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中FHIT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4 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32例肝外伤后正常肝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4 0例HCC中有 1 1例FHIT表达缺失 ,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只有 2例FHIT蛋白表达缺失 ;正常肝组织中全部呈阳性表达 ;HCC组织中FHIT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1 ) ,并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及HBsAg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 (P <0 .0 5 )。结论 FHIT蛋白的缺失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4种肿瘤-睾丸抗原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肿瘤睾丸(CT)抗原MAGE1、SSX-1、CTp11及HCA587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HCC免疫治疗的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HCC患者癌组织和对照组织中的目的基因mRNA进行检测。结果在检测的105例HCC组织中,MAGE-1、SSX-1、CTp11、HCA 587基因mRNA阳性率分别是75.2%、72.4%、62.9%和56.2%:至少表达1种CT抗原者达93.3%;对照组仅有3例癌旁组织SSX-1基因mRNA表达为弱阳性。结论MAGE-1、SSX-1、CTp11及HCA 587基因mRNA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是HCC免疫治疗的理想靶位;多个CT抗原同时在HCC中表达;为HCC多价瘤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宫颈癌致癌基因(HCCR)和Pokemo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1例肝癌组织、43例癌旁组织及其相应44例血液标本、3例肝硬化组织及其相应的3例血液标本以及3例正常肝组织中HCCR、Pokemon的表达水平,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液样本中HCCR、Pokemon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肝癌、癌旁、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HCC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97.67%、100.00%、100.00%;Pokemo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56%、97.67%、100.00%、100.00%.但HCCR、Pokemon在各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癌旁、肝硬化、正常肝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肝细胞癌患者血液中HCCR、Pokemon阳性率分别为79.55%及50.00%.两者的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HCCR和Pokemon可能可以做为HCC相关的肿瘤标记物.HCCR和Pokemon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CT9和CT10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肿瘤睾丸抗原CT9和CT10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HCC病人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及对照(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CT9和CT10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随机选取每一种抗原RT-PCR呈阳性的产物4例进行DNA序列测定,结合AFP、抗HCV、HgsAg、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6例HCC病人中,CY9、CT10基因mRNA阳性率分别是51.8%(29/56)和44.6%(25/56),至少表达一种CTA者达66.1%(37/56),表达两种者为30.4%(17/56);电泳显示PCR产物与阳性对照大小一致;而癌旁组织中仅有CT9基因nRNA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7.1%(4/56),但表达强度明显弱于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未发现CY9表达呈阳性的癌旁组织中有癌细胞。所测1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均未检测到CT9和CT10的表达。DNA测序结果表明RT-PCR产物确为CT9和CT10cDNA。CT9和CT10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AFP水平、HBV和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O.05)。而在部分AFP正常(〈25ng/L)HCC病人中存在CT9和CT10基因的表达。结论CT9和CT10基因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为H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想靶位;CT9和CT10同时在HCC中表达,为应用以这些肿瘤抗原为基础的多价瘤苗治疗HCC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SCA和Oct-4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SCA和Oct-4蛋白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结果PSCA和Oct-4蛋白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HCC组织中PSCA和Oct-4蛋白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P<0.01);HCC中PSCA和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其组织学分级无关.在肝硬化及癌旁肝组织中,非典型增生的肝细胞PSCA和oct-4蛋白呈强表达,且其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HC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2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及癌旁肝组织中高表达PSCA和Oct-4蛋白的细胞可能是"癌干细胞",它们主要参与HCC的发生,且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检测肝硬化组织中PsCA和/或oct-4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HCC.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和分析Pokemon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40例肝癌组织、距癌组织1cm以上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 cm以上癌以远组织取自肝细胞癌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行肝移植患者切除病肝。20例肝硬化组织取自肝硬化行断流手术患者。20例正常肝组织取自健康供体标本。用real-time PCR(实时定量PCR,RT- PCR)法检测Pokemon蛋白mRNA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的Pokemon蛋白tu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kemon在肝细胞癌中存在异常高表达。癌旁组织可能存在着亦有Poke- mon蛋白mRNA高表达的的癌前病变。癌以远组织、肝硬化组织Pokemon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对肝细胞癌抗原 5 19(HCA5 19)在肝细胞肝癌 (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 :HCC患者标本 5 6例 ,均于术中切下标本后立刻取癌和癌旁组织 ,经过液氮速冻后保存于 -80℃冰箱待用 ,均经过常规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41例 ,女 15例。取 15例肝硬化和 15例正常肝组织及 5例正常睾丸组织作为对照。2 .总RNA的提取、cDNA的合成和PCR反应参照文献中的方法[1] 进行 :HCA5 19引物序列为 5’ GCAAGC TATTGTCACACCTTTG 3’和 5’ AT GATTACAGG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containing protein,VC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荧光定量PCR检测HCC组织7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70例中VCP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3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25例中VCP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CC患者的组织标本中V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中VCP的蛋白表达阳性率(76.7%)显著高于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织VCP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和复发相关(P<0.05).结论 HCC组织中VCP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其表达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癌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3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水平,分析上述组织WIF-1基因甲基化及mRN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分析甲基化对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WIF-1基因在癌组织中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Х^2=4.89,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WIF-1基因甲基化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癌组织中WIF-1基因甲基化与乙肝表面抗原、肝硬化有关;WIF-1基因mRNA表达量在三种组织中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发生相关;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NET-1、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黑色素瘤抗原-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Cai S  Zhao H  Leng X  Cheng J  Gong S  Peng J  Cong X  Wang Y  Rui J  Hui Y  Du R  Chen W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93-696,I037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3(melanoma antineg-3,MAGE-3)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计用MAGE-3基因编码蛋白作为疫苗对HC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方法 用RT-PCR方法对45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以及16例肝硬化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的MAGE-3 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对3例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12.
