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回顾   1912年Mosher[1] 最先描述了鼻内筛窦技术 ,详细研究了筛窦解剖 ,并系统阐述了避免损伤视神经、海绵窦及筛板的手术操作距离 ,从理论上为鼻内筛窦手术奠定了基础。然而受到当时灯光设备、手术器械等条件的限制 ,手术视野欠清晰 ,技术操作比较困难 ,致使脑膜炎、失明、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鉴于此种情况 ,一些专家[2 ] 主张放弃鼻内筛窦手术而采用鼻外径路进入筛窦 ,甚至连Mosher本人也因 1例鼻内筛窦手术致死而放弃由他提倡的鼻内筛窦手术 ,转而极力推崇鼻外径路筛窦手术 ,并给后人留下大量关于鼻内筛窦…  相似文献   

2.
有的职业具有致癌因素。镍与筛窦癌发生的关系已早有认识。本文系讨论木材与筛窦癌的关系。作者首先回顾了1965年以来英法等国学者关于在筛窦癌患者中木材工人占有较大比例的资料,指出耳鼻喉范围的癌肿中筛窦区域的恶性肿瘤不到3%,而筛窦区的恶性肿瘤中约1/2系腺上皮癌或腺癌。筛窦腺癌或腺上皮癌病例中有50%系木材工人。制革工人和制皮鞋工人亦常患筛窦腺癌,其特点是这类病人的癌变常生长在中鼻甲前端及前组筛窦。反之,其他职业者的筛窦上皮样癌则生长于后组筛窦。在木材工人中,一般细木工及高级木器细木工更易患腺癌,且二者罹患比例几乎相等。其发生与工作条件,特别是空气流通与否似有很大关系。一般细木工系在空  相似文献   

