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鼠实验性结肠癌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2-二甲肼(DMH)+右旋葡聚糖苷钠(DSS)诱导大鼠结肠癌。实验分3组:对照组、奥沙利铂干预组及NS-398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结肠异常增生隐窝灶(ACF)数量及结肠癌的发生率并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干预组诱导出ACF数量及结肠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组瘤组织中MV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1)COX-2抑制剂NS-398可以通过阻断肿瘤血管形成,达到抑制大鼠结肠肿瘤形成的目的。(2)NS-398抗鼠结肠癌作用与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结肠癌前病变序列的增殖凋亡演变过程及其与PPAR-γ、β-catenin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经改良的DMH结肠肿瘤诱导方法诱导结肠ACF和腺瘤,然后对"正常-ACF-腺瘤"序列各阶段的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PPAR-γ和β-catenin的表达,同时选择Ki-67表示增殖水平,Bcl-2表示凋亡水平.结果: 在DMH诱导的"正常-ACF-腺瘤"序列中,Ki-67在"正常-ACF"转变阶段即出现异常高表达,呈整个隐窝广泛分布,显著高于正常隐窝,而接近腺瘤组织. Bcl-2则在"ACF-腺瘤"转变阶段才出现异常高表达,呈广泛的胞质阳性颗粒. PPAR-γ在"正常-ACF"转化阶段发生广泛的高表达,呈广泛的核阳性.β-catenin则是在"ACF-腺瘤"转化阶段出现异常表达,呈广泛的核阳性.结论: 在"正常-ACF"转化阶段主要是增殖水平的升高,而且可能与PPAR-γ的异常表达有关. 在"ACF-腺瘤"转化阶段主要是凋亡抑制增加,β-catenin与Bcl-2同期出现异常表达对腺瘤的形成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异型隐窝灶(ACF)是结直肠上皮性肿瘤最早期的形态学改变,可经腺瘤进展至结直肠癌。脂肪酸合成酶(FAS)在多数人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直肠ACF中的FAS表达情况,探讨ACF中FAS表达异常在结直肠癌形成中的意义。方法:30例确诊的散发性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以0.2%亚甲蓝溶液行直肠黏膜染色,通过放大结肠镜寻找、识别ACF,选取隐窝数目超过30个的较大的ACF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直肠ACF以及配对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FAS表达。结果:30例结肠癌患者共确定116个目标ACF,不伴异型增生91个,伴异型增生25个。结肠癌组织中的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CF和正常结肠组织(76.7%对32.8%和10.0%,P〈0.05),ACF与正常结肠组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异型增生的ACF FAS阳性表达率与不伴异型增生者无明显差异(36.0%对31.9%,P〉0.05)。结论:F.AS在结直肠癌腺瘤-癌发生序列的最早期即已出现表达异常,在结直肠癌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以FAS抑制剂抑制ACF进展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化学预防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 干预偶氮氧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癌变的模型,观察结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方法 36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均于实验前1d予AOM 10 mg/kg腹腔注射,继以自由饮用4%DSS 1周,再普通饮水2周,饮用DSS及普通饮水共重复3个循环.干预组于实验前3d予5-ASA 150 mg/kg饲喂至实验结束.对照组于实验前1d予0.9% NaCl溶液腹腔注射,普通饮水9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评价实验1周末及9周末结肠组织学病理变化,检测9周末结肠PPAR-γ、β-catenin蛋白及结肠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干预组饮用DSS 1周后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D为1.81+0.59,9周末平均肿瘤数为4.11±1.05,均较模型组(DAI为2.47±0.53,肿瘤数为9.71±2.29)明显降低(t=2.88和6.55,P均<0.01).干预组结肠PPAR-γ蛋白(2.11±1.36)及mRNA(1.45±0.10)平均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分别为0.43±0.53,0.57±0.08)明显增加(t=3.07和18.99,P均<0.01).各组间β-caten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SA有效减轻AOM和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癌变模型的炎性反应及肿瘤负荷,同时促进PPAR-γ在结肠中的表达,而对结肠中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结肠癌前期病变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IQ)诱导的裸鼠结肠癌前期病变畸变隐窝病灶(ACF)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BALB/cA裸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预防组,分别予玉米油、IQ、5 mg·kg-1·d-1 EGCG+IQ、10 mg·kg-1·d-1EGCG+IQ、20 mg·kg-1·d-1EGCG+IQ处理.监测实验动物体重.6周后处死裸鼠.取结肠组织行H-E观察病理改变.亚甲蓝染色计数变性隐窝(AC)和AC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核因子E2p45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肠组织Nrf2、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裸鼠体重较高剂量预防组明显下降[(21.70±0.13)g比(24.37±0.07)g,P<0.01].