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督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督脉诸穴的主治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督脉与脑、脏腑、经络的联系,论述了督脉主治病症特点,阐述督脉醒脑调神,统调脏腑,主司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提出以督脉为纲的脊椎节段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乃由情志失调致气机郁滞而发病,属中医郁证范畴,其与脑主人体精神意识密切相关,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可从疏通脑络、调理神志着手。而督脉上入属于脑,其经气旁通太阳之脉,可调节脑及五脏六腑之气机。若阳气不达,或经络阻滞,督脉经气运行不畅,不能上输精髓以养脑,则可出现抑郁等神志病,故治疗抑郁症时应重视调理督脉。  相似文献   

3.
郁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抗抑郁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中医针灸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长期治疗方法。督脉通过调节脑的功能来治疗精神异常,而足太阳经络脑为诸阳之属,是督脉统领五脏六腑经脉作用的重要途径。因此,选用督脉和足太阳经治疗郁证,充分体现了“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对郁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机体内各脏腑组织功能的协调与统一,机体祛除病邪、修复损伤、恢复健康以及方药、针灸、气功等疗效的发挥,均有赖于气的作用。气的调节中介作用具有调节通路多样、调节机制复杂、调节作用可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督脉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病机为上虚下实,脑髓失养,其与督脉在生理上、病理上有着极为密切关系。脑为人体阳中之阳,必受阳气之养以化神明;督脉行于背部,与巨阳之脉相并,与阳维相合,手足三阳均与之会于大椎,总司一身之阳,是联系周身,维系生命活动的网络基础,对脑部的气血供养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医学众多有关衰老的学说中自由基学说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是研究的热点,自80年代以来,中药抗衰老方剂的现代实验研究,已十分迅速且大量地开展起来,尤其自由基的研究特别活跃,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了许多中药合剂,单味中药直至中药有效成分单体都有显的抗自由基能力,为人类利用中药抗衰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经络学说理论中,奇经八脉既不同于十二正经,也有别于十五络脉,既表现了经脉和络脉的双重性质的特点,同时在人体经络系统中又有独具的作用。笔者近年来感到奇经八脉理论临床应用甚少,未引起针灸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以其中督脉为例试撰此文,愿以一管之见,述诸同道,以冀抛砖引玉。 1 督脉的循行分布督脉的循行分布,一般多认为是行身之背,贯脊络脑,下额至鼻柱。根据《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等文献记载的综合分析,督脉的循行分布还是比较复杂的。除了《难经》和《针灸甲乙经》记载的作为主干外,尚有三条分支,按原文意旨,可归纳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  相似文献   

8.
督脉经穴主治作用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源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循行于脊里,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且藉其分支两络于肾,肾为元阳,内寓命门之火。督脉循行于后背正中,背为阳,督脉与全身阳经均交会于大椎,又藉肾与元阳密切关联,故曰督脉为阳脉之海...  相似文献   

9.
督脉腧穴考     
督脉经腧穴的数量和分布,历代记录不一样,督脉经腧穴的分布,《内经》到《甲乙经》时期督脉经腧穴包括了面部头颈部正中线、脊背正中线及两侧,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后至今仅有面部、头颈部、脊背部正中线上:腧穴数量上也多少不一,主要与对脊柱相关腧穴认识不同有关。其中唐代《太素》首次记载了督脉经腧穴不同认识的讨论,杨上善和王冰的记录提示,对督脉经腧穴认识上的主要差异出现在唐宋之间。  相似文献   

10.
汪燕  邵建兵  严小萍 《河北医学》2012,18(9):1230-1233
目的:探讨凤尾草醇提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衰老作用的影响及机理.方法:7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衰老模型组(m)、凤尾草醇提物低剂量组(g1),中剂量组(g2),高剂量组(g3),衰老模型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200 mg·kg-1·d-1制备,测定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其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提高;给药组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低于衰老模型组;给药组胸腺和脾脏系数较模型组差异显著.结论:凤尾草可明显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对抗小鼠脑组织自由基NO,抑制NOS活性,起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DNA对抗衰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针刺减肥与药物比较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目前针刺减肥取穴大多取用脾胃经穴且以腹部穴位为主,取穴及用针数量多,临床也存在疗效个体差异大、疗程长、患者依从性不够高等问题。减少取穴及用针数量,提高患者针刺减肥的疗效及依从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肥胖、能量代谢与脑及督脉的相关性,探讨督脉经穴治疗肥胖症的可行性,以期在针刺减肥的方法上另辟蹊径,充分发挥针刺减肥的优势,扩大患者的受益面。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终末阶段,患者生存率低下,若病情急剧加重,需转ICU监护治疗。本文基于气血阴阳和脏腑理论,结合导师临床经验,对运用经方治疗ICU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4.
督脉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督脉对内、外、妇、儿科疾病及戒毒、美容等病证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系统地报道了运用督脉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旨在揭示督脉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探讨督脉入脑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根据中医经络督脉入脑理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脑髓病症的特异性等针灸临床现象,结合无屏障脑区、嗅黏膜-嗅球-室周带SVZ鼻-脑通路等解剖、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经鼻给药治疗脑病之实验、临床结论等证据,提出督脉入脑途径之假说,以期为督脉入脑之实质研究提供思路,为提高脑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考证经筋、经脉的过程中发现:《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不仅局限于解剖学结构,还具有胚胎发育学的痕迹。任脉是中胚层随内胚层向腹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的过程中向腹部中线发育形成的,中胚层的生骨节、生肌节和生皮节组织生成的结构参与了在腹部中线的对接;尿囊和卵黄囊同时被包裹在体内,卵黄囊和尿囊所遗留的残迹成为任脉之别。督脉是中胚层随着外胚层向背侧卷折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向背部中线发育形成的,上胚节生肌细胞所形成的背部伸肌主导了督脉的形成,伸肌群肌肉在背部中线结合的棘上韧带形成督脉,督脉将竖脊肌及脊柱连接在一起,竖脊肌成为督脉之别。同时"督脉者……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绕篡后"为督脉,"其络循阴器合篡间"为督之络脉,说明《黄帝内经》对会阴部结构的发育来源和过程有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7.
以历代医家补脾阴、温肝阳的治疗用药为例,说明脏腑阴阳属性并非规整划一。由此认为各脏腑生理上虽都有阴阳两方面的表现,但其在阴阳属性上可表现出不对称的特征,临床用药上应重视脏腑的这一生理特征,以真正做到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运动损伤中后期不仅损伤部位的肌肉组织的功能受到影响,还会导致身体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各脏腑功能失调后,不能各司其职,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之气不通,加重运动损伤病症。因此脏腑功能调理在治疗运动损伤病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端粒和端粒酶在抗衰老研究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学锋  许昌泰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6):501-504,F0003
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保护的"研究成果使美国科学家Elizabeth H.Blackburn、Carol W.Greider和Jack W.Szostak荣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且不发生降解的机制,由此可能揭开人类  相似文献   

20.
张大洋  林雄斌 《医学综述》2013,(16):2904-2906
人类衰老的异质性和人类寿命周期的差异说明衰老过程是基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有关衰老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医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年来,由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衰老机制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时代,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通过长寿基因和衰老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弄清其功能、调控、影响因素是揭示衰老机制的必由之路。抑制衰老基因,促进长寿基因可从根本上延缓衰老,对人类寿命的延长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