3.
筛窦癌并不常见,据各作者报导筛窦癌占鼻及鼻窦癌的10%至1/3,也有报导379例鼻窦癌中筛窦癌少于5%。著者报导12例筛窦癌,患者年龄由17—68岁,平均50岁,男性10例,女性2例。关于筛窦癌的诱发因素很久以来多认为与鼻与鼻窦的慢性炎症有关,也有著者报导在下列工作环境中筛窦癌发病率增高,如制镍、鞋、皮革、含亚硝基胺食品、家俱及接触硬木粉尘等。组织病理:鼻窦癌一般以鳞状细胞癌多见;腺癌和乳头状细胞癌偶见。但筛窦癌以腺癌最多。著者观察的病例中6例腺癌、3例分化不全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53岁,以鼻塞、流脓涕伴头痛20年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专科检查:双鼻道见少许黏脓涕,双中鼻道见灰白半透明息肉,双侧筛窦、上颌窦区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见双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及左侧蝶窦内软组织影,提示有慢性炎症,左侧筛窦内高密度影(图1)。术前诊断:慢性鼻窦炎(Ⅱ型2期)、左筛窦骨瘤。3月12日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左筛窦骨瘤摘除及左蝶窦口开放术。术中出血量少,骨瘤长于左侧筛窦内壁,约1.5 cm×1.0 cm×1.0 cm大小,与眶纸样板无粘连,眶纸样板受压变薄,无骨壁缺损,筛窦及上颌窦腔内少量息肉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评价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CT筛窦分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CRS患者,按术前轴位鼻窦CT进行筛窦分型;观察筛窦标本骨质病理学改变,并对筛窦骨质重塑活性进行评分;采用Lund和Kennedy鼻内镜评分评价预后;分析不同CT筛窦分型间筛窦骨质组织病理评分和鼻内镜评分的差异以及骨质组织病理评分和鼻内镜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Ⅲ型(骨质增生型)25例,占22.3%;Ⅱ型(空泡型)44例,占39.35;Ⅰ型(蜂窝型)43例,占38.4%.Ⅲ型骨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和术后随访鼻内镜评分分别与Ⅰ型和Ⅱ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2).CBS患者的筛窦骨组织病理评分和术后鼻内镜评分有明显相关性(X2=9.78,P=0.002).结论 CBS的CT筛窦分型具有相应组织病理学基础;新骨形成或重塑是反映鼻窦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筛窦骨组织病变程度能够反映患者术后预后情况;CT筛窦分型对鼻内镜外科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蝶筛窦巨大囊肿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并不多见,应用鼻内镜微创术治疗蝶筛窦囊肿疗效好.我科收治1例巨大蝶筛窦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效果甚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前应用CT评估筛窦颅底高度的价值。 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的100例共200侧的鼻窦冠状CT扫描图像,测量筛前动脉水平的筛顶中点至眶水平中线的距离,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型,同时进行Keros分型,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来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 筛前动脉管水平的筛顶中点至眶水平中线的距离作为筛窦颅底高度。根据筛窦颅底的高度进行分型,其中Ⅰ型即筛窦颅底高度>7 mm(高位颅底)占44%(88/200),Ⅱ型即筛窦颅底高度介于4~7 mm(中位颅底)占41%(82/200),Ⅲ型即筛窦颅底高度<4 mm(低位颅底)占15%(30/200)。按Keros方法进行测量并分型,Ⅰ型占37%(74/200),Ⅱ型占52%(104/200),Ⅲ型占11%(22/200);Keros分型与筛窦颅底高度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384(P<0.001),Keros分型与筛窦颅底高度呈弱相关性。 结论 筛窦颅底高度存在明显差异,术前进行CT影像评估,可有效识别低颅底变异,有助于避免颅底损伤,进而减少内镜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慢性筛窦炎黏膜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筛窦炎(chronic ethmoiditis)患者筛窦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15例慢性筛窦炎患者和4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接受鼻内镜手术时钳取筛窦黏膜,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黏膜表面形态及炎细胞浸润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慢性筛窦炎患者筛窦黏膜可观察到黏液颗粒呈串珠样或团片状附着在残存纤毛上:纤毛稀疏、排列凌乱、缠结:细胞连接分离,细胞间隙增宽;基底细胞受损: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颗粒释放,浆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慢性筛窦炎患者筛窦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是筛窦炎慢性迁延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自行设计的上颌窦、筛窦联合开放新术式。其主要步骤是将下鼻甲前2/3于附着线剪开,并将其暂时内下移位,除上颌窦开窗和筛窦开放外,并同时切除下鼻甲附着线骨质,进一步扩大上颌窦窗孔及窦口通道区,使上颌窦筛窦融为一个大腔向鼻腔形成大通道。采用本术式治疗上颌窦及筛窦炎21例,术后不易再狭窄和堵塞,下鼻甲回复原位,不影响鼻腔功能。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5 6岁 ,因吸涕带血 3个月 ,右侧鼻阻1 0d收住院。无复视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检查 :右中鼻道中段有血迹。鼻窦CT示右后鼻孔占位性病变 (蝶窦占位性病变待排 )。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右筛窦功能性根治术 ,见筛窦内充满息肉样肿物 ,取病变组织送冰冻切片 ,报告为良性新生物。术毕将所有标本送病检经免疫组化染色报告为 (右筛窦 )神经内分泌癌。 1周后全麻下行鼻外筛窦根治术 ,术中前组筛窦未见新生物 ,后组筛窦取出 2块 1cm左右质脆组织 ,蝶窦完好。筛窦内壁骨质软 ,与中鼻甲粘连而切除之。术后免疫组化染色报告 :送检组织见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鼻腔筛窦癌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应用鼻腔外侧壁筛窦切除术治疗7例Ⅰ期、18例Ⅱ期鼻腔筛窦癌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5年,失访2例,局部复发6例,3年生存率70.8%(17/24),5年生存率50.0%(8/1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腔外侧壁筛窦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鼻腔筛窦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成人中鼻道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观察王振菊王宏宇王保华王秀云曹锦康梁美庚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中鼻道的钩突、筛泡、鼻丘、半月裂、筛漏斗、上颌窦开口和前、中组筛窦开口、额窦开口。这一解剖部位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必经之路。1994年对60侧成人中鼻道及窦口鼻...  相似文献   

13.
蝶窦的手术进路包括:①经筛窦(鼻外筛窦、鼻内筛窦、上颌窦筛窦);②经上颌窦;③经鼻腔;④经鼻中隔;⑤经腭进路。作者主要介绍了经筛窦进路,经鼻腔进路和经鼻中隔进路以及每种进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熟悉这些解剖结构有助于安全地通过每个区域而进入蝶窦。采用固定后的3具矢状面标本,4具冠状面标本估计蝶窦前壁的每个解剖区域;用5具新鲜标本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检查蝶筛隐窝和蝶窦口;10位病人经内窥镜检查蝶窦前面;回顾性分析了25例蝶窦CT扫描(包括矢状面和冠状面)判断蝶窦前壁正常结构和解剖变异;前瞻性观察了5例蝶窦CT扫描和3维CT扫描。  相似文献   