高剂量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结肠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下降;总ACF数和总变性隐窝(AC)数明显下降(18.00±7.51比64.20±45.18,P<0.05;63.90±18.56比168.80±35.34,P<0.01),Nrf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0.3114±0.0037比0.1660±0.0021,P<0.01),Nrf2及其下游代谢酶UGT1A10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1).结论 EGCG通过降低结肠黏膜ACF数目,对IQ诱导的结肠癌起到预防作用,此作用可能由激活Nrf2/UGT1A10信号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龙提取液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龙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并采用AOM/DSS法复制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胸腺、脾脏及结肠的质量,并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地龙提取液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胸腺的质量和结肠长度(P0.05),减少脾脏和结肠质量(P0.05),降低AOM/DSS诱导小鼠的成瘤率(P0.05),改善CAC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此外,地龙提取液能够显著减少CAC小鼠结肠组织中Wnt3a、phospho-GSK-3β、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表达(P0.05),增加APC、Axin1、GSK-3β、phospho-β-catenin、Bcl-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地龙提取液能够预防结肠炎后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L-精氨酸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甲基联肼(DMH)可引起啮齿类动物的结肠粘膜隐窝细胞增殖和癌变。DMH引起的大鼠结肠癌分布特点与人相似,是研究人结肠癌的理想动物模型。L-精氨酸在一些致癌物引起肿瘤模型及移植肿瘤模型中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癌模型中,已确定结肠癌的形成可分为始发阶段和促发阶段,L-精氨酸在始发和促发阶段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采用溴脱氧脲嘧啶(Brdurd)免疫组化技术测定DMH引起Wistar大鼠结肠隐窝细胞增殖程度,并观察结肠肿瘤形成情况,探讨L-精氨酸在大鼠结肠癌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实体镜下连续观察Wistar鼠大肠癌模型中异常隐窝病灶(ACF)的发生情况,探讨ACF与大肠肿瘤的相关性及其发生途径.方法 60只Wismr鼠给予二甲肼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8周,分组处死.将美蓝染色后的大肠组织在实体镜下观察.结果 发现2种不同镜下表现的ACF,即cACF和dACF.dACF与大肠肿瘤形成早期有相似的镜下形态及病理特点,而cACF则无类似特征.cACF与dACF在β-catenin中的表达异常率分别为4.8%和100.0%(P=0.000),在MMP-7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和81.8%(P=0.000),dACF与肿瘤在β-catenin的表达异常率以及在MMP-7的阳性表达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CF与肿瘤发生无明显相关,dACF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其发生遵循Wnt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肼苯哒嗪对LOVO结肠癌细胞株p16抑癌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细胞株生长增殖的生物学影响,寻找治疗肿瘤的新靶点.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肼苯哒嗪作用结肠癌细胞株,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肼苯哒嗪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对LOVO结肠癌细胞p16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MSP法测LOVO结肠癌细胞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结果 肼苯哒嗪能抑制LOVO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且此效应与浓度相关(P<0.05);肼苯哒嗪能使LO-VO结肠癌细胞中甲基化的p16基因去甲基化重新表达;浓度越高的肼苯哒嗪作用后的LOVO结肠癌细胞p16基因mRNA表达越强.结论 肼苯哒嗪能抑制LOVO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并且使甲基化失活的p16基因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10.
Mina5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肿瘤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ina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51例结肠癌、19例结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Mina53mRNA的表达,及结肠癌组织中Ki67mRNA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组织中Mina53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69±0.874、0.453±0.233、0.347±0.128,结肠癌组织Mina53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组织;而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结肠癌中Ki67mRNA表达水平为1.117±0.805,通过相关分析Mina53mRNA的表达与Ki67mRNA呈正相关(r=0.727,P<0.01).结论:Mina53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活性相关,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Mina53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