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雌二醇的分泌及其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能否直接或间接分泌雌激素及其调节因素。方法:采用体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培养模型观察睾酮(T)、孕酮(P),T、P对ESC分泌E2的作用;观察HCG、FSH、LHRH对ESC分泌E2的影响。结果:ESC能直接或利用T产生E2,而且P与T有协同作用;LHRH、FSH对ESC分泌E2有促进作用。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E2可能通过旁分泌途径调节子宫的功能;下丘脑-垂体激素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细胞调节其生理功能。推测子宫切除后,即使卵巢完好无损,雌激素的转化途径亦被切断,循环中的雄激素相对增多,可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调节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E2、P、RU486及TNF α对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离体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体细胞经 TUNEL 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1)外源加入E2抑制腺体细胞凋亡,刺激Bcl 2 的表达。(2) P 抑制腺体细胞的凋亡,不刺激Bcl 2、Fas 及Fas L 的表达。(3) RU486 刺激Fas 抗原增加并诱发腺体细胞凋亡。(4) TNF α诱发内膜腺体细胞凋亡,对Bcl 2、Fas 及Fas L 的表达无影响。从而提示,E2、P及TNFα对内膜凋亡的发生均有作用; RU486 抗早孕可能与其诱导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2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1×10-6mol/L和1×10-4mol/L)作用后的变化,并以13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ER、PR含量呈明显周期性变化,分泌早期腺体P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化学评分(下同)为2.77±0.32与2.20±0.26,P<0.05]。内异症的异位内膜,增殖期ER(腺体0.65~2.17,间质0.45~1.03)、PR含量(腺体0.55~1.77,间质0.40~1.27)显著低于在位内膜(ER腺体1.50~3.23,间质0.80~1.96;PR腺体1.55~3.34,间质0.98~2.50,P<0.05~0.01);分泌早期无差异;分泌晚期腺体ER含量(3.27±0.31)、PR含量(3.33±0.23)与间质ER含量(1.87±0.31)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分别为0.28±0.11、0.36±0.23和0.26±0.15,P<0.01),而间质PR含量无差异。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P<0.01),且米非司酮浓度越高,ER、PR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 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明显不同,米非司酮可下调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性激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以EMs患者 15例作研究组 ,分别取其在位与异位内膜 ,以非EMs患者 10例的正常内膜为对照组。原代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内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孕酮组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组。孕酮组分别加入孕酮 10 - 7mol/L、10 - 5mol/L ,各孵育 2 4h ;TNF α组中加入TNF α 10 0ng/L ,分别孵育2 4h、4 8h。ELISA法检测MMP 3含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MMP 3含量 ,异位组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 (P <0 .0 1)。加入孕酮后各组MMP 3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异位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 (P <0 .0 1) ,高浓度孕酮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P <0 .0 5 )。TNF α干扰后 ,各组MMP 3含量均升高 (P <0 .0 1) ,以异位组显著 (P <0 .0 1) ,不同作用时间对MMP 3含量的影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Ms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MMP 3较正常人高 ,异位病灶分泌能力更强。TNF α和孕酮对MMP 3的分泌分别有升调与降调的作用 ,二者可能通过此途径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在促进诱发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0-09—2003-0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在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同时,自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结果 阿司匹林组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CC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CC组(P〈0.01),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周长、间质面积、彬间比值及雌、孕激素受体的数目均明显大于CC组(P〈0.01)。排卵前后,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促排卵时氯米芬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但不能改善促排卵治疗时CC所致的内源激素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对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热休克蛋白(HSP)70、9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行原代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培养。将培养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液)、苯甲酸雌二醇组、苯甲酸雌二醇+雌激素拮抗剂ICI182780组和ICI182780组,各组细胞分别作用6、12、18和24h。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雌二醇及ICI182780对离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法测定苯甲酸雌二醇和ICI182780对腺上皮细胞中HSP70、90表达的影响。结果苯甲酸雌二醇可刺激腺上皮细胞生长,细胞增殖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升高而升高,浓度为10-9、10-8、10-7、10-6mol/L的苯甲酸雌二醇作用24h时,平均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70±9)%、(207±11)%、(231±12)%、(257±10)%,均明显高于上述各浓度苯甲酸雌二醇作用6h时的细胞增殖率[(117±13)%、(129±10)%、(146±10)%、(1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0-9、10-8、10-7、10-6mol/L的苯甲酸雌二醇作用24h时,苯甲酸雌二醇+ICI182780组与苯甲酸雌二醇组比较,细胞平均增殖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37±4)%、(145±10)%、(151±9)%、(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甲酸雌二醇可刺激细胞中HSP90的表达,这种刺激作用同样存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苯甲酸雌二醇浓度为10-9、10-8、10-7、10-6mol/L,作用24h时HSP90表达的相对不透光度分别为(64.8±10.7)%、(75.9±12.6)%、(80.4±8.2)%、(83.2±7.6)%,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相同作用时间时对照组的(28.0±3.3)%、(29.0±5.6)%、(29.0±5.0)%和(30.0±6.