14.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在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 2 4例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 ,其中 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穿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 ,筛窦骨瘤 2例 ,鼻中隔血管瘤 1例 ,鼻腔、筛窦血管瘤 3例 ,鼻腔、上颌窦血管瘤 3例 ,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 7例 ,鼻腔筛窦鳞癌 2例 ,鼻腔鳞癌 3例 ,上颌窦鳞癌 2例 ,复发性上颌窦鳞癌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 ,皆未侵犯前筛窦、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 :2 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 ,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 ,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 ;12例面部麻木术后 6个月均渐好转 ;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 ;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 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 8个月复发。结论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鼻窦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鼻内筛窦手术是否有效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Mosher于1912年首倡此手术,对鼻内筛窦手术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方法作了详述。1925年Pratt对此手术提出了改进——保护中甲。从此有保护抑切除中甲的两个学派。1934年Ferris等提出了鼻外径路手术方法。此后鼻内筛窦手术获得成功的地区仍继续作鼻内径路筛窦手术;另一部份学者则贬低上述手术而建议采用鼻外径路。作者用图解详述了改良的保护中甲的鼻内筛窦手  相似文献   

16.
1994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我科对 5例侵犯前颅底的筛窦肿瘤患者 ,施行了额骨硬脑膜外入路颅面联合手术 ,并采用带蒂额骨膜瓣和帽状腱膜瓣及颅骨内板结合耳脑胶重建前颅底 ,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33~ 62岁。筛窦中 -高分化鳞癌 2例 ,鼻腔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1例 ,筛窦骨瘤 1例 ,筛窦血管内皮瘤伴小区恶变 1例 ,5例的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5例侵犯前颅底筛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序号性别 年龄(岁 ) 临床诊断 CT或 MRI表现手术治疗并发症随访结果1女 33右筛窦中分化鳞癌右侧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预防鼻腔黏连和筛窦腔黏连闭塞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69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用硅胶扩张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未见上颌窦自然口黏连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及筛窦腔闭塞.结论术中正确置入硅胶扩张管是预防上颌窦自然口狭窄闭锁、鼻腔黏连及筛窦腔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2年AJCC鼻腔和鼻窦癌分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AJCC鼻腔和鼻窦肿瘤分期方案较上一版本进行了较多的修改主要为:①在分期系统中增列一个新的部位.除上颌窦外,鼻筛窦复合体被作为第二个部位进行描述,在这一部位中包含鼻腔和筛窦两个区域.②鼻腔区域被进一步分为4个亚区:鼻中隔、底壁、侧壁和鼻前庭.筛窦区域分为2个亚区:左侧和右侧.③筛窦病变的T分级进行修订,以反映鼻筛窦肿瘤,并且增加了T分级的适当描述.④对上颌窦T4病变被分成为T4a(可切除)和T4b(不可切除),导致Ⅳ期分为IVA期、IVB期和IVC期.  相似文献   

19.
观察23例8~40周胎儿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发生过程,结果如下:①胚胎8周钩突呈双峰状软组织隆起,位于下鼻甲外上方;②胚胎12周中鼻道外侧壁的鼻囊软骨增生,形成原始筛泡。钩突与筛泡之间的鼻囊软骨向外下方向伸展,为筛漏斗和上颌窦的雏形;③筛泡是前组和中组筛窦的起始部位;④中鼻甲气化可能是筛迷路发育的正常现象;⑤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CRS)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CRS患者180例,其中Ⅰ、Ⅱ和Ⅲ型各60例,鼻内镜手术中取带有筛窦黏膜的筛骨标本送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其病理形态学改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统计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的例数及所占比率。分析筛窦骨质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与筛窦黏膜病理改变程度、筛窦CT分型、病程长短及是否有手术史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筛窦骨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病理分级:Ⅰ级5例(2.78%),Ⅱ级38例(21.11%),Ⅲ级71例(39.44%),Ⅳ级66例(36.67%)。Ⅰ、Ⅱ和Ⅲ型的筛骨病理分级结果:Ⅰ型,Ⅰ级5例(8.33%),Ⅱ级33例(55.00%),Ⅲ级15例(25.00%),Ⅳ级7例(11.67%);Ⅱ型,Ⅱ级5例(8.33%),Ⅲ级37例(61.67%),Ⅳ级18例(30.00%);Ⅲ型,Ⅲ级19例(31.67%),Ⅳ级41例(68.33%)。180例CR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筛窦黏膜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不同筛窦CT分型、病程长短及是否有手术史与筛窦骨质病理分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RS筛窦骨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