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已在临床初步应用于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治疗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伴有抑郁症状的AD患者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研究组给予超低频TMS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联合米氮平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和治疗第4周末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症状,以总有效率评定对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末研究组G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13.43±2.57) vs (16.08±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两组GDS评分[(9.48±3.11) vs (9.67±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估表明,治疗2周末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0.87% vs 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6,P=0.029);治疗4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7,P=0.348)。结论 超低频TMS联合米氮平治疗比单纯米氮平治疗起效时间更早,早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对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3~4个月龄),随机选取18只作为正常组、36只制作AD大鼠模型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18只分别作为治疗组、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HE染色法对大脑皮层组织进行观察,治疗组给予G-GCS(0.3 ml·kg-1·d-1),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又分别于第7、14、21天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治疗第7、14、21天的大脑皮层细胞IL-1β染色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14、21 d后大脑皮层细胞IL-1β染色光密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治疗第7、14、21天的大脑皮层细胞TNF-α染色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14、21 d后大脑皮层细胞TNF-α染色光密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AD大鼠对脑内炎症反应作用显著增强,G-CSF可以有效降低AD大鼠的炎症反应作用,对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左 旋多巴所致的运动并发症。在过去的20 余年里,DBS 已经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术前严 格筛选合适的患者,术中精准植入电极,以及术后个体化程控和药物调整是DBS 最佳疗效和最小副反应的保证。方 向性脑深部电刺激和可视化程控模式等新技术将可能进一步优化DBS 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05).结论 升黄益智颗粒能有效改善AD患者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评价双侧丘脑底核(STN)交叉电脉冲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步态障碍(GD)的治疗效果。 方法纳入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35例行双侧STN-DBS治疗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交叉电脉冲DBS持续刺激3个月,其后转为单极DBS刺激3个月,通过世界运动障碍学会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 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的变化,起立行走试验(TUG)评估患者GD的治疗效果,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并收集患者不良反应表现。 结果35例PD患者采取交叉电脉冲DBS和单极DBS治疗后的MDS-UPDRS Ⅲ评分为(27.31±9.14)和(27.74±9.6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电脉冲DBS治疗后FOG-Q评分为(9.40±1.70)分,TUG步数(19.29±1.47)步,TUG时长为(10.97±1.40)s,PDQ-39评分分别为(59.46±1.71)分,均低于单极DBS治疗后[(12.54±1.99)分,(22.46±1.24)步,(13.97±1.24)s,(67.80±1.8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侧STN交叉电脉冲DB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GD,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86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运用茴拉西坦、尼莫地平、银杏叶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多奈哌齐l0 mg.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3、6、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个月后的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MSE、ADAS-cog、GDS评分在3个月以后、ADL评分在6个月以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2.198,-1.790和-2.420;P<0.05或P<0.01);12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最显著(均P<0.01),36个月以后各项指标继续减退,到7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MMSE高出7.5分,ADAS-cog优于20.3分,ADL优于19.5分,GDS优于1.4分(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MMSE、ADAS cog、GDS评分在治疗3、6、12、18和24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DL评分在6、12、18、24和30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DAS-cog和GDS评分在24个月以后、MMSE和ADL在30个月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奈哌齐治疗AD的远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可有效减缓AD患者认知功能和总体功能衰退进程.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appli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to physiologically characterize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to monitor effects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while others have begun to therapeutically use TMS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to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AD. These applications are still very early in development, but offer the opportunity of learning from them for future development.

Methods

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search of all studies using noninvasive stimulation in AD and reviewed all 29 identified articles. Twenty-four focused on measures of motor cortical reactivity and (local) plasticity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with eight of these studies assessing also effects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Five studies focu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AD.

Results

Short-latency afferent inhibition (SAI) and resting motor threshold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D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healthy elders. Results on other measures of cortical reactivity, e.g.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 (ICI), are more divergent. Acetylcholine-esterase inhibitors and dopaminergic drugs may increase SAI and ICI in AD. Motor cortical plasticity and connectivity are impaired in AD. TMS/tDCS can induce acute and short-duration beneficial effects on cognitive function, but the therapeutic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AD is unclear. Safety of TMS/tDCS is supported by studies to date.

Conclusions

TMS/tDCS appears safe in AD, but longer-term risks have been insufficiently considered. TMS holds promise as a physiologic biomarker in AD to identify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monitor pharmacologic effects. In addition, TMS/tDCS may have therapeutic utility in AD, though the evidence is still very preliminary and cautious interpretation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中轴症状如步态障碍和平衡障碍对抗帕金森药物及脑深部电刺激反应不佳,有报道称脊髓电刺激对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尚不一致。本文对脊髓电刺激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索脊髓电刺激的作用机制及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D)脑诱发电位变异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39例AD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的脑干听觉反应(ABR)、听觉诱发电位(AEP)、视觉诱发电位(F-VEP)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组的脑诱发电位变异为:(1)波幅下降(ABR-Ⅴ,AEP-P2,F-VEP-P2,靶P300-P2、P3,非靶P300-P2);(2)潜伏期延长(ABR-Ⅲ,AEP-P1、N1、P2);(3)部分潜伏期提前(靶和非靶P300-N1)。相关分析提示:除靶P300-N1潜伏期外,以上指标均与AD的认知功能评定(CASI分)有显著线性相关,部分指标同时又与被试者的教育年限显著相关。K-Means聚类分析表明:与CASI和教育年限皆相关的脑诱发电位指标(BEPs)区分两类被试者的特异性高(100.0%)而敏感性低(51.7%);仅与CASI评分相关的BEPs指标则敏感性高(93.6%)而特异性低(55.6%)。结论AD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指标变异程度基本上与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相平行;根据不同临床应用目的可选择相应的BEPs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