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0-9、10-8、10-7、10-6mol/L的苯甲酸雌二醇作用24h时,苯甲酸雌二醇+ICI182780组与苯甲酸雌二醇组比较,腺上皮细胞中HSP90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28.2±2.1)%、(29.7±3.2)%、(35.0±4.7)%、(34.7±6.5)%。ICI182780不影响雌二醇对腺上皮细胞中HSP70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增殖及HSP90表达的影响是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HSP90表达可能有助于苯甲酸雌二醇刺激腺上皮细胞增殖;苯甲酸雌二醇对HSP70表达的抑制作用是非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HSP70表达可能对腺上皮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地屈孕酮和戊酸雌二醇(反向添加疗法)及单用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低雌激素症状、生活质量及骨密度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并治疗两个月内的Ⅲ~Ⅳ期内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GnRH-a组和反加组各35例,GnRH-a组单用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每28天注射1次,共3次,反加组在应用戈舍瑞林的同时,每天口服戊酸雌二醇0.5 mg及地屈孕酮5 mg.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健康量表(SF-36)得分、改良Kupperman评分、骨密度、外固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及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并随访治疗结束后第1次月经复潮情况及VAS评分.结果 两组各有3例患者未完成随访.(1)生殖激素水平:治疗末反加组雌二醇水平为(94±71)pmol/L,明显高于GnRH-a组的(54±52)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加组FSH水平为(3.0±1.9)U/L,低于GnRH-a组的(5.7±2.9)U/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两组治疗末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保持至治疗后第1次月经来潮;(3)Kupperman评分:治疗未反加组Kupperman评分为(10±8)分,明显低于GnRH-a组的(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密度:GnRH-a组治疗末较治疗前骨密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加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末GnRH-a组外周血BGP水平为(7932±5206)ng/L显著高于反加组的(5419±291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地屈孕酮及戊酸雌二醇能有效缓解内异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可减轻GnRH-a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减少骨质丢失,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和孕酮(P4)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细胞)血小板反应素-1(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用不同浓度的E2及P4处理体外培养的ES细胞一定时间(研究组),提取细胞RNA和蛋白,分别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比较研究组和未用激素刺激的对照组之间TSP-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E2能抑制ES细胞TSP-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用10nmol/L的E2处理ES细胞后,其TSP-1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47.6±6.5)%(P<0.05)和(49.0±8.6)%(P<0.05);高浓度P4(10μmol/L)能诱导ES细胞表达TSP-1,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的P4处理ES细胞后,其TSP-1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2.1±0.4)倍(P<0.05)和(2.3±0.6)倍(P<0.05);低浓度(10nmol/L)P4能增强E2对TSP-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但对其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能有差别地调节ES细胞TSP-1的表达,这一发现为子宫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ivin 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s)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用RT-PCR和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5例正常、45例EMs在位、异位组织中激活素AβA亚基和芳香化酶CYP19A1mRNA的表达。分离培养5例正常、5例EMs在位、异位组织ESCs,用不同剂量的激活素A刺激EMs在位ESCs不同时间后,应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ESCs分泌雌二醇(E2)的水平,MTT检测ESCs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ESCs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激活素AβA亚基在EMs异位ESC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ESCs和EMs在位ESCs。经25 ng/ml激活素A刺激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位ESCs的E2分泌和芳香化酶CYP19A1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但激活素A未引起ESCs增殖活性的显著变化,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亦无影响。结论:激活素A可能通过促进芳香化酶表达而增加ESCs的E2分泌,这可能是EMs异位灶存活和病理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对培养幼大鼠子宫内膜的血管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恕香  袁瑶 《生殖与避孕》1994,14(6):435-438
木文为证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内皮素对幼鼠子宫内膜血管收缩效应以及Captopril抑制内皮素的作用,并且与临床相关药剂加以比较。实验分六组,分别加:内皮素-1、前列腺素F2α、Captopril、消炎痛以及内皮素加Captopril至培液中。对照组只加佐剂。培养的组织块经制片和超薄切片、染色,在光镜与电镜下观察。同时进行图象分析测定内膜血管的直径和管腔面积以显示血管的收缩状态。结果显示培养4h内皮素收缩血管效应明显,前列腺素与其相似。Captopril有抑制内皮素缩血管效应。培养8h缩血管效应减弱,培养24h其效应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1.
人子宫内膜细胞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13例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经酶消化分离成腺体及单个细胞后在体外培养。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可鉴别三种形态特征的细胞,一种为上皮细胞,细胞之间可见连接复合体,免疫组化角蛋白(keratin)染色呈阳性反应。第二种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第三种是成纤维细胞。后两种细胞无细胞间连接结构,角蛋白染色均呈阴性反应,而纤维连接素(fibronectin),系间质细胞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染色呈阳性。上述三种细胞均能在体外培养并传代。  相似文献   

12.