Smac和Survivin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Smac和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Smac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mac和SurvivinmRNA表达情况。结果50例HCC标本中表达Smac有21例(42.0%),而除2例癌旁组织外,其他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见Smac表达;Survivin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分别有46例、2例和0例表达;50例肝癌组织中Smac阳性率为40.0%(20/50),肝癌组织和非肝癌组织中Smac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rvivin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0%(45/50)、10.0%(2/20)和0%(0/15),肝癌组织和非肝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c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和Survivin呈明显的负相关,两者可能是肝癌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mRNA表达对肝细胞肝癌(HCC)及其血液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甲胎蛋白(AFP)mRNA,半定量与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例HCC、41例癌旁组织、52例非瘤肝组织(41例远离癌灶组织与11例正常肝组织)及67例外周血的GPC3表达。结果半定量PCR显示组织与外周血细胞全部存在GPC3 mRNA表达,HCC、癌旁、非瘤肝组织的表达量分别为78.9±35.5、30.6±21.6、23.8±15.5;而AFP 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61.2±32.6、31.5±23.6、21.2±15.9。各基因在HCC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各基因在非瘤肝的相对表达量上限(x-+1.96s)为界,HCC中GPC3 mRNA和AFP mRNA的高表达分别占80.5%与63.4%;至少一个基因高表达HCC达总数的92.7%,与AFPmRNA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AFP mRNA与HCC分级及血清AFP浓度有关,GPC3 mRNA表达与HCC分级及侵袭性有关。67例外周血GPC3 mRNA的表达量为15.9±9.0,各类组织中GPC3 mRNA表达均强于相应的外周血表达(P<0.01)。外周血GPC3mRNA表达量在HCC组、非HCC组分别为16.1±8.3、15.6±1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CC转移组、HCC无转移组的表达量各为16.0±9.0、16.3±7.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巢式PCR显示,AFP mRNA表达比率在HCC组与非HCC组各为56.1%、2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CC转移组与无明显转移组各为80.9%、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GPC3 mRNA是潜在的HCC组织诊断指标,与AFP mRNA有明显的互补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阳性检出率;外周血存在GPC3 mRNA的广泛表达,但其与HCC的转移复发无关,不能用于HCC微转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中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表达,探讨其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及其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测定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RUNX3基因在75例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75例肝癌组织中有34例(45.3%)存在RUNX3基因CpG 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中有7例(9.3%),而正常肝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8,P<0.01);75例原发性肝癌实时定量PCR分析有45例肝癌组织中存在RUNX3 mRNA 表达缺失或下调,其中60% (27/45)伴随启动子甲基化,即RUNX3 mRNA表达下调与RUNX3基因甲基化密切相关(x2=9.77,P<0.01);而肝癌组织非甲基化组RUNX3基因表达量高于甲基化组4倍以上;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患者肝硬化关系密切(x2=5.07,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存在RUNX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CpG岛的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患者肝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RASSF1 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6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其中右肝癌41例,左肝癌的24例)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6株肝癌细胞株及1株正常肝细胞株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RASSF1 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 mRNA表达量为癌组织的3.32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旁正常组织△CT=4.64±2-44,癌组织中△CT=6.30±1.92,P<0.01),其中38例(58.5%)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下调8倍以上的有17例,下调4倍以上的有8例,下调2倍以上的有13例,另外有5例(7.7%)在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较高,其余22例(33.8%)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QGY-7701、PLC、Hep3B,50.0%)肝癌细胞株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显著下调;在肝癌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P>0,05),但和门脉癌栓与否(P<0.05)、临床分期(P<0.05)及血清HbsAg明显相关(P<0.01).结论 RASSF1A基因的缺失或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中RUNX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RUNX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巾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肝组织样本的总RNA(包括65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6株肝癌细胞株及1株正常肝细胞株),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标本中RUNX3 mRNA的表达水平,并经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 (1)对照组(癌旁组织)RUNX3 mRNA表达量为肝癌组(癌组织)的4.2倍.41例(63.08%)肝癌组织中的RUNX3 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织显著下调:下调8倍以上者17例,下调4倍以上者21例,下调2倍以上者3例.(2)66.67%(4/6)肝癌细胞株RUNX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肝细胞株明显下调.(3)RUNX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在肝癌组织中 RUNX3的表达与患者肝硬化(P=0.028)及组织分型(P<0.001)相关.结论 RUNX3基因的缺失或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Caveolin-1在肝细胞癌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 caveolin-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伴肝内转移的 HCC组织、癌旁组织中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HCC组织中caveo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析caveolin-1,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非成对动脉(UA)计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伴肝内转移的HCC组织中,caveolin-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均P<0.05),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aveolin-1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肿瘤转移有关(P<0.05),且caveolin-1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和UA计数呈正相关(r=0.293,P=0.011;r=0.361,P=0.001;r=0.388,P=0.001)。结论:caveolin-1表达升高促进HCC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HCC表达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