人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郝敏  石一复 《生殖与避孕》1999,19(5):301-305
16例人子宫内膜及20例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进行了体外分离培养,并比较了两种组织中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分泌功能。结果显示:两种组织的两类细胞在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PRL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有相似的阳性反应特点;并且也分别分泌相似量的CA 125和PRL,但是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分泌的IL 6量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的间质细胞(P< 0.01)。作者认为这种体外培养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实验室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离体内膜组织IL-6的分泌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EM患者(12例)的异位内膜细胞和在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作对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异位内膜细胞分泌IL-6的影响。结果:三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明显不同。异位内膜细胞分泌的IL-6显著高于相应的在位内膜(P<0.01),而后者又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即IL-6分泌量异位内膜细胞>在位内膜细胞>正常子宫内膜细胞。TNF-α作用24h后可明显促进异位内膜细胞IL-6的分泌(P<0.01)。结论:异位内膜细胞可自主分泌高水平IL-6,TNF-α进一步诱导其分泌,与EM患者腹腔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EM患者在位内膜细胞分泌IL-6的活性明显升高,可能导致其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14.
将子宫内膜癌39例以双盲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己酸孕酮、氨基导眠能或两药联合治疗。结果:(1)氨基导眠能使雌二醇(E2)、孕酮(P)含量下降,己酸孕酮使血中P含量增加,联合治疗后P增加、E2下降(P〈0.05 ̄0.01)。(2)己酸孕酮使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略下降(P〉0.05),氨基导眠能及联合用药后ER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3)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均出现癌细胞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Our purpose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endometrial inflammation on fertility. Methods: The study population included 49 women: 5 women bearing an intrauterine device, 33 sterile patients, and 11 fertile women. Endometrial biopsies were performed between day 17 and day 21 of the cycle. Immunostaining was performed with an ABC kit.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CD68 for macrophages, CD3 for T lymphocytes, and B-E8 for interleukin (IL)-6; IL-1 and IL-1 were stained with polyclonal antibodies. A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endometrial cells. Macrophage and lymphocyte rates were defined as the percentage of stained cells by field. Double staining was compared among macrophages, T lymphocytes, and anti-IL antibodies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macrophage rate was high for women bearing an intrauterine device, intermediate for sterile patients, and low for fertile women (P = 0.03). There was a lack of double staining between activated T lymphocytes and anti–IL-6 antibody in tubal sterility and endometriosis. Endometrial macrophages were stained with anti-IL antibodies for all groups. Conclusions: Endometrial macrophages seem to be an interesting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endometrial inflammation. In tubal infertility and endometriosis, the lack of expression of IL-6 in T lymphocytes could participate in impaired embryo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给药和肌内注射黄体酮给药后在血中和子宫内膜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51例健康绝经后女性,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临床常规给药剂量阴道给药组给予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90 mg阴道给药,肌内注射给药组肌内注射黄体酮油剂20 mg,两组均每日1次,连续用药7天。在给药5~7天后测定血激素水平,活检取子宫内膜组织并利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内膜孕酮浓度。比较两组用药后子宫内膜组织中及血中孕酮浓度及用药前后血中孕酮浓度。结果:完成研究并符合条件共39例,两组基线水平包括年龄、停经时间、基础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给药组血中孕酮浓度与肌内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给药组子宫内膜孕酮浓度(11.13±11.44 nmol/L)与肌内注射组(2.54±1.90 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阴道给药组用药前后血孕酮浓度变化(20.03±12.08 nmol/L)与肌内注射组(19.71±9.22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与肌内注射给药相比,阴道凝胶经阴道给药的子宫局部吸收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重复性早期流产患者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采用定量的生化法测定重复性早期流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并结合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病理学变化,探讨了ER、PR含量,子宫内膜发育和血清激素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重复性早期流产患者黄体期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增生或子宫内膜ER和分泌期PR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复性早期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PR也明显减低,PR的分布也异常。由于子宫内膜的ER、PR减少所致的重复性流产在本组资料中占40%。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重复性流产的病因,可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子宫内膜中存在干细胞,其对子宫内膜的再生起着关键作用。子宫内膜干细胞位于基底层,并存在上皮、间充质和内皮细胞3种类型,它们在子宫内膜上皮修复、再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分布和功能异常将导致子宫内膜再生相关性疾病(如Asherman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卵母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下成熟与凋亡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际  张丽珠 《生殖与避孕》1998,18(6):346-349
为了解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凋亡过程,进而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本文采自手术标本中卵巢及卵巢组织.吸取4~10mm卵泡.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用正交设计.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量组合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卵泡液、颗粒细胞.在37℃.CO_2 5%培养箱中培养,并应用形态学观察和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Tunel)检测卵母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在本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使未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受精,胚胎发育至早期胚泡(Blastocyst);以含hMG 0.15IU/ml卵泡液40%,颗粒细胞10~2/ml组合的培液培养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及印裂率最高,而凋亡率最低(P<0.05,P<0.005).结论:未成熟卵母细胞可在体外成熟、受精,并形成早